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驾车必读,花钱买教训 (2006-1-7) samdong · 周五拿到Full Licence,开贴庆祝,分享经验。 (2006-3-26) JohnnyWang
· 写给25岁的我的一封信 (2008-11-19) dorin · 交功课来了, 第一次开小朋友的B'DAY PARTY (有PP哦) (2008-7-7) 旋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7232|回复: 94

[人生百味] 临终关怀护士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28 17: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onnie.wang3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onnie.wang3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2019年4月我在澳洲成为一名注册护士。在各种各样的专科邻域中,误打误撞,我最终扎根于社区临终关怀这个领域。在国内,临终关怀(palliative care)又叫姑息疗法。这两种名称都不能真实地体现临终关怀的本质。临终关怀的最终目的是帮助生命有限的人,最大程度地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活的有滋有味,多姿多彩。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每个人,一定程度上都需要临终关怀。毕竟有一天,我们都会离开这个世界。

已故的乔布斯说,知道有一天我会死,是我面临重大决策时最常用、也最好用的工具。自从事临终关怀之后,我发现死亡真的是一件有效的工具。它能吹散周边的迷雾,能劈开横在你和理想之间的大山,还会在你迷失在荒野的时候为你指明方向。

“有些人活着的时候好像从来不会死,而死的时候好像从来没活过”。在一本书上看到这句话时,我开始思考应该怎样活这一生,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才会坦然而惬意。尽管衰老和死亡是我们的必经之路,很多人却因忌讳,避而不谈,能拖多久就拖多久。好像不谈就不会老、不会死一样。需要指出的是,并非只有中国人忌讳谈死。平时工作时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和有华人背景的人一样,有部分人可以开诚布公,有部分胆战心惊,有部分讳若莫深。追根究底,不敢面对死亡的第一原因是,人们往往不知道的存在的意义,即活着的意义,或生命的意义。如果意识到自己早晚都要死,难免会问我这一生活着是为了什么。而很多人,并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一开始接触死亡的时候,我吓坏了,因为我怕死啊。不是怕别人死,而是真的知晓自己有一天会死的时候,我不知所措。我被迫开始思考死亡的意义,生命的意义。读书,和病人、家属聊天,思考。我在与衰老和死亡的磨练中慢慢寻找自我,寻找我生命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认知体系和思维方式被打散重建,与周围的世界和身边的人相处也越来越和谐。所以,不要逃避,面对死亡。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自己,不虚此生。
记得我还是新手护士时,遇到一对80多岁的意大利老夫妻。老太太已经病入膏肓。短时间内多次往返医院。因为是免费医疗,在澳洲看病不用担心费用的问题,但是,医院毕竟是医院,有很多方法招呼病人,抽血,每4小时测特征,叽叽喳喳的医护和其他病人。因为心脏病严重,老太太服用的药物让她体内缺水,血管非常难找。插滞留针时医护人员要借助仪器还在血管里挑来挑去。老太太觉得大限已至,再也不想去医院了。老先生不同意。每次老太太昏厥或不适,他都叫救护车把老太拉走。他说,如果老太太不去医院就会死,死了就什么都没了。他这句话触动了我悠闲自在、无所事事的灵魂。这个灵魂突然意识到自己有天也会烟消云散,于是开始害怕,颤抖,想躲,想藏,想跑,头一次和秦始皇有了共鸣。几千年前的秦始皇做不到,现在的科技也做不到。当我意识到自己躲不掉时,我决定迎上去,去看看死亡的真面目。那位老太太叫弗朗西斯。她最终死在了急诊。急诊是我们临终关怀从业人员极力避免我们病人死亡的地方,因为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帮助病人获得“好死“。 虽然每人认为的好死不一而同,但死在噪杂的急诊,绝对算不上好似。 我们竭力促成的好死是这样子的:安详地躺在自己的床上,听着最爱的音乐,配偶子孙围绕,每个人都有机会倾诉,道谢,道别。
照顾弗兰西斯的过程中我领悟到,无论人们是否准备好,终点都会来临。你可以选择无视,也可以选择做好准备。
临终关怀给我的最大的惊喜是,它向我展示了真爱,让我相信了真爱的存在,更激励我去准寻真爱。做为一名临终关怀护士,经常不期遇到触及心灵底处的瞬间。有时热泪盈眶,有时醍醐灌顶,有时痛彻心扉。
彼得对我说,过几天是他妻子海娜的葬礼。在去世前,海娜为皮特熨好了参加她葬礼皮特要穿的衬衫。彼得是一位84岁身材高挑的老先生。他有典型的欧洲白人的轮廓。从他断断续续的描述中我了解到他从小有学习障碍,无法理解复杂的文书,因此这辈子他一直从事的是邮递员这类的工作。在工作闲暇之余,皮特的爱好是油画。他画的笑翠鸟,站在低矮树丛的枯木桩上,直直地盯着看画的人,威风凛凛,让人忍不住想和它打招呼。如果他不直说,从他的语言表达中很难发现他有学习障碍。皮特和海娜俩人结婚四五十年。因为担心无法养育好孩子,两口子没有生养。

我第一次见海娜时她的状况已经相当不好。她患的是肺癌,发现时已经太晚。他们面临两个选择。接受治疗,接下来的日子会在各种治疗副作用的折磨下度过,寿命是否得到延长活延长多久不确定。另外一种选择就是临终关怀,只治出现的症状,例如疼痛,呼吸不畅等,不做其他有伤害性的干涉,比如抽血。

非常幸运的是,海娜没有癌症病人大部分都要承受的剧烈疼痛。她的主要症状是呼吸不畅和干呕。恶心、呕吐也是常见的癌症症状。海娜一直告诉我,她没有想到自己的结局是这样的。对此,我无言以对。彼得对我说,海娜不想在死的过程中受罪。他说在他小时候,医生给了在苦苦挣扎的父亲的一些药,父亲当晚就去世了。他家里的宠物猫,在兽医的帮助下,平静地离世了。
安乐死在悉尼所属的新南威尔士州于2023年11月合法上市。海娜申请并通过了安乐死团队的审核。因为吞咽已有问题,海娜获得的是注射药物。安乐死口服药物可以带回家,想什么时候服用都行,而注射药物则需要安乐死团队给药。她被告知需要提前四天通知他们。当听到需要四天准备时间时,我就感觉事情不好弄了。如果海娜不被呼吸不畅困扰,她和皮特是不会要求给药的;如果已经无法正常呼吸,那么他们是无法等四天的。果然,在如期家访的时候,海娜已经被呼吸困扰。她让我给药杀死她帮她拜托这个困境,离开这个世界。我对她说,我想帮你,但是我不能。她说,亲爱的,没人会怪你的。我很难过。这是临终关怀工作人员经常遇到的道德困境。
皮特和海娜的亲戚都在欧洲,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日夜照顾海娜的皮特已经在崩溃的边沿。他和海娜知道在家呆着已经行不通,他们同意去临终关怀医院。皮特竭力压制着自己不放声大哭。看到皮特抖动的身体,我想到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看着恋人受罪却无能为力。我想放下手中的工作放声大哭。最后一点理智提醒我:海娜和皮特现在需要的不是你的眼泪,他们需要你的专业帮助。为了让海娜在转移的过程中舒适点,我给海娜注射了吗啡,联系医生交接,打电话叫救护车。走前我给了皮特一个拥抱。这期间,一滴眼泪卡在眼帘,出不来也回不去。
四天后,海娜在临终关怀医院去世。
彼得和海娜让我看到了真爱。此外,我还有幸看到过两次真爱。真爱就像流星和极光,如果不是亲眼见到,很难相信它的真实性,和摄人心魄的美丽。
我想一直写下去,写死亡带给我们的财富。

评分

参与人数 78积分 +501 金币 +4 收起 理由
liwei2001 + 4 感谢分享
breaking_bad + 4 感谢分享
appleyuqian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8-6 15: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mei9125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mei9125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当那一刻即将到来的时候
回忆一帧一帧在脑海里放映
自己的灵魂看见自己的躯体
所有的爱,恨,情,愁即将要化成一道烟散去
最后看一眼床边的至亲至爱
感恩,珍重

发表于 2025-8-6 10: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thy010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thy010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人生的后半场,年过半百,一些人在之后的14-16年中,经常会去墓地送别。虽然人生刚过半场,但亲朋的离世,已然开始提醒自己要思考人生的意义与无常的羁绊。碑文上熟悉的名字与昔日鲜活的记忆如此的违和,昨日嬉笑的声音和今天黄土下的寂静太过反差。总有一种不真实的错觉一次次地侵袭,红了眼眶,酸了鼻子,湿了面颊。


都说活着就是存在的意义,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自然的往返,谁又真的能阻拦呢?日月升落,生日的蜡烛吹了又立,生我的老了,我生的大了。朝九晚五地为了钞票还在奔波着,丰盛的宴席过口成浊归了土,芽生果落又一春秋四季。鬓角见了银丝,眼旁堆起了鱼尾。

退休前的自由意识与宿命,主要展现在对已成年儿女的沟通方式上——爱自己的孩子是肯定的,但这爱是助益了他们的成长还是扭曲束缚了他们的天性呢?自己一生的“经验”用爱的名义传递给下一代时,以长辈自尊的自己可是真的已经活明白了吗?有多少传承是智慧的金句,又有多少是家族业力的拐带呢?

宿命中的主题在这十几年中是儿女,而自由意识显化在自己到底用什么方式去“爱”着他们,有多少儿女被父母“爱”成了仇人,或无奈地熄灭了自己的灵光,成为了世俗的傀儡、生蛋的母鸡。用对方需要的方式去爱他(她)需要有智慧的觉知力和足够的洞察力。爱需要智慧,有智慧地去爱一个人远比用“爱”这个词绑架一个生命要来得可爱。利己之爱,利他之爱,爱与被爱,爱是这个年龄段的人生主题和核心感悟功课。

退休后的生活,人生遗愿清单。中国人是很避讳谈生死,搞得很多人死后觉得很冤、很迷惑,遗留下了太多的不平、不甘与如果,使得自己无法脱离业力的纠缠、习气的束缚,妄自多受了很多轮回之苦。退休后的14-16年间,就是用来最大化地彰显自己自由意识的时刻,此时的宿命束缚是最小的时候,除非你一心想要掺和到晚辈的人生中当家作主带孙子,为来世造业。

请珍惜自己的时光,趁着身体还壮硕,把一生中的不平、不甘、如果都梳理一遍。偿还、弥补、放飞、达成,找到自己的灵魂,直面灵魂、直面自我、融通生命、豁达心性。上了岁数后,八字真言就是:不闻不问、装聋作哑。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其单次的长度,而在于达成的深度与广度;不在于你经历了多少,而在于你领悟了多少;不在于你在哪里拍过照片,而在于你胸怀里能装下多大的天地;不在于你生养了几个子女,而在于你引渡了几个觉悟(自己也算一个)。

千万别搞得走的时候比来时还糊涂、更低迷。灵魂来当人就是为了参与经历,别让自己总窝在家里与电脑为伴,终其一生盯着荧屏。去闯荡去历练去经历,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成熟,更富有故事性,这样的一生才没白忙活。

别把自己关在山里庙里求永生极乐,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苦,只有没活明白的人。活明白后尽皆法喜与感恩。你所拜求的泥胎铜像本就是你自己,你本就是神、佛、上帝,你就来自天国、源自圣灵,从未真的分开过。灵修不是为了升天国得永生、断轮回离八苦、得来生富贵名利。

灵修的目的就一个:让你活得豁达、死得明白。

做人时要善待己身、善行世事、善待众生。爱自己、爱他人、爱护众生。

豁达、融通、有弹性地看待世界万有,

安然、智慧、圆融无碍地臣服在生命的热忱中生活。

最后的时光

自由意识在这个时候已经达成了最大化,你决定自己的每一天要如何度过,等待宿命的终点到站下车。死亡让意识焦点从肉身上脱离出来,运用自由意识决定是滞留阳间飘荡还是去信仰中经历更多的故事,或者尽快回家。

宿命负责在你心中有不平、不甘、如果的时候,把你的意识焦点送回到那些卡顿的难题处,让你可以再一次去尝试着化解自己内心中的郁结,再一次地和那些人物角色形成互动,看看是否能用不同的方式与观念化解开双方的心结。如此反复几次后,直到心中的不甘、不平、如果都被爱与感恩所替代了,生命变得全然通透而温馨,你真诚地和指导灵说:“哦!这太棒了!我受益良多,真是完美的人生经历啊!”然后心满意足地收回自己的意识焦点,在环中醒来。

人生犹如白驹过隙,其间你有万种理由去不快乐、去与人交恶,但也可以全然地生活在觉悟的法喜里,充满了爱与感恩地度过人生。常人都觉得苦是常态、难是日常,其实细品这些苦难与欢乐的本真时,你会发现其间无不是隐藏着自我利益的得失心而已,当然这是一个宏观的利益得失 。

八苦中七苦皆由得失心而生——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五阴炽盛苦

五阴即是五蕴,五阴集聚成身,如火炽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阴炽盛,四大不调,而有疾病之苦;受阴炽盛,领纳分别,使诸苦转本加极;想阴炽盛,想相追求,而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诸苦;行阴炽盛,起造诸业,又为后来得报之因,且因行而迁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识阴炽盛,起惑造业,三世流转,而有生死之苦。

佛教中有时又把苦分为苦苦、坏苦、行苦的三类。

苦苦:是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佛经中即使没有指出,我们也认为是苦的。这其中有生理上引起的: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病变的痛苦、死亡的痛苦;由社会环境引起的爱别离苦:亲爱的人不能厮守在一起;有求不得苦:所求不能如愿;有怨憎会苦:冤家路窄,低头不见抬头见;以及五蕴炽盛苦:五蕴身心不平衡的痛苦。

坏苦:是指我们通常快乐的感受。以佛法的智慧来看,我们所谓的快乐受并非真正的快乐,其实质也是痛苦的。例如我们饥饿时想吃,吃饱了就觉得快乐,但如果继续吃下去,还会觉得快乐吗?身体脏了,洗澡觉得快乐,但长时间在水里泡着觉得快乐吗?无聊时看电视觉得快乐,但没日没夜地看下去觉得快乐吗?由此可见我们的所谓快乐,是因为我们有了某种欲望之后,通过外境的刺激得到满足,心理上出现暂时的平衡,于是我们觉得快乐。然而吃饭的实质并非快乐,倘若吃饭的实质是快乐的话,无论吃多少都应该觉得快乐,然而事实不然,当我们带着强烈的欲望吃馒头时,吃一个、两个、三个感到快乐,吃到四个、五个、六个时,你会发现此时已由原来的快乐转变为痛苦了。吃饭是这样,世间上一切通过欲望得到的快乐莫不如此,因为这种乐受能变坏,因此称为坏苦。

行苦:行,是迁流变化义。世间一切都是无常变化,这乃是宇宙人生之规律。但世人不识这种规律,追求永恒:希望身体永恒、家庭永恒、婚姻永恒、事业永恒、人际关系永恒、爱情永恒,事实上世间没有一样永恒的东西,世事无常,美好的事物往往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由于我们的认识与世间的事实——行相违背,因而就有了行苦。

总之,娑婆世界,一切莫不是苦。

细品八苦,其实都是聚散无常中要了还要、有了难留、没有想要、要不到生气这个循环。本就生灭如环往复不止,人却筑堤拦水,立塔挡风,伐木求火,砌土为墙,炼金相戕。到头来其实只是无尽的欲望在自我膨胀,苦的是无法用一己之力阻拦时代的巨轮,难的是不能如愿扼杀因缘的聚散。

故佛说,一切因我执而起,因无明而生;
道说,无为为法,顺应为道;
儒家说,守中为本,仁义为大
(中是宏观变迁中的平衡,执一念为中,时代变我不变还是一种偏颇;仁者同心协力,不分彼此;义者,不左不右,不偏不倚。)。

基督教传互爱归一;

伊斯兰教说克欲臣服;

萨满教让人记得沟通天地,众生有情。

纵观古今,所有圣贤其实从不同的角度都在讲同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人生的真谛。

--分享 摘自 细雨《失忆的归途》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不会说 + 8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8-6 10: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thy010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thy010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很少有谁可以知道自己需何时直面死亡,但都知道这是必然。我们为可能用到的知识付出大把的时间,但对一定要面临的生死却闭口不谈。

人生从出生那天开始就可以计算出离高考还差几天、离退休还有几年,但却不知道自己何时会离开这舞台,然后去面对人生的反思。

如果说人生只有一件事情真正值得你去投入精力,那就是这本书要告诉给你的这些知识。

一部前所未有的作品,送给已经准备好觉醒的人们:

细雨重量级著作《失忆的归途 · 隔阴不迷》是一本较全面的从多面向系统揭露隔阴之迷的著作。它化解了许多由一知半解造成的偏见与迷信,是生死四书系列中最重要的一本,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下面是一些书中的片段,希望对有缘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尝试透过不同维度与面向的视角,领着读者们穿越这个多次元的生命历程,观察台前幕后的运作机理,带来心灵的启迪,去了解高灵们的用心良苦和这课业背后的运作规则。

有机缘看到这篇文字的人,请感谢圣灵的引领。每个时代都有孜孜不倦的传法者在薪火相传着隐境之匙,为你打开秘境之门。

唯一的问题就是,你的心智是否已准备好,来面对皮囊下的奥义。

在此生的各种纠结、挂怀、恐惧、愤恨没能达成空净无碍前,并不建议你去强行打开累世记忆的魔盒。碰触宏观视角时,其带来的认知受益与觉知冲击是同样巨大的!

-----

每个醒觉内在自我的人,都会经历寻道、闻道、问道的过程。而多数人停留在闻道与证悟的阶段上,极少开启自我觉知与思考,终生滞留在固化的经文与法咒中无脑奉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地修行。匮乏孜孜不倦地探求,无法叩开隐秘的真知门户。宗教是一个很好的启蒙老师,它告诉你在肉眼不可及的地方还有其它的实相,但它所说的远非全部,更不真切。毕竟依靠大众普及教材是培养不出博士后的,探索全然通透的无漏智慧永远要靠自己的摸索,而不是拾人牙慧的固步自封。修行有两层,修“正”的过程和修行的方式。前者是持续的端正认知,后者是知行合一。

言行合一、知行合一、心口如一,怎么知道自己可以了呢? 当梦中的行为,醒后都能让自己欣赏时,你内在的成就算是达成了。

------

我们都知道,自己一时无法看见或无法抵达的地方,有其风景与自然的流转,这并不以我们是否认同它存在而改变。你从哪里来,又会回归到哪里,你遗忘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遗忘了。你一时无法忆起家乡的景色,并不意味着家乡是童年的幻梦。生活中不时会有乡亲带来乡音的问候,总是有体质特殊的人可以连通故乡的音讯。

----- ----细雨社 同名网站有免费本书《失忆的归途》在线阅读,

当你开始意识到生命的可贵的同时,也感知到了死亡的威胁。

隔阴之迷让我们形成了对未知的恐惧,进而努力地渴望留守在这世间久些,再久些。 其实每个灵魂都已历经过数次生死的轮替,对中阴的陌生只是系统故意设置的面纱,让学子们能全情专注地面对当下的学业。

每个人都是演员,体验着自己的角色,沉浸在与他人交织的故事中,把聚散得失演绎得淋漓尽致。跟随人生的冲突与融合,了知自己真实的心智水平,也为他人带来充足的互动体验和领悟。

死亡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被回避最多的话题。每个人都在向死而生,但又对弥留之后的历程一无所知。

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一个人是在“不想死”的时候死去的。当然这个“不想”并非是小我逻辑意识上的想。灵魂有自己的权衡考量与后续规划,它决定了死亡的发生日期与相关形式。因其初衷、过程、结果的品类繁多,我们对常见科目中的各种主要可能性来分类阐述......

-----

中年后的14-16年里,是一生中最艰辛的时光。人生大戏基本都被安排在这期间密集地展开。这是秋分时节,一生中做过的课业纷纷成熟显现了出来,人生规划中的重要任务也都到了展现的时机。

自由意识在这14-16年中主要负责面对与修改自己的成见认知,放下高傲自大的心,静下来开始修正认知中的偏执之处,设法弥补自己早年间造出的身、口、意业。修正好过去的残留,才能有效地让自我达成真实的融通:谅解“伤害”过我的,知道那时我尚未理解;重置我“伤害”过的,知道还有更好的方式可以达成。

中年的宿命负责把各种现世报轮番送到你的眼前,可谓应接不暇,这是期中考试的时候。在前两期中错过的、误解的、扭曲的各种功课在这时会放大了给你看,迫使你再次面对尝试达成。悔悟、思考、总结、印证,交替进行。我知道的与我能做到的、我想的与我能做的、我明白的与我所是的,这些差异都一次次地摆放出来,让你看清自己当下的斤两与能力。

这是人生中最美好与关键的时期,在日后中阴里进行灵魂答辩时的主要认知素材,都来自于这14-16年中的自我修炼。

发表于 2025-8-6 08: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星球也有死亡,死亡的星球死寂的像幽魂漂浮在黑暗的宇宙中。

世间万物皆是有生有死的,大到宇宙星球,小到我们身上的细胞。

想明白了,其实并不需要宗教来解脱自己对死亡的恐惧。我们只是循环中的一部分。

看动物世界的时候,羚羊被一群狮子围着啃食,无力的看着狮子围在屁股边上,一大口一大口的撕咬着自己的肉,自己无能为力。
面对着自己成为盘中餐的死亡终点,清醒的在疼痛中,被活着一点点蚕食掉,这种死亡的时刻,看着羚羊的迷茫的眼神,不再挣扎,而是认命,在我看来是最痛苦的死法。

发表于 2025-8-5 18:2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astlif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astlif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国内一个亲戚,退休前在一个事业单位做一把手,有些权力,也擅长左右逢源,混的很风光。退休后去另外一个城市帮女儿做饭带小孩,自己身体不好,两个孙子也很调皮,每次看到他,都愈见消瘦憔悴,最后在楼下一个人散步的时候死去。
走的时候身边一个亲人都没有,家人到达的时候,身体早就僵硬。
我熟悉的人里面,这算是最凄凉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25-8-4 14: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窝不知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窝不知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认真善待他们
就是最好的结局

发表于 2025-7-28 22: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048914424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048914424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ipitang 发表于 2025-7-28 22:08
对,没有宗教的话,死亡就是终点。
信了宗教,无论何种宗教何种理论,都告诉人死亡是旅途的一部分。走过 ...

解释的非常专业 佩服

发表于 2025-7-28 22: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it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it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0489144246 发表于 2025-7-28 22:00
宗教就是利用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来控制人们的。我假定上天堂下地狱都是不存在的,或者说你不知道是否存在。 ...

对,没有宗教的话,死亡就是终点。
信了宗教,无论何种宗教何种理论,都告诉人死亡是旅途的一部分。走过死亡,另一边可能是轮回和修行,可能是天堂和地狱。于是死亡不但没有那么可怕,人还相信可以在生前通过各种戒律约束,来控制死后的道路。人利用构想出来的掌控感,对抗死亡带来的无力感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4 收起 理由
mutoudemu + 1 我很赞同
0489144246 + 3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7-28 22: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048914424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048914424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缓缓 发表于 2025-6-30 11:56
回想两年前我母亲去世时,是pall care的医生护士们让我理解接受且不惧怕“死亡”这个词。他们有各种手段让 ...

宗教就是利用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来控制人们的。我假定上天堂下地狱都是不存在的,或者说你不知道是否存在。
但是你信了之后,你就不会惧怕死亡,因为你真的认为自己死了就会上天堂。这实际上是宗教的意义。就是给人们一个精神寄托。就不会惧怕肉体的消亡。

发表于 2025-7-28 21: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048914424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048914424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听过一句话,能够善终已经是积了很大的德了。有些老头老太年纪很大了,一觉睡下去就不醒了,也没有什么痛苦,这种应该是非常少见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7年度勋章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5-7-28 20: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虞宅与美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虞宅与美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死亡话题也需要教育

发表于 2025-7-6 22: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w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w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枫叶红了,菊花黄了,活在刀锋一般锐利的当下。

发表于 2025-7-6 18:5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红蝴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红蝴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理解死亡就是躯体留下来, 灵魂仍在, 至于灵魂飘到哪里去,要看个人修行。
死亡不可怕, 可怕的是以什么方式离去, 年老时猝死是前世修来的福气,自己不遭罪, 更没有给家人和社会带来资源浪费。
活在当下, 珍惜拥有的每一天,就是幸福。

发表于 2025-7-5 22: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31695533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31695533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希望LZ能一直写下去,写死亡带给我们的财富。

发表于 2025-7-5 21: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nimalshipp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nimalshipp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animalshipping 于 2025-7-5 21:35 编辑
pipitang 发表于 2025-7-5 20:04
那么这个游戏外的人是哪里来的呢?有多少个呢?TA或TA们的世界什么样呢?又为什么要跟我们交流呢 ...


从根本上讲,宇宙万物是“一时顿现” :

“佛陀也讲过,大千世界是“一时顿现”的,这是原话,这个“一时顿现”是什么时候?就是当下!永远是当下!宇宙全体一时顿现,顿现之后,又顿然消失,然后又顿然出现。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大家可能会比较容易理解:在黑暗的大厅里一开灯,厅内的一切一时顿现,一关灯,一切就顿消了。宇宙万法的生灭也是这样,《楞严经》里就说:“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句话我经常引用,经典里描述的完全就是事实的真相,真得不能再真的真相!”  出处和完整参考文章:https://www.buli.page/zh-hans/article/wechat/3bc0acb6-b341-4db4-839b-45b666ac38a3/

如果游戏内指人类,那可以影响人类的游戏外的人,那就可以是天人。你积分够,天人可以指引你上天堂。 可是天人也是六道轮回中的一道,上天堂后积分不够同样会掉下来做人,畜生,鬼 或者下地狱。 六道轮回外,就有更多更多的游戏外的人可以影响你了。  修行到佛,是最高境界。”理论上有无数佛,光是大乘佛教中的佛名就多到数不清,借用一句比喻叫做“数如恒河沙”,也就是说犹如恒河里沙子的数量,单单一部《佛说佛名经》就几乎上万。“ 完整文章:https://www.sohu.com/a/807363773_161835


”佛教主张宇宙是由无數个小「世界」所构成。根据《起世经.阎浮洲品》描述:一千个世界集合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集合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集合为一个「大千世界」;因此合小千、中千、大千,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这就是一佛的化境,约当为一个银河系。在宇宙中存在着數不尽的三千大千世界,佛经称为「十方恒沙世界」、「十方微尘世界」,可見宇宙的浩瀚广大。“  完整文章:https://buddhism.lib.ntu.edu.tw/FULLTEXT/JR-MAG/mag202922.pdf


所以你这里的TA 包含太多太多的比人类更高级的存在。 如果只谈佛,佛跟我们交流的目的是帮助我们,让我们摆脱轮回的痛苦,最终证得涅槃,获得解脱。


现在网络很方便,有什么问题,带着问题继续搜索,很容易找到答案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7-5 20: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it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it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期待楼主继续写

发表于 2025-7-5 20: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it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it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nimalshipping 发表于 2025-7-3 11:39
年纪越大,经验越多,很多人越来越信命。

因为我们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太多的偶然,太多的巧合 背后的 ...

那么这个游戏外的人是哪里来的呢?有多少个呢?TA或TA们的世界什么样呢?又为什么要跟我们交流呢

发表于 2025-7-4 17: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薄荷淳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薄荷淳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来挺凝重的话题,看到选石材还价时绷不住了,这扑面的人间烟火气啊
一直觉得人们怕死基本等同于对未知和孤独的恐惧,略强于孩子独自离开亲人在幼儿园待的第一天。
自认对死亡没有那么大的畏惧并且极度不赞成好死不如赖活的传统规劝。
当时还在国内,有次在办公室说起即使安乐死难以实现,我今后不管几岁如果到了要赖活的程度,宁愿自我了断。这时坐我前面的会计惊诧地突然转身瞪着我说:非自然死亡可拿不到丧葬费哦,你女儿少得几万块呢。我当时真的被她的反应雷到石化,心想姐的爽快了断竟然不值几万块?不过本着不拖累子女的良好心愿,还是回复她说:那我就跳崖,遗嘱:不必搜寻回归自然

发表于 2025-7-3 13: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nimalshipping 发表于 2025-7-3 11:39
年纪越大,经验越多,很多人越来越信命。

因为我们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太多的偶然,太多的巧合 背后的 ...

给你描述的,很像黑客帝国

发表于 2025-7-3 11: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nimalshipp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nimalshipp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uxuanlin 发表于 2025-7-3 11:03
觉得可怕,是因为不舍,不舍得离开,有很多牵挂,或者觉得还没有活够,或者还有责任。。。。

所以说,有舍才有得。

所以又说,放下放下。

不放下,又能怎么样呢? 因为我们自身的能力太差,太渺小,太微不足道!
几天不给饭吃就饿得天旋地转,几天不洗澡就臭气熏天,一拉肚子就肝肠寸断,一发烧就像快要往生,一牙疼就恨不得往地里钻。  
几天得势就 人定胜天, 赚几个钱就我命由我不由天。。。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7-3 11: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nimalshipp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nimalshipp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uxuanlin 发表于 2025-7-3 10:54
到了年纪了,我常想,如果真有上帝啊,老天爷啊,造物主啊。。。。那世界最终,一定是平等的,我们每个人都 ...


年纪越大,经验越多,很多人越来越信命。

因为我们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太多的偶然,太多的巧合 背后的原因肯定不简单。

有些人,很看淡,觉得死了就随风飘散;

但有些人,善于学习和思考,觉得自己可以逆天改命,可以掌控自己死后的世界!所以,信仰就产生了!

信仰,生时可以感知,但要实物证实很不容易! 这可能就是游戏规则!

当你在一个游戏里面,要切换到另外一个游戏,肯定要先退出再进入。这就是先死 后生。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在游戏外的人告诉我们这一切,然后相信他,让他帮忙指引登录到另外一个更好的游戏里面。

你不信,那也没办法,因为这是游戏规则。如果你信了,而且机缘到了,也许可以在梦中看到另外一个游戏的Demo。









发表于 2025-7-3 11: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ddy011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ddy011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ppreciate your sharing

发表于 2025-7-3 11: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靠谱的不多 发表于 2025-7-2 17:50
补充一点:
面向别人的死亡不可怕,
真正必须要面向自己的死亡可怕。

觉得可怕,是因为不舍,不舍得离开,有很多牵挂,或者觉得还没有活够,或者还有责任。。。。




发表于 2025-7-3 10: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到了年纪了,我常想,如果真有上帝啊,老天爷啊,造物主啊。。。。那世界最终,一定是平等的,我们每个人都一样要面对自己的死亡,不管你多光鲜,多伟大,多霸道,多强壮,多美貌。。。。一样的,要一个人,自己走过死亡之门。

出生的时候,我们也许没什么意识,也没什么记忆了。但是死亡的时候,只要不是老年痴呆,不是意识浑浊,都会亲自清醒的感受到死亡的一步步靠近。

一切的不舍,都是对活着的人而言。而死了,就是死了。

孩子小时候说,他的愿望是研究如何让人类长生不老,永远不死。今年进入大学,再聊这个话题的时候,他说,这永远无法实现。因为,只有死亡,才能带来新生,才能带来新的契机,带来希望。如果,人类永远不死,就不会有新生的机会。

一朵花,花期的时候,尽情绽放;花期过去,凋零一地,只为来年再次在花季绽放。

此花非彼花,哪有何妨。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7 收起 理由
mutoudemu + 3 感谢分享
gongxd + 4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7-3 08: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alf-understan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alf-understan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靠谱的不多 发表于 2025-7-2 17:44
我们之前找的一家知名华人墓碑制造商,后来发现碑样是在这边选,其实加工刻字都是中国完成再运过来的。
...

货比三家,指定没错。

据说:
1 舞台服装,角色扮演服饰和寿衣的是同一供应商,共享同一产业链。
2 葬礼生意的竞争程度不亚于车祸后拖车服务商之间的竞争。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5-7-2 18:5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ayk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ayk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rayki 于 2025-7-2 20:11 编辑
不会说 发表于 2025-7-2 17:40
有思想深度的人都不会去做些愚昧的事情,但世间不是人人都有那么高的思想维度,智者就宽容那些愚昧的人去 ...


没错,前面有所冒犯,千万别介意啊, 今天没分了,我刚才一不小心给那个靠谱兄弟加了40分一下自己成负分了。 否则就给你加分了。
只是我对死亡的态度而已。
其实只要自己开心,一切的一切都是可行的,人活着就是为了开心着活着。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币 +2 收起 理由
不会说 + 1 我也没分了,都给了靠谱
靠谱的不多 + 1 奖励金币

查看全部评分

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发表于 2025-7-2 18: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不会说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不会说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靠谱的不多 发表于 2025-7-2 17:44
我们之前找的一家知名华人墓碑制造商,后来发现碑样是在这边选,其实加工刻字都是中国完成再运过来的。
...

靠谱兄的幽默又回来了,熟悉的感觉
喜欢毛孩子,猫猫狗狗都爱!

发表于 2025-7-2 17: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靠谱的不多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靠谱的不多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uxuanlin 发表于 2025-7-2 09:41
死亡不可怕,面向死亡可怕,想着要死去,可怕。

我总觉得,传统中国人对生死观看的比较重,所以对死亡又增 ...

补充一点:
面向别人的死亡不可怕,
真正必须要面向自己的死亡可怕。

发表于 2025-7-2 17: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靠谱的不多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靠谱的不多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会说 发表于 2025-7-2 14:54
找师傅也没什么不好,可是师傅要收费,也不便宜。当年买墓地时跟老公俩自学风水,真的挺好玩的,只要自己觉 ...

我们之前找的一家知名华人墓碑制造商,后来发现碑样是在这边选,其实加工刻字都是中国完成再运过来的。
第一次这边订这个,都没好意思砍价。
后来发现,做橱柜台面的石材供应商也能供应墓碑。
下次有经验了,
得砍砍价。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hohoho + 5 太给力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