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寻找小时候年的味道 - 炸翻角(也叫排叉,麻叶),做萝卜糕 (2018-2-19) ylbeethoven · 今天宝宝作了皮肤测试 (2006-12-19) 红袖
· 那些生命中不能突破之瓶颈 (2005-6-12) 东食西宿 · 毕业八年转行3次 (征文分享你的成功之路,更新) (2008-5-12) Artcore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50153|回复: 426

[心情小品] 有种情结,她叫上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5 00: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成若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成若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去上海给女儿办周岁,短短的两周,饭局一个接一个。腰身上的小鲜肉又开始蠢蠢欲动了。回到墨尔本的第一天。老板就来电话说因为没能和公司续约,我的工作没有了。太讽刺了,昨天还在上海过着声色犬马,沽酒朵颐的日子。今天又要做回草根了。趁着有点闲,写点对上海的感受。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每次回上海都带着一种淡淡的乡愁,这个曾经养育过我的一方水土,现在看起来熟悉又陌生。

赞美上海的话不想多说了,海派风情、东方巴黎、上世纪冒险家的乐园。那种西洋氤氲,摩登风情构造了这个光暗交织的都市。尤其是夜晚的上海,万家灯火,歌舞升平。霓虹灯把整个城市点燃,流光溢彩。如果你热爱夜生活,每一晚都可以是无眠之夜。圣者无名,大者无形。大上海,爱的人爱死,恨的人恨死。吾之蜜糖,彼之砒霜。但有谁能体会,从“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的那个时代,我的身上已经被烙下浓油赤酱的印记。或许是呆在澳洲久了,习惯了安静。已经有点不太习惯上海的拥挤,但曾经我们就是在一大群人之间呱呱坠地的。对上海的情愫,就像普希金说的“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恋。”

十月的上海,桂花飘香,蟹肥酒美。约上几位老友一起去星巴克劈情操。说句实话,上海的咖啡都是一股子奶昔味,即使我这种不懂咖啡的人都能喝出浓淡。但这不妨碍上海人热衷咖啡文化。喝咖啡对上海人来说也许不在咖啡本身,在环境和心境。情有所寄,心有所依。一杯香草拿铁可以让人在繁忙的闹市中体面地歇一下脚。

走在马路上,各种饭店和路边摊小吃的香味混杂着公交车的柴油味,身边满是嘈杂的车辆及拥挤的人群。胆战心惊地在助动车和出租车之间腾挪。即使在斑马线上,小转弯的车辆都没有丝毫避让行人的意识。搞得我每次过马路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亢奋。国际饭店的转角,一位老奶奶正在卖白兰花栀子花,那种淡淡的花香竟然是那么的熟悉。黄河路佳家汤包馆前挤满了人,好多都是慕名而来的老外。南京西路上凯瑟琳的白脱蛋糕,鲜奶小方还是一如既往的可口。再走几步,就是有名的王家沙,里面人头攒动。有些人打老远来,为的就是上海传统点心的味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41积分 +206 收起 理由
hikeman + 3
vickyvicky + 3 你太有才了
HowAreYou123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我可以骚,你不能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4-11-5 00:33 |显示全部楼层

静安寺

此文章由 大成若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成若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大成若缺 于 2014-11-5 00:04 编辑

女儿生日的那天,一行人一起来到寺庙内烧香。感谢菩萨把这么好玩的一个娃送来我家。静安寺已经今非昔比,整座寺庙被装潢的金光闪烁。外墙上的“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不知道是不是在提醒着路人什么。上海的传统核心区域无非那几个,静安、徐汇、卢湾、黄埔、长宁。而浦东陆家嘴始终被当作一个新生儿来看待。静安的久光百货,恒隆广场,中信泰富已经逐渐淡出视线。新的嘉里中心、芮欧百货成了上海人的新宠。周边几乎全是世界一线品牌的商店:Zegna、Lanvin、Armani、 Hugo、 Burberry、Prada。途经延安路高架,你看到的是一个新的时尚中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0积分 +36 收起 理由
图兰朵 + 5
aimili424 + 2 你太有才了
悉尼好 + 1 谢谢描述的静安

查看全部评分

我可以骚,你不能扰

发表于 2014-11-5 00: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成若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成若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大成若缺 于 2014-11-5 00:55 编辑

延安路高架自嘉里中心到老城隍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MJ0214 + 2 上海的天真有那么蓝么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11-5 00: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成若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成若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大成若缺 于 2014-11-5 11:20 编辑

以静安为起点,南京路和淮海路(分别是以前的大马路和霞飞路)是上海的两条主动脉。走进她们,就能走进老上海“十里洋场”的氛围。这里集中了曾经公共租界巴洛克式、哥特式还有罗马式的建筑。其典型的代表就是淮海中路上的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Normandie Apartment)又称东美特公寓。大楼始建于1924年,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在武康大楼的斜对面,就是宋庆龄曾经的故居。路边的老人挥手招出租车的样子,就像是民国时代的情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我可以骚,你不能扰

发表于 2014-11-5 00: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成若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成若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大成若缺 于 2014-11-10 10:09 编辑

这两条主干线的周围还有好多别具风情的小马路。像卢湾区的茂名路雁荡路,静安区陕西路华山路,长宁区愚园路新华路。经过岁月的积累,这些地方集中了上海经典的花园洋房和石库门弄堂文化。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思南路,原名马斯南。取自法国作曲家Jules Massenet译音。《孽海花》作者曾朴曾住思南路81号,在家办了个法国文化沙龙,聚集了当时上海滩上一批最风流潇洒的文人,徐志摩,郁达夫,邵洵美。

复兴西路华山路的街角有个西餐厅夏朵花园CHATRES,那里离有名的丁香花园不远。同座落在悬铃木的天空下,绿树成荫。遇到好天气,法国梧桐把阳光揉碎了洒在街道上。落地玻璃窗里的人悠闲地喝着下午茶,那份慵懒和优雅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感受到。如果你要读懂上海,就应该到这些梧桐深处,弄堂的角落多去走走。

徐家汇则融会了肇嘉浜与法华浜两条河流,如今也成了东西文化融汇的滥觞。衡山路上几乎汇集了上海最多的酒吧和中西合璧的餐厅:香樟花园、一千零一夜、绿饮、红番、时光倒流、寒舍、耕读园、唐城、富豪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5积分 +36 收起 理由
njfn + 2 有共鸣
悉尼好 + 6
shirleyhzy + 3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我可以骚,你不能扰

发表于 2014-11-5 00:35 |显示全部楼层

城隍庙

此文章由 大成若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成若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大成若缺 于 2014-11-5 00:58 编辑

老城厢是上海的腹地。座拥6340平方公里的国际大都市,700多年来的文化根器,却是从这里衍化而来。城里曾经河浜交叉,水流纵横,素有“有舟无车泽国”之称。而如今,这里每天要接待过万人的游客。梦花街、文庙、松雪街、尚文路那种嘈杂、热闹的景象充满了生活气息。

与浦东陆家嘴的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及在建中的上海中心大厦相比,城隍庙俨然是一个非常另类的上海。光鲜外墙的背后是狭窄的弄堂和鄙陋的民宅。晾衣绳上短裤飘飘,而远处却是Westin大酒店的花冠楼顶。大奔和自行车在这里以相同的速度躲避着路边各类障碍。你可以花上一两百去必胜客吃个下午茶,也可以花上10块钱和穿着拖鞋背心的居民一样在路边吃上一碗烂污三鲜汤。这里周围居住着上海真正意义上的平民,他们目睹着上海这十几年的变迁,安静地守着那些老房子等待着拆迁。对他们来说,拆迁才是改变命运甚至一夜暴富的机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13 收起 理由
littlebb + 6 感谢分享
蜂蜜 + 4
hellochina + 3 文笔好!照片也好!

查看全部评分

我可以骚,你不能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4-11-5 00: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成若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成若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大成若缺 于 2014-11-5 00:09 编辑

再来组黑白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30 收起 理由
悉尼好 + 6 感谢分享
qunlbao + 4
cheapers2003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11-5 00: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成若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成若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大成若缺 于 2014-11-5 00:13 编辑

去城隍庙玩,基本只为两件事:各类小吃和小玩意。对于边上身为吃货的LD来说,真是老鼠掉进了米缸里。海棠糕、油墩子、臭豆腐、炸里脊、生煎锅贴、蟹粉小笼都逐一吃了个遍。还有些特大号的没敢动,整只的炸鱿鱼还有黄金大虾球,看上一眼就饱了。之后就是人看人,人挤人的游戏。豫园商城里还是有些好玩的东西,一些民俗文化像剪纸、水墨画被很好的保留下来。当然更多的则是那些廉价的小物件:旧上海的雪花膏、五块钱的金表、苍老师独家赞助的扑克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4积分 +20 收起 理由
悉尼好 + 6 上海永远在心中
的笃 + 3 看了馋吐水哒哒滴
银狐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我可以骚,你不能扰

发表于 2014-11-5 00:35 |显示全部楼层

大闸蟹

此文章由 大成若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成若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大成若缺 于 2014-11-5 00:35 编辑

秋冬的上海,不吃上几只大闸蟹算是很遗憾的。约上几个亲朋好友,蒸上一笼。用酸醋、糖和生姜拌下沾料。蟹还未熟,满屋子已然充满了蟹的鲜甜。等到揭开蟹盖的那一刻,看着满目膏脂和小年糕一样的蟹腿,真应了上海一句俗话“打耳光都不肯放。”今年很有幸,季节的关系,螃蟹大丰收。朋友驾车带我们去了近大观园附近的一处蟹庄品鲜。池子里满满的都是螃蟹。小的三四两一只。大的半斤到七两一只。七两的蟹往年要一百多元一只,今年可以买上一对。这种尺寸的蟹要是放在成隆行蟹王府的话,一只可以卖到1088元。除了大闸蟹,河鲜也不少。甲鱼、黄鳝、草虾、川条鱼。竟然还看到了有新鲜的红菱在卖,十块钱四小袋。咬开那层硬涩的外壳,粉白色的菱肉感觉就像人参果一样爽口。难得来一次,去了附近一家非常简陋的小饭馆吃饭,点上几个素菜蒸上几只螃蟹,看看湖水,侃侃大山。一个下午就这样挥霍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7积分 +54 收起 理由
微风细雨 + 2 为老菱:)
ssbb + 3 感谢分享
cheapers2003 + 20

查看全部评分

我可以骚,你不能扰

发表于 2014-11-5 00:36 |显示全部楼层

横光利一

此文章由 大成若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成若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大成若缺 于 2014-11-5 13:46 编辑

曾两次访问上海的日本作家横光利一对上海有着特别的感情。1928年4月,横光利一只身一人来到上海。回到日本拒绝出版社的邀请花了三年时间写了长篇小说《上海》,提到对上海的印象。“曾在这儿逗留过一天。沿黄浦江进埠头时见到的两岸风貌,跟十年前迥然不同,已有了大都会的气象。在我见识过的都市当中,除了上海,我想恐怕再也找不出可以与伦敦相匹敌的大都会了。抵达巴黎后,依然浮现在我脑子里,让我最感兴味并且难以忘怀的,仍是上海。在这座都市里,既有伦敦的影子,也有银座、巴黎、柏林的影子,恐伯连纽约的影子也可以找到。国籍各异的人们,在这块土地上,利用租界这一奇怪的场所与各自的首都争富斗豪;他们属于这么一群人,一旦归国,唯恐丢掉各种各样的饭碗,与其如此,还不如挟持自己国家的余威,在这儿跷着腿抖抖威风。他们有这么一份虚荣心,这虚荣,便是支撑这座都会的力量,是它的美之所在。它那无法预料、使人头晕目眩的旋转面,昭示给世人一种亚细亚式的钝重变动。

上海既不是中国的,也不是欧洲的,而像安上了无数金属滑轮,在混浊的土疙瘩上蠢动着的大龟。巴黎属于壮丽,而上海则是富丽,给人的感觉是,撑胀得都快承受不住的肉团,正从高层建筑的窗子里分泌出来。人们称其为恶之都,但在我看来,上海已远远超出了这种恶,它属于将来才会出现的那种恶。精神穿越过麻痹状态,默默发笑。

正常人是无法揣摩这个世界上这些极为堕落的人们的生存状态的,在这里,堕落就像家常便饭一样。种族各异的人们,将自己的传统和习惯弃若敝展,跻身于共同的本能之中,一门心思将理智用于经济,日复一日,在金银的差别之上度日。巴黎是向上达到了顶点的都市,上海则是向下堕落到了极点的都市。说起来,无非也就是金钱、政治、女人、食物这些东西。要是把人类整缀到最为单纯的状态,那么也许就跟这个都市的居民别无两致了。因而,这里常常有人提到人的身段,女人只须长得漂亮,男人呢,唯有格外地拥有金钱和一点肌肉,那么幸福就成了掌中之物,艺术和哲学在这里是无用的累赘,而伦理则取决于人的穿着打扮、饮酒和借钱的方式而定。这里不存在什么别的麻烦事,只须留心伪币的鉴别和金银的落差,别走进小巷就行了。不过,在这个世界上,要读懂中国人的心理恐怕难乎其难,各国的外交便全是在上海翻了船的。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延续得最长久的,因而你不得不承认,人类在认识能力上所发生的变化,其变化幅度,都已记录进中国人的脑子里了,如果要研究人类,那么像中国人这样富有研究意义的民族,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一个日本人竟然在上世纪30年代就把今天上海的状态写了出来,恶之都、欲望之都、魔都、心魔之都。《霓虹灯下的哨兵》曾有句台词,大意是“上海是个大染缸,共产党红的进来,黑的出去”如今看来,不能怪当初国民党反动派太腐败,只怪上海太妖艳。无眠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