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2015回顾 (2016-1-8) zzoz · 到底哪最好,看上海悉尼之争有感 (2008-12-20) BILL27
· 熊猫厨房--茶香烟熏煎焖鸡腿&回锅肉 (2015-1-29) 小白的熊猫 · 参加活动: DIVA Angelina Jolie (2015-5-10) ayeeda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renzaixini

[史海钩沉] 学史心得和书籍讨论,欢迎拍砖及各种挑刺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3 12: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nzaixin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nzaixin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又来了

今天聊的话题是中国历史上的几次重要政治经济改革,或者说变法更通俗一些。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迭,时代更替,几乎都伴随着或剧烈,或平缓的改革措施。有些着重于文化方面,有些注重经济,有些强调政治制度。下面我就选取几次历史上人们谈论比较多的改革事件来聊一聊吧。

这里我不会叙述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八卦旧闻。跟前面几贴一样,只会涉及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前因后果和影响。可能有些枯燥,不过我这里只能挑干的捞了,更多的内容留给大家讨论。以前的帖子太长,我自己看着都烦,这回我分开来贴。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大成若缺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8-13 12: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nzaixin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nzaixin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1.商鞅变法

提到变法,就不能不提到商鞅的这次名垂青史的变法。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由封建制逐渐向中央集权制过度的时期,社会剧烈动荡,各国都进行了程度不同的变法,其中最成功,影响最深远的要数商鞅的这次变法(虽说他本人比较失败)。一方面,历史进入到战国以后,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生产力的大提高呼唤着新的生产关系(借鉴一下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不仅井田制走向瓦解,新兴地主阶级也要求土地私有(周时土地归天子所有,不得私人买卖),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另一方面,在战国诸雄纷纷富国强兵,秦国的争霸面临巨大挑战,急需引进有能力的人才,变法图强。在这样的背景下,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主要内容有:

废井田,开阡陌,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这一条结束了西周以来的土地王有制,开启了后世延续两千多年的土地私有制,地主与农民在这种制度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今天变成了我,我明天就成了你(有点拗口),在这种互相转化,此消彼长的过程中一直走到1949.

废分封,行县制。后来在县上设郡,成为郡县两级制,目的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贵族在地方的势力。在秦统一中国后,也为后世王朝所延续。

奖励生产,重农抑商。确立了以农为本的基本国策,把劳动力稳固在土地上,保证国家的农业赋税和人民的基本生活资料。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既削弱了世袭旧贵族的势力,维护中央集权,又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

还有很多其他内容比如统一度量衡,连坐法,推行小家庭政策等,基本上也都是基于上述的目的。而且通过这次变法,商鞅把法家的精神灌输到秦国政治的方方面面,成为秦的统治思想。

商鞅作为一个改革者,逃脱不了推动剧烈变革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后面商鞅本人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但是他的变法没有因为他个人的失败而结束,相反,他的变法各项政策却被继承了下来。这不是因为后世对他的怀念(谁会怀念他呢),而是因为他所推行的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虽然我不想用这句话,但还没找到其他句子来代替),尤其是在经济和政治层面上,几乎是秦国需要并召唤了商鞅。现在我们对商鞅变法,以及其所代表的法家有各种各样的评价,负面占很多,这是我们站在两千年后的今天回顾历史时总结历史的优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也会变成明天的历史。还是那句话,回顾历史时,别忘了带点历史视角。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mlstring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8-13 12: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nzaixin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nzaixin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2.魏孝文帝改革

在西晋的短暂统一后,中国又陷入到分裂状态。北方进入五胡乱华时期,五个少数民族建立十几个割据政权互相征伐。439年鲜卑族拓跋部所建立的魏统一了北方,建立起面积广大的帝国,开始了对中国北方的系统经营。北魏建立初期,国家由于久经战乱,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在北魏初年,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民族矛盾也很尖锐,民变频发,虽然被统治者一一镇压,但对其的震动也是很大的。在这种背景下,拓跋宏,即孝文帝开始实行改革。事实上,魏孝文帝的改革直接继承自祖母冯太后的改革措施。这里就把他们祖孙二人的改革放在一起说了。

主要内容有:

文化方面进行彻底汉化。主要包括迁都洛阳(众所周知的耍赖迁都),穿汉服,讲汉语,改汉姓,与汉族通婚,学习汉族礼法,尊孔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极其彻底的汉化改革,魏孝文帝终于成功的把自己本民族文化从历史上删除(囧)。

经济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由于连年战乱,人民流离失所,北魏初年有大量荒芜和无主土地,而富豪则大量兼并土地,国家赋税收到严重影响。均田制将这些土地按规定分配给农民,农民乡政府交纳租(粮食)和调(布或绢),并承担一定的徭役。限制了土地的大规模兼并,提高国家赋税收入。后来隋唐的租庸调制就继承自北魏的均田制和租调制。

政治上实行官吏俸禄制,消除了游牧民族原始的旧俗,整顿了吏治。

北魏的改革使得北方的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加快了民族的融合,国家统治也得到了巩固。一方面,北魏的改革体现了统治者本身对于汉文化的无限向往和崇拜,另一方面,也是鲜卑民族要有效统治中原地区必然结果。不过北魏在孝文帝死后迅速就衰落并灭亡了,魏孝文帝的改革对这个国家究竟起到了怎样的神奇作用,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发表于 2013-8-13 12: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nzaixin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nzaixin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3.王安石变法

北宋中叶,政府机构臃肿,官员冗余严重,连年科举取士人数众多,再加上北宋统治者一直奉行厚待士人的原则,政府的支出极为庞大。北宋连年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进行战争,军队数目庞大,军费的支出更是惊人。另一方面,北宋政府跟其他王朝不同,对大地主的土地兼并并不采取抑制,导致财政赋税不足以负担上面所说的财政支出。神宗即位后立志变法图强,任用当时已名满天下的王安石为相主持变法,寄希望于新法能够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状况。

王安石的变法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的方方面面,内容很多,这里不能详细的介绍,不过列举几项比较重要,争议较多的新法:

青苗法。简单的说,青苗法就是政府在粮价高时低价出售粮食,在粮价低时高价收购粮食,每年分两期以低于高利贷的利息贷款或粮食给农民。青苗法的本意是为了用政府行为稳定市场,并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的盘剥,然而在执行中却变成政府强制农民向政府贷款,便民不成反扰民,弄得怨声载道,成为王安石变法中被人批评最多的一项政策。

方田均税法。每年由地方政府主持丈量土地,将土地划分等级,以此为标准制定税额。此法可以说是豪强地主的死敌,原本地方豪强地主有大量没有登记在册的漏税土地,此法一出,正是严重损害了他们的既得利益,不遭到强烈反对就怪了。

募役法。原本宋代的职役,是按民户的等级分派,按规定是民户中有一定资产的富户负担。很多富户被服役所累,而穷户为了避免服役,也不敢积累财富。新法改为由州县政府出钱雇人服役,所需的花费由民户按等级分摊。此法目的是即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不耽误农业生产,又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还有很多其他的新法,诸如保甲法,均输法等等。变法的本意,都是以富国,利民,强兵为目的的,然而新法由于诸如下面执行不力,背离初衷,触及大地主利益,以及王安石个人的刚愎自用等等原因而失败,仅仅几年后就被废止了。尽管后来又被短暂的提起,但因参与变法的人此时已经变了味儿,最后彻底失败了。

王安石的变法从古至今争议不断,有人说它是利国利民的德政,不应被废,有人则认为王安石的变法不切实际,根本于事无补,更有人说王安石的变法本质上是富国损民,所有政策只为替政府敛财,与民争利。其实仔细看看王安石变法的各项主张,其实很多都具有超出其所处时代的超前性,它试图以国家金融管制行为,去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然而在遥远的宋代,我们的国家在各个方面都不具有任何可以配合这种金融管制政策的基础和相应制度,因此新政在执行中不可避免的要偏离初衷。当然宋朝的保守派士大夫不可能了解现代金融体系是怎么回事,他们反对的理由都来自当时变法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再加上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连变法的最大支持者神宗皇帝都对变法产生强烈质疑,可知王安石变法在当时几乎不可能成功。

发表于 2013-8-13 12: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nzaixin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nzaixin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renzaixini 于 2013-8-13 17:40 编辑

4.张居正改革

明中期以后,由于土地兼并的日趋严重,大量隐匿田产没有纳税,而由于土地兼并而失去土地的农民无法负担仍然存在的户税等(此前中国一直延续唐代后期的两税法)大量逃亡,造成赋税收入减少。而明后期随着边患的加剧,军费支出日益庞大,政府财政捉襟见肘(好像变法前的背景都差不多嘛)。万历年间,担任内阁首辅的张居正采取一系列经济行政军事等方面的改革。其中尤以其经济改革最为重要。

一条鞭法。这是张居正经济改革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也是中国古代税制史上的一次最为重要的改革。在此以前,中国曾经经历了均田租调,租傭调,两税法等等不同时期的税制,基本上主要的税种包括田赋,徭役,人头税等。如果纵向观察税制的发展,我们会发现其总体趋势是向着简化赋税项目,以钱代税或役,减轻无地农民的负担,抑制大地主兼并土地的方向发展的。而一条鞭法也是在这样一条发展线上的。一条鞭法概括起来说,就是将田赋,徭役,丁银等一律合并起来,按土地面积折算,交纳银两,而之前的各项劳役,改为政府由征收的丁银雇人服役。没有土地的工商业者则不用交纳丁银。到了清雍正年间,实行摊丁入亩,彻底实行地丁合一。

一条鞭法实行的目的前面已经说了,不过向其他很多朝代的改革措施一样,在具体执行中总是不能按照理想中的状态发展。首先,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虽然实行中央集权,但中央的政令在地方上的执行力度通常不能完整的达到帝国的最基层,最多能达到州县一级,基层秩序都要靠地方绅士的维持,甚至有时州县官也要依靠地方绅士来下达政令。这就意味着中央的政令到了地方往往就变了。一条鞭法之目的虽在于简化税制,减少各种名目的摊派,然而事实上,旧的摊派并没有被彻底消除,各地方还是巧立名目,向百姓增收其他赋税,人民反而增加了负担。而一律以白银征税的方式,又滋生了火耗的问题,成了地方官盘剥百姓的另一手段,直到清雍正年间实行火耗归公,才杜绝了这一情况(又是雍正哦)。

但一条鞭法在税制发展史上仍然具有重要积极意义。首先,一条鞭法统一以白银征收赋税,是白银正式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客观上增加货币的流通量,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其次,将徭役和丁银纳入田赋,使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变轻,减轻无地农民的负担,也有助于自由劳动者的流动,比如商人和手工业者等皆无需缴纳田赋和丁役,也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中后期和清代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最发达的时期。

当然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变法改革,作为对这些最重要的改革节点的补充和发展,留给大家来讨论。

写到这里可能有TX会发现少了一个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变法运动--戊戌变法。本来想继续写它来着,后来发现前面所写的变法几乎都是从经济政策角度叙述的,而戊戌变法的意义在于对政治制度的改革,似乎和前面不在一条线上,索性留到以后的话题中再讨论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4 收起 理由
虞宅与美丽 + 14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8-13 14: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mexco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mexco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remexcong 于 2013-8-13 14:29 编辑
LEOZHU 发表于 2013-8-7 15:23
“商人重利轻别离”,的确如此,大部分商人是这样的,所以我不太喜欢商人,当然凡事皆有例外,也有重情的 ...


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商人的地位低下。商业需要公平,商业是民主的温床。中国的文化是官大于商,中国以前的民主运动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这些民运都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都为了当官,和商业脱钩的民运是假民运,注定不能成功。

西方的文化却是商大于官,这就是为什么民主在西方广泛实行的原因,是经济利益决定一切。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pink_maomao + 5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8-13 14: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O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O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emexcong 发表于 2013-8-13 14:05
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商人的地位低下。中国的文化是官大于商,西方的文化却是商大于官,所以现在西方 ...

您这个观点值得商榷。唐朝的时候,中国经济全球第一,万国来朝,连黑人也有呢,如果我们出生在唐朝,恐怕未必会说,我们国家强大,是因为商人地位低下。一个国家的兴衰,单纯用这个指标去看待,未免有些偏颇。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灭故彼灭。

发表于 2013-8-13 14: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mexco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mexco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remexcong 于 2013-8-13 14:31 编辑
LEOZHU 发表于 2013-8-13 14:08
您这个观点值得商榷。唐朝的时候,中国经济全球第一,万国来朝,连黑人也有呢,如果我们出生在唐朝,恐怕 ...


历史是在不断发展的。唐朝经济全球第一又怎地?唐朝还不是灭亡了吗?唐朝时英国人还是树上的猴子又怎地?现在是英语的世界,我们在英语的国家。

为什么唐朝不能存活到现在来主宰世界?一个皇帝加节度使(也就是军阀)的制度怎能永远强盛?这种制度不灭亡就没有天理了。

英美文化主宰全球不是偶然的,是他们文化的先进。商大于官就是他们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咱们移民/留学到澳洲也是对他们的文化的一种认可吧,否则为什么不去移民伊拉克?

发表于 2013-8-13 14: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O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O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EOZHU 于 2013-8-13 14:33 编辑
remexcong 发表于 2013-8-13 14:27
历史是在不断发展的。唐朝经济全球第一又怎地?唐朝还不是灭亡了吗?唐朝时英国人还是树上的猴子又怎地? ...


帝国的灭亡,朝代的更替,是历史的必然。罗马帝国如此兴盛不是也灭亡了吗?那么唐朝灭亡有何奇怪?美国现在兴盛,就能保持一千年?您这个观点太奇特了。唐朝如果能保持到现在,需要多少年?古今中外哪一个朝代能做到?说咱们移民到澳洲,是对英美文化的认同。当年唐朝兴盛,各国也向唐朝遣送留学生啊,朋友,这不奇怪的,是否就说明世界各国对唐朝文化的认同呢?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灭故彼灭。

发表于 2013-8-13 14: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mexco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mexco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remexcong 于 2013-8-13 14:51 编辑
LEOZHU 发表于 2013-8-13 14:29
帝国的灭亡,朝代的更替,是历史的必然。罗马帝国如此兴盛不是也灭亡了吗?那么唐朝灭亡有何奇怪?美国现 ...


历史是不断地进步的。适者生存,历史上不同的民族,文化,能适应的才能生存下来,不能适应的就灭亡了。

朝代的更替里面也体现了历史的进步,中国历代王朝的更替不是简单的重复更替,而是在不断改革不断完善中更替。清朝就是皇帝制度的最高峰,清朝的制度要比以前各个朝代都要先进。

至于美国能存在多少年,这不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只要弄明白目前英美文化强大的原因就行了。

唐朝时中国文化是比当时别的文化要先进,但我们生活在现在,我们生活在澳洲,曾经强大的唐朝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的关系了。

发表于 2013-8-13 14: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O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O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emexcong 发表于 2013-8-13 14:45
历史是不断地进步的。适者生存,历史上不同的民族,文化,能适应的才能生存下来,不能适应的就灭亡了。

...

如您所言,不同的民族、文化,能适应的才能生存,不能适应的就灭亡了。中国文化就是如此有生命力,延续了几千年,并未灭亡。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灭故彼灭。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