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2011-9-13) ifthereis · 铁幕后的神秘国度—朝鲜 (全文完) (2020-9-5) patpatchow
· 说说我的无臭养鸡--发酵床养鸡方法 (2012-9-4) ihope · 如果让我选择下一次的度假地,那么还是新西兰-九月的假期九天的南岛 (2016-10-20) guoguo01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4045|回复: 50

[医药资讯] 体验澳洲式医疗 (已完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6 01: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SW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SW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SW 于 2018-4-3 02:46 编辑

一直想总结一下,过去的几个月在我们最艰难的时候,受到的各种医疗方面的协助。希望对有需要的人有帮助,也希望绝大多数人永远用不到以下的一些信息:

GP全科医生
GP全科医生的角色其实非常重要,他们站在疾病筛查诊断的第一线,如果他们有经验而且尽职尽力,可以帮助很多人早做诊断和治疗挽救生命。然而我们很多人去看全科医生的时候,心里已经有了打算可能就想开些药,或者希望让GP转诊去看专家。其实如果我们了解自己的身体,有任何变化及时和GP沟通做好早期检查可能会节省更多时间,有具体报告的时候转诊的case可能可以优先处理。有时自己先做功课,可以和GP商量做必要的检查。

专家或私人医生
如果没有买私人保险,看专家私人医生自己要付费,我们看过的200多到550都有,个人觉得不是最贵的就是最好的,很对好医生收费基本都差不多。看病费用有时候medicare有rebate还给你一部分90-220不等。
看专家一定要GP referral,拿到直接fax过去,急的话打电话去沟通或留言,一定说明我分分钟可以过来,一旦有人取消通知我马上就到。
在healthshare上可以看到很多医生的专项,再看看他们在那些医院看,有时候虽然是private appointment但是专家可以拿去他所在的医院各科会诊时讨论,他们一般有一个团队一起。有的专家在私立看private consultation但也在public attending 根据你有没有保险,你可以要求去他在的公立医院开刀。澳洲的医生这方面比较好。
比如,我父亲之前看的专家给拿去Austin会诊了,另一个专家在cabrini看得之后如果开刀他帮我们转去Alfred。有的医生你找到的只在私立看就可能必须在私立就医了。

夜间GP
我们用过一次,半夜2-3点打的13SICK National Home Doctor Service。当天我们这个区域没有医生可以很快到达,他就给了我们另一个类似的服务电话,这些只要是bulk bill就都是medicare包括的。由于我父亲去世那天夜里时钟突然慢了两个小时,三点多我们都以为才一点多等不及医生四点上门来,于是他们又给了我们另一个号码,是类似在线oncall的注册护士。仔细问询后他们也会给指示,让吃药或者去急症室。

急症室和救护车
把这两个放在一起说是因为我觉得他们不可分割。 我算算来澳洲之后去急症室不下十次,其中估计也就一两次没叫救护车。我们自己亲生经历的看到的和听说的,很多人在急症室waiting area等待一等就是几个小时一整夜。有一次我父亲胃出血,由于没叫救护车我们自己直接去的,在waiting area等了一个多小时才收进去。 还有一次清晨4-5 点去急症,有个老先生一家半夜就去了等到早上可能觉得好些了实在等不下去了就只好回家了。相反,只要救护车肯带你去急症室,基本保证一定有床位。虽然有时候在急症室内部过道里等床位也要很久有时甚至会需要1-2个小时。好不容易在急诊等到了床位,护士来登记病例信息做基本处置测生命体征等一般也要半小时,等有医生来看一般还需要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救护车到达的速度有快有慢,一半正常20-30分钟左右,最久我们有一次周五晚上等了一个小时,可能周五喝醉的人多还有酒驾出车祸的情况多。
之前一次父亲术后回家胃出血,救护车一个小时才到达,去了急症在里面走道又等了近两个小时。好几个车的救护人员和他们的病人都挤在Box Hill ED那里面等,因为救护车他们的规定是必须病人交接了才能走,不是送到他们就可以去救别人,结果他们也在那干等了近两个小时。说句后话,后来我父亲进去就变成抢救了,一下输了五袋血那时候才稍微体会到有点所谓“急诊”的感觉。
另外,保留样本也很重要,救护车来有任何的样本即使是呕吐物大小便也不要处理掉,要给他们看,必要时取个小的样本带去急症室。
再说救护车的费用,ambulance vic今年送去医院之类的收费是1204刀,有centrelink health card,pension card之类的人好像是政府买单,commonwealth senior health card要自己买单。一般基本的private health insurance都包括ambulance cover,如果不打算买私人保险那么建议救护车保险一定要买,特别是老人。ambulance cover单独买费用一年也就三四十刀。我给我父亲买的bupa除了付款最近这一年偶尔慢别的都很好,对他这样一年叫这么多次救护车的都给claim的我真的很感谢。
还有这次父亲过世,000一直在线电话指导我怎么做,一直到ambulance急救人员到达才挂断。000转ambulance的标准问询,首先是地址,再者是病人是否清醒呼吸是否困难,其次才是其他信息如血压症状什么。最后一次急救人员来了一直等到父亲过世开了证明才走。事后我们久等最后那个invoice不来就打去ambulance vic问询了,原来最后一次出车他们没有给生成invoice不知是有政策还是底下救护人员的人道主义行为。
最后加一句,如果家里老人有语言障碍,可以拨打TIS翻译服务让他们帮忙拨000

输血输液
澳洲的血好像都是red cross blood service采集提供的,我知道他们也有移植配型系统等。一袋血标价是450左右,但是肯定是不能出售的,多数在医院输血都是medicare买单。在医院首先要抽血看血色素等指标,配型后才能输血。会让你签字确认知道输血的风险同意才输。输血后会留院观察一两个小时以防万一。
澳洲医院里输血输液都是看需要才给,不然你要求也没用,不过如果你有理由可以提出医生会考虑决定,可以协商。像很多国内用的多的人体白蛋白之类的,在澳洲基本很少用属于抢救药物。

住院
公立医院住院都是medicare买单,包括在医院病人一切医药用度检查手术输血等。有私保的也可以用私保付。
我父亲住院一般就是box hill hospital,后期就是Peter MacCallum。两家都比较人性化,如果单人间家属可以陪夜,两家条件都不错,我带过睡袋去boxhill病房睡,我和我妈还自己带过躺椅去Peter Mac 陪夜。甚至于后期,我们全家都住在Peter Mac我爸病房里动不动一住就是一两周,医院和护士也都OK。住院病人有吃的,一般有系统可以提前上网点,在city我们家属一般带一些或者直接叫外卖eatnow之类的都算方便下楼拿就可以。
Peter Mac可能因为是肿瘤中心,条件比较好,病房里有免费Wi-Fi,还有免费电影等。他们专门有志愿者部门时不时来走访慰问,说有缺生活用品牙刷牙膏肥皂什么他们有很多捐赠的物资。也有社工到各个病房,如果需要做advance care plan,签署不抢救协议什么他们可以找志愿者里符合条件的来公证。
老人住院最大的问题是语言。一般看门诊可以约翻译,在病房很难一直找翻译,偶然有会中文的护士当班,但是如果有条件还是家里有人陪护最好。实在不行,写小纸片卡片,把重要的词中英文写好备用。这几年医生护士也都知道找Google翻译,实在不行他们会找电话翻译估计TIS。你也可以给号码,写在病房小白板等处,随时在线翻译。PeterMac 外科查房很早有几次七点刚过,我有几次是在去医院的路上接电话参与外科例行查房的。
我们以前遇到过药片的计量不同护士少给几片药的,之后每次住院发药我都全部确认过是什么药多少计量。有常吃的药没给开,最好马上找住院医生协商说明为什么要吃吃这个计量,错过了可能要次日才能有这个药吃。有新的不熟悉的药,也最好问清楚什么药,为什么吃,以防万一。早上医生来查房,最好陪护的人在,把病人这24小时情况感觉有什么变化还有家属的担忧仔细说一遍,开药也可以和医生讨论协商。比如,我父亲之前肠子堵了后来胃出血,我们都要求把口服药换成静脉注射。后来有次输液太多不舒服,又和医生协商停了所有不是critical的iv点滴。所以,如果你对自己的病各个方面很清楚,可以和医生讨论治疗方案提意见。
另外,住院陪护比较麻烦的是停车,需要早做打算。在box hill医院里耽搁赶不及出来挪车,稍微超时就被罚款,个人感觉whitehorse city很缺钱,医院附近路边停车需要付款的时间被延长了但每次因为medical situation抗辩都被否决。Peter Mac那停车容易,就是陪护一天30刀停车费还是觉得贵。

手术
我这里说的手术其实包括procedure和surgery。手术前都会给你解释,会给你找翻译给你画图让你明白怎么回事,然后让你签字是否同意手术,万一需要是否抢救是否同意输血。
procedure就是类似胃镜肠镜和穿刺biopsy,根据部位一般肠胃内窥镜都是全麻,医院可以做如果是住院必要检查medicare买单,有的专门的诊所也可以做GP转诊去一般自己还是要出200-300刀私人保险另说。其他的procedure有些只需要局部麻醉,我自己做过biopsy麻醉过了也基本不痛。澳洲procedure也这里比较谨慎,像我父亲这种有心脏问题终身吃抗凝剂的,Royal Melbourne是让他先去了一次pre-admission了解病史等让麻醉师看一下本人评估风险。
手术surgery我们只在Peter Mac做过,不管是planned还是emergency紧急手术,术前护士要问很多问题记录,麻醉师术前还是会自己来看。如果是planned surgery可以提醒他们安排翻译,emergency紧急手术我自己给他翻译只能在theatre外面止步。手术结束会在after surgery等你人清醒,等待时间有长有短,有一次我父亲体温过低,术后护士留了他很久近两个小时等体温回到36度才让他出来。 出来后可能会留在ICU或者short term stay观察一两天等稳定了再转回普通病房。 short term stay和急诊一样就窗帘隔着,但是急诊家属还可以留下陪夜,Peter Mac的short term stay不让陪夜到时间统统赶走,这时候中英文小卡片就很重要了。
全麻手术后,一般会给你绑腿绑很紧。水肿可能要几天才能消下去,心脏病不好要很久,这时候最好垫高水肿的手臂腿等,一直轻轻按摩从末端往身体主干那里轻轻推帮助消肿。这里医生水肿一般不怎么当一回事,如果肿得严重要提醒他们检查是否有血栓,一般超声就可以。如果只是水肿,像我父亲心脏不好水肿很难消,我们会和医生要求吃药利尿剂呋塞米frusemide之类的。感觉这里的医生不太会主动给你这药,可能会破坏电解质平衡,以前吃过可以跟他们说看看能不能吃。术后有时候吊很多点滴,也可能over fluid也要和医生提出来,有些不是critical可用可不用,也可口服替换。

术后恢复
术后恢复我觉得Peter Mac做的比较好,occupational therapist / physiotherapist我从没搞明白谁是干嘛的他们经常一起出现。在病区他们的任务就是轮番拉病人下床走,特别是术后的只要有一点体力能下床,他们就各种劝服拉你下床走动。据说一直卧床,胸腹肺什么容易积液感染。
出院之前,除了各科要给绿灯,最后一个总是Allied Health occupational therapist / physiotherapist,他们会评估你能不能独立行走还是需要frame或者wheelchair等,评估你是不是需要一个hospital bed,还会问你家里有没有必须的设施:洗澡旁边的拉手,上厕所旁边的拉手。
Peter Mac可能有拿到funding,出院如果评估有需要会提供walking frame或者hospital bed之类30天内免费,全部送上门给你set up不需要时全部拆走,自己出个deliver/setup和pickup 费用就好。过了30天,如果需要可以继续租那些设备。如果病人有palliative care给提供这些设施要早说,医院可以和palliative care联系无缝对接省得换supplier换来换取多收运费。
另外,之前我们自己向Able Living 租借过wheelchair和walking frame感觉设备状况都还不错,价格也公道,可以一周一周租。
在医院出院前也可以问问出院后营养摄入要注意什么,医院一般有dietitian可以来病房看病人。

Advance Care Plan
Advance Care Plan一般人不太在乎这个除非得了重病,医院和palliative care都会有这个一本手册和forms. 具体信息看下面的连接: https://www.advancecareplanning.org.au/https://www2.health.vic.gov.au/h ... vance-care-planning 我去年拿到的册子和这几个不一样,不知道是不是旧的。
在ACP里填表格可以任命别人在你不能自主决定时替你做医疗决定,比如昏迷不醒或者dementia严重时。还可以任命处理你财务的人。这些都需要有证人有公证,病人和被授权人各执一份。
其中有一个Do not resuscitate (DNR) form 如果需要可以填写,签字认证的一份给医院或者palliative care还有一份如果去急诊抢救要带去,不然急诊室根据情况做最大程度抢救的。这里要弄清楚病人是不需要一切抢救还是只是不需要特定项目,千万别搞混。比如我父亲是不要CPR和气管切开之类的创伤大的抢救,而吃药吊点滴抽血输血之类treatment的可以协商。一般这里说不要抢救了,他们就不做抢救了,吊盐水之类的在澳洲医生来也算件挺大的事。所以一定要说清楚很清楚。
还有要小心澳洲这里一旦说你同意palliative care了他们基本就不给active treatment了。这个之前搞得我们最后一两周很郁闷。医院病例上写了Catastrophic orders之后,所有治疗都停了,不忌口了药也不给吃了不抽血不打点滴连血压也不量了,这个观念我还是很难接受。 感觉澳洲这里palliative care后期和Hospice的界限不明显,要格外小心。

在家宁养
我们是通过GP才知道我们个区域有Eastern Palliative Care,一开始还觉得说这个太早说起来心里总不太舒服中国人总觉得不太吉利。后来EPC是帮了大忙。
一开始,EPC护士是每两周上门,看看基本情况,主要是止痛饮食排便和是否有皮肤有sore就是褥疮。止痛药剂量palliative care可以给指导,他们也会联系病人指定的GP给开药发处方去指定的药房,你去拿药就好。 护士上门基本程序熟悉了,我父母自己可以处理,有时我去上班护士上门了就给我打电话在线翻译就好。
EPC从一开始就会让你把最后需要的药物针剂准备好,晚期病人情况变化很快,需要准备好随时备用,这些药物需要上锁。
EPC是24小时接听,有任何变化随时可以去电话,有时候护士可以马上上门或隔天来follow up,夜间有接听服务传呼当班护士,护士一般很快回电给指示。
我父亲后期口服止痛药不怎么起作用了, Peter Mac最后一次出院时给联系了EPC 换成了24小时推吗啡的syringe driver,根据剂量的变化,护士决定24小时或48小时更换。 EPC护士负责上门更换,他们还会给多留几针 breakthrough额外需要的吗啡推针。一般皮下注射都给留了butterfly蝴蝶针,家属推针很简单,syringe driver一般也很reliable最多哔哔叫几下,学会排除问题就好很简单。
EPC还有说中文的社工,负责评估需要什么设施,政府一定有funding给病人提供这些设施。我父亲的情况,我差点去买了recliner,后来EPC租了一个给他送来,外加wheelchair,shower chair, toilet chair等。这些都是EPC租的估计是政府有funding program给癌症晚期病人福利。这些设施后来真是都派上用场了。最后本来要送上门一个hospital bed的,最后一次Peter Mac出院联系了EPC就用了他们的supplier,本来30天到期后估计就转到EPC继续租。

上门采血和抗凝剂
因为终身吃抗凝剂,我父亲需要定期验血看INR指标。以前我们验血都是去Dorevitch后来我人父亲实在走不动了,我查了Dorevitch有home visit我就让GP开了referral。这个过程有小曲折,因为必须医生办公室护士帮你去联系预约,家属自己去电话没用。
我父亲以前INR很好控制,吃抗凝剂快17-18年了很有经验。长肿瘤之后特别后期他的INR会完全不受控制,吃以前一半剂量的药INR也会出现高出一倍的数值。再者,发现澳洲INR指导指标偏高,可能我们亚洲人相对瘦弱一些,吃这么大剂量达到这里标准身体不一定承受得了。而且澳洲很多医生经验少,就只看指导标准不敢适量调整。每个人身体条件承受力不同,要特别小心,有时候可以医生协商,他不一定是对的,如果确定自己是对的也要坚持。 比如我父亲手术完本来恢复不错,后来抗凝剂剂量一上去后来伤口就又出血了。紧急止血稳定几天之后,医生又要根据指导标准给抗凝剂。我们只好坚持拒绝,后来医生咨询了血液专家减低了剂量我们还是觉得偏高,自己回家注射的时候还是稍稍减低了一点剂量。不过很重要一点,病人和家属要明白风险,自己做出评估,抗凝剂剂量大了有大出血风险小了有血栓风险,两者都很严重。如果没有绝对把握,还是根据医嘱。

临终关怀
我觉得很多人最后走的时候还是想在自己家里。虽然如此,但是有时候不是世事如人愿。如果临终病人大出血或者在家里没办法有效止痛止吐,家人可能还是没办法必须考虑专门的hospice设施。这个一般医生和palliative care会给推荐。Home Hospice对家属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但我觉得最后要看病人本身的意愿。

照顾者津贴
关于全职dedicated的照顾者,有两个津贴可能可以申请:
https://www.humanservices.gov.au ... ink/carer-allowance
https://www.humanservices.gov.au ... elink/carer-payment
这两个不受十年等待期限制,但是还是有两年居住条件。 具体的可以咨询centrelink或者palliative care社工,有很多paperwork要填,还需要GP或者护理护士填写评估等,但是审批还是挺快的。
如果病人过世了,要马上通知centrelink其中allowance会被取消,但是payment会继续发放14周,也是对照顾者的福利和安慰。

死亡证明
病人过世的时候如果急救人员在场他们会写一个证明死亡。如果癌症病人没有叫急救palliative care护士上门也会写一个,这些交给办理丧葬的人他们会联系GP去填写paperwork,他们还会找另一个医生出个证明可能,核对好信息等待一周两周Births Deaths and Marriages Victoria 会把死亡证明寄到家里。

最后要补充的是,还有disability parking需要填表GP签字证明可去city council申请,具体情况如下:
https://www.vicroads.vic.gov.au/ ... /disability-parking

据说还有taxi折扣福利,如果病人需要坐taxi去可以申请,这个我们没用过问问GP应该知道。

推荐和感谢,请看8楼回复。

评分

参与人数 36积分 +172 收起 理由
413x + 5
Chioz + 2 感谢分享
Lynette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3-16 02:5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8错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8错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前排。
字里行间看得出,楼主是个懂得回馈社会的人,赞。
有个小疑问,叔叔的很多的症状包括他自身的感受在后期可能都不太好描述,这即使是在国内母语环境专业词汇、相关知识都晦涩、不好理解。
这个在英语环境下,即使有一些同译服务(每个同译都是医务专业背景吗?),对于病情能够达到跟医院专家“讨论”的地步吗?

发表于 2018-3-16 05:2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erry1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erry1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18-3-16 18: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SW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SW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8错 发表于 2018-3-16 03:57
前排。
字里行间看得出,楼主是个懂得回馈社会的人,赞。
有个小疑问,叔叔的很多的症状包括他自身的感受在 ...

Peter Mac有自己的翻译,专业的,这个不用担心。公立医院的翻译好像是centrelink还是哪里派的,专业水平曾齐不齐,有的翻译得很模糊。所以最好家人子女在,才能很好地描述病人的情况。
专业词汇 cancer council 那些小册子都有,网上很多信息资讯,还有facebook 很多病人家属亲友群很多人非常有经验看多了常见的就这这些状况。我父亲肠子堵了,就是描述了情况群里病友提醒的,box hill 医院一开始以为化疗反应,后来我们特别提醒让他们排查的。
还有就是看医生专家看多了,在医院病房住久了,每天什么药 用来干嘛的 什么药为什么开 为什么不开,医生护士那些常说的常提的,反反复复都会滚瓜烂熟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world_dustpan + 4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3-16 19: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egum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egum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感谢楼主的分享

发表于 2018-3-16 19:1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era_au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era_au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只有我读到了吗? 楼主父亲去世的那天夜里时钟突然慢了两个小时……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3-16 20: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SW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SW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era_aus 发表于 2018-3-16 20:10
只有我读到了吗? 楼主父亲去世的那天夜里时钟突然慢了两个小时……

这个是后来补充的。的确,我父亲去世当天夜里发觉钟晚了两小时,后开没调过一直走没问题就是慢两小时。我妈说是我爸再查看中国时间,他一直以为中国慢两小时,平时看中国几点都是看本地时间减掉2小时。

发表于 2018-3-16 20: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SW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SW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SW 于 2018-4-3 02:13 编辑

推荐和感谢 (因为原文字数限制加不上了,只好放这里)
特别要感谢的首先是Peter Mac的医护人员。如果不是他们我父亲去年就走了。虽然有时候和医生观念意见略有不同,但是肿瘤科外科palliative care麻醉等各科都很尽责,每天都是各自来查房一定要自己团队亲眼看过病人他们才给药。陆陆续续在Peter Mac的病房住过一个多月,6楼的护士们给人印象深刻特别尽责给我们很多帮助让我们很感动,4楼病房住得不久但是护士也非常好。
第二位要感谢的是Eastern Palliative Care。EPC 的护士每次来的都不一样,共同点就是都很细心很尽职。我很惭愧,虽然有时候看到觉得面熟但都叫不上他们的名字。EPC的社工也是,尽最大努力提供帮助,说话特别注意分寸考虑病人和家属的感受。
我们对Box Hill Hospital的感情很复杂,离得近每次出问题就去这家。以前在这家做过胃镜加biopsy结果没和我们说穿刺取样了,抗凝剂剂量一上去搞成胃出血了。还有胰腺癌刚刚诊断住在外科病房跑来跑去传话的都是实习小医生,每次都不一样说得也有出入让人很迷惑,到出院也没搞清楚谁是主治。不过,Box Hill是家教学医院又特别繁忙,这也是受资源所限吧。特别要感谢这家ED负责抢救部分的医生护士非常好,第一次让我们在澳洲感觉到是急诊的感觉。肿瘤科医生也很尽责,还有之前定期看的心脏科起搏器门诊的医生都很负责任。
全科医生我要推荐Jackson Court Clinic 有很多挺不错的医生,护士水平也高,现在营业时间也延长了。特别要感谢王医生,本来我们只是找他去开药,后来我父亲患病都是他给我们指点迷经,EPC也是他跟我们说的。有一次住院实在没办法了我们还去电话咨询了,他很耐心询问情况给我们解答结果15分钟预约讲了半个多小时。如果我父亲早点找他看病,不知道会不会就早半年诊断出来了。还有护士长Joan很同情我们的情况也给我们提供帮助。
在我父亲生病住院的这段时间里,太多人给过我们帮助。我还时不时叨扰身边做护士的朋友,特别是jing和miumiu经常给我骚扰都给我答疑解惑,真不知道以后怎么报答!
我还必须感谢我供职的非营利机构。早年是在大公司打拼根本不可能随时请假,遇到我父亲重病这种情况可能直接请假半年或者干脆辞职了。前两年换到community health这个我完全不熟悉的行业,虽然收入少1/3到一半但是work life balance非常好。我父亲生病期间让我深刻体会到,陪伴家人的时间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家人生病了让人苦恼的甚至是没办法继续替他们花钱。我供职的机构,我的部门经理和团队都非常体谅我的情况。父亲生病的四个月,除了随时带他去看病各种appointment、随时从工作中消失去医院全职陪护,和在家上班的时间,正常去办公室上班的日子加起来最多可能也就一个月。换我之前任何一个公司都不能做到这样。
最后,我的确要感谢澳洲提供的各种医疗和福利 包括免费医疗,包括救护车等等,这让我感觉到以前交的父母的contribution还有那些个税都没白交。像我父亲这样的重病,在国内真的要找最好的医院最好的专家,可能真的要倾家荡产了,中国看病折腾,止痛剂可能还不给多开人吃更多苦头。

评分

参与人数 7积分 +33 收起 理由
avocado + 4 感谢分享
kane321 + 5 感谢分享
chys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8-3-16 20:5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万户侯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万户侯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感人!楼主真情流露!我以前也看到过同样的话,直到生了大病,就知道交的每一分税都没白交!

发表于 2018-3-17 13: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u-bw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u-bw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在这里,要感谢lz无私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