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超可爱狗狗大集合!!大结局(75---80号选手登场,详见180楼) (2009-9-5) 无翼而飞 · Prime Picks (3) -- Sail / Sundays at Tiffany's ( by James Patterson) (2008-8-5) 孔武
· 补习班颁奖之杂七杂八(2011年11月20日更新) (2009-11-22) patrickzhu · Preview:Australian Open (2009-1-15) joaquin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3779|回复: 9

[评书论文] 《在德黑兰读(洛丽塔)- 以阅读来记忆》- 看伊朗女学者对家园的记忆 [复制链接]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8-2-11 14: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最近好像和中东这块地方在较劲。读完耶路撒冷,决定来看看伊朗。历史书对我来说太艰深,所以选了这本伊朗女学者的回忆录/纪实文学。

作者阿扎尔·纳菲西,官二代,老爸曾任德黑兰市长。她年轻时在美国读大学,在不恰当的时候(七十年代末,巴列维倒了,伊斯兰革命风起云涌)从美国回伊朗德黑兰大学任教西方文学课程。81年,她因拒绝戴头巾被大学开除。后来,形势好一些的时候,她又去另一家大学任教,但也遭遇种种限制。于是,她秘密组织了读书会,在家引导她的学生们阅读体会西方经典文学作品,她们定期聚会,脱下头巾,畅聊文学,享受阅读的自由。97年,她回美国定居后写下这本书。

本书共四个章节,分别以西方名著或作家命名 – 洛丽塔 / 盖茨比 / 詹姆斯 / 奥斯汀。除了读后感的交流,阿扎尔更是在借助阅读的经历来回忆她的家园,回忆她的生活,抒发她的个人情绪和对政治的看法。

对于我这样好奇心重的读者来说,我是很有兴趣去了解不同生活背景的人(尤其是戴面纱的女子)对同一本书的不同理解。可以说,读后感这件事,是很个人的。个人经历和所处的社会背景会极大影响阅读,大多数情况下,无所谓对错或者谁的看法更高明。

在这里,我并不想继续分享我对这些作品的理解,而是想分享书中几段给我印象深刻的文字:

-        “不论我们是谁,我们已成为别人梦想中的虚构的假象~~~~一个严酷的阿雅图拉(什叶派宗教领袖),一个自我标榜的哲人王前来统治我们的国度。他所打的名号是:他的一段过去遭剥夺窃取。如今他要以那段虚幻过去的形象重塑我们。纵容他如此对待我们的是我们自己。”

简单查阅了一下伊朗历史,79年前伊朗是巴列维统治,之前是他父亲礼萨汗统治。戴头巾这事,从礼萨汗开始就不强制,而世俗主义的巴列维更是和伊斯兰宗教势力矛盾重重。但伊斯兰宗教势力在伊朗有强大的群众基础,所以巴最后被赶走了。妇女们重新戴上了面纱。上面这段话,触动我的是最后一句。任何社会变革,文化革命,好的坏的,都不是单纯的政府或执政党的责任,还有群众的纵容。

-        “我忽然不安地注意到孩子们谈起自己的国家,口气竟相当见外。孩子们不断说“他们”“他们那边的人”。“哪边啊?”是你和爷爷把死掉的金丝雀埋在玫瑰花丛下那边吗?~~~他们不记得许多事,有些回忆触动乡愁,有些回忆早已遗忘。亲友的名字,孩子们仿佛念咒般灵光乍现,却又愈念愈含糊。”

这景象,是否让我们产生共鸣,像那个谁谁或者邻家的谁谁吗?只是作者,作为妈妈,只是在这里感慨,并没有热血沸腾地教育二代5000字爱国爱家。也许她本身对“家园”已经疏离。“我对家的观念存在矛盾,或者说悖论。有一个伊朗令我思乡情切,是亲友和里海边仲夏夜所在,但另一个重组过的伊朗也是真实的存在,另大家为伊朗的民心所向争得面红耳赤” – 如果把伊朗改成“中国”,是不是也成立?

-        (巴列维出逃,霍梅尼回归后)“我最排除的是以政治实体形式存在的伊斯兰。戴面纱的妇女成为政治象征~~~伊斯兰革命的结果对伊斯兰本身的伤害,大过任何外来力量曾经的破坏。~~~我们的革命从人民共同历史的名义出师,又以梦想为借口,毁了我们的人生。~~拉夫桑贾尼表示目前需要净化教育系统,启动大学的“文化革命”~~政府和学生血腥冲突,政府从各地工厂载来一车车的工人,提供他们武器协助原本的暴徒。~~大学不上课,我们被叫去参加开不完的会。”

同学们,眼熟吗,耳熟吗?

-        “我们知识分子,不是与当权者相互利用各取所需并美其名曰进行建设性对话,就是索性为了反抗政权而全面出世。许多人因反抗当局而扬名,但少了这个政权他们也没那么伟大。”

这点评是不是放之四海皆准?

读这些文字,忽然觉得和这位远在千里外又是完全不同背景的女子有了一些共鸣。

评分

参与人数 4积分 +28 收起 理由
zuozuo + 6 你太有才了
冬迹之樱 + 11 感谢分享
虞宅与美丽 + 8

查看全部评分

管理人员评分

缓缓  在2018-2-11 14:57  +50分  并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2-11 18: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c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c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喜欢这样的文字
虽素不相识,我也和撰此文的女子有了些共鸣。一都喜欢历史以史明鉴,二都喜欢了解不同背景的个人以及人群的生活经历和见地
关于历史书的问题,我情愿说:历史书不艰深,一点点来, 由点带面;知道得越多就会与作者产生共鸣多。
关于此书作者,换个角度看:她, 对于传统保守派的伊朗群体来说, 该是一个受西方影响较深的人?想来她的父亲可能不是保守派人士。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8-2-11 18: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cb 发表于 2018-2-11 18:06
喜欢这样的文字
虽素不相识,我也和撰此文的女子有了些共鸣。一都喜欢历史以史明鉴, ...

谢谢捧场

作者是世代书香门第,家里所有人对她父亲从政很有意见。按文字看,她家不是极端保守派,但祖母是戴头巾的,她也特别提了一句,祖母是出于宗教信仰而不是为了政治正确。那些读书会女孩们的妈妈,有些是不戴头巾,行为西化,这也让女儿们困惑,为啥世界倒退了

发表于 2018-2-11 18:2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如果有机会和伊朗人面对面聊天,会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伊朗人和我们一样,对民族的过去引以为傲,念念不忘,对现状耿耿于怀,恨铁不成钢,对未来充满着罗曼蒂克的憧憬。我甚至怀疑,这种情怀是东方人的特质。有一点不同,移民来澳洲的伊朗人是不想回头的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8-2-11 20: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缓缓 于 2018-2-11 20:03 编辑
Pippa 发表于 2018-2-11 18:27
楼主如果有机会和伊朗人面对面聊天,会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伊朗人和我们一样,对民族的过去引以为傲,念念 ...


波斯人以前也牛逼过。引以为傲可以理解。其实仔细找,人类都有共通之处

现在伊朗的领导班子开始有七零后八零后,不知道对未来有没有改变

2017年度勋章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8-2-12 11: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虞宅与美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虞宅与美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同为深沉悠远,又苦难深重的民族,在民族心结上确实会有些共通之处。

楼主选这些书的角度真是好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8-2-12 20: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虞宅与美丽 发表于 2018-2-12 11:58
同为深沉悠远,又苦难深重的民族,在民族心结上确实会有些共通之处。

楼主选这些书的角度真是好呀。 ...

接下来打算读俄国。都是苦大仇深的孩子

2013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8-2-13 13: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冬迹之樱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冬迹之樱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见识有勇气的女性如作者,让人在黑暗中看到亮光,
虽然她最终选择了美国定居,她还是为了自己的民族尽了自己一份力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8-2-13 13: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冬迹之樱 发表于 2018-2-13 13:18
有见识有勇气的女性如作者,让人在黑暗中看到亮光,
虽然她最终选择了美国定居,她还是为了自己的民族尽了 ...


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位女书生,虽然不能改变历史,但也尽力了,对得起自己良心

发表于 2018-2-13 14: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革命接班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革命接班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没看过书,不好评价,从引文看,是非常知识分子的写作。

万幸地球上有美国。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