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Dodge Journey 感受 (2013-8-21) ndyzzlj · 《年底税务知识分享(2) - 如何让你在两个月中拿超过11%的‘投资’回报》 (2008-6-10) Artcore
· 终于做出不甜的马卡龙了——【开心果马卡龙】2楼3楼详细做法图解已上 (2012-5-20) 航迹云 · 宝宝趣事--小花生趣事2 (2007-9-29) 花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2414|回复: 13

[史海钩沉] 转载:我知道的老兵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11 08: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mexco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mexco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remexcong 于 2015-2-11 10:42 编辑

我知道的老兵故事 一

作者:王外马甲

马甲小时候,爹妈是修水电站的,家就住在工地上。那时侯的住宅都是一溜平房,中间的住户房间少,两边的住户房间多。马甲家住的那排房子,左边尽头是老邓家,右边是老王家,老邓头老王头都是老工人,都参加过抗美援朝,还都立过功。

老邓老王都挺能生孩子,只不过老邓家生了六个儿子,一个闺女也没有,老王家却是清一色五个丫头,气得老王经常打老婆。老邓和老王关系极不好,彼此争吵打闹频繁(老邓太瘦,打不过老王);邓家孩子却和王家孩子关系极好(王家老四后来还嫁给了邓家老二),所以老头打架,两边子女从不帮忙。刚开始的时候,书记还来劝架,说你们都是复员军人应该有觉悟什么的,老王眼一瞪回答:“觉悟?老子揍他就是帮他提高觉悟!”书记以后就不露面了。

马甲小时候也不喜欢老邓,觉得他不仅小气而且爱占小便宜,比如他拿公家的红油漆去和农民换鸡,然后又把鸡卖给马甲家,比如马甲亲眼看见他在玉米地里偷粮食……现在马甲成家了才明白,三十多块钱的工资,农村老婆六个儿子,不这么做真会饿死人的。老王头的形象则光辉得多,他是起重工,体格强壮嗓门洪亮,他的老婆不但漂亮而且有文化,是技术科的描图员。

老王老婆有文化,自己却没文化,他是要饭的出身。在当时,复员军人、立过战功、要饭出身,这都是响当当的招牌,所以有次马甲学校忆苦思甜,就请老王做报告。

会场上,老王站直身体、手抚话筒、山东口音、声情并茂:“在万恶的旧社会,俺们渔民穷啊,天天吃鱼、天天吃鱼,俺腿脚利索,就去济南要饭了……”天啊,马甲家想吃鱼,得凭票、还得排队,可人家老王解放前就能天天吃鱼了。当时底下就有人嘀咕“敢情老王要饭不是因为饿,是想换换口味啊”,王家老五是马甲的小学同班,小丫头本来就不乐意她爹宣布她家要饭的事,现在再听别人这么议论,登时就气哭了。在那天的忆苦思甜大会上,高呼口号、情绪激动的人很多,但真正流出热泪的,估计就她一个人。

老王家虽然只生产闺女,但老王却很喜欢别人家的小子,所以马甲得以时常出入王家,混吃混喝。老王盲目崇拜知识分子,对马甲爹妈这样的穷酸老九卑躬屈膝,却很少讲自己打仗的事,要问他,也只是说“老子是皮定均的队伍”。碰巧有次,老王饭后得意,才讲到他立功的经过。

那是在西华山战役中(这个地方名字好记,可似乎不怎么有名。不知道这应该是战争的什么阶段,当时没问,现在问不成了。哪位河友能告诉我?),老王他们连奉命去攻击一个山头阵地。“说是一个连,其实比现在两个连的人还多。而且那个山头已经争夺过好几次了,所以虽然是晚上,大家也知道往哪里冲”。“怎么冲锋?就是跑呗。使劲跑,也不打枪,打枪打炮是后面部队的事,我们就是跑,先跑到山上再说”。

在接近敌方阵地之前有一个火力封锁区。“在那里死得人最多了,子弹扫过来象刮大风一样,前前后后的人不断地倒,也没功夫去看是死了还是受伤了”。有没有假装受伤趴在地上的?(马甲厚颜无耻地问)“我不知道,那时侯当兵的人不聪明(老王原话哦),反正我没事,跑过去了,跑到了再一看,冲过来的人只剩下一半”。事隔多年,马甲体会到当时自己的问话其实很无聊,在激烈的战斗中,出现一时的惊慌是可以原谅的,在枪林弹雨面前,能奋勇向前冲锋的都是英雄,一时慌张趴下的,也可以在以后的战斗中成为好汉。

“冲到跟前敌人就慌了,枪也打得不整齐了,我们就开始喊。我不会喊口号,什么缴枪不杀、举起手来,我不会,我就是叫,乱喊”。呵呵,马甲想起老王和老邓打架的时候,也是不喊口号,抱在一起“呀呀”地叫。

敌人阵地前沿虽然火力弱一些,但地形却更险恶。“坡陡,有铁丝架子,有地雷还有炸弹(在电影里,看见铁丝网上挂的是罐头盒子,但老王说是挂炸弹,怎么回事?)”在复杂的地形面前,我们的老王头摔了一跟头,“嘴摔破了,满脸血,枪也掉了,枪滚到坡下面去了”,“我不敢去拣枪啊,战场上往回跑是犯纪律的,我就拿帽子做了个记号,抓着手榴弹接着冲”,为什么要做记号啊?(马甲傻乎乎地问)“天明了还得来找枪啊,枪不见了是要罚做检讨的”。

“冲上去以后看不见我们班的人,我就顺着沟往里跑(老王把战壕叫做沟),那时侯到处都响枪,也不知道哪里有多少敌人,反正我就是往里跑,也不是瞎跑,跑的时候还是勾着腰”(“勾着腰跑也是瞎跑”王家小姐如是说)。“跑不多久我发现前面黑乎乎猫着几个人,再走几步就看清是鬼子在安机枪,我就丢手榴弹了”。“没炸着,手榴弹扔沟边上滚外面去了。但他们看见就跑开了,三个人,跑了两个,我追上去按住一个”。“那家伙不行,我一按着他,他就坐地上了,我就揍,把他揍哭了……”(真的哭了?)“真的哭了,抱着脑袋哭呢,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说话,就把他扯回到机枪那里”,“抓了他,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先把机枪搂下来,我不会用机枪,就这么抱着,他蹲着,我站着看”(忆苦思甜大会后,王家五小姐回家哭着指责老王,理由就是“你连机枪都不会用,还好意思去忆苦思甜”,嘎嘎)。

“后来某某某(老王说了名字,马甲忘了,应该也是马甲爹的同事,只是马甲年纪小,不认识)来了,我问他怎么办,他说交给连长,连长在后面。我带着俘虏往回走,这才知道大家都在后面,刚才是我一个人冲上来了”,“后来?后来就是鬼子跑了,我们守阵地呗”。“哦,还有,我把俘虏交到文书那里的时候,才发现这家伙还挂着把手枪呢。先前黑乎乎地没注意,还真TM危险”。手枪?那俘虏是个军官了?“不是,是个兵,美国小兵也有手枪,真阔气”。

王伯伯你真勇敢(马甲小小年纪就很会拍马屁)。“呵呵,老子是皮定均的队伍,打仗么,不勇敢还行?” 。正当这时候,马甲娘来了,“马甲,你缠着王伯伯干什么?回家写作业去!”

“我在听王伯伯讲英雄事迹呢”

“呵呵,我有什么英雄事迹”老王头一见到臭知识分子就特别谦虚,“我打了两年仗,连伤都没有受过,得个二等功算是拣便宜了,象那边那位(老王指指左边),才是真正受过伤、立过一等功的呢”。

什么!搞错没有?那个偷农民包谷的老邓,那个被老王一把就推到水沟里面去的老邓头,居然是个一等功臣。我顿时来兴趣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framework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2-11 10: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ctorli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ctorli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意思

发表于 2015-2-11 10: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amwhoam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amwhoam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错

发表于 2015-2-11 11: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ramewor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ramewor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你还真有闲功夫把这些东西搬到这里来。等那几个爱扯淡的来了,等着看热闹吧。

发表于 2015-2-12 13: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mexco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mexco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马甲很早就知道老邓也是个复员军人。但马甲对他从来不感冒。

马甲很少去老邓家。在马甲的印象中,老邓家的门口永远是乱七八糟的,干干瘦瘦的老邓和模样有些吓人(脸上有块大疤)的老邓老婆就忙碌地穿梭于各种杂物之中。

老邓家的孩子无论大小,一律外战外行、内战内行,从不在外惹事,专门在家练拳,所以不管什么时候经过他家,都可以听到打闹和哭喊的声音。尤其是邓家老五,这倒霉孩子好象成天不是被他哥揍就是被他爹打,反正一年四季都坐在门口哭,从来就没消停过,直到现在,马甲闭上眼睛使劲想,也想不出他不哭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模样。

老邓和老王都有使用“家庭暴力”的毛病。只不过老王是专打老婆、不打孩子;老邓是专打孩子、不打老婆。所以,老王家闺女见了老王可以揪耳朵,老邓家儿子见了老邓只会打哆嗦。老邓打孩子最有名的一次是在七六年,那天,老邓在家正忙着什么事,邓老四回家冲他爸爸连嚷了两遍“M主席死了!”老邓愣了愣,然后悄悄关门,把老四带到里屋一顿胖揍,揍完再把儿子捆上,走出屋来观察动静。这时,他听到了满耳朵的哀乐……

马甲家人对老邓的评价各不一样,各有道理。马甲的观点在上一篇里已经说明了,是“小气而且爱占小便宜”,马甲爹的观点是“老实、正派”,而马甲娘的观点却是“心好、重感情”,这就和马甲我的直观感受完全相左了。

马甲爹的观点主要来源于工作。比如有件事是这样的:老邓头是木工。水电建设的木工分好几种,有什么内木、外木、细木、大木等等,具体的界限我也不大清楚,大概细木是做精加工的,在屋里干活,有技术;外木是搭建筑架子的,在工地上干活,比较苦。老邓是细木工。有年夏天(好象是七四年)工地抗洪的时候,脚手架被冲倒了几座,外木班二十六个人死了十七个,这时候,需要再调人干外木,可没人敢去了。于是就开会动员,书记在会上说,党员要带头,有经验的老同志要带头。老邓不是党员却是老同志,他看书记说了一两个小时还没人吭声,就举了手,书记问“老邓你要去?”老邓说“我原先是从外木班出来的”,他就讲了这么一句,原来在外木班干过的人坐不住了,都举手。结果,调回到外木的人比原来的编制还多了几个。后来,有个也回到外木的师傅不甘愿,认为是老邓害了他们,马甲爹一反平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作风,严厉加以反驳,并且评价老邓“老实、正派”。

马甲娘的观点则主要来源于家庭生活的隐私探密了。老邓的老婆,马甲叫她“邓妈”(那时候工地上的习惯很怪,有正式工作的女士就有名有姓,没工作的女士是“家属”,其称呼是在丈夫的姓后面加“妈”或“姐”,不知其他地方有这个情况没有)。这个邓妈身体不好、人也丑,很少出门,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和马甲娘关系比较亲密,时而在一起嘀嘀咕咕,马甲娘也因此知道了邓家的一些历史情况。

老邓和邓妈都是山东一个什么地方的人,同乡。老邓祖上是开车马店的,邓妈家则开木材铺,俩人的爹是拜把兄弟。邓妈很小的时候,她爹就把她许给了邓家,但不是许的老邓,是老邓头的哥哥大老邓。快解放的时候,邓妈家木材铺遭了场大火,家人死了几个,东西也烧光了,只好回乡下种地,邓妈虽然没死但受了伤,脸上也落下好大一块疤。解放以后,老老邓就安排大老邓娶邓妈,大老邓一想到姑娘脸上的疤就头痛,干脆报名当军工,去帮志愿军搞运输,没想到,半年后牺牲在朝鲜了。老老邓是个守信义的汉子,大老邓死了,他就命令其弟弟继续娶邓妈,这下该老邓着急了。

老邓比邓妈还小两岁,他那时的惶恐是可想而知的。情急之下,他也想起用大老邓的办法,可是,当时家乡又没有招录军工的,一咬牙,老邓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反正老老邓再霸道,他也不敢反对抗美援朝。

56年,老邓再回到家乡时,已经是复员军人、有正式革命工作的人了。面对曾经扛过枪、打过仗、受过伤的儿子,老老邓也不敢再耍横要求什么。探亲假快满的时候,老老邓说,咱们不娶人家了去看看人家就当走亲戚吧,老邓说可以啊,拎着盒点心就下乡准备住一晚就走人回单位继续美好人生。

邓妈这时已经是农民。她家解放前在乡下有几块地,因此解放后就评了个地主。可她家偏偏又没当过地主,在城里开了两三代木材铺,家里几乎没有人懂得种地。这么一来,在贫下中农监管下自食其力,其艰难困苦就可想而知了。老邓去走亲戚的时候,邓妈家已经知道这件婚事不可能了,人家也没说什么。吃饭客气几句天黑各自睡觉。

寂静中,邓妈想起往事,想到现在、再想想将来,不禁泪下,不知觉里竟哭了一夜。隔壁,老邓听见哭泣夜不能寐,夜不能寐翻身坐起,翻身坐起听见哭泣更加夜不能寐,夜不能寐听见哭泣不由得思绪万千……

天还没亮,老邓就去敲邓妈爹的门,进门就说:“让邓妈跟我走吧”。

于是邓妈跟老邓走了,于是,老邓有了六个儿子。

马甲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觉得很好笑,老邓为了躲邓妈宁愿去打两年仗,连死都不怕,结果别人哭了一晚上他就投降了,这不是没出息么。马甲娘于是批评马甲小孩子不懂事,并说人家老邓“心好、重感情”。

马甲爹和马甲娘无论怎么评价老邓,马甲都不感兴趣。可是,自从老王头透露老邓居然是个一等功臣,马甲就不得不注意老邓了。

注意了半天,马甲还是没有办法对他感兴趣。俺马甲虽然年纪小没参过军,可打仗的电影看过不少,对于如何正确辨认红军和白匪军、如何正确识别一般战士和战斗英雄还是很有经验的。比如老王那般满面红光、孔武强壮的形象,说他是黄继光的战友都没问题,可看看老邓,面黄肌瘦、愁眉苦脸,连走路的姿势都是鬼鬼祟祟的,这样的家伙别说是英雄,就是当个志愿军战士也给中国人民丢脸啊。所以,马甲很怀疑老王头是不是又在骗我(这老头经常拿小孩子开心)。

于是决定再次去找老王核对一下。为防止老家伙耍诈,聪明的马甲采取了迂回询问的方式:王伯伯,问你个事。

“啊?”

那个邓伯伯和你都是志愿军么?

“啊,是。”

那他和你是一个部队么?

“啊,是。”

那他也是皮定均的队伍,也和你一样勇敢喽?

“啊,勇敢。啊?……哈哈哈,他不是皮定均的队伍,他是朱正常的队伍……哈哈哈……”

这时候,老王的老婆出来了“别胡说八道,小心人家老朱听见不高兴!”

“怎么胡说,他就是朱正常带的兵么,朱正常就当过他的连长么……哈哈哈……”

朱正常?那个修理汽车的工人朱正常?那个经常来找马甲爹下象棋的老头朱正常?他还当过志愿军连长?他原来就是军官怎么现在反而成了兵了?

看见马甲茫然的样子,老王老婆笑着说:“你别理王伯,回家吧,问你爸爸就知道了”。

看来,真的只有去问马甲爹了。

发表于 2015-2-23 12: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mexco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mexco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知道的老兵故事(三) (2006-07-04 04:04:18)转载▼
分类: 我知道的老兵故事
朱伯伯比老王老邓年纪大,是个挺温和的老头,喜欢看报纸也喜欢下象棋,当时他有句名言:“看报么,要懂得看《参考消息》;下棋么,要懂得边路马”。所以马甲爹下棋的时候,总是对他马的去向很紧张。
老朱走路慢吞吞的,什么时候手里都端着个大号的搪瓷茶缸,浑不象当过兵的人。他儿子朱小明倒是参过军,海军,记得当时陆军还是在穿两个兜、四个兜时,马甲看见朱家哥哥的无檐大盖帽,简直激动得要命。朱哥哥后来上了大连海军学院,再后来又去了美国。上大学后去留学的人马甲见得多了,可上过军校再留洋的,马甲还只听说他一个。老朱头现在跟着女儿定居澳洲了,估计再想下象棋就难找到对手了。
在当时,马甲爹对老朱的事不大愿意讲。因为受“林彪事件”的影响(林帅的侄子曾经是马甲爹的领导),他很长时间都挺郁闷的,不想惹事。好在马甲娘倒不在乎什么,痛痛快快地就说了。
老朱的前半生是由两次稀里糊涂决定的,第一次就是他当兵。
老朱是徐州人,他的家乡在解放战争的一段时期内属于国共双方的拉锯地带。当时老朱中学还没毕业,放假的时候,他跑到乡下同学家玩,玩没多久,国军来抓丁,两人赶紧到柴房里躲起来。老朱腿勤点,爬柴堆顶上趴着,同学腿懒点,钻柴堆后面藏着。国军进来,两刺刀就把他同学给捅出来,老朱则没被发现,躲过去了。可老朱这位同学后来当了什么军警,欠了血债,解放后被镇压了,临了时,为证明自己当初是被迫的,把老朱给供出来当证明人,弄得老朱自己好久都说不清楚(比如老王头就说过“老朱是混进革命队伍的”之类的话)。
当时听说国军还在附近抓丁,老朱一时就不敢回家,继续在同学家呆着,反正国军刚刚来过不至于马上再来。呆了两天,国军没来,共军来了,老朱连忙又跑回柴房柴堆上。这次共军倒没有去搜查柴房,可他们挑水、担柴、扫院子,住下了。一来二去,大家就发现了老朱,一来二去,大家也就认为应该给这小伙子做做工作……于是乎,老朱在躲过了反动派军队之后,稀里糊涂地参加了解放军。
老朱也立过功,可那不是在战场上。渡江战役时,老朱是营部的文书,部队解放南京后,老朱也来到城里逛,逛来逛去,他发现问题了。那时侯进城部队多住在旧官邸、资本家公司或者教堂寺庙内,于是有人就把门窗拆了做床铺、有人随地大小便,还有人放任老百姓乱拿东西乱抬家具……老朱觉得这样不好,就写了封信交给军管会,没想到军管会很重视,不仅给老朱记了三等功,还把他调到军管会,参加纠察工作。
52年的时候,老朱回到家乡(那时候徐州归属山东),在军管会从事征兵工作,老邓他们这批人就是老朱后来招的补充兵,兵龄比老王头他们晚。等他们到朝鲜战场,皮定均已由军长升任志愿军副司令,军长也换人了。因此,老王头才会说“老邓不是皮定均的队伍,是朱正常的队伍”,现在想起来,我明白老王头之所以如此,其实是为了显示自己工龄比别人长。毕竟,在那时,工龄是个很重要的标准。
老朱把老邓这些补充兵带到朝鲜,顺便也就把自己补充成了连长,这是他这一辈子唯一一次担任主官。但也许他确实不是当主官的料,所以没多久就到团部去当参谋了。按道理,这“参谋不带长”虽没什么大权利,却也不容易捅啥漏子,可老朱这参谋却稀里糊涂犯了个大错。
金城战役前期,需要部队进行战术穿插。事前,师、团各级开会传达作战意图,老朱都参加了,并且还跟随朝鲜向导去观察了穿插线路及参照物,回来制作了沙盘。战役开始前,朱参谋被分派到穿插部队,负责给一个经过加强的营级单位带路,这本是小事一桩。到了晚上,部队出发了,在山里面转了两圈以后,平原地里长大的老朱就迷路了。可他还不好意思说,闷着头边走边琢磨,部队也就跟着他瞎跑。就这么跑了大半夜,连带队的那个营长都觉得不对劲了,扯住老朱问怎么回事,这位带路的参谋才说:“可能走错地方了吧”。
这下可把营长吓坏了,赶紧命令停止前进、就地隐蔽,派人原路返回报告情况。要知道,穿插行动走错了位置,不仅穿插部队被消灭是理所当然,还有可能提前暴露战役意图。后果很严重啊!结果,老朱带领的这支部队没有能够参加战斗,退回出发地域了。
这件事如果处理得严肃点,枪毙了老朱都不冤枉。可大概因为金城战役各部队后来打得都不错,再加上老朱多少是个知识分子,最后只是把他职务撤了,让他去给伤兵上文化课,朱参谋成了朱教员。等到部队回国,老朱又碰上反革命同学的事,于是教员也当不成了,复员,修理汽车去。
老朱其实是个极富智慧的人,还记得每当夏夜纳凉,听老朱讲史论文、谈天说地的人总围了一大圈;也记得老朱家的各类书籍报纸比马甲家要多得多。但老朱的智慧和知识与军队无关,在战争面前他永远是拙笨的。试想,如果当年的暑假,他没有跑到同学家的柴房里面去,如果当年他能够继续完成了自己的学业,他也许会是个优秀的文人吧。作为军人(工人)的老朱,与作为文人的老朱,哪一个的生命会更丰满一些呢?
老朱并没有选择军队,是军队选择了他。他参加解放战争,是胜利者的一员,参加朝鲜战争,仍是胜利的一员,作为军人,他是幸运的。但是,马甲总在想,今天,当年过古稀的老朱先生,在异乡的星空下追忆往事的时候,是会更多地庆幸战争给了他胜利者的光荣,亦或是遗憾战争割裂了他的人生轨迹呢?
如果军队是个熔炉,那么战争就是这个熔炉冶炼精品的过程。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适合丢到炉子里去的,比如老朱;但有些材料却可以在熔炉中焕发光彩,比如老王。军队给了老王头机会,战争使他的一生都充满了轻松与自豪。
那么,同样的这场战争。带给老邓的又应该是什么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2-23 12: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mexco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mexco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知道的老兵故事(四) (2006-07-04 04:06:40)转载▼
分类: 我知道的老兵故事
马甲从朱伯伯那里得到确认:老邓确实是个勇敢的志愿军战士,受过伤,是残废军人,也立过一等功,并且他立的功还是双料的,既有中国的证书、还有朝鲜的勋章。这顿时让马甲更产生了无限的崇拜。
但是,与老邓头交流却是件十分困难的事。一则是因为老邓内向,平时话就少,很少搭理我们这些小孩;二则是他打儿子打出了名,弄得周边的小子们都挺怕他。所以,有好多次,从老邓身旁经过,马甲只是站着张了张嘴,却始终没有敢问什么。
就这么过了几个月,机会终于来了。
那一天,马甲爹到野外搞测量,遇见山上两头牛打架,打着打着,其中一头牛就被顶到坡底下去了。不久,生产队长赶来,看看倒在坡下的牛,发现腿摔断了,那时侯当地老百姓是不吃牛肉的,所以生产队长吩咐:“把牛杀了、皮剥了,埋掉”。马甲爹认识这个队长,立即上前去套近乎,结果商量下来,用两件棉大衣(灰黑色的劳保服)换了整头牛肉,这可真是天大的便宜了。
到现在也不清楚那些牛肉到底有多重。马甲只记得放学回家时,看见好多人围在家门外的公用水龙头旁边等着分肉,住在附近的人家基本上都来了。说是分肉,其实也没什么标准,就是胡乱地把牛支解了,大家根据自己家庭人口情况随便拿走一块两块的,无论多少与好坏,一切凭自觉。结果这样拿到最后,竟还剩下一大堆,马甲娘就作主送到老邓家去了。老邓很感激,晚上就端了一锅煮好的牛肉送来,马甲爹推辞不掉,只好去邀请了几个同事一起来会餐,朱正常伯伯也带着一塑料壶白酒来了。
大人们谈论什么,马甲不关心。可是,等他们海阔天空聊得差不多的时候,马甲就希望听战斗故事了。
邓伯伯,讲个打仗的故事吧
“打仗有什么好讲的,打仗不好。”
“哎呀,小孩子爱听,你就说说嘛”。马甲娘总是护着马甲的,看见马甲失望的样子,她便帮着求情。于是,片刻之后……
“打仗不好,真的,打仗不好。不管什么事,再难也难不过打仗,再狠也狠不过打仗”。马甲记得非常清楚,老邓的讲述是由此前言开始的。
参军之前,我也不知道打仗是什么样,可53年到朝鲜,还没上战场我就知道了。
那时侯,还是由朱教员带着我们(老邓头一直都称朱正常为朱教员),徒步行军到常德里,一路上美国飞机经常来轰炸,飞机一来我们就隐蔽,有时候敌人飞机飞得很低,机枪能把地上的树都扫断。记得,那天是白天行军,当时公路已经被敌人炸坏了,有许多朝鲜老百姓在抢修,我们的队伍就挨着他们旁边走,就在这时,美国飞机突然来了。
我们的部队已经发警报了(就是急促地敲锣),可朝鲜同志却没有及时隐蔽。据说朝鲜方面有规定,与志愿军同时遇到袭击时,要先掩护志愿军。当时我们不知道,还以为他们不懂,有的人就去拉他们,结果,他们反而跑开了。
空袭过后,死了不少朝鲜人。要知道,他们都是住在附近的老百姓,死掉的都是彼此的亲人,可是,在现场,没有人哭,一点哭声也没有。离我不远,有一个女同志,背上背着个一岁大的孩子,当妈的没事,可孩子被弹片打死了,她解下孩子,抱着看一看,放在路边上,然后就拿着锄头继续修路。那是很年青的一个妇女啊,把脸都憋青了,可一滴眼泪也没有流出来!你相信么,这时侯要是冒出来个美国鬼子,大伙都能把他吃了!战争呀,把人的心都练狠了。
“朝鲜人民的确很坚强” 朱正常接着老邓头的话说:“都说朝鲜电影哭哭笑笑,其实战争期间我很少看见朝鲜同志哭。即使是在医院,我们的新兵也有哭的、有闹的,可就没见朝鲜同志哭叫过。说起来,哭得厉害的就两次,一次是53年停战,医院里所有人都哭,战士哭老百姓也哭。再一次就是55年我们回国,头一天,人民军的李团长说要把我们抬着送出营地,我们团长说,你一个团我也是一个团,你怎么抬我?李团长说你就是一个师我也要抬。结果第二天人家真来了两个团,加上老百姓,人山人海啊,愣是把我们一个个从军营抬到了火车站。大家舍不得啊,哭啊,人民军的小姑娘,围着火车车厢唱歌,哭了唱,唱了哭的……那都是真感情啊”。
说到这会,马甲想听的打仗的事还没开始呢,这怎么行。“邓伯伯,你还是讲你打仗的故事吧”。
“我打的仗少,春节过后上前线,端午节就下来了,没什么好说的……”
“哦,可不能这么讲”朱伯伯又插话了:“老邓你第一次作战受奖,最后一次作战立功,很勇敢的嘛”。
据老朱介绍,老朱老邓他们于53年2月到常德里集结,那时侯24军正担任上甘岭地区的防御任务,春节过后,他们这批人员被补充到70师,老邓到一线连队,先是在下甘岭2号阵地,后来又转到上甘岭的东南阵地;老朱则到团部任参谋(敢情他这个曾经的连长是从没带队打过仗的),到团部先熟悉了几天业务,第一次看战报,老朱就在各营上报的嘉奖名单中看到了老邓的名字。
“其实,那天我什么也没听见,我都冻木了”老邓开始叙述他的第一次战斗:“那天我跟着魏班长他们放观察哨……”
53年上半年,上甘岭地区的作战方式主要是坑道防御,据老邓描述,坑道是建在山背后的,有大有小,大的能藏一个连,小的只能躲几个人。平时部队都在坑道里,山脊的阵地上只留几组观察哨,除了固定观察哨,还有流动的侦察小组(这“流动侦察小组”或许就是现在所宣传的阻击手?),放观察哨的一般都是有经验的老兵,老邓这样的新兵能参加这个任务,是因为他“有时间”。那时侯,全连上下谁都没有手表,连级干部掌握时间要也靠闹钟,而闹钟就装在个木盒子里,由通讯员挎着(连长问:“时间?”,通讯员就赶紧往木头盒子里看一眼)。通讯员的另一个宝贝是手电筒。所以他日常三件事就是擦枪、检查电池、给闹钟上发条。老邓说,当通讯员的最怕摔跤了,因为一个跟头下去,人伤了没什么,闹钟和电筒可都是带玻璃的宝贝,摔坏了可不得了。
各观察哨位需要掌握时间,由于老邓这时已是指导员的通讯员,于是他就带着盒子闹钟参加值班了。老邓当通讯员的原因有两个版本。以老朱的说法是,他们这批补充兵源四川人多,山东人少,而70师的连营级干部大多是山东人,所以老邓当通讯员是因为了老乡的缘故。可按老邓自己的说法,他当通讯员是因为他会用留声机。原来,老邓到连队报到的时候,连长和指导员正为一个洋玩意伤脑筋,前几天,兄弟连队搞了次成功的夜袭,弄回不少好东西,他们连长跑去“分浮财”,别的没要,就抱回来一台留声机,连长和指导员都知道这是个能唱歌的机器,可就是怎么摇它也不响。老邓毕竟当过车马店的少掌柜,见过世面,在旁边看了一会,忍不住告诉长官,留声机是需要唱片配合的,没有那个圆盘盘,这台机器唱不了歌。连长和指导员一听,恍然大悟,连夸老邓聪明,决心把他留在身边好好培养,于是乎,老邓就当上了指导员的通讯员。
那天晚上,老邓参值的观察哨,位置在2号阵地的最西侧,差不多属于下甘岭与上甘岭的结合部。哨位上除了老邓,还有一个姓魏的班长以及另外一个战士。朝鲜的2月份是很冷的,夜里4点20分,就在老邓被冻得木头木脑、不知所措的时候,魏班长忽然悄声说“注意听,好象有动静……”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grace_zhao2002 +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2-23 12: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mexco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mexco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知道的老兵故事(五) (2006-07-04 04:08:43)转载▼
分类: 我知道的老兵故事
53年,上甘岭战区与24军对峙的联合国军始终保持有三个师以上的兵力,美军和南韩军队虽然时有换防,但在下甘岭方向,70师的正面一直是南韩的首都师。
据老邓说,不同的部队有不同的作战习惯,区分美军和“李伪军”也很容易。比如夜间,美军有打“值班炮”的习惯,美国坦克冬天不熄火,隔一会就往我们这边打几炮,这种炮发射位置不固定、间隔时间不固定、弹着点目标也不固定,很麻烦。有一次,祖国慰问团的一个团员就不幸被“值班炮”击中牺牲了。在上甘岭,由于敌我双方阵地较近,美军还打“值班机枪”,打照明弹,时不时用大口径机枪通通通地扫射我方阵地,所以,我军在做前沿运动和军需运输时都必须十分小心。相对而言,“李伪军”在这方面就安静得多了。但“李伪军”会搞夜间袭击,甚至能把手雷甩到坑道里来,而美军一般不会这么干。
敌人进攻的时候,美军火力又猛又狠(很准),步炮协同好,动作快,反突击能力强,他退下去的时候你还不能追,一追准吃亏。击退美军进攻很不容易,但美军很少连续攻击,象那种一上午就进攻十多次的,都是“李伪军”的做法。所以美军一退,我们马上就防炮,而“李伪军”一退,我们得抓紧修工事,因为他们紧接着就又要来了。“李伪军”动作慢,但一波接一波的,怎么打人也不见少,等打完了,满坡都是血印子,他们死的人多。我军进攻敌人都是在晚上,敌人火力配置好,白天不好弄,有次老王他们团没弄好,白天强攻,一个营上去没拿下来,结果换老邓他们团,到晚上一个连就完成任务了。
老邓说这番道理时已完全是老兵的口吻了。可当53年2月的那个夜晚,面临第一次战斗的新兵老邓绝不会有如此丰富的经验。当时,他只觉得天气太冷、觉得昏昏欲睡,他只觉得周围的黑暗中隐藏着莫名的危险。
其实老邓那天的任务很简单,他每隔一个小时左右到阵地各观察哨位走一遍,通知时间,再到坑道口向值班排长报告,然后回到魏班长的哨位(当然这个过程时间不能长,否则连里就要派人找他了)。干这个活有个好处,就是可以时不时走动一下,有抗冻的效果。夜里4点20,就在老邓正琢磨着再出去溜达一下的时候,魏班长忽然说“注意听,好象有动静”。老邓吓了一跳,赶紧支楞起耳朵,可他还是什么也没听见。这时魏班长又说:“听见了么?有石头响”。另一个战士接着回答:“对,坡下面有人”。发现魏班长正看着自己,稀里糊涂的老邓也连忙跟着乱答应“是的是的,坡下有声音”。于是魏班长命令“准备战斗”。
观察哨的侧面是个很陡的坡,坡对面,是24军另一个师防守的上甘岭侧翼阵地,夜里,坡下面的谷地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魏班长上哨时带了半麻袋手榴弹,这时他命令两个战士把手榴弹盖子都揭开,等他一发信号就开打。班长爬到坡沿上继续听动静,隔了不一会,他的冲锋枪响了,老邓和另一个战士在他身后抓起手榴弹就往坡下面扔,战斗开始了。
老邓他们一开打,对面的上甘岭侧翼阵地上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于是也就跟着打,他们那边还有门六零炮,咣咣地直往山谷里炸。可奇怪的是,山上打得这么热闹,山坡底下却一点反应也没有。不一会,老邓他们连长跑来了,问怎么回事,魏班长说坡下面有敌人,连长说先别打了我看看情况,于是大家都住了手趴在坡沿上树起耳朵,听了半天,没发现异常啊。魏班长说刚才是有敌人的有动静的他们俩都听见了的,老邓一面跟着点头一面心里犯嘀咕。连长说刚才有动静现在怎么反而没有了难道敌人都被你消灭完了?正说着,指导员来了,说指挥部在电台里问情况呢,连长说:“什么情况?八成是这几个二百五搞错了!”等到天亮,山坡下面果然什么人也没有,连长火大了,把魏班长臭骂一顿,老邓也就只好窝窝囊囊地回坑道睡觉去。
一觉醒来,老邓看见指导员笑嘻嘻地坐在旁边,隆重地端过来一杯糖开水,并且亲切地拍拍他的肩膀,夸奖说:“小伙子,不错,不错啊”,把老邓闹了个莫名其妙。
原来,昨晚山坡下确实有一股敌人,他们本是准备袭击对面上甘岭侧翼阵地的,没曾想却被下甘岭2号阵地的老邓他们发现了,观察哨一开打,对面上甘岭方面也有防备了,敌人见无机可趁就撤退了。守备上甘岭侧翼阵地的是24军的另一个师,他们的侦察小组看见撤退的敌人有两百多人,还拖带了十几具尸体,那边的部队把这个情况通报给了70师,师长很高兴,表扬了老邓他们连。三个“二百五”给连里增了光,连长指导员自然十分欢喜,结果是,魏班长记功一次,老邓和另一个战士各得一个大表扬(据老朱介绍,这表扬分大表扬和小表扬,小表扬是开会表扬,不记入档案,大表扬则要上报嘉奖,差不多就是立功的意思了)。
呵呵,老邓第一次打仗,连敌人是什么样都没看见,就立了一功,不能不说是个福将啊。
冬天过去,天气逐渐变热了,到端午节的时候,老邓已在上甘岭前线战斗了四个月。这期间,老邓又打了多少仗,他没讲,马甲也不知道,不过据老邓说这四个月他们连队曾经换下来休整了两次,那个魏班长也牺牲了,可见战斗是十分残酷的。
端午节的时候,老邓他们防守的是上甘岭的东南阵地。那一天,祖国慰问团送来了好多东西,除了苹果,还有日记本、针线包、毛巾。大家都乐意要笔记本,因为那里面一般都有封信,闹好了还可能有张照片什么的。“我分了条毛巾,上面绣了个红五星。日记本没得到,要的人太多。也是怪呢,越是不识字的人越是喜欢那本本,拿着封信到处求别人念”。老邓如是说。
在坑道里天天吃饼干,缺维生素,所以苹果是好东西,一人分一个,剩下的由指导员统一管理,保管苹果的任务自然就落到指导员的通讯员老邓的头上了。
端午节中午,老邓正在坑道里忙着往弹药箱子里收拾苹果,炮响了,密集的炮火震得坑道里尘土飞扬。打了几个月的仗,老邓当然知道这是敌人要进攻了,可是,当时他并不知道,这将是他参加的最后一次战斗。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grace_zhao2002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