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足迹

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
    
新足迹 门户 国际新闻 查看内容

中国正面临自1960年毛泽东时代以来最长的通货紧缩

2025-1-16 11:21| 发布者: symeteor | 查看: 1838| 原文链接

分析师表示,中国未能打破通货紧缩周期,目前正处于自 1960 年代以来最长的整个经济价格连续下跌的轨道上,这暴露了一个可能被去年年底的增长上升所掩盖的关键的漏洞。

大多数经济学家表示,周五公布的官方数据将会显示出通货紧缩在 2024 年继续持续。包括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团在内的一些最大的华尔街银行预测,这种情况将持续到2025年——这是自毛泽东的大跃进运动结束以来从未见过的一段时期,那次运动使中国陷入衰退,并引发了一场导致数千万人死亡的饥荒。

彭博社调查的 15 位分析师的预测中值,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在 2025 年达到负 0.2%。相比之下,大流行前十年的平均增长率为 3.4%。

“中国非常需要刺激、刺激、刺激,尤其是在财政方面,”香港汇丰控股有限公司首席亚洲经济学家Frederic Neumann表示。“我们已经看到,其他经济体需要大力推动政策才能永久摆脱通货紧缩。我们认为,这种情况将在中国逐渐发生,虽然非常缓慢。


如果出口商不得不在面对国外阻碍的情况下寻找国内买家,那么与美国的贸易战可能会使中国的困境变得更糟。周五的数据也将提供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市场和零售业的数据,而这就在川普重返白宫威胁征收高达60%的关税的几天前,这可能会摧毁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贸易。

中国之所以无法摆脱通货紧缩,主要是因为住房危机已经摧毁了大约 18 万亿美元的家庭财富,促使人们储蓄而不是消费。即便如此,出口激增以及房屋销售和零售支出的改善可能提供了足够的火花,帮助北京实现去年 5% 左右的增长目标。

接受彭博社调查的经济学家估计,由于政府的更多刺激措施,市场情绪在过去几个月开始发生变化,中国 2024 年全年的实际 GDP 增长率将达到 4.9%。

但是,由于国内生产和需求疲软之间持续失衡,工业产出的增长速度超过了零售额的反弹。房地产投资已经收缩了两年多,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到 2024 年底,房地产投资再次暴跌。

“中国经济的一个结构性特征是,许多公司愿意并且能够在利润率低或负的情况下维持甚至扩大产出和产能,”S&P Global Ratings首席亚太经济学家Louis Kuijs表示。“这方面的情况不会很快改变。”

在 10 月至 12 月期间,本地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可能连续第七个季度保持在负值区域,与 1990 年代后期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创下的纪录持平。

彭博社的民意调查显示,衡量中国名义 GDP 增长与实际 GDP 增长之间的差异,到 2026 年和 2027 年将分别提高到 0.9% 和 1.4%。

负 GDP 平减指数或名义 GDP 增长疲软,将通过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疲软直接损害经济,并间接损害收入增长疲软,”摩根大通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表示。

虽然这个话题在国内分析师中仍然是禁忌,但随着收益率跌至历史最低点,中国债券市场已经显示出对价格根深蒂固的下跌的担忧。

经济学家在北京和公开场合闭门表示,中国需要解决低通胀问题,或者更多地关注价格和名义增长。

从长远来看,通货紧缩可能是商业和消费的无声杀手。尽管更便宜的商品看起来很有吸引力,但危险在于人们可能会因为预计价格会进一步下跌而推迟购买。

疲软的消费者支出将减少企业的收入,这反过来又会减少招聘和投资——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官员们尚未表现出经济学家所说的对抗通货紧缩所需的那种决心,尽管他们今年正在准备更多的扩张性政策,包括扩大预算赤字率和更多降息。

上个月,最高领导人在一次议程制定会议上承诺在 2025 年保持价格“总体稳定”,才隐晦地承认了这个问题。央行行长潘在本周的一次演讲中称“低价”是一个挑战。

彭博经济研究院怎么说......

12 月的数据可能会显示中国经济达到 5% 的增长目标,但这种势头在年底时表现疲软。投资可能会有所加快,这反映出 1 月份农历新年前期投资和政府的增长措施。

虽然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将年度通胀目标设定为 3%,但这更多地被视为上限,而不是一个严肃的目标。花旗集团表示,截至 2024 年底,消费者通胀率仅比一年前上涨 0.2%,可能会失去去年全年上涨的猪肉价格的周期性支撑。

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呼吁北京将通胀率设定为 2% 的约束性目标,并围绕实现该目标制定政策。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吴上周在一次公开活动上表示,这种做法通常被发达经济体采用,将有助于塑造个人和公司的预期。

今年迄今为止,住房和制造业的通货紧缩压力最为明显,而酒店和餐饮等行业的价格上涨——这表明服务需求更具弹性。Natixis 的经济学家预测,由于工资增长放缓,服务业在 2025 年可能会遭受更大的价格下行压力。

法国巴黎银行表示,全球大宗商品成本也可能面临压力,这将限制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此前中国的生产者价格价格指数已下跌两年多。

“经历过残酷价格竞争的行业今年可能会看到一些较弱的参与者退出。这将有助于利润率和销售价格恢复,“马来亚银行投资银行集团的经济学家Erica Tay说。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 ... edded-checkout=true

但“只要国内需求保持疲软,价格复苏将是渐进的,”她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