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多年后才看清的姐妹情 (2009-9-5) cl2007 · 冬令进补 —— 让叶多爸爸魂牵梦绕的烧白 (2009-7-6) 老陶
· 【摄出你的足迹】摄影是一种爱好 (2013-1-12) williamlee137 · 我的育儿心得:脾为后天之本,请保护孩子的肠胃。谈小儿腹泻的应对、脾胃的调养! (2010-9-23) 海边小妹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32343|回复: 248

[其他] 原创: 教育的捷径与残酷真相(20230415更新) [复制链接]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1-9-25 15: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perd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perd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uperdigua 于 2023-4-15 16:11 编辑

小孩犯错时,父母的批评有三重境界。

1. "你真笨(或者懒)。"
2. "你很聪明(或者努力,专心,等等),但这件事情做错了。"
3. "你很聪明(或者努力,专心,等等),这件事情也没做错,但你这么做让我很难过。"

如果这个小孩在学校/幼儿园犯了类似错误,其它小朋友会怎么说? "你这个白痴!"

如果这个小孩的父母早已进入第三重境界,小孩在家一直觉得自己"很聪明",甚至不会"做错事情"(尽管有时候会做一些让父母难过的事情),但到了外面却突然被别人一致认为是蠢货,这个孩子会怎么想?

现在倒过来: 假如父母不称职,即便小孩做得很好,还是讽刺挖苦;而这个小孩如果在幼儿园或者学校做同样的事情,老师和伙伴们却称赞不已。。。。。。这个孩子会怎么想?

到底是父母正确还是外面的社会正确?是否应该改变自己的言行举止?

让我们用第一性原则来分析一下。

在生命存在的亿万年历史中,各种生物的形态特征都由基因决定。基因在不断发生(被动式)变化。变化的目标只有一个: 延续基因的存在。

对于小孩来说,应该努力适应家庭环境,还是应该努力适应外部环境?答案不言而喻。

从基因的角度看,家庭的意义在于基本保障,而个体的发展必须依赖外部群体。在原始社会,没有獠牙和强悍体力的人之所以能够战胜猛兽,不是因为他/她的父母,而是因为得到了群体的支持!离开群体,个体会立刻死亡。这已经被百万年的经历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基因中。

不管是怎样的群体,(在没有其它选择的情况下,)新加入的个体都会努力向它靠拢。如果群体不喜欢读书,那么这个个体就会厌恶读书;如果群体喜欢音乐,个体也会喜欢音乐;如果群体使用哑语,个体也会坚持使用哑语!

下面这张图是悉尼著名的教育拿铁线。

https://www.smh.com.au/education ... 0161221-gtfhpf.html


为什么存在这条线?!

因为外部环境。好的区域会更好,坏的区域会更坏。

俄罗斯家庭移民去美国,他们的小孩长大后,英语会带有俄罗斯口音吗?
一对双胞胎被两个家庭领养。一个家庭是中产,一个家庭是蓝领,小孩的教育程度会相同吗?如果这两个家庭住在类似的小区环境中呢?
一个家庭有亲生孩子也有领养的孩子,在同样的教育方法下,孩子们的个性和教育程度会相同吗?
如果一个家庭从拿铁线以南搬去拿铁线以北,小孩的学习成绩会提高吗?

以上这些疑问,在 "The Nurture Assumption"(by Judith Rich Harris) 这本书中都给出了完美解答。

作者没有明说,但我的理解是,对于小孩的培养,基因的影响占 50%,外部环境占 40%,家庭环境占 10%。

打个比方。 基因就像船上的马达,外部环境类似于水流速度,家庭环境则是船桨。
如果顺水航行,即便马达不转船桨不动,还是能一路向前;
如果逆水航行,就需要马达强劲,光靠船桨很困难。划桨人(父母)无法一直把船往前推进,他们很快就会筋疲力尽。

基因无法改变,所以,什么是教育的捷径?搬家。搬去好区。搬去一个年轻父母普遍认为学习很重要的区。

然而,残酷的现实是: 大部分人负担不起好区的房价。

如何补救?我们当然无法改变一个群体的氛围,所以只能尽量避免小孩被它影响。

如何避免被它影响?减少停留在这个群体中的时间。

请大家仔细想想,如果你所在的地区并不普遍推崇努力学习,是否有全职妈妈的华人印度人家庭的小孩,成绩更好?

残酷现实 2.0: 家庭收入较低的夫妻,往往是都是全职雇员,而学校上午 9 点开课,下午 3 点放学。 我们没有办法不把孩子留在 BEFORE/AFTER SCHOOL CARE。

这次的新冠疫情是一个契机。夫妻俩可能有一个可以从此在家工作,也就能顺带接送孩子上学放学。

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出路吗?我想不出来。如果大家有什么建议,请无私分享。

PS: 本贴不包括罕见特例。 例如父母富有,住在穷区,但全职在家教育孩子。或者父母是恶棍,对孩子进行虐待。

PS 2: 本贴针对概率。例如悉尼拿铁线这样。特例无处不在,但对我们没啥帮助。

PS 3: 对于"The Nurture Assumption"有一点我并不认同。作者似乎认为个体在 25 岁以后就能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认为,绝大多数人,不管哪个年龄段,都深受外围环境的影响。只有少数人在个别情况下愿意唱反调。在糟糕的环境中,个人如果无法摆脱,就只能自我隔离才能免受环境的负面影响。“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是这个意思。同理,年轻人找工作要尽量寻找“好公司”。

"How Children Succeed"主要针对学校教育,尤其是穷人区。书中并没有真正给出解决方案,但认为可以投入巨量资源,把学生们尽可能留着学校里,然后强行洗脑。这种方法有短期效果,但学生一旦毕业,大部分人还是会回到以前的轨道上。

"Grit"提出了个人成长过程中Grit的关键作用,但并没有具体说明如何培养这种品质,更谈不上验证。

PS 4: 补习学校肯定有帮助。

【20210926更新】

对于小孩甚至青少年,同伴比父母的影响更大。
例如:父母告诉自己的小孩,“这个东西味道很好。”(或者倒过来,很难吃)
而兄弟姊妹说,“这个东西很难吃。”(或者倒过来,很好吃)
猜猜看,这个小孩会相信自己的父母,还是自己的兄弟姊妹?

====

很多被广泛接受的教育方式,未必就是正确的。
例如,家长的态度:严厉,软弱,刚刚好。
虽然普遍认为“刚刚好”最好,但我个人认为,不同的小孩适合不同的方法。年龄小的时候更有可能严厉一点好。

【20211001】

"家庭环境占 10%"是我从书中得到的印象。

作者认为父母的作用很小,顶多因势利导顺着小孩的基因进行培养:内向则鼓励外向,外向则鼓励内向,喜欢音乐就买乐器请老师,喜欢体育就陪着比赛和训练。

再就是主动选择外部环境。但这和父母的经济能力有关。如果有可能,当然是住中产甚至富人区。

除此之外,父母的几乎所有影响都是短期的。父母可以鼓励小孩多读书。但不爱读书的孩子并不会因为父母鼓励就变得热爱读书。我喜欢读书,家里书柜满满。但老大从来不感兴趣,哪怕是幻想类。似乎唯一读完的就是哈利波特,还是拖到了 13 岁。而老二则很感兴趣。闲着没事就翻,甚至抱着自然科学类,看了一本又一本。

【20211019】

今年诺贝尔奖研究:学历和收入到底有多大关系?
https://www.backchina.com/news/2021/10/18/766601.html

5 lessons in education policy from newly-minted Nobel laureates
https://fordhaminstitute.org/nat ... ted-nobel-laureates

【20211121】

一个地区如果有 100 个儿童出现心理问题,儿童心理学家们往往发现其中 90% 都有严重失职的父母。

结论很明显:失职父母是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儿童心理学家们没有意识到的是,同一个地区,同期有一千对父母严重失职,他们的孩子 90% 都心理正常,因此不会求诊。

所以,真正的问题根源是什么?父母肯定起到一定作用,但未必是主要作用。

=====

新冠同样如此。求诊的新冠病人死亡率高达 2%,但同期另外 90% 甚至 98%的新冠感染者却因为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而没有求诊。所以,新冠的致死率到底是多少?

如果新冠死亡或者重症患者 99%属于高危人群,新冠对于非高危人群的致死率到底是多少?

要求非高危人群停工停学隔离在家,是新冠的正确应对方法吗?在疫情爆发早期,因为对新冠缺乏了解而停工停学,情有可原。一年半后的今天,即便没有疫苗,这么做也非常愚蠢了。

=====

拿铁线以南的教育为啥比较差?

1. 家庭的富有程度。资源从来不便宜。
2. 时间。好的教育需要时间。双职工家庭给孩子的时间会少很多。
3. 观念。好的教育需要先进观念的沉淀。

至于穆斯林或者黑人什么的。。。。。我认为宗教或者肤色对于家庭教育影响很小。

======

要证明“教育主要靠父母”,需要下面这种例证。

1. 父母双方都是全职,而且不能在家工作。
2. 住在低收入地区。
3. 无老人帮忙。(小孩不得不送 Before & After school care)
4. 小孩在普通学校读小学和中学。
5. 小孩至少两个,最好其中一个是领养的,无血缘关系。
6. 小孩长大后都优秀。

【20220108】

偶然看到下面这张图,让我一下子想起了悉尼的教育拿铁线。也许,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年龄有关?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mographics_of_Sydney


【20220113】

感谢网友 Artcore 在 202 楼的分享

确实,拿铁线和平均收入直接挂钩。

这一点与本贴并不矛盾,但让人叹息。

【20220626】

批评和表扬本身不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时间。

两类复合效应决定人生
https://oursteps.co/ ... ;page=6#pid41918972

【20220718】
学习和练习可以不断提升人的智商和天赋
209楼

【20230404】
转:震撼教育界30年的斯坦福鸡娃实验 如今碎了一地
228楼

这篇文章实际上否认"Grit"这本书的结论具有普遍意义。

【20230415】
心理学家丹尼尔-萨纳布里亚:"职业成功的最佳预测因素不是认知表现,而是你的父母是否有钱。
245楼

【相关书籍】

"The Nurture Assumption" by Judith Rich Harris
"The Compound Effect" by Darren Hardy
"The Selfish Gene" by Richard Dawkins
"The Crowd" by Lebon, Gustave
"Grit" by Angela Duckworth
"How Children Succeed" by Paul Tough
"Sapiens -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by Yuval Noah Harari

(加分加分!)

【相关帖子】

20190705 二十年来的读书清单
20200502 读书的四个层次
20210423 成功的诀窍。顺便解决中年危机。
20210925 教育的捷径与残酷真相
20211114 僵化的阅读理解测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9积分 +82 收起 理由
lazysnail + 5 精品文章
cynthiabill + 5 感谢分享
小水牛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认知决定命运。异议并非敌意。质疑不代表恶意。我的观点当然可能是错误的。
舆论自由是现代文明的基石。舆论管制:为了预防男性强奸而直接阉割。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1-9-25 15: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perd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perd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占位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21-9-25 16:0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ingkongfe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ingkongfe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觉得Before/after care就一定不好,往正面来说,是小孩学会生存智慧和与人打交道的好机会。情商是只有在不停试错中才能成长的,而且年龄越低犯错后被原谅的概率越大。作为父母,提供引导和帮助,但不干涉不干预。有些成长本来就是要孩子自己体验领悟的。

至于好区,能说的是好区资源的确丰富。比如:住过很多区,只有有钱的council图书馆的借书居然是无限量的。

发表于 2021-9-25 16: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lkzh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lkzh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关于基因和环境的比例,我觉得基因占了一半很同意,但是外部环境和家庭环境就不一定了。对于会教育的家庭,家庭教育的比重肯定要比这个大得多。但是普通人家不会教育的,可能就是只有10%的作用了。处于一个好的环境并不等于能成才,就像私校的学生并不都是尖子生。但是同一个家庭,在好的环境中比差的环境中,更容易培养孩子。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nanami666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1-9-25 16: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perd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perd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ilkzhan 发表于 2021-9-25 16:08
关于基因和环境的比例,我觉得基因占了一半很同意,但是外部环境和家庭环境就不一定了。对于会教育的家庭, ...

"The Nurture Assumption" 这本书是教育界的异类。它主要基于统计数据,纠正了普遍的错误观点。

强烈推荐!
认知决定命运。异议并非敌意。质疑不代表恶意。我的观点当然可能是错误的。
舆论自由是现代文明的基石。舆论管制:为了预防男性强奸而直接阉割。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21-9-25 16:1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thy_325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thy_325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Cathy_3258 于 2021-9-25 16:20 编辑

我把小孩留在before after school care 我懒得管丢学校我自己可以出去看电影 买菜跟我有钱没钱有屁关系 身边没钱的一样送小孩私教课

什么睿智才会画这种拿铁线 大学里面越南的亚洲的小孩西南的和上北的数量没有差别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aztecian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1-9-25 16: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perd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perd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uperdigua 于 2021-9-25 16:22 编辑
kingkongfei 发表于 2021-9-25 16:04
不觉得Before/after care就一定不好,往正面来说,是小孩学会生存智慧和与人打交道的好机会。情商是只有在 ...


“坏区”的Before/after care几乎一定不好。

关键是,如何解释悉尼拿铁线?
认知决定命运。异议并非敌意。质疑不代表恶意。我的观点当然可能是错误的。
舆论自由是现代文明的基石。舆论管制:为了预防男性强奸而直接阉割。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21-9-25 16: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perd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perd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athy_3258 发表于 2021-9-25 16:19
我把小孩留在before after school care 我懒得管丢学校我自己可以出去看电影 买菜跟我有钱没钱有屁关系 身 ...

这条拿铁线不是画出来的,是统计数据告诉我们的。
认知决定命运。异议并非敌意。质疑不代表恶意。我的观点当然可能是错误的。
舆论自由是现代文明的基石。舆论管制:为了预防男性强奸而直接阉割。

发表于 2021-9-25 16: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开头那里建议楼主改一下。教育孩子不能说他聪明,要表扬他努力。这是中外教育专家们的共识。楼主没有孩子,不知道这点能理解的。

发表于 2021-9-25 16: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第二个想问的是,楼主你能先定义一下“出路”吗?我拜读两次都不太看懂你的观点是啥。那个图看似高深,好像也没说明了什么。富有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跟中产、贫困家庭应该是不一样的。不同阶级的人,他们对出路的理解和展望肯定也不一样。到底你指的是哪样呢?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21-9-25 16:2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thy_325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thy_325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uperdigua 发表于 2021-9-25 16:23
这条拿铁线不是画出来的,是统计数据告诉我们的。


If you sit around all day and play with the data you can draw anything you want.
教育资源肯定有不公平 但是那条线就是睿智线 最根本的问题还是种族 看看大西南住的都是什么战斗民族 你去跟中东大哥讲教育 人家一个kebab甩你脸上 让小孩直接当tradie 你笑人家文化水平低 人家笑你赚的少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cynthiabill + 5 哈哈哈,很有意思,这就是现实吧.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