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日本答疑2023 (2017-8-9) violinlearner · 忘记之前,写篇文章,记Brisbane. (2006-9-8) 小皮皮
· 扁豆往事之工作篇(1) (2008-12-9) UEJ · 终于做出不甜的马卡龙了——【开心果马卡龙】2楼3楼详细做法图解已上 (2012-5-20) 航迹云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5082|回复: 78

第一位澳洲华裔公民 梅光达(Mei Quong Tart, 1850-1903) [复制链接]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9-7-17 21: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飞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飞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飞儿 于 2019-7-17 21:44 编辑


第一次知道这个人,竟然是澳大利亚博物馆里,影响澳洲的100个人和展区里他的照片和介绍。







BTW,那里的另一个华人,victor chang ,大家都比较熟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9 收起 理由
12oz + 5 感谢分享
石堡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自由的灵魂,懂得自由的珍贵。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9-7-17 21: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飞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飞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飞儿 于 2019-7-17 21:49 编辑

当时我很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惭愧,于是搜索了一下他的资料。特此分享: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梅光達




梅光達(1850年-1903年;英语:Mei Quong Tart)是19世紀雪梨的著名華僑商人。他是當時雪梨最著名並最受愛戴的聞人之一,在澳洲反華情緒高漲的時代卻對雪梨的社會和政治生活產生重要影響。在澳洲他大多以名“光達”(Quong Tart)或短名“光”(Quong)行之。

公共生涯

       
梅光達是著名商人,在雪梨拱廊(Sydney Arcade)、皇家拱廊(Royal Arcade)和英皇街(King Street)擁有一系列茶室。他最成功的生意是在維多利亞女皇市場(現維多利亞女王大廈)裏的“Elite Hall”茶樓。他也是社區領袖,和當地政治及社會精英有廣泛關係。在清廷沒有在英屬澳洲派駐領事館的情況下,他擔任了清廷駐澳的代理領事。爲了嘉獎他對澳洲華人社區及在澳洲的清歐關係做出的貢獻,1887年由張之洞派遣的清政府考察團訪問澳洲後,張之洞根據調查和推薦賞予梅光達五品軍功銜、戴藍翎。清廷授賞的札文說:「……本鎮查有商人梅光達,在英屬雪莉埠地方貿易有年,不忘根本。平日維持調護,既能宜切枌榆,於華民不無裨益。而此次前來查詢一切,尤賴該商奮勉,多所幫助。殊屬可嘉。理合賞給功牌,用示鼓勵。」[1][2]1894年,梅光達又獲清廷御准授予四品軍功牌(四品頂戴),其父、母、祖父、父母亦獲賜銜。[2][3]

梅光達積極慈善,經常自掏腰包為各種群體提供晚餐、禮物及娛樂活動,對象包括從利物浦的互助會養老院到艾士菲、夏山(Summer Hill)、歌敦(Croydon)及寳活報童的各種人士。1885年到1888年之間,他還為赤貧收容所的收容人員舉辦一系列晚宴。[4]

他對雪梨的社會政治持有進步觀點。他的茶室是雪梨的婦女參政運動者最早聚集的地方,他也為員工制定了新型改良的工作條件,包括帶薪病假。[4]

他擔當了華僑發言人的責任,經常為澳洲華人的權益奔走,並擔任翻譯。他是雪梨最早的華商協會之一聯義堂(Lin Yik Tong)的創始人之一。[1]他呼籲反對鴉片交易,1883年赴新南威爾士南部的華工營寨調查鴉片情況,此次調查的結果報告揭露了廣泛的鴉片毒癮情況。此後,梅光達又在1884年4月24日向殖民地佈政司遞交請願書要求禁止鴉片進口。同年6月他在維多利亞的墨爾本及巴拉瑞特爭取禁煙。1887年,他向議會遞交第二次請願書,並編輯了題爲《懇求取締鴉片進口》的冊子。[4]

1891年至1892年之間他參與了新南威爾士的“所謂的華人賭博及反道德行爲與指控警察部隊成員貪污”皇家調查委員會。[1]

早年生涯       


梅光達1850年出生於廣東台山南部的端芬鎮山底村。[5][6][7]他的父親梅擴遠是稍有成就的裝飾器具商人。[3][4]1859年他隨同叔父移民澳大利亞,其叔父當時負責裝運一船苦力到新南威爾士鄉村地區的阿拉魯恩(英语:Araluen, New South Wales)及布雷德伍德(英语:Braidwood, New South Wales)金礦區。到達布雷德伍德之後,梅光達寄居在蘇格蘭人托馬斯·福塞斯位於貝爾溪(Bell's Creek)的店鋪裏。

接下去的幾年裏,他被家境富裕的羅伯特·珀希·辛普森收留。辛普森的妻子艾利斯·辛普森(原姓汪特)喜歡梅光達在福塞斯家學到的蘇格蘭口音。[3]在辛普森,梅光達學會了有教養的英國紳士的舉止,[6]並皈依基督教。[4]

21時,梅光達已靠投資金礦權積累了一小筆錢,在貝爾溪建造了農舍,並在當地的體育、文化和宗教活動中嶄露頭角。1871年7月11日他成爲英國子民,1885年加入共濟會,1877年被任命為貝爾溪公立學校的校董。[4]

1881年他受家人請求回到台山,並籌辦從中國販賣茶葉到雪梨的貿易。回到雪梨後,梅光達建立了一系列絲綢店和茶葉店。開始時,茶葉店只是為顧客提供品嘗用的茶,但這項服務廣受歡迎,因此他把茶葉店改建成了茶室,成爲雪梨最早的茶室。[4]

1886年8月30日,梅光達與英格蘭裔教師瑪格麗特·斯佳麗結婚。[4]她的家人是梅光達的朋友,但對兩人結合並不滿意,拒絕參加婚禮。[3]1888年,梅光達夫婦擕女兒再度赴中國,梅光達在廣州拜會了兩廣總督張之洞,報告澳洲排華情況及關於外貿的建議。[8

茶室


雇員集體為梅光達準備的旅途祝福信(1894年4月20日)
1886年,梅光達在雪梨佐治街777號開辦“光達號”餐室。1889年12月,梅光達的“龍山茶樓”在雪梨英皇街137號開張。[9]這是他開辦的最大的茶室,内置大理石噴泉和養著錦鯉的魚池。[3]茶樓底樓是茶室和烤肉餐室,樓上是閲覽室。龍山很快成爲雪梨最重要的社交地點之一。這裡現在成爲了“玻璃房子”大樓,其中設有“茶葉中心”店鋪。

1898年,隨著維多利亞女皇市場竣工,梅光達看到發展機遇,在市場大樓裏開設新的茶室,並增加了衣帽間和吸煙室。梅光達的“Elite Hall”(精英閣)茶樓在1898年由雪梨市長馬修·哈理斯正式揭幕。茶室接近市場中央位於底樓,面朝佐治街。鋪設華貴地毯的樓梯引向樓上的宴會廳。Elite Hall可容納近500人,舞臺前有精美雕刻的拱形墻。茶樓的另一頭則是“Elite Dining Saloon”餐室,當時被稱爲“裝備優雅”。光達的茶樓廣受社會上層和要人歡迎,例如1891年的聯邦制憲大會代表就在Elite Hall舉行晚宴。

梅光達的其他茶室位於摩爾公園(英语:Moore Park, New South Wales)動物園及乾草市場劇院區(現在的雪梨華埠)。[3]這些茶室是雪梨最早的婦女參政運動集會的地方,也是1885年到1888年之間他為赤貧收容所的收容人員舉辦宴會的地方。他為他的雇員制訂了一系列新式待遇,包括病假、帶薪休教及個人理由休假等。






自由的灵魂,懂得自由的珍贵。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9-7-17 21: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飞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飞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飞儿 于 2019-7-17 21:54 编辑

個人生活       


梅光達與妻子育有兩個兒子和四個女兒。雖然他本人皈依聖公宗,但他讓他的子女各自受洗入不同的教派,以示他對不同教派沒有偏見。[4]

光達一家居住在位於雪梨西郊艾士菲的豪宅“蓋勒普樓”(Gallop House)。他的四個女兒在附近歌敦(Croydon)的名校長老會女子公學(Presbyterian Ladies' College)就讀,是該校最早的亞裔學生。[10]

他作爲獨特的維多利亞時代人物而聞名,既是華裔澳洲人,又有著英格蘭紳士的穿著和儀態,同時還能用蘇格蘭風笛演奏蘇格蘭歌曲。他是澳大利亞第一個加入共濟會的華人。時人稱光達在新南威爾士“與總督齊名”並“在州内各界人士中同樣受到欢迎。



去世


1902年8月19日,梅光達在維多利亞女王大廈内辦公室裏被歹徒用鐵棍殘忍毆打,並偷走數鎊錢。兇案震驚了全雪梨。歹徒名為弗裏德裏克·德甘(Duggan),據稱是“愚蠢的暴徒”,[3]事後被判12年徒刑。警方認爲這是簡單的搶劫致傷案,因此刑罰並不嚴厲。遇襲後,光達一直沒有完全恢復,並在11個月後(1903年7月26日)在他艾什菲的家中去世,死因是肋膜炎,享年53嵗。[4]他的葬禮在1903年7月23日舉行,雪梨各界知名人士都來悼念,葬禮也在報刊廣泛報道。兩百人組成的隊伍護送他的靈柩從他在艾什菲的豪宅到火車站,送葬隊伍和靈柩由火車運送到六福墳場(英语:Rookwood Cemetery)(Rookwood Cemetery)。[3]在墳場,數千名雪梨民衆聚集與梅光達到別。梅光達以清廷四品朝服落葬,上蓋共濟會圍腰。.

許多人認爲他死前遇襲並非搶劫意外那麽簡單。他的華人朋友的書信顯示他們之間許多人對光達致死持有懷疑,認爲可能是“西人”或嫉妒他的其他華商所策劃。[3]

1998年,為紀念梅光達,艾什菲豎立了他的銅像。他身後遺下妻子、兩個兒子和四個女兒。


百年紀念       



爲了紀念光達逝世百周年,雪梨各界在2004年舉辦了一系列活動。

2004年7月至8月,維多利亞女王大廈舉辦了題爲“非常人物:雪梨的光達:公民、商人和慈善家”的展覽。展覽包括關於光達在中國和澳洲的生平的資料和照片,並印發了一本32頁的展覽目錄。

雪梨的電廠博物館也在7月舉辦了歷時三天的國際研討會,題爲“光達和他的時代,1850-1903”,並在雪梨科技大學進行了多媒體演出,題爲“穿蘇格蘭格紋的官:光達的故事”。

維多利亞女王大廈内的茶室以及英皇街的茶葉中心同時推出一款名為“光撻”的水果撻點心,以紀念兩家餐廳與梅光達的共同淵源。
自由的灵魂,懂得自由的珍贵。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9-7-17 21: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飞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飞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艾什菲火車站附近的梅廣達紀念像。 住那嘎达的华人或许早知道他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9-7-17 22: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飞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飞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飞儿 于 2019-7-17 22:02 编辑

From

http://cchc-herald.org/au/?page_id=9290


[size=6]三次還鄉


從1859年至1903年,44年間梅光達曾三次回國考察和返鄉省親,並多次會晤清廷官員,反映保護僑胞的意見。

1872年4月,梅光達時年22歲,第一次回中國省親。父母見他已長大成人,高興地要給兒子找個對象,成家立室,但不管父母如何苦口婆心相勸,梅光達就是不為所動。梅光達的思想意識及生活方式早已「西化」,他認為既然要在當地謀生、融入當地社會,最好同當地女子結婚。

1888年11月,梅光達第二次返鄉。此次與妻子瑪嘉烈‧斯卡利特(Margaret Scarlett)攜幼女同行。梅光達先在廣州拜會了兩廣總督張之洞,向他報告澳洲日益猖獗的排華情況,請求清政府與英國政府交涉,設法廢除苛禁,保護在澳僑民。他還向張之洞陳述了中外大勢、發展外貿以強國富民的想法,張十分讚賞,並力勸梅光達上京謁見清廷大臣,面呈建議。但梅光達未作北上之行,取道返鄉探親。



1894年,梅光達第三次回國,計劃把澳大利亞的羊毛進口到中國,以拓展中澳貿易。時值中日甲午戰爭,中國社會政局動盪,梅光達的貿易計劃無法實施。


愛僑護僑


梅光達在他開設的企業中,善待職員、不分種族。他把茶業公司的股份分給公司每位僱員,並說:「彼等不僅為公司職員,並為公司股東」,顯示他對職員的愛心。1883年,他帶頭發動禁菸運動,並徵集到4,000人簽名,要求政府禁菸。他還自己掏錢,印發了《請立即禁止鴉片輸入》的小冊子,促請澳洲政府嚴厲禁止鴉片,以免毒害社會。他還時刻關心華僑的命運,經常向澳洲政府反映華僑的意見和呼聲,要求改善他們的待遇;利用自己的地位與影響力,反對種族主義的「白澳政策」,反對歧視、排斥、殺害華人的野蠻暴行。在反華浪潮不斷湧起的澳洲,梅光達卻享有「和總督一樣的聲譽」,無論在華人社區,還是主流社會,受到各階層的歡迎。

清廷根據報告和舉薦,同年11月16日,賞給梅光達五品軍功銜,並賞戴藍翎。清廷的札文說:「……本鎮(府)查有商人梅光達,在英屬雪莉(悉尼)埠地方貿易有年,不忘根本。平日維持調護,既能宜切枌榆,於華民不無裨益。而此次前來查詢一切,尤賴該商奮勉,多所幫助。殊屬可嘉。理合賞給功牌,用示鼓勵。」光緒十四年(1888年)8月,梅光達聯合岑植棠、劉光明、葉維利等26位澳洲商民,寫了《梅光達等澳洲商民稟陳受虐事呈總署函》,報告了「新金山英屬各省,近年虐待華人實在情形」,並建議清政府在各埠設領事館、保護僑民。



光緒十五年(1889年)三月初六,梅光達又以個人名義寫了《新金山華商梅光達請於澳大利亞奏派領事保護華工致總署稟文》。稟文中列舉諸多事實,揭露英澳當局虐待、迫害在澳華人之種種醜行,華人因「無領事保護,只得飲恨吞聲」。最後說:「光達久客雪梨(悉尼),情形最熟,遇有華人被侮,無不出頭爭辯,自維力薄才微,雖間有平反之案,究屬無濟時事,……伏求大人俯察遠人疾苦,奏派領事前往保護,並乞諮商出使大臣,與英廷按約理論,令去苛例,以敦邦交,則新金山五六萬華人有生之日,皆戴德之年矣。伏乞恩准施行。」
但由於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直至1909年,才在墨爾本設立第一個領事館。梅光達去世前,居澳華僑同澳洲政府間的交涉及華僑之間的糾紛,均由他作代表出面調解。



得享盛譽


1903年2月,駐悉尼法、德、美、俄、日等20國使節簽署證書證明,承認梅光達為中國領事。聯邦政府總理巴登領銜,新南威爾士州長、大法官、悉尼市長及議員等24人也聯名出署證書,證明梅光達在華僑中享有崇高聲望,接受他為華僑的代表,處理有關涉僑的事務。一位華裔能被各國使節及澳洲政府認可,給予如此崇高的榮譽,是極少見的。梅光達被認爲是「最為西化的中國人」,但他的中國情結、對自己同胞的熱愛,令清廷官員也深為感動。1897年,清廷再次嘉獎梅光達,賞予他「四品軍功牌」,還賞予梅光達的祖父瑞暇、父親擴遠以「奉政大夫」之銜,祖母伍氏、母親譚氏以「宜人」之銜。梅光達及其家族能獲此榮耀,在台山海外華僑中是絕無僅有的。

1902年8月19日,梅光達一如往常在公司處理公務,突然遭遇白人暴徒持鐵棍搶劫,搏鬥中梅氏身受重傷,一蹶不振,幾個月後終告不治,於1903年7月26日去世,年僅53歲,遺下太太瑪格麗特、兩個兒子和四個女兒。

入殮時,梅氏穿著清政府賞賜的四品藍翎,數千中西人士為這位華人社區的領袖送行。澳大利亞報刊載文讚揚他是「出生在中國的傑出兒子,是集中國人勤勞、智慧與才幹於一身的偉大僑領」;悉尼《公報》讚揚光達是「一位世界性人物」。

自由的灵魂,懂得自由的珍贵。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9-7-17 22: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飞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飞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與妻子瑪格麗特合影



在自己店舖前留影





Josh Quong Tart 在曾祖梅光達的畫像前佇立凝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9-7-17 22: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uk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uk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难得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9-7-17 22: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飞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飞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维基百科上,显示有这么一个链接

趙令揚:〈辛亥革命期间海外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革命的看法——梅光达、丘菽园与康梁的关系〉

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1002595961

但是打开链接,没有内容。

于是搜索,看到这个:

http://jds.cssn.cn/cbw/jdsyj/qwty/201605/t20160506_3328316.shtml


辛亥革命期间海外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革命的看法──梅光达、丘菽园与康梁的关系 (港)赵令扬
辛亥革命期间,海外知识分子对腐败的清朝政府,多感不满,且认为有改朝换代的必要。1895年孙中山先生所领导之广州起义及康有为在北京之公车上书,应是孙中山和康有为两人意图从不同途径达到“变革”的目的。
百日维新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和他们的支持者,和孙中山在广州起义失败后同一命运,不得不去国逃亡,继续在海外组织支持者,望能卷土重来。在这方面,孙中山和康、梁一样都非常重视海外华侨的力量。



自由的灵魂,懂得自由的珍贵。

发表于 2019-7-17 22:3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onyazite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onyazite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梅光达Mei Quong Tart姓梅,为什么他的曾孙叫Josh Quong Tart?岂不是姓光达?

发表于 2019-7-17 22: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bpand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bpand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onyaziten 发表于 2019-7-17 22:30
梅光达Mei Quong Tart姓梅,为什么他的曾孙叫Josh Quong Tart?岂不是姓光达?

梅先生登陆澳洲的时候,按照中国人的语言顺序说的名字,海关就是按照发音,依照名字+姓就写错了,梅先生后来懂英文了才发现错误,但是一直没改,就用Quong Tart做姓了,因为白澳分子暴力攻击梅先生,为了避免白澳分子的歧视与追杀,两个儿子都只使用tart做姓。

发表于 2019-7-18 01: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ngn0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ngn0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shfield 的头像一直看到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7-18 02:0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水月境天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水月境天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onyaziten 发表于 2019-7-17 22:30
梅光达Mei Quong Tart姓梅,为什么他的曾孙叫Josh Quong Tart?岂不是姓光达?

对。
去年还见过家族人聚会。
华人血统在外貌上显示的不多了。

最是那致命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