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Volvo C30 试驾报告 (2010-5-14) 黑山老妖 · (2014-2-26) 明河素月
· 蜗居在家, 回忆自己2003年的进非典病房的经历 (2020-2-9) yann · [红红火火烫火锅]P2 双喜狮子头/红烧鲈鱼/麻辣凉面/泡菜肉末 (2007-2-19) KUN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4168|回复: 35

[评书论文] 读书豆腐块系列——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9-5-16 14: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readsto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readsto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Treadstone 于 2019-7-1 12:59 编辑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千百年来被人类的理性探索不断穷究的两个问题。

18世纪中叶,达尔文的进化论从宏观和统计学的角度揭示了物种演进的规律。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初,基因学的发展从生理学的微观角度逐步揭示了物种的遗传规律,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物质基础。至此,人类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理性探索,终于对上述两个终极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

然而,当接下来人们将这种理性探索发挥到对人种的改良和社会的管理上,却导致了20世纪上半叶在多国上演的悲剧性社会试验,最终将全世界拖入二战的灾难。

20世纪初所掀起的优生学热潮,主张以理性的社会管理手段介入婚姻和生育,不但以优生手段选取那些优秀的精英改良人种,还要以所谓的逆优生手段淘汰那些有缺陷的个体。一个有讽刺意味的细节是,此类优生学的重要推手之一是达尔文的一个表兄。

这种极端优生学思想逐步渗透到各国政治领域。1912年,世界第一次优生学大会在伦敦召开,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是当时的参会者之一。而当时推行优生学实践最激进的国家则是美国,不但成立了国家层面的委员会指导行动,而且在八个州通过了法律允许对判决为劣等个体的人实施强制绝育,并实际实施了几千例强制绝育手术。

20世纪20年代,一个名叫希特勒的奥地利小青年在监狱里穷极无聊翻阅了一本《种族卫生学》,立即对此书着了魔,并在其出狱后的政治生涯中践行了这本书所鼓吹的优生学理论,从屠杀犹太人开始,终于将整个世界拖入了二战的梦魇。

1975年,艾斯罗马大会,科学家们终于为这种无限制的绝对理性探索套上了一个约束,把魔鬼关进了瓶子。

一点感触:
1、绝对理性导致灾难,理性需要人性、感性的中和与约束。
2、在社会矛盾激化的年代,“理性”最容易被发展为极端,招致灾难。正值大选,环顾各色竞选口号的时候请多一分警惕。
3、人类的认知总是有边界的,人应该有自知之明,时刻怀揣对未知的敬畏。

最后,推荐大家阅读原书。欢迎留言交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4积分 +33 收起 理由
虞宅与美丽 + 11 感谢分享
linegar + 5 Highly recommend
LadyKaka + 6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签名被屏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9-5-16 21: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同意楼主的感触

发表于 2019-5-16 22: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dyKak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dyKak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adyKaka 于 2019-5-16 22:56 编辑

前几周看完这本书了。

写几点印象比较深刻的点:

1 最有意思的是孟德尔。在修道院里种豌豆。因为考了几次教师资格证都没考上。一心一意醉心于豌豆。发现了遗传定律后,死后三十年后才被重见天日。
2 基因剪切技术:发现过程是那么地偶然。还是女科学家。
3 人种的差异:外表差异大,其实基因并没有差异。亚洲人和欧美人之间的差异比高个子和矮个子之间的差异还要小。
4 DNA双螺旋:女科学家Franklin(好像),发现了怎么在影像上呈现双螺旋结构,可惜差了一步。让沃尔森嗅到了‘机会’,1962年获得诺贝尔奖,可惜该女科学家已经逝世6年多(享年37岁)。
5 该书作者是印度裔。
印度的作家们:读了一些印度出生或者印度裔写的书(Atul Gawande等)。非常精彩。很少看见大陆出这样的作家。值得深思。
6 还有就是很多科学家学习成绩并不怎么样,比如参与人类基因组破译的那个人(celara公司创立者),一个人和一个国家的机构赛跑,国家机构跑不过,担心丢掉面子不得不和这家公司联合宣布破解人类基因组。但他很热爱,创造性强。不能低估个人的力量。

评分

参与人数 4积分 +22 收起 理由
bobova + 3 感谢分享
linegar + 5 Good summary
Treadstone + 3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5-16 22: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dyKak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dyKak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adyKaka 于 2019-5-16 22:19 编辑

本书十分精彩。但如果有分子生物学/质粒重组/,或者生物学背景的,会读起来更顺畅,因为有一些专有名词理解起来会比较费劲。某些基础学科一些重大发现,往往一开始并不起眼,但后来就会改造人类的命运。比如胰岛素如何达到批量生产。

发表于 2019-5-16 22: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eg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eg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I very much enjoyed reading The Gene,The author is a fantastic writer and storyteller.
easy to understand and memorable.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LadyKaka + 6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2017年度勋章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9-5-17 08:4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虞宅与美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虞宅与美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从标题看会有很多块豆腐陆续出锅....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9-5-17 19: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readsto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readsto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adyKaka 发表于 2019-5-16 21:05
前几周看完这本书了。

写几点印象比较深刻的点:

谢谢分享,作者确实擅长讲故事,书中很多有趣的小段子,这大概也是助推其成为best seller的一点吧!

还记得达尔文与孟德尔论文结论擦肩而过的一节,他在50、51、53、54页都做了批注,独独错过了孟德尔写有最重要结论的52页!哎,三分天注定啊
签名被屏蔽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9-5-17 19: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readsto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readsto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虞宅与美丽 发表于 2019-5-17 07:45
从标题看会有很多块豆腐陆续出锅....

火候不好的时候也经常出一锅豆腐渣
签名被屏蔽

发表于 2019-5-17 22: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neg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neg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adyKaka 发表于 2019-5-16 21:05
前几周看完这本书了。

写几点印象比较深刻的点:

*孟德尔的作品被忽视了四十年,他在默默无闻中去世了.
*女科学家的实验数据有助于沃森和克里克了解DNA的结构,
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与沃森和克里克分享,并于1958年去世(卵巢癌 ).
五年后沃森和克里克发表了关于自然界中DNA结构的开创性论文,获得诺贝尔奖.

这个周末也凑个热闹试着写写
Summary of《 Gene 》
《 基因 》作者是Siddhartha Mukherjee. 作者的文字使遗传学的主题变得有趣,易于理解和令人难忘.
书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类:(1)历史,(2)科学,(3)意义.

--------To be continued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LadyKaka + 6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Put all my soul into it, play the way I feel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9-5-19 09:06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豆腐块2——《自私的基因》

此文章由 Treadsto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readsto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本是风行世界几十年的畅销书了,也被评为二十世纪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原因之一乃是其毁三观的理性分析彻底剥夺了人类作为万物之灵的优越感。

作者理查德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和科普作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是当今仍在世的最直言不讳的无神论者和进化论拥护者之一,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达尔文主义者。本书也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一本巅峰之作。

这本书在几年前刚读到的时候颇觉震撼。最近重读,恰好跟前一期的《基因传》有所呼应。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而这本有关基因的阴谋论著作却将人类对基因的理性认识上升到了一个冷酷的新高度,让人读来不由得心灰意冷,并逼迫人们对自身、社会和生活作出反思,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

本书主张:主导生物进化过程的,不是个体,不是种群,甚至不是物种,而是基因。即使人类作为生物进化链条顶端的智慧物种,具有自我意识和理性思维,然而人类社会的许多现象仍然不是出于人的主动意识的选择,而是基因所主宰的结果。这听起来是一个冰冷残酷的结论,然而依循作者的逻辑推演又确实合情合理,也不由得不让人心灰意冷。

那么:
1、基因是如何诞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
2、世界上的所有物种,包括人类在内,都是由基因所控制的吗?
3、人类的理性思考和社会运行的规则也是受基因控制的吗?
4、人类有可能摆脱基因的控制活动彻底的自由吗?

下节将继续对这些问题讨论,也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参与讨论。

声明一下:本人码的这些文字更像是读后感,而非对原书的总结和缩略。有些内容是笔者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未必与原文完全吻合。所以还是推荐大家自己读原著。另外,本人码字很慢,较长的内容只能抽空分段写,还请大家见谅。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22 收起 理由
虞宅与美丽 + 8 感谢分享
缓缓 + 11 感谢分享
datou1981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签名被屏蔽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9-5-19 09: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readsto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readsto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Treadstone 于 2019-5-19 18:02 编辑

回来填坑

在40亿年前的地球,当某些元素和简单份子在碰撞中偶尔产生了一个具有自我复制属性的大分子的时候,就标志着基因的诞生。此后,基因遵循着一条:偶然(突变)——加强——复制(延续)的路径,不断进化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选择。

自此又过了数亿年,当某个基因因为偶然的机会给自己裹上了一层细胞(一开始是蛋白质分子组)的外壳,基因就此告别了裸奔的历史,并利用和操控自己的外壳更好的保护自己,应对外部变化多端的环境,从而获得更好的延续。经过数十亿年的进化,基因外面裹附的外壳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强大,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植物到动物,从无脊椎到有脊椎,从卵生到胎生,从鱼类到爬行到哺乳动物,而这一切外壳的进化都是为了更好的承载和延续基因这个主宰者。从这个角度来讲,自然界的一切物种包括人类在内,都是包裹在基因外部的外壳,是基因传承延续的载体,都是为了基因更好的适应环境并延续的生命机器。

基因自从有了载体和外壳之后,本身就不再直接面对外部变化多端的环境,而是通过将自己的一套编码嵌入在生存机器中,并暗中操纵这个生存机器应对外部环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世界上的每个物种和生物个体都是受到基因操控的。

但是,动物界包括人类的一些本能,以及人类社会中的很多道德规范和行为规则,看起来却是与基因的自私属性相悖。例如:动物和人多数都有护幼的本能。当人的幼年子女受到外部威胁时,父母往往可以牺牲自身拯救幼儿。这在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中被歌颂为伟大的父爱母爱。然而,这一护幼行为从基因的角度看,却是基因出于更好的传承自身的目的,在父母和幼儿之间选择了对自身传承可能更加有利的幼儿。虽然从个例来看这种选择未必是最优的,甚至可能导致父幼双亡,但正是从这一点上体现出基因的自私和冷酷——基因将护幼行为以编码方式写入生存机器固化下来,而不允许生存机器依照自身意志作出自由选择。对于这一点,当然也有人曾经作出过理性的思考和阐述。孔融的父母无恩论就是一个例子。孔融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但这种超脱当时社会的理性不被众人所理解,并最终给他招致杀身之祸。

再例如,同物种的个体间竞争往往体现出克制,更像是遵循某种规则进行的竞赛,多数情况下只是虚张声势,而不是以杀死竞争对手为目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雄性孔雀开屏比美。同样,在人类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中,这种竞争的克制现象也多有体现。例如,经济活动中的”价格联盟“。在一个市场领域,价格竞争往往会从最初的无序走向有序,最终会稳定在一个可以让行业内主要竞争者都可以获利的水平上,而不会无节制的跌下去。当新的竞争对手出现打乱这种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又会达成新的平衡。




今天就写到这儿。提几个问题请大家一起帮助思考:

1、在自然界,某些动物如天鹅、鸳鸯,当他们的配偶死亡以后就不再寻找新的配偶。而在人类社会的某些阶段和范围内,也在社会道德层面将守寡宣传为高尚的品德,约束改嫁。但是从基因的层面理解,改嫁不是能够让基因获得更多的存续机会吗?在这一点上,究竟是因为基因失去了对人类社会行为的控制?还是基因另有深意?

2、在重男轻女的旧时代,女性作为受害者,承受了生男孩的巨大压力。然而一旦媳妇熬成婆,这个曾经的受害者却又往往比家族其他成员更迫切的想要让媳妇生儿子。这个现象从基因的角度有没有解释呢?

3、人类作为动物的一种,却与其他动物甚至人类的某些近亲物种如大猩猩,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性状或习性。例如:人是唯一体毛几乎完全退化的哺乳动物。再如:哺乳动物普遍具有发情期,只能在特定时期适合交配,然而人类却没有发情期,一年四季都可以交配,而且性在维持人类配偶关系中具有比其他动物更重要的地位。还有,与明确昭示发情期的多数雌性哺乳动物相比,人类刻意隐藏发情期,这在表面上看似乎是浪费男性的体力和精力。同样是受基因支配,为何在人类身上会表现出这些不同呢?


签名被屏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5-19 10: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atou198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tou198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