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家有9岁小闺女学音乐(钢琴➕大提琴)练习视频记录. 114 楼大提琴演出视频 ,139楼更新钢琴练习视频和老师点 (2018-10-9) always_pig · 巴马火腿蜜桃卷,萝卜红烧肉,茶树菇炖肘子,海鲜锅。。。 (2011-11-6) chesecake
· 特斯拉Model X 车主7个月的使用体验 (2017-10-9) xu96121 · 音乐影视5月半月谈 --- 娱乐节目 非诚勿扰 (2010-5-2) bffbffbff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51122|回复: 177

[澳洲] 原创 - 14天自驾房车乌鲁鲁 - 3万字图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8 13: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panishcarav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panishcarav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panishcaravan 于 2018-8-9 10:35 编辑

简单说明一下。租赁公司可以租到一体式的房车,价格不贵。具体行程完全可以跟我的通用。



18年6月27日 – 7月10日乌鲁鲁之旅

全家一共四个人,一条狗,准备我们的一次壮举,拖着房车去乌鲁鲁巨岩。我们两口子,女儿在路上过10岁生日,儿子不到8岁。还有一条狗留给岳父母照看,家里有三只猫,岳父每两天过来喂一次,收收猫砂。

艾尔斯巨岩,19世纪末以南澳主管,亨利艾尔斯爵士的名字命名。澳洲土著语原名是乌鲁鲁。 实际上乌鲁鲁指的不仅是这一块石头,而是周边的这个地区。乌鲁鲁在土语里没有特别的含义。不过跟“哭泣”或者“影子”比较接近。这是土著的圣地。乌鲁鲁的地上部分有300多米高,周长超过9公里。而地下部分有6000多米深。这是一整块岩石,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岩石。

从4月份拿到房车,我们就开始计划7月初的一次出游。因为孩子寒假在6月底开始。每次学校放假,都是澳洲的旅游旺季。所有的酒店、宿营地、机票啥的,都得提前预订。否则基本上哪儿也去不了。事实证明,我们提前将近3个月预订,还是有点晚了。还有个问题是,我们带着狗。有的营地允许带狗,有的不允许。这个事先都要搞清楚。

原本我们是打算去大堡礁的。气候宜人,完全符合度假的一切条件和特色。后来觉得只是玩个海滨假期,有点无聊。之前开过一次黄金海岸,沿途地貌和植被都没什么变化,美则美矣,景色会比较单调。一路上开过去,单程3000公里。别说孩子,大人也会觉得闷得慌。以后有机会,还是飞过去比较合理。

我们躺在床上商量出游计划的时候,突发奇想,不如去看大石头吧。之前在国内,我们去过内蒙新疆,对沙漠的景色非常迷恋。孩子们也从没见过沙漠。然后就像之前每次出游一样,拍脑袋就决定了。

接下来需要安排行程,和预订沿途的住宿。根据我们之前的经验,长途开车旅行,实际用的时间,会比GPS指示的用时,超出30%左右。因为沿途需要加油、休息、吃饭上厕所等等。如果安排的开车时间太长,一是不安全,二是孩子们会受不了。上次去黄金海岸,2400公里的行程分成两天开,结果每天都开了十几个小时,非常累。沿途景色也没什么心思观赏。

基于这个原则,首先要计算总里程。从墨尔本开到乌鲁鲁,总行程差不多整整2300公里,处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其中有大概一半,是沙漠公路。听很多朋友说过,那里的公路等级非常高,任何车都可以开。我先打开google地图,沿途划了一条线,然后根据距离,找沿途休息点。我们的理想状态是每天开500-600公里,用4天时间开到。后来发现没法完全按照这个计划实施。因为我们途径的最后一个镇子,离开乌鲁鲁有将近800公里的距离。那一段只能一路开过去。这样要还分成4天的话,前三天又有点太懒散了。于是我们画好了路点,决定下午出发,开三个白天加上大半夜。

然后开始打电话预订。我们的经验,必须先订目的地的住宿。我跟太太两人,轮番打乌鲁鲁露营地的电话,死活打不通。要不就是打通了,前台说正在接待客人,让我们在线等。于是一等就是一个小时。发邮件预订,也是泥牛入海,有去无回。简直堪比移民局啊。直到第二天夜里9点,终于有人接电话,而且有空能跟我们说两句了。据说他们特别忙,实在没时间处理预订。我们于是果断定了7月1号到6号一共五晚的营地。露营地分成有电和没电两种。我们必须预订有电的。于是被告知,整5晚的没有了。我们住的这5晚,必须搬三次。也就是一共要在4个不同的地块扎营。心想着,麻烦点就麻烦点吧,总之是订上了。后来才知道,麻烦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这是后话。

主要目的地订好,就开始预订沿途的营地了。都没有啥障碍。只是有几段路上不知道会啥时候停,所以就打算夜宿加油站。澳洲公路边的加油站,到了夜里总有成群的卡车在那儿扎堆过夜。我们也是这么考虑的。后来知道这个想法不现实。这也是后话。

把所有的营地订好,我做了一份路书。因为此时距离出发还有两个多月,不写清楚的话,肯定会忘。路书里详细写明了,每一段都是何时出发,开多少公里,落脚何处,预订营地的信息、预定号、联系电话、有否付款等等。事后证明,这是个特别好的习惯。因为到了该出发的时候,如果没有这份路书,我连具体应该哪天出发都不记得了。

路书截屏

然后是把房车拾掇好。有很多需要整理的地方。又添了几条睡袋。我们房车上的巨大冰箱,这时候就显现出了无与伦比的价值。之前每次开车出门,都是一路奔波,然后路上随便凑合吃点,三明治、麦当劳、薯条甚至零食饼干啥的。这会加剧疲劳感。这次我们先量好房车冰箱冷冻格的尺寸,计划好,然后太太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做了馄饨、红烧肉、卤肉饭和各种炒菜,都用扁平的饭盒或者自封袋装好,写上标注,冻在冰柜里。临出发时,把这些半成品挪进房车的冰箱冷冻。因为几乎每晚都安排了露营地,会有外接电源。平时开车时候,冰箱也可以用车载电池供电。所以一路上这些吃的都会保持冰冻状态。需要吃的时候,拿出来热一下,就是热腾腾的一顿正经饭菜。

出发的日子转瞬就到。因为着手早,所以没啥措手不及的感觉。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我提前一天就开始休假,把房车从停车场拖回家,停在家门口。这家伙大得像家门口竖了一堵墙。我们从车库拉出一根电源线,给房车供电。主要是为了先把冰箱开一夜,让冰箱的温度降下来,明天把准备好的饭菜放进去,不至于化掉。

墨尔本的冬天,夜里气温也就3-5度。房车的保温层很薄,所以基本上等于室外温度。虽然我们的睡袋都可以支持气温零下,可是如果在这么冷的环境里睡觉,毕竟会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我们这才发现,路上在加油站过夜的想法,在冬天是不现实的。因为车载空调或者暖气,必须用外接交流电,用电池是带不动的。我们又没有准备发电机。所以路上看情况再说吧,实在不行也只能就忍了。最最正确的决定之一,就是我们带了这个油汀电暖器。没有它,夜里会很难受。


Day 1         6月27日 墨尔本 – Keith(基斯) 502公里

27号周三。孩子们下午正常3点放学。学期还有两天,到周五结束,才算正式放假。不管它了。早点走,路上到处都不至于太拥挤。孩子们回来以后,洗澡收拾,4点左右准备出发。结果闹了个乌龙。我因为在收拾车,所以车门一直开着。这个福特车有个大bug,就是只要车门打开,所有的灯就都亮着。这些灯都不是led的,很费电。等到全家人坐到车上,发现电池没电了。老天。现打电话,没有朋友有电池跳线。房车停在门口车道上,挡着车库门。太太的车在车库里开不出来。而挡道的房车,要用我的车才能拖走,而我的车又没电了。死循环。

全家人下车,我去车库,小心翼翼地把太太的车擦着房车的边儿勉强开了出来,直奔家附近的加油站。万幸有电池跳线卖。一根线30多刀,贵也只得认了。疯跑回家,把两个车头对头,打开机器盖,傻眼了。太太的奔驰车,电池盒盖怎么打开,全无头绪。无奈之下去邻居家敲门,邻居很爽快,把车开了过来。结果他的车是路虎,电池也在盒子里。我们俩七手八脚把电池盒给凑合打开,接上线,折腾了一番,终于把我的车打着了。这时候已经过了5点。真耽误时间啊!然后我们居然发现,打开的电池盒,想装上好像没那么简单了。邻居很洒脱地说,没事没事,就这样儿,不装了。

5点半左右,全家出发。正赶上晚高峰。还好我们是走州际高速,跟大多数人的流动方向相反。一路上也就没遇到什么大的堵车。我们的房车由于比较新,所以各种灯的光源都是很高级的led,不但多,而且两。从后视镜里就可以看到房车侧面一串示宽灯。感觉很安全。开了大概200多公里,路上的车开始稀少。慢慢的,对向就只有卡车开过来了。在澳洲开夜车,卡车是一道景观。首先卡车从不开远光灯,非常规矩。其次,每个卡车,全身各种示宽灯、指示灯少说有好几十。远远看去,简直像个天安门。这次我还发现卡车有个特殊功能。在我超车的时候,全车都超过去,可以安全并道的情况下,被超的卡车,司机侧有个像闪光灯一样的东西会闪一下,好像是挑了一下远光灯。在澳洲路上,闪一下远光,是给你让行的意思。所以这就是在告诉我,安全了,并回来吧。这应该是自动的功能,不是司机操作的。很人性。

路上停下来全家草草吃了饭,开了300公里,已经晚上9点了。现在就得开始操心,今晚在那里过夜的问题。原本预计是在一个叫Keith的小镇睡加油站。可想到那个冷劲儿,实在可怕。还好手机都有信号。太太飞快地检索,发现Keith有个房车营地,可以24小时入住,有电。于是打了电话。对方说已经下班了,不愿意再回到营地去给我们办理入住。告诉我们,营地里面空地很多。我们可以直接开进营地,随便找块有电的地住下。明早走的时候,要是他们还没上班,我们在信封里放30块钱,塞进他们信箱就行了。真真奇闻。总路程500多公里,开到了Keith。经过一点点小波折,还算顺利地找到营地。这个营地很可心儿,每块地都特别长,而且边儿上有灯柱。这样倒车的时候看得很清楚。而且路过的话,就不用把前面的牵引车摘下来,第二天直接走就行。

Keith的营地

停好房车,火速接好水电,已经快12点了。孩子们在家洗澡的时候,就已经都换了睡衣,穿在防寒服里面。全家简单洗漱一下,暖气开得足足的,屋里超过20度,舒舒服服地上床睡觉。

Day 2         6月28日  Keith(基斯)  – Port Augusta(奥古斯塔港) 530公里

第二天一早,营地管理员就上班了。我们付了钱,吃了早餐,收拾好房车,准备出发。这才看到这是一个巨大的营地。早晨孩子们去遛狗,还在院子里看到了袋鼠。院里还有一个标准的25米游泳池。在接近零度的温度下,看着格外觉得冷。说到温度,早晨看到一个老大爷,穿着短裤、短袖、人字拖,拿着毛巾,溜达着去营地的公共浴室洗澡。人种不同,抗冻能力彻底不同啊。

今天挑战不大,只需要开500多公里。所以一点也不用着急。出发的时候都8点多了。目的地是奥古斯塔港,途中要经过阿德雷德。GPS把我指到了一条弯弯曲曲,不但狭窄,还满是上下坡的山路上。因为负重,所以每次上坡,油门都要踩到底。太太开的时候说,这车买了6年了,之前油门还从来没踩到底过呢。拖着房车,又不好掉头。这份难受劲儿,就别提了。这里看出我们准备工作还是不够到位。路书应该做得更详细些,挑路的时候,要尽量挑好走的。

路上景色倒是不俗,加油站也有非常多。我们的车是柴油的,加满箱是75升。带着全家人,跑高速的话,可以跑900公里。平均每百公里8升多。对于一个超过两吨的大家伙来说,这个油耗可以说是非常低了。这个距离,大部分的城际旅行,中间都不需要加油。拖了房车就不一样了。油耗增加一倍多。后来实测得到的数据,是百公里20升。也就是一箱油可以跑不到400公里。这就是说,每天都得至少加一次油。对油耗的不熟悉,再加上我的一点疏忽,差点把全家人撩在半路上。路过一个加油站的时候,里程表显示我们大概跑了200公里多点。还有小半箱油。因为路过了很多加油站,觉得后半程再加,也问题不大。结果问题就来了。整个后半程,居然真的没有加油站。一个都没有。

最后那一百公里,我完全是在被煎熬。我眼睁睁看着油量不断减少,而目的地距离是那么地遥不可及。离目的地还有不到80公里的时候,油量报警,显示续航里程还有80。问题是这个估算不准,数字下降得比实际里程要快。我们疯狂地在GPS上找油站,死活没有。于是把车速降下来,手动升档,让转速保持在2000以下。接着40公里报警,20公里报警。我当时完全绝望了。手机也没有信号。我想到的办法,是把房车摘下来放在路边,开到目的地加油,然后再回来拖房车。我的续航里程显示还有12公里的时候,太太忽然说,手机有信号儿了。这时候路牌上指示,离奥古斯塔港还有15公里。曙光就在前面,可不能在黎明前趴下。

前前后后一共煎熬了1个多小时。在仪表显示续航里程变成不到10公里的时候,终于看到了加油站。眼泪哗哗的。经过了这次,再也不敢托大。以后只要开出去超过100公里,看到加油站就加满。车里带的两个油箱,一共30升,也都统统加满。这时心里面才会多少塌实点儿。

奥古斯塔港是沙漠前最后一站。房车营地干净整洁,没啥可挑理的地方。因为只是住一夜而已,所以原本都不打算把车摘下来。后来因为我们到的时候天还没有全黑,所以决定还是出去转转。我安放房车的动作,越来越娴熟了。前后用不到10分钟,就把房车设置好,汽车摘钩,全家出去转了一圈儿。这是个港口小镇,小巧精致。很漂亮。水边有很漂亮的公共休闲区,还有儿童乐园。每个城镇都会有的游客信息中心,这时候已经关门了。门口倒是有一些彩页。城实在太小,也没啥可买的东西,转了不到一小时,就回去了。全家休息,准备第二天出发直奔Coober Pedy。

紧挨着我们营地的,也是一家四口。一辆陆地巡洋舰,拖着一个拖斗式的帐篷。这种拖斗很小,里面装的全部东西,就是一个大帐篷。到了营地,可以打开撑起来。这种帐篷用的材料比野营帐篷要解释,更类似于帆布。拖斗的车身,就是帐篷的地面。厨房什么的,都是折叠的,从拖斗里面抽出来就可以做饭。不过只能露天。这种帐篷的好处,是拖斗很小很轻,只要前车的越野能力够强,马力够大,基本上哪里都可以去。同时它也比普通的野营帐篷宽敞和舒服得多。只不过拆装一次着实费事。里面的床,都是充气床垫,得一个个充气放气。没有一个钟头,休想弄完。而且保温、隔音和防风的性能,都比房车差远了。另外这种帐篷也一点都不便宜。高档点的也得大几千刀。

出门扔垃圾的工夫,正好遇到那家男主人。跟他就聊起来。他们也是从维州来的。不但之前走的路线跟我们一样,以后的行程安排也完全一样。每次住的营地,也都一样。好巧。通过跟他聊天我知道,明天路上会路过一个“火箭发射基地”,据说很值得看看。另外,到了Coober Pedy,当地会有不少值得看的东西,所以他们会住两晚。

暖气开得很足,大家吃饱喝足,洗漱上床。第二天早晨一直睡到自然醒。因为南澳和维州有半小时的时差,也就是说时间比我们的时间慢半小时。所以感觉多睡了好久,时间还是7点多。这感觉不错。今天行程只有530多公里,不必拼命赶路。所以也就没有起太早。我们怡然自得地吃完早餐,洗漱收拾,出发的时候已经9点多了。旁边那家,还没收完。

港口日落


关于奥古斯塔港,附几句太太写的日志:
有一万多人口,以发电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南澳小城Port Augusta,此城在19世纪中叶曾经是重要港口,现今是重要铁路、公路交通枢纽。景色与我们上次跑长途去的新洲不同,新洲沿路主要看到的是牛羊成群的牧场,南澳以农场为主。最壮观是沿路看到一望无际山脊上的风力发电风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45积分 +193 收起 理由
davad + 3 感谢分享
liwei2001 + 4 感谢分享
sk2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smile, though your ass is aching...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8-8 13: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panishcarav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panishcarav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panishcaravan 于 2018-8-8 11:33 编辑

Day3         6月29日Port Augusta(奥古斯塔港)- Coober Pedy(库帕佩蒂) 550公里

每次拖着房车的时候,都得把里面的东西收进柜子里面。房车的减震没有汽车那么好,所以如果东西没收好的话,一个刹车,或者路稍微有点不平,房车里就都一片狼藉了。最要紧的是那个油汀暖气,比较瘦高,倒了的话会很麻烦。所以每次出发之前,我都用一根绳子把它捆在餐桌的腿上。餐桌的桌子腿是固定在地板上的。这样暖气就不会到处乱跑。事实证明这非常非常的必要。而且即便如此,暖气的轮子还是掉了好几次。都是螺母被晃了下来。

继续向北。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奥古斯塔是个港口,实际上是南澳这边,从阿德雷德一路延伸过来的海湾,到这里为止。而向北刚刚出了奥古斯塔镇,路景马上彻底改变,就像是谁打开了个开关。之前路边的农田、树木,瞬间变成了沙地和戈壁,满目都是红土,植被也都成了沙漠灌木。走了百多公里,路边就开始出现那种平顶的山,非常有澳洲地貌的特点。

过了奥古斯塔港,地貌马上彻底改变

路上我们讨论是不是要去看那个“火箭发射基地”。将近20年前,我开车从内蒙进甘肃,路过了酒泉。说到这个火箭发射基地,我脑补的画面,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那种场面。大漠里,矗立着废弃的发射架,从十几公里外就能看到,破旧但是极其雄伟。如果这样,绝对值得一看。尤其是让娃开开眼。所以开了不到200公里,看到路标,右拐下路。先加油,然后顺着路往下开。这是一个典型的兵站型小镇。开始的时候大概只有驻军。后来因为有家属和附带的服务业务,发展成了镇子。虽然小到只有横竖各一条街,但是商店、影院、公交车,一应俱全。而且因为经常有游客路过,所以准备了专门给房车停靠的停车场。也算很人性化了。

而所谓的火箭发射基地,搞了半天不是运载火箭,而是一个60多年前的空军基地。现在已经是博物馆了。基地里陈列着那个时代的武器装备,飞机、雷达、防空导弹、航空炸弹啥的。我大土澳的特点就是武备废弛,全凭老大罩着混社会。现役装备还能凑合看看,这些古董,实在是乏善可陈。连最喜欢飞机大炮的儿子,都觉得没啥意思,兴奋不起来。不过既然来了,就当活动活动筋骨,溜达一下也挺好。

继续上路,奔向目的地。300公里的路程,在我们这次旅程来说,实在不值一提。开起来非常轻松。南澳洲的路很好,路面非常平整。有些地方的路面是红色的。我瞎猜,觉得有可能是铺路的时候就地取材,用了当地的红色石子混合沥青。路面的宽度大概有7米多,大部分都有硬路肩,所以还是很安全的。这个地方的限速是110,大部分车都是严格按照限速开。而且因为车实在很少,所以需要超车的时候不多。但是有时候还是会遇到慢车。尤其是一些不带稳定系统的旧房车,前车牵引力再大,因为害怕摇摆导致翻车,所以也不敢开太快。所以偶尔还是需要超车的。澳洲道路的设计非常人性化。每隔十几二十公里,就会有专门拓宽出来的超车道。单车道的时候,地上标线也非常准确。在超车不安全的路段,一定都会画成双线。所以超车前如果视线不好,一定要先看看地上的线,再做决定。以我平时开车的习惯,到哪都是一路超车的。而拖着这个两吨多的房车,加速非常吃力。跟车的时候,不用说刹车,只要稍微收一下油门,速度马上下来,然后再加起来,就会需要很长时间。所以拖着房车超车,得提前很久计划。而且超的过程也会很长,所以得保证上千米的视距内都没车,才敢超车。

这是一辆车。足有50米长,真是火车了。

偶尔会遇到超宽的车辆。一般都是巨大的平板拖车,拖着啥大家伙。我们遇到过几次,拖着的有活动房、矿山卡车、矿山机械、装甲车等等。这种车都是车队出动。前面有个前导车,顶上立个牌子,写着“超宽”,打着工程车的黄色警灯。这个车,一般都会前出1-2公里。给对向的车足够多的反应时间。看到这家伙,就知道,对面有大块头要过来了。然后是中间的拖车。拖车后面再有一公里左右,队尾也有一个带警示牌的车。提醒后车,前面有占路不好超的大车。我们遇到最离谱的一次,一个拖车得有上百个轮子,上面运的应该是矿山机械,基本上占满了全部双向两条车道,我们跟在它的队尾,这下可是不好办了。我们跟上的时候,它的殿后车,已经被挤到离拖车只有100来米的距离。拖车上面的机器,毫不夸张有十几米高。左右的宽度有5米左右。所以我们的视线基本上是零。它的速度倒是不慢,应该有90左右。可是这么跟着的话,路程很长的话,一天就得多跑几个小时了。所以必须超车。这就看出车队的专业性来。他们之间一定是有无线电联络的。后车一旦看到有人跟着,就会通知前面。最前面的车报告路况,安全的话,中间的拖车向左靠,尽量腾出路面,然后殿后车闪右灯,告诉你,“超吧”!因为我实在看不到情况,他闪灯我也不敢。殿后车急了,摇下车窗,伸出手冲我挥手,让我赶紧超。同时大拖车拼命往左靠。拖挂的车轮,离路面的边缘,也就20公分远。同时它还保持着速度,一点也没减速。因为它要是再加速,就太困难了。作为一个20多年驾龄的老司机,我还是得鼓起全部勇气,油门到底,在保持着右边不开上路肩的前提下,左边几乎是紧贴着拖车,以130的速度超了过去。房车宽度有2.3米,跟那个拖车加起来,基本上就是整个公路的幅宽。超车的时候,我觉得我的脸一定都憋红了。

谷歌是好东西。来总结一下搜索成果。Coober Pedy的名字是澳洲土语的发音,意思是“白人在洞里”。这是个小镇,人口大概有2-3千。可是据说全球90%的澳宝,都产自这里。20世纪之前,澳宝的主产地在欧洲。基本上局限在斯洛伐克这一个地方。价格也非常贵,曾经作为罗马皇帝皇冠上面的中心宝石。从大概100年前,有人开始在昆士兰州发现澳宝。之后慢慢沿着“大自流盆地”的边缘往南澳洲移动。直到一个14岁的孩子,跟父辈来找矿的时候,在Coober Pedy这个地方,随手在地上捡到了澳宝矿石。后来学习了一下,所谓的“大自流盆地”,Great Artesian Basin,面积有175万平方公里,占澳大利亚国土面积的20%多。这里在一亿多年前是海。所以现在看到的地貌,就是大片的沙漠,和一些平顶的小山,看起来都很突兀。这些山,结构都是砂岩,以前都是海底山。这正符合澳宝形成的地质条件。科学家研究发现,澳洲的这些澳宝矿区,就是沿着这个大盆地的边缘分步的。而Coober Pedy这里蕴藏量最丰富。

下午3点多,我们接近了Coober Pedy。沿途的地貌,已经从戈壁变成了彻底的荒漠。植物几乎完全看不到了。路边开始出现图文并茂的警示牌,大意是,有很多几十米深的矿井散布在旷野里,游客们不要随意溜达,掉下去没人会知道。因为澳宝主要蕴藏在地下30米一下的砂岩层,所以需要深挖才能找到矿。而之前虽然有人用开挖的形式找矿,但是大家普遍更认同打竖井。毕竟施工的土石方量会小很多。大部分探测井的直径都非常小,有些小到人都掉不下去。正经用来开采的井就大多了。而且是先向下,再横挖。现在的技术毕竟成熟,已经不用打炮眼、填炸药了。基本上是用一个巨大的钻探机去横向推动,挖出来的渣土,直接用一个吸尘器一样的真空设备,连着大长管子,吸到地面上的分离机里面。分离机在那一直抖动着,把矿渣和土分开。旁边有人一直看着,看到像矿石的就捡出来。同时,下面的钻探机旁边也有人监守。如果他们听到钻头发出异响,主要是“类似于打碎玻璃的声音”,他们马上就会把钻机停下来,叫来专业团队,拿手动工具一点点找。跟考古差不多。因为这种玻璃的声音,就是钻头打到澳宝矿石会发出的声音。所以这里路边的旷野里有无数大大小小的土堆,颜色比沙地的颜色要浅,几乎是白色。这些就是打矿洞的时候挖出来的渣土。每一个土堆,都意味着旁边有个至少30米深的竖井。据说这种大小竖井,有上百万个。

路边的竖井。一不小心掉下去,就跟花花世界拜拜了

大概下午4点,我们到了Coober Pedy镇子。房车营地在镇口路边。营地入口处大概已经有7、8辆房产在等着办入住。下车进前台,好多人在排队。澳洲人这种沉得住气的特点,实在令人佩服。无论是客人,还是前台服务人员,完全都是一排不紧不慢的派头儿。不管你队排多长,该寒暄寒暄,该接电话接电话,该喝水吃东西,啥都不耽误。各种注意事项,前台挨个都给每个客人慢吞吞地讲一遍。安排完入住,还要山南海北随便聊几句。家里的狗啊娃啊天气啊啥的,专门拣不打粮食的说。而排队等着的,没任何人出一声表示不满。往好了说,这固然是一种美德。但是效率实在偏低。你紧赶慢赶可算在天还亮着的时候到了,办个入住要等40分钟,想着待会天黑前还有一大堆事儿要做,心里着急,脸上还不能带出来。

总算轮到我,办手续入住。这时候惊悉噩耗,这个营地,没!有!水!其实不是彻底没水,而是每个地块都没有自来水。因为房车营地的标配,是上下水接口和15安培的电源。你房车停在那里,把水电接好,就可以直接用了。这里只有电,没有上水。我问他们下水怎么办,他们说,直接排在地上就好。后来我才明白,完全是沙土地。生活用废水排在地面上,很快就都渗下去了。个把小时以后,啥痕迹都没有。

没有外接上水,就只能去公共厨房和公共浴室洗澡。在这里用公共浴室,是要投币的。投币两毛钱,能洗两分钟。这倒也无所谓了。关键是房车想要用水,要开到营地大门口的水站,把水管接上自带的水箱,投币两毛钱,充水40升。而现在营地门口车来车往,没地方停车,也就没法接水,只能待会再出来。虽然有水箱,除非预计到下一站没水,才会加水箱。大部分开房车的人都不会带着满箱水跑长途。基本都是到了目的地直接用外接水,我们的房车,水箱是小尺寸的,只有150升。所以加一次够不够全家晚上跟第二天早晨洗漱的,都很难说。不过好吧,既然是沙漠里面,就忍了。

Coober Pedy的营地

办完入住手续,前台用对讲机通知了里面领路的人。这个营地真的很不同。其它营地都是你到前台,直接告诉你入住的地块,给一个地图,自己开过去就是。这个营地,要把房车拖到指定地点,然后有人领你去一个现安排的地块。我刚开过去,就有一个老大爷开着个四轮电瓶车过来,喊我们名字,让跟着走。我们一路跟着,看到这个地方,完全是一片黄土地。什么草坪、水泥地、柏油路,完全没有。跟着老大爷到了我们的地块,也是那种窄长形的,犯懒的话,前面的车不用摘下来。老大爷指挥我顺利停好车,我们开始休息。

在前台的时候,接待员跟我们介绍了,他们还有半日游的那种特色旅行团。每天下午1点出发,6点回营地。我们商量了一下,觉得这个镇子应该很值得看。我们原本预计是第二天早晨离开营地,然后在镇上逛到下午再出发,然后开夜车奔乌鲁鲁的。这样路上还有时间可以休息一下。因为这最后一段有700多公里,一直开恐怕会有点累。后来听一个在当地旅行社工作的朋友说,夜里开车,撞到动物的可能性会很大。如果只是袋鼠啥的,还没那么可怕。问题是这边有牧场,牲口都散养。有时候有的车会撞到牛,那样的话就严重了。本来也正觉得没办法,所以我们干脆就去前台把住宿预订延长了一天,报了那个一日游的旅行团,踏踏实实住到后台早晨出发,一站到底。事后证明这个决定非常正确。这是后话。

当晚安顿下来,吃饭洗漱。非常非常庆幸,之前太太做了那么多半成品的饭菜。这样每次宿营,只需很短时间就能吃上饭。而且不是我深恶痛绝的快餐三明治,而是正经的中餐,米饭炒菜。我把房车刚刚安顿好,车里全家人的一顿热腾腾的饭菜都已经准备好了。甚至在路上,开车开饿了,找个休息站一停,把之前放在保温锅里面的饭菜拿出来,都还烫手呢。大家用不了半小时就能好好吃上一顿饭。我感觉,如果能有正经吃喝,开长途的感受就不那么疲劳了。唯一的问题就是吃饱了会犯困。

接着是水的问题。我们吃完收拾晚,天就已经黑了。外面排队的车少了,准备去加水。之前车没有摘下来,所以直接开过去就行了。我先把水管从房车里拿出来准备好,然后拖车直接去营地门口。因为房车巨大,而且带着拖挂很难倒车或者掉头,所以一定要先计划好。营地口附近有个小院子,虽然不太大,估计勉强调个头是可以实现的。因为到处是沙土地,而且太阳下山了温度一下子降了十几度,所以太太孩子就留在房车里不出来了。我在前面慢慢拖着去加水。营区的路面,糟糕到没朋友。到处大坑。他们在后面房车里,感受肯定会很糟糕。加水的装置是个水龙头加一个小投币盒。把水管接驳好,投币盒子里面放一个硬币,加水就开始了。这里的水压非常低,水流速特别慢。所以加水用了很长时间。每次40升加完,听见哗啦一声,硬币掉到了盒子里,水就停了。加完水,收好管子,开始小心翼翼地掉头。感觉像是开了个大卡车一样,非常艰难。

加两句太太的日志:

今天参观了Woomera 火箭发射基地,该基地建于1947年,现为军事用途使用。沿途停靠lake hart,感受沙漠湖泊风光。手机一路无信号,路上房车占绝大多数,分别见到两独自骑自行车的人。沙漠干燥,太阳火辣辣,公路笔直平坦,让我们俩想起十几年前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开车的情景。加油站汽油价格合理。快到Cooper pedy可见沿路的澳宝开采地,和为机器发电的风车太阳能板。
拥有不到两千人口的Coober pedy澳洲土著人称此地为kupa-piti,是“白人在洞里”的意思。欧洲殖民者1858年赶走土著人占领了这里,自从1915年2月1日发现第一颗澳宝之后开始大规模开采,该地区变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澳宝开采地,被称为世界澳宝之都。路上可见正在挖掘的矿区,我怀揣着低头踢一脚就是大澳宝的梦想跟俩娃说:“拿上你们玩儿沙子的小铲子,跟妈下公路挖宝石去!”从1987年开始此城开始接待游客。由于沙漠夏日高温,居民喜欢居住在恒温洞穴中。小城澳宝店一个挨着一个,宝石真心美丽必须买几块才算不虚此行。

澳宝原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2积分 +48 金币 +1 收起 理由
crystal08418 + 4
jimmyking + 2 感谢分享
小小白虎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smile, though your ass is aching...

发表于 2018-8-8 13: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panishcarav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panishcarav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spanishcaravan 于 2018-8-8 12:00 编辑

Day 4         6月30日 Coober Pedy 本地游览

一夜无话。第二天幸福地睡到自然醒,然后开车去镇上逛。这个镇子破得也是没谁了。到处都是黄土细沙地,所有的路、房、车上都蒙着一层土。呼吸到的空气也都是一股土腥味。我觉得我们是穿越到了19世纪的美国西部,跟电影场面只差几匹马。镇上最提气的建筑物,当属镇口的壳牌加油站。其它的一概是灰头土脸,破旧不堪。很多住宅都在旁边的小山坡上,是挖进去的窑洞。也有一些在地下,实际上也就是废弃了的矿洞。

慢慢的这子上衍生出了个独特的专门行业,是由矿工改行来的建筑承包商。这些人本职是挖矿的。他们花个几十块澳元,从政府手里申请三个月的开采权,开采面积大概是一公顷。具体在哪里?只要不是受保护的地段,或者已经有主儿的地段,自己随便选就行。然后在地的四角打上桩子,雇来钻探队,就可以开始干活了。挖矿用的主要机器就是钻探机。慢慢地,有人有了要建房的需求。他们去花个一万澳元,就能买个小山头儿。这种山头,都是实心的砂岩结构。然后钻探队出场。他们设计好图纸,交给政府审批。走的程序完全和正式建房一样。政府批准建造以后,他们就开设备进场开挖。挖出来的房子,内部平面图跟平地建起来的差不多。唯一的不同就是,凡是有上下水需求的,都建在靠门口的位置。这样上下水方便。

房子挖好,地面会铺设地板或者地砖。因为砂岩挖过以后,纹理会很漂亮。所以墙面和屋顶只刷一层透明的涂料,来保证不掉土。这种房子里面四季恒温,总保持在22度左右。所以不需要空调和暖气。从山顶上会打一些通风道下来,所以远远看过去,山头上立着金属管的,下面一定有人住。这种建筑成本很低,一整套7、8个房间的大房子,建起来才10万多点澳元。而且里面的大头,都是挖掘设备的燃料费。

建在地下的房子。地下的卧室,非常非常安静。适合冥想

镇上只有一条街,80%的商铺都是首饰店。我们看到了第一家就进去了。店主是个跟我年龄差不多的希腊人,叫乔治。乔治看到我们进门,马上很礼貌地招呼,给每人一块幸运石。孩子们拿到幸运石都很兴奋,小心翼翼地收起来。乔治一家是73年到这里的。他父母原本只是来看看打算呆三个月。结果就没再离开。他父亲是矿主,母亲打磨石头,乔治学习了珠宝设计,把原石加工成首饰。乔治的母亲在柜台后面招呼别的客人,带着老花镜,驼背很厉害,说话有特别重的口音。

乔治很清楚我们只是随便走进来的吃瓜群众,并没有准备买什么。可他还是很耐心地给我们讲了单体、双层和三层澳宝石的区别,算是基本扫扫盲。澳宝的硬度很低,所以像戒指、手镯之类的,都不适合日常佩戴。因为很容易会磨花。还给我们看他家的老照片。我问他,听说有人会有忽然的大发现,挖到一大块宝石,然后就可以过很多年好日子。是真的吗?乔治说,确实有。但是没有人会说出来。这里每家的收获,都是对别人保密的。我说,希望你家的矿,明天就能遇到这好事儿。他满怀希望地说,今天!今天下午也许就能发生!

这番对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澳洲,大家普遍都很知足,没有太多人为了发大财去打拼。这原本是好事,可是这样你就觉得一切的环境都是死气沉沉、循规蹈矩的。完全感觉不到在中国那种躁动和活力。据说这是生产型社会和消费型社会在表象上的区别。而乔治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他就像20年前,我在新奥尔良遇见的开商店的古巴移民,满脸写的都是要淘金、要赚大钱的渴望。简直是活化石啊!这种活力在这个镇子上贯穿回旋,后来我们也不断地感受到。无关乎善恶是非,这代表了一种很旺盛的生命力。我们作为一群旁观者,饶有兴趣地享受着这种观感。

最终我们还是从乔治这里买了一些首饰,乔治还送了我们别的小礼品。在这个尘土飞扬、马路都看不出本来颜色的小镇子上,破旧但是极其整洁的小店里,看着一个很有职业素养的店主,小心地把收拾放进包装盒,然后用礼品袋装好。再把每件小礼物都一丝不苟地包好、装好,然后非常礼貌地互道再见。这种感受说实在的,有的像穿越的。

中午回到营地吃饭,然后到前台排队准备上旅行团的车。等车的时候又遇到了昨天隔壁营地的一家人。他们也报了这个团。我跟他说我们准备再多待一天,好好看看。他说确实值得。大家分乘两辆三菱的20几座中巴,开拔。我们的司机兼导游叫Noel,是个维州来的老大爷。他说他几年前跟朋友来玩,到了这就不想走了。工作之余,每天就找矿石玩儿。Noel给大家提问,大家都踊跃回答。我儿子刚刚google过小镇名字的来历,碰巧就用上了。Noel一问,他马上很骄傲地喊出答案。车子真的很破了,连窗户的密封条,都要用夹子夹住才不至于掉下来。车座和地板已经看不出本来颜色,而且满车都是土。我们是车上唯一一群亚洲人。而本地人是出名的宽容,车子出现的问题,丝毫不会影响他们的兴致。

这一天一共是80公里的行程,有很大段都是在土路上飞驰。老爷车到处漏土,后来车里土大得我相机拍照的时候都不会自动对焦了。现在想起来,还是满鼻子的尘土味儿。俩孩子表现得一点也不娇气,没有啥怨言。只是安安静静地听Noel在那白话,看窗外的景。

当地土著的一个圣地

路上我们看到了本地的唯一一片草皮,是他们的橄榄球场。在这种真正的不毛之地想弄那么一大片草皮,真的不容易。球场对面是纯土路的跑马场。每年还有几次比赛。可怜的马,跑的时候不会被呛死吗?镇上除了珠宝店,第二多的就是教堂。无一例外都是地下的。有欲望,有信仰。像电影里水手和拓荒者的生活。这里居然还有个18洞的高尔夫球场,每年还有大赛。这个球场在世界上都小有名气,因为一棵草也没有,完全是土地。完全难以想象挥杆的瞬间,会不会像是一场小爆炸。我看到一副照片,是打球时候的场面。大家可以脑补一下,一帮穿着T shirt、短裤、钢头工装靴的壮汉,拖着高尔夫球包,趟着几寸厚的浮土,兴高采烈地走来走去的场景。

谁能看出来这是高尔夫球场

接着我们到了一个著名观景地。就是一个当年海底山的山顶。从这里可以看到大盆地,还有周围其它的平顶小山。这里的小山上多少有些植被,看来没那么荒凉。这个山还是土著的一个圣地,山上的沙土石头都是不可以带走的。然后我们遇到了一个插曲。车坏了。其实之前就已经坏过一次,应该是电瓶问题,马达不转。全车男人都下去推。我记忆中乘客下来推大巴的事情,只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发生过。觉得还挺亲切。接着音响坏了,Noel不能再用麦克风给我们讲解,只好扯着嗓子在前面喊。这次在山顶上,车坏得很彻底。推都不行了。乘客中有几个老大爷明显是很懂汽修的,七手八脚就把车座拆出来,爬到电池仓那里去鼓捣。其他人没事可做,都坐在车外面的地上在那闲聊讲笑话。

破路和破车。车里土大到相机都对不上焦


车坏了,儿子在爬上爬下解闷儿


著名的大自流盆地了解一下。一亿多年前这里都是海底。

救援的人来了,车也没弄好。倒是在老大爷们折腾了一个小时之后,大伙儿又把车推着了。然后才带我们去看博物馆、地下旅馆啥的。确实都是很让人惊奇的体验。我们到了一个地下教堂的时候,天正要擦黑。走进去的感觉非常震撼。墙壁和穹顶都是直接用矿机挖出来的造型,带着天然的纹路,用灯光一照,完全一派天国景象,庄严肃穆,又没有金碧辉煌到恶俗的地步。虽然我不信天主教或者基督教,但是也感受很强烈。在教堂拍了不少好照片。出来的时候,我走在队尾,Noel在我身后一路关灯。教堂在地下,所以出门是上坡。快走到门口,里面的等都关了,外面有仅剩的一点点天光,透过红色的门玻璃照进来,完全一副stair way to heaven的感觉。

入夜的教堂


金碧辉煌的感觉,其实墙壁和穹顶,全部是砂岩


stairway to heaven

附几句太太写的日志:
上午逛澳宝店,下午随当日旅行团参观Coober pedy半日游,行程包括参观当地基础设施,到周边沙漠中参观澳宝开采点儿,了解开采知识,认识开采机械,参观洞穴式民居(因为洞穴恒温这里有50%的居民居住在洞穴里),参观地下矿山、洞穴教堂,因为1.25亿年前此地是海洋,所以洞穴教堂石壁镶嵌着海藻化石),参观了学校,地下博物馆和沙漠无草高尔夫俱乐部,运动场,连墓地都带我们参观了。

旅游中巴是破得不能再破的古董级中巴了,如果我是老板我都不好意思拉着出来接客。车开起来车里的土比车外面还大,车内暴土扬尘。车窗框子得拿夹子夹起来才不会掉下来,车载扬声器说了不到十句话就彻底歇菜了。车一熄火就要全体老爷们推车才能打着,自动车门已坏,得手动推拉。行程还未过半,当把我们拉到平头山山顶上领略沙漠风光的时候车彻底打不着火儿了,沙漠上无任何生物,除了苍蝇就是我们十几位了。司机老爷爷打电话救援。乘客有一半都是澳洲老爷爷,老爷爷们齐动手有的趴在车底下一起修,老太太们围在老爷爷们周围有说有笑。

Day 5         7月1日 Coober Pedy(库帕佩蒂)- Uluru(乌鲁鲁/埃尔斯岩)755公里

回营睡觉,第二天清早5点多就起来,全家洗漱收拾,7点出发直奔乌鲁鲁。这条路有700多公里,限速130,GPS显示是8小时能到。按照以往经验,怎么也得10小时。所以不敢大意。路上几乎没有车。因为同向的车,车速都差不多。所以几乎不可能遇到任何人。而因为假期才刚刚开始,很少有人会从乌鲁鲁那边回来。所以对向也没啥车。这样开起来就很舒服了。遇到拍照休息点,还可以停一停。一路上有很多巨大的雕在盘旋。有些甚至成群地站在路边的地上。很可惜我没有拍到,因为车速太快,停车也来不及。后来查了一下,才知道这是澳洲的楔尾雕。因为尾巴的形状是楔形的,所以特别好辨认。这种雕翼展可以达到2米5,比金雕还大。平时捕食袋鼠、羊甚至小牛。

比楔尾雕还要多的,是成群的乌鸦。这条公路,简直就是乌鸦的饕餮乐园。因为路边到处都是撞死的袋鼠、兔子、羊等等动物,所以乌鸦简直是活在天堂,每天的日子就是吃饱了等着饿。路上我们真的看到一头撞死的牛。而且是成年牛,巨大,看来足有3、4百斤的样子。经常跑长途的车,真的要装非常重型的保险杠才行。如果车头没有保护,100多公里高速,如果撞到这么个大家伙,跟撞到墙应该也没多大差别,车大概就得报废了。路边确实有一些报废的车,就扔在那里。有的还是底超天扣在那儿。

一路开得很舒服,一点也不疲劳,也没拼命赶路。出南澳进北领地,路面情况更好。这种路,只怕犯困。其它真的不会出现什么情况。偶尔遇到的车,开得也都很规矩。我们俩换着开,很轻松。这几天下来,看到GPS显示离目的地有200公里的时候,我们就感觉已经胜利在望了。

开出500公里的时候,有个岔路。向左是去乌鲁鲁,直行去爱丽丝泉。左转,限速变成100,而且路变得很窄。路肩也都是沙土路肩,很软。对面有车过来的时候,感觉就不太舒服。而且有些地方的路面也不很平整,稍有起伏。当然总的来说,路面情况还是极好的。哪怕是贴地飞行的跑车,到了这也可以通行无阻。

开了100公里,路边有个观景站。停过去,看到远处一个大平顶石头山。我们还以为就是乌鲁鲁,孩子们很是激动了一下。后来才知道那个是Mt Connor。最后的100公里,开起来最省心了。车也越来越多。预计到达时间应该正好整5点。也就是我们整整开了10小时。这个速度还是很快了。毕竟路上停了很多次,休息、吃饭、喝水。

到了营地,门口排的大队把我吓一跳。排在队尾的话,我就挡住外面的公路了。一个土著工作人员指点我开到临时停车场,然后把太太孩子留在车里,我自己去办入住。进门又吓一跳。前台兼商店,里面等入住的队,整整绕店一周。接待人员倒是有三个,其中一个永远在接电话,一个不停进进出出,所以基本上只有一个人在专职办入住。这里办入住的速度,比Coober Pedy要慢太多了。排了有50分钟才到我。接待我的小哥,一边支应着我,一边还在接电话。难为他了。我走到柜台前面才看见,另外俩人,都已经把电话摘下来摆在桌上。难怪我当时预订的时候根本打不通。

因为当时预订到的基本上是最后的空位,所以我们呆的这5晚,要换3次地方。也就是说一共要住四块不同的地块。办入住的时候才知道,现在还不能告诉我每次换的地块在哪里。我每次换地,要10点准时出来给下一波人腾地方,然后重新办入住,才能告诉我当天地块的位置。这就说明两件事,一是,我每天都要这样排队一次。二是,每天10点做这件事,那就是说我得搭进去一上午。而且车还得跟着我,因为得拖着房车。好在有了折衷方案。我可以早晨把房车拖到临时停车场停好,摘下来,开车出去玩,下午再来办入住。OK吧。有地方住就不错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办法是有问题的。在乌鲁鲁这几天,国家公园让我们激动不已。而营地的管理,简直是中国80年代国营招待所的水平。给人的感受只有两个字:无奈。

办完入住,才知道因为实在等太久,太太带孩子去儿童游乐场了。全家上车,顺着地图的指示往里开。这个营地巨大无比,有400多块地块,供房车和帐篷使用。其中有一半是电的。开进去的感觉,完全就像是无人管理的自由市场,满街都是车,满街都是人,到处尘土飞扬。大人孩子狗,在路上到处走来走去。天也正在黑下来,路也看 不很清楚。总之,入住感受和第一观感都非常不好。找到地块,完全是砂土地。而且不平整。房车停上去,折腾半天才把房车平衡调好。想到还要再折腾很多次,心里面很堵得慌。实际上如果我知道以后几天的状况,可能住完当晚我就转头回去了。

路的尽头,就是大石头

下面附上太太的日志:
早上5:45起床,7:15开出Coober pedy营地加油,7:30出发开往澳洲中部腹地乌鲁鲁,今日行程755公里,停停走走开了10个小时。早上刚刚开出Coober pedy便在路边看到一个澳洲原住民露天,穿着防寒服坐在睡袋里,走了几十公里又看到两个男性原住民像两座雕塑一样背对背屹立主路山坡上,眺望远方,脚下堆着行李,很明显也是睡地盖天的,我非常强烈的感觉到他们是在祈祷,愿他们平安喜乐。几年前我曾读过一本介绍澳洲原住民的书,书中提到,他们以部落为单位,常年行走在沙漠中,因为艳阳或风沙大等原因,加之队伍庞大,他们之间交流是不用语音的,他们可以用第六感交流,书中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能力,只是因为我们现在活的没有那么纯净了,这个功能消失了。公路超好,路上车不多,绝大部分都是房车,休息站非常多,油价越来越贵,土地由黄变红,从墨村出来的时候我穿着秋裤、绒裤,外面套着滑雪裤棉裤,一路走来,棉裤已经脱了,绒裤也早就收起来了,现在连秋裤都穿不住了,车外气温19度,早晚都要零度左右。虽说是沙漠,但公路沿路全都是绿色灌木,甚至成片的树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0积分 +54 收起 理由
十亭 + 3 感谢分享
ika + 3 你太有才了
crystal08418 + 2

查看全部评分

smile, though your ass is 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