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街拍365 之四 (2013-6-2) JerryWu · city的日与夜 黑与白 (2012-7-12) JerryWu
· 我的ebay经历 (2005-11-14) 水晶靴 · 一个人独自带2岁多孩子长途旅行的经验 (2016-7-18) stevenwu73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1934|回复: 49

[原创作品] 在墨村--兼怀笔友 [复制链接]

2016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6-11-8 21: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春浅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春浅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春浅 于 2016-11-23 18:59 编辑


    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因找工所需,购置了人生第一台手机。从那时起,和朋友间的信件愈见减少,文字里那个曾相以心神守护的世界,我们开始走散在各自人生的茫茫远处。

    既是同学,又因文字相知的朋友,在我过往所交,大概只有两人。初中时瑞枫所写的那篇无题,前一段书友来寒舍作客,我拿来激动地读了一气——“孜孜不倦地学习,在我的生活中只能增添少许忧伤的泪痕。而息息无源的泪水,在心中,又占有过多少看不见的地位、创伤、与情悲……”。只惜他大学后弃文从理,为科学研究所迷,少有精力闲情逸致了。最近一次抒发是今年国庆,回乡省亲,只听山风呼啸中给我“朗吟”一首《望柳》,其中两句:“清江蜿流拂绿柳,峰环叠立暗苏州”。

    另一人,自然是娟。可说,想说,未能说,皆在已寄未寄的信里。大学时她曾揶揄我,想必已有新的红颜知己了罢?!十多年转眼而逝,知己倒是多了三两,和她一样与我各抒己见亦敌亦友的红颜是半个也无。娟抄过纳兰性德的《金缕曲》给我,约可注解:“不信道,竟逢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仅以文字相识的,也有二人。皆是大学时学校论坛坛友,一个是“漓江夜话”的Oay,一个是“第二频道”的“白飞飞”。Oay后来带我去“雨巷”,才知道她是诗文版的版主,名曰“飞絮”。而我,文章没写多少,却在那里偷学了不少英语,为像太阳一样温暖我们的YETI大叔感佩不已。再后来工作去深,见面颇多,她是芳姐之后第二个给我感觉相处安静妥帖如水的人,自然成了我唯二的姐姐。每次回国去深,再匆忙也想去看看她。有家庭和小孩以后,她较以前更忙碌了,偶尔听之谈起文学和写作,字字珠玉,而珠玉蒙尘,我听尤惜。如今,“雨巷”因域名过期,早已消于网间,而 “夜话”与“二频”,不知是否仍在?

    至于“白飞飞”同学,熟识后才知是隔壁师大中文系才女,无意中来“卧底”,颇有名气。彼时她文字美得奇丽脱俗,又隐有戾气,相较于我一味素简情深大不相同。所同者,纯真一片,赤心热血而已。后来我称其“小白”,因其年龄与不谙世事;她称我“老白”,据说是因为某部电视剧,而我曾自称江湖法号“白痴”(或“白瓷”),她大约并不知道罢。近年她人生颇多劫难,文心沉淀,让我生出“我们本是一路人”之慨。他日诸君若见中国文坛有名“小白”者,请许我自豪地说:“我们是朋友”好吗?

    来墨村后寂寂许久,除因想念家乡所撰《食物记》外,乏善可陈。恰小女降生,入墨村书会至今,时将三年。我与June相识,既缘此会。每月书友一聚,人不在多,漫谈咖啡馆中,周六下午时光忽短。翌年我有缘接某中文图书馆“口述史”公益项目,拉了几个年轻书友参加,其一便有June同学,笔名“六月”,实是本名英译。喜文字,爱丹青,湖南人士,少数民族,这些关键词加起来,自然必定会是我的朋友了罢。

    两年以前,自第一份工作离职后,曾发宏愿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各大学听文史课,可能因第二语言关系,内容并不深透。又兼了一阵中文私教,学生年小而讲课路途遥远,耐心渐磨损殆尽。去做“口述史”,去给移民来墨的老年人上英语课、电脑课,只是义工性质,内外交困,难以为继。如此数度辗转,还是发觉读书最不费力,写作可安吾心。

    今年中,看朋友圈中文风四起,我们虽偏居南半球,亦受激励。身在海外,尤见不得各社团政治色彩刺眼。据闻,维省有华人团体数百,山头林立,我辈野鹤闲云,草根精神,幸得托予当世媒介自由。与其看那广告鸡汤,政军娱商,不如写我过去将来,追忆平常。过往所写文字,草稿已堆十余,有校园往事,有读书札记,也有或悲或痛的人事片断。是时候,给那些未完成的文稿续写结语了。好像在走长路前,把行囊整理。也仿佛记忆满载,亟需卸下另存。

    我已知晓,有人同写的日子不会再来,青春已逝,盛宴已散,纵使故友重逢,回首往事,也不会再有当初的情感在。如今,我们在墨村一起写作,斯道远长,同行难得,我但愿自己重拾旧笔,在年华未老之前,为所经岁月一记。


                                                                                                                                                                                                                                                              10月25夜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4积分 +24 收起 理由
annahw + 6
澳洲火烧 + 8 感谢分享
老田 + 2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11-10 19: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ruterble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ruterble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春浅 + 1 感谢阅读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11-11 07: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sz6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sz6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春浅 + 1 感谢阅读

查看全部评分

2017年度勋章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6-11-12 21: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虞宅与美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虞宅与美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果然是《食物记》的作者,好久不见

读书最不费力,写作可安吾心


赞同这句,还望常来安心

2016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6-11-23 18:14 |显示全部楼层

在墨村--我为什么要移民?

此文章由 春浅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春浅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直到1994年,父亲在家乡做代课教师已近十载,先后在本村和乡里三个小学任教。那时我已念书,跟着父亲辗转各处,他在哪里教,我就去哪里读。以此,二伯母曾说父亲“猫衔崽”似的。一年级下学期,从村小学转去乡“中心校”,那是我第一次离开村子,离开我出生的家。

    “中心校”步行不到半小时可达,那时家里有辆旧的二十八寸凤凰牌单车,依稀记得周一的时候,父亲就载我去学校。等弟弟也到学龄,窄窄的后座上就多了一个小小人。有时,弟弟坐后座,我就弯腿盘在车头与车座间的横杠上。农村泥土路颠簸,屁股咯得生疼,好在不需忍受太久就到了。

    第一次离家时还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莫说权利,连意识也没有。也无所谓悲伤和不舍,倒有些新鲜与期待。即使周一到周五离开,周末总会回来的。出校门向右,沿着不到两百米的水渠,经过一个晒谷场,再走过两个水塘,过了隔壁良水村的老榕树,就能一路走到家了。

    走不回来的离开,是1996年。父亲四处借钱,买来那个年代的摩托车——一台黑色的二手嘉陵,驮着我和弟弟两个,在20年前的夏天热气腾腾地向柳州奔去。排气管“嘟嘟嘟”冒着烟,飘过这个村,那个乡。渐行渐远,直到我完全不知道会去向何处,会在哪里停留。离开县城以后便是我从未见过的地方了,风和沙尘呼呼扑面而过。前面是弟弟歪小的身躯挤着,后头是小钢架上捆的一包衣服杂物顶着,我闷在头盔里有些眩晕,好像一路不停,一直在路上。

    那次的离开同样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意识倒是有的,因为离开之前家里已经和我说过,虽然仍然不懂城市到底长什么样。隐隐知道这次不能走路回来了罢,对远方和未来有一无所知的木然。只是忽然意识到,转学以后,那些熟悉的伙伴们都将不在,不知何时再见,心里暗暗宽慰自己:总能再见的。

    柳州距县城大概一百公里,县城离村约三十公里。此后多年,在国道209线上的两点间,不知有过我多少次来来回回的身影。客车经停站点自不必说,沿途所有乡镇早已倒背如流,哪里会有桥,哪里路边有个学校,一路指引我回家的方向。尤其在数次自行车和双脚的丈量之后,心里面回家的地图愈见清晰。

    为什么要离开家呢?在这一个人来回的路上肯定也问过自己。记不得当时的答案了,或许并没有结论。只是知道柳州的“家”并不是家,老家的“家”才是。起初,就读于城郊为打工子弟所设的私立小学时,还有些陌生感,初中也有挥之不去怯怯自卑的时候。而接纳自己的同伴,命中注定慢慢就来相识了。等到高中毕业,虽然心里知道那儿没有家,但是那些和朋友成长的记忆永远留在了“柳州”这座城市。

    再一次远离故乡是大学毕业之后,整整十二年的轮回。那时同学四散,北方的同学多回原籍,而南方的同学下广东居多。早我两年毕业的兄弟先后在深圳落脚,我也顺势而行。从此,这个毗邻香港的移民城市又多了一个应届毕业讨生活的单身汉。

    为什么要离开家呢?毕业的时候除了书籍,剩余的物品简单得可谓一无所有。倒是四年读书贷款提醒着自己必须尽快找到工作,和大多初中毕业就下广东打工的同乡人并无不同。我已忘记,一个人背着包,提着行李,从村口走去镇上搭车的一路心情。我也不知道,那天离开以后,何时会再回来。故乡山水依旧,我在夕阳余晖里无声告别,就和以前很多次的离开一样。像把一本旧书装入行囊,带在身上,不时翻看,行走江湖时内心便多了一点温暖。
    ……
    风雨江湖近十年,我是一只小船,被风浪拍打着飘远,远到大洋彼岸。

    当朋友问我为什么要移民时,我常常不知该如何作答。那些可以自我选择的原因,比如因为环境、教育、医疗、子女等等,无法触动我心里的声音。在我,所有的“在异乡”本质并无不同,只是距离的差别。“移民”也只是“离家”的一个延伸罢了。与其说因为种种原因,我选择移民墨尔本,不如说,墨尔本最终接纳了我。想我父母二十多年在外打工,至今没有在一个城市“移民”成功。当初他们离开老家,出外谋食,大概只是想供我和弟弟两个人读书罢,身不由己,生活所迫而已。

    当我被这个问题问过很多次以后,关于离家的记忆,就像多年前回家的地图一样渐渐浮现,清晰起来。在城市遇见形形色色的异乡人,我常问:你的家乡是哪里?每次回老家,当我坐车倚窗而望,见到在路上三两成群向学校去的学生,便默问那些与我相遇的眼神:在这条三千四百三十五公里的国道上,和我一样,曾有多少孩子,从一个个村庄,走向一个个城市,去往他们阴晴未定的后来?

    回想2011年初,我孑然一身,持一年一签的工作签证来到墨尔本。第一个周末,来自海峡对岸的同事小霖带我去市区游玩。在雅拉河上,他给我拍照,我穿着公司粉红色的T恤,左手拿一杯Hungryjacks的饮料,背后不远是百年弗林德斯火车站。看着桥上拍照的人们,我记得曾心中自问,“在这个城市,你是归人,还是过客”?

                                                                                                                                                 11月2日夜又深


多余的话:
1.   今年7月,“小白”写了篇文章:《我们为什么要离开家》。8月,我与June主持书会活动,即以此为主题。本是无心之举,未想坐中书友谈起离家移民的感受,纷纷眼泪盈眶。
2.   我一直都很喜欢引述电影《阿甘正传》的开场:风随意吹起轻轻的羽毛,摇荡着飘落在脚边,阿甘把它拾起,夹在日记本里。我常常觉得个人命运就是那样的羽毛,被人世的风吹着,不知会落在哪里。命途短暂,片羽微光,且行且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4积分 +61 收起 理由
annahw + 6 我很赞同
maisie1997 + 2 感谢分享
xingqing88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11-23 19: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tepsup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tepsup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不要伤感,村里来,村里去,你这算落叶归根。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11-23 19: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ellow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ellow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写的真好

谁又愿意背井离乡

发表于 2016-11-23 19: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ang563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ang563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个故乡滴柔情,一把思乡滴热泪,一声乡音滴呼唤......

发表于 2016-11-23 21: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牛哥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牛哥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所有的“在异乡”本质并无不同,只是距离的差别。“移民”也只是“离家”的一个延伸罢了。

我心安处便是家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annahw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11-24 04: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amabird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amabird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写得很好

发表于 2016-11-24 06: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碧姐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碧姐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fellow 发表于 2016-11-23 20:34
写的真好

谁又愿意背井离乡

我们就是那谁。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11-24 06: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碧姐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碧姐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梦里也知身是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