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1969 发表于 2014-5-27 10:39
楼主喜欢饮酒其实挺好,时不时小酌微醺,调剂一下生活
其实我不太喜欢喝白酒,几次喝醉都是喝的白酒,所以 ...
同意你的观点。
加贴一篇2011年我写的一篇文章:
聊 酒
我不是个善酒之人,53度的白酒喝二两属于酒酣耳热,喝三两就已有醉意了,所以一上酒桌只能称自己不会喝酒,因为我经常遇到能酒之人七两八两下肚脸不改色,甚至一斤以上仍是谈笑风生,而且常是拿着一杯就能盛三四两酒的玻璃杯,一饮而尽,豪爽之极,不似我等小醊小呡之小家子相,所以碰上此等豪饮之士,我只能称自己不会喝酒,不是谦虚也,实乃不想在大庭广众之下显丑也,因为如是两杯下肚,我将是胡言乱语,丑态百出也。
但我虽不是善酒之人,却是个好酒之人,每天要弄上一杯小酒,一两个下酒小菜,自饮自酌,乐此不疲。
年数多了,也觉得能品出一点子丑寅卯来了,于是写下这篇聊酒,纯粹是自己的一点感受,实不足为外人道也。而且我写的感受只是局限于我所经历过的,其实世上好酒千千万,我又何尝能一一经历呢。所以如觉得我说的肤浅,也且请一笑了之。
我最早接触酒是我们乡下的家酿米酒,俗称老白酒,盛行于上海崇明,江苏启东、海门一带,说是家酿,其实现在真正的农户自己家里酿的已经不多了,多数是集镇上的小酒坊里酿的,做这种酒的设备很简单,只要几个大缸就行,这种酒的原料是大米,蒸熟,加上酒药,接下来的关键是掌握好酿酒的时间和温度,温度太高,酒会发酸变坏,温度太低,则酿不出酒来。只要时间和温度掌握好了,那么过不了两天,一缸老白酒就告成了,至于最后的压榨过滤等那只是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了。我刚才说的酒药,有两种,一种叫甜酒药,不是用来做酒的,是用来做酒酿的,就是甜甜的可以当小吃吃的那种,而另一种酒药是做酒的,做出来的酒是不带甜味的。
这种老白酒,酒色有点发黄,上口不烈,酒精度大概在十几度,通常喝起来是用碗喝的,善酒之人甚至认为有点象饮料,但好的老白酒后劲很大,我见过能喝一斤高度大曲的人却给三大碗老白酒放倒了。
这种老白酒可以冷饮,也可以加热喝,要是在冬天,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老白酒,吃着启东海门一带有名的热气腾腾的红烧山羊肉,那种味道,我可以说是一种真正的极品享受。
老白酒的保质期不长,一般保存不超过一个月,天热只能放上几天功夫就会变质,所以酒坊里一般在夏天就不做酒了。我想老白酒之所以在市场上推广面不大,和它的保质期短有很大的关系。
由老白酒我想到了日本的清酒,日本的清酒号为其国酒,其原料也是大米,其制作方式也类似于老白酒的制作方式,但其增加了过滤工序(和老白酒的普通过滤不是同一含义),另外它解决了保质期过短的问题,所以它可以推向海外市场,而我到过美国和澳大利亚,在市场上从未见过老白酒的踪影。我喝清酒的感觉觉得缺少了老白酒那种原始而热情的味道。
老白酒可以兑一点水喝,但现在市面上销售的老白酒常常被厂家或商家兑了太多的水,所以口味会变得淡而无味,我一般喜欢直接去作坊买原泡酒--就是未兑水或兑很少水的酒,那种味道才是原汁原味的老白酒。
在中国有个有名的孝感米酒,我没去过孝感,但我在超市里买了孝感米酒,我不知道那是不是原汁原味的孝感米酒,反正我的感觉就是甜酒酿,基本上没有酒的感觉,我想是不是真正的孝感米酒不是这个样子的,我也不得而知。也可能是厂家为了迎合市场而推出的这种不是孝感米酒的孝感米酒吧。另外我在澳大利亚的市场上也看到了孝感米酒,我常纳闷厂家是如何解决这个保质期的问题的呢,因为在我的感觉中酒酿和米酒不经过特殊过滤的话(如日本清酒)是很难保存较长时间的,那孝感米酒能放到国外市场销售肯定有个不短的保质期,它是如何解决的呢?我常怀疑是否加了很多的防腐剂之类的东西,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想法,但我确实很想搞清这个问题。
在商店里我也看到台湾米酒和广东米酒,其液体是透明的,有点象曲酒,又有点象清酒,我感觉有点不伦不类的,所以我也从未买过,其味道也不得而知。我想下次我应该去品试一下。
除了老白酒外,我也喝黄酒,比如绍兴的加饭、花雕,上海最近两年时兴的和酒,丹阳的封缸酒,喝的最多的是如皋白蒲黄酒,应该说绍兴的黄酒出名自有它出名的道理,丹阳的黄酒也不错,应该说黄酒的好坏和这个地区的文化积淀有关,古越、丹阳都有不错的文化积淀,所以它们出的黄酒也不错,而上海的文化积淀就差一点,所以尽管上海有几个黄酒品牌如和酒、石库门及金色年华,生意做的很好,但我总感觉喝它的酒味道淡了点,也许是文化味道淡了点。
我喝的如皋的白蒲黄酒最多,如皋是江苏的一个小地方,但饮食文化却很丰富,属于淮扬菜系的一部分,如皋的白蒲也是个出黄酒的好地方,但它目前出了个问题,小酒厂冒出来很多,质量良莠不齐,影响了白蒲黄酒的整体声誉。我只喝国营白蒲黄酒厂的水明楼牌黄酒,而且我直接去它厂里买那种坛装的封缸酒,那种酒,酒质丰美,风味醇厚,是我的至爱。每天限自己一碗,冬天加热喝,其乐融融也。
我看台湾人喝黄酒喜欢加点生姜在里面,现在国内也有人喜欢这种喝法,但我总觉得生姜加在里面味道太冲,破坏了酒的原有风味,我还是喜欢喝原汁原味的酒。
白酒,也就是高度的曲酒,启海话叫烧酒,我原来不喜欢喝,其实我现在想想当时不喜欢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喝不到好的白酒,因为低档的白酒的口味总是烈,是烧人的烈,不是醇和的烈,所以我当时就不喜欢喝。后来我发觉其实好的白酒还是不错的,那是在1991年我在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学外语的时候寄住在我父亲的过房女儿家里(她叫我父母寄爹寄妈),她那时已经是上海南翔一家企业的老总,我喝到了一瓶蓝瓷瓶装的洋河大曲,那种感觉真的就像一条冰线穿过你的喉咙、食管到胃,非常的舒服,非常的难忘,可惜直到现在我在也没有体验到这种感觉,包括我后来再买了蓝瓷瓶的洋河大曲,但总觉得没有了当时的那种感觉,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可能是同样的蓝瓷瓶,但里面装的酒没那时的好了。
在茅台和五粮液中,同价位的我比较喜欢茅台,我觉得五粮液现在商业操作太厉害了,同档次酒,五粮液价格就要比茅台高一点,那么同价位的酒,相对就是茅台的比五粮液的要好。现在据说五粮液在市场上已竞争不过茅台了,它现在想调整档次和价位,就有点为时太晚。另外五粮液不断的搞衍生品牌,什么五粮春、五粮醇、五粮神、五湖液、两湖春、现代人,每个品牌里面还搞系列,什么一帆风顺、鹏程万里、一马当先、仰天长啸,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的,我一到店里看见同时有这么多不同名字不同价格但难分档次的货摆在一起,我常做出的一个决定是:不买。
如果我买茅台和五粮液,我只买茅台53度飞天和52度五粮液,这两种不算是茅台和五粮液的顶级,但可算是它们的经典。我不喜欢低度曲酒,在我的观念里,我总认为低度酒是用高度酒兑水而成的,虽然我知道这种看法有点偏颇,但直到现在,我还是摆脱不了这种看法。
我曾在安徽合肥一朋友处做客,他说别小看徽酒,好的徽酒比川酒还好。他给我品尝的是迎驾酒,当然我当时并没有喝出什么特殊之处,也可能我当时的心不在喝酒上的缘故。
在口味上我比较喜欢贵州酒:如茅台;川酒:如五粮液、泸州老窖、绵竹大曲;苏酒:两沟一河:双沟、高沟、洋河,另外如皋的水明楼大曲也不错,但现在勾兑的多了,难喝到老窖纯酿。可能因为口味的原因我对北方酒好像不怎么喜欢,比如西凤、衡水老白干等。另外我总是不习惯二锅头的口味,总觉得它烧人,上次有位朋友宴请拿来一瓶极品红星二锅头,据说价格不让茅台五粮液,但我喝了还是感觉不喜欢。接下去,我可能要尝尝伏特加了,但在我的感觉中,伏特加的口味可能接近二锅头,这只是我的感觉而已。
作为最普及的酒,啤酒,我的量好像只有一瓶,超过了一瓶就有喝不下的感觉,超过了两瓶,很奇怪,我有醉的感觉,另外,由于肚子的原因,我不怎么喝啤酒,喜欢度:一般般。到了澳洲后,我的经理送了一个做啤酒的大塑料桶给我,可以放30升的水,上面有一个可以透气的阀,下面有一个可以放水的阀,澳洲的超市有现成的制啤酒的原料卖,只要把一包原料和一包酵母混合,加上20升的水,把水温控制在24度左右,就可以发酵制酒,基本上在一个星期后,把啤酒装瓶,装瓶时要加一定量的糖,然后加盖密封,进行二次发酵,基本上过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开瓶品尝了,如果再多放一段时间啤酒的口味会更好。为此我还买了温度计和比重计,做了一次我感觉口味不比商店里买的差,但由于我不怎么喜欢喝啤酒,所以做过一次后就束之高阁了。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曾喝过白兰地和威士忌,包括人头马XO和轩尼诗XO,但说实话,这并不是我所适应的口味。但在澳洲,是没有老白酒喝的,黄酒和白酒也是价高档次低,所以我在澳洲的选择还是葡萄酒,澳洲的葡萄酒也是世界有名的,目前向中国也出口了不少。葡萄酒我还是以传统干红为主,我不喜欢任何兑制的酒,所以我也不喜欢喝鸡尾酒。据说国内流行干红里掺雪碧,这种喝法女人喝喝还可以,男人喝,我觉得有点糟蹋酒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