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标题: 如何在洗衣房里成为一个真正的胶片党 [打印本页]

作者: dickson    时间: 2012-3-5 22:47
标题: 如何在洗衣房里成为一个真正的胶片党
要是只能拥有一部相机,我会选LEICA M6 + 7枚玉
要是只能选一种胶卷,我会选KODAK TRI-X
作为一个合格的胶片党,至少要自己亲手冲洗胶卷

黑白胶卷有两种工艺, 最常见的叫D76, 还有一种是C41工艺的不推荐,臭名昭著的KODAK T-MAX就是这个
主要区别,D76是传统银盐反应, C41是染色剂,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片基有颜色。
以前用放大机的时候C41放出来的片子没有反差会很灰

冲洗D76的胶卷其实很简单,大家在洗衣房里就能完成
找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 伸手不见五指
偷偷一个人走到洗衣房,锁上门

需要准备的东西:
1,D76药水
2, 定影液
3,显影罐
4,温度计
5,秒表
6,最好有个暗袋





这些东西哪里买? 买什么牌子?
D76最好用KODAK的药粉,自己配
药水要提前一天配好,一位冲洗的温度是20度,药水要在50度配出来,所以,需要时间冷却


定影液就凑合ILFORD的吧, 买回来兑水就行了

这些东西都可以去VANBAR.COM有卖,价格不是太贵,用量也不是很大,就在澳洲搞定吧
下面这个东东叫显影罐,EBAY上买二手的,牌子是Jumbo

冲洗一共分几步走

1, 把胶片装进显影罐, 这个东西无法用语言描述,自己回去慢慢练吧,生手一开始很难卷进片轴,后来就有经验了,主要问题是: 片轴一定要干燥,用吹风机吹干。现在你不知道我在说什么,真的冲洗的时候就知道了
特别提醒,这个过程要全黑,一旦有光线就全部玩完了,最好是在暗袋中完成


2, 倒入显影液开始显影
决定反差和颗粒的有几大因素:
最重要的是温度,温度越高,反差越低,温度越低,反差越高
还有搅动,具体搅动看每个胶片的说明书,搅动越频繁反差越高,颗粒越粗



3, 导出显影液,导入定影液,定影4-5分钟

4, 水洗


5,晾干

6, 切开装袋
作者: dickson    时间: 2012-3-5 22:47
下面开始Q&A
作者: yaleyale    时间: 2012-3-5 22:49
我小时候就是那样看我爸爸在家自己冲洗照片的...
作者: coco7711    时间: 2012-3-5 22:56
强人,景仰
作者: 白雲山民    时间: 2012-3-5 23:03
那年!!!!!!!在盆子里用小夾子晃蕩晃蕩菲林。
作者: 梦想似蓝    时间: 2012-3-5 23:35
曾经的自己花了200多澳币买了所有冲洗器材,结果只冲了一卷Tri-X,现在回想起来还真奢侈.
记得曲卷的时候是在一个暗袋里,然后暗袋放在被窝里,晾干是在卫生间.
还搞了个Leica投影仪,拿白墙当屏幕,很小资的欣赏自己拍的片子,那种感觉已经没有很多年了.
作者: 喜悦修车    时间: 2012-3-6 05: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eguan88    时间: 2012-3-6 08:04
厕所冲胶卷也不错
作者: chesecake    时间: 2012-3-6 08:12
俺家相公用冰啤酒降温
作者: autrant    时间: 2012-3-6 08:40
很好很强大,图文并茂!

顶!
作者: eguan88    时间: 2012-3-6 08:47
要是只能拥有一部相机,我会选LEICA MP + Noctilux 50/1.2 Asph
作者: JerryWu    时间: 2012-3-6 08:49
曾经拿了一本纽摄,对着里面的胶片章节YY的一阵子。
最后觉得还是太麻烦了。
新手对着电脑PP照片也蛮有快感的。
啥时候真人教学一下?我报名
作者: JerryWu    时间: 2012-3-6 08:51
原帖由 eguan88 于 2012-3-6 09:47 发表
要是只能拥有一部相机,我会选LEICA MP + Noctilux 50/1.2 Asph

人家这个是胶片党党章教程,你这个器材党的党员不要歪楼哦
作者: eguan88    时间: 2012-3-6 08:56
MP是正宗胶片机, Noctilux 50/1.2是经典的黑白之王哈
作者: cangaru    时间: 2012-3-6 08:59
我的Q:这些配置烧钱吗
作者: 印度洋    时间: 2012-3-6 09:01
标题: 回复 eguan88 14# 帖子
“有一種毒叫做胶片,中了此毒只能傳播”
作者: autrant    时间: 2012-3-6 09:08
很便宜,几百人民币就可以搞定,如果你自己不放大的话
原帖由 cangaru 于 2012-3-6 09:59 发表
我的Q:这些配置烧钱吗

作者: jmms_smmj    时间: 2012-3-6 09:10
陈少给俺的显影罐还躺在柜子里....
作者: JerryWu    时间: 2012-3-6 09:13
原帖由 jmms_smmj 于 2012-3-6 10:10 发表
陈少给俺的显影罐还躺在柜子里....

胶片是给文艺青年和大叔玩得,
大师你太忙了
作者: amon54    时间: 2012-3-6 10:53
谢谢D版!
作者: smithshen    时间: 2012-3-6 10:58
放大的设备貌似也不贵,要是淘二手的话。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7369632/

[ 本帖最后由 smithshen 于 2012-3-6 12:00 编辑 ]
作者: 20101010    时间: 2012-3-6 11:07
自己亲手冲洗胶卷, 印像和放大, 那昏暗的小红灯。。。

现在数码时代,去哪里整这些配置啊?
作者: 芝麻绿豆    时间: 2012-3-6 15:56
问题
1,正片能自己冲不?
2,黑白胶卷冲完做什么?扫描吗?
作者: eguan88    时间: 2012-3-6 16:14
这里有台M5卖79X, 哪位秒了它.

http://www.ebay.com.au/itm/Leica ... hash=item2c6386b2e8

[ 本帖最后由 eguan88 于 2012-3-6 17:22 编辑 ]
作者: autrant    时间: 2012-3-6 16:15
哪里/?
原帖由 eguan88 于 2012-3-6 17:14 发表
这里有台M5卖79X, 哪位秒了它.

作者: eguan88    时间: 2012-3-6 16:26
原帖由 autrant 于 2012-3-6 17:15 发表
哪里/?


这里

http://www.ebay.com.au/itm/Leica ... hash=item2c6386b2e8
作者: autrant    时间: 2012-3-6 16:34
2爪的,喜欢3爪的
作者: yeu008    时间: 2012-3-6 21:07
我了个擦这么麻烦!!!我这人一全黑就什么都干不了了。
作者: autrant    时间: 2012-3-6 21:12
冲卷不用全黑,只要有个暗袋就够了,把胶卷从暗盒里装到显影罐里需要在全黑的环境下进行,有人在黑暗屋子的被窝里,比较好点的是用暗袋,装好后就可以在光照下进行了。
否则D版咋拍演示的图片呢

原帖由 yeu008 于 2012-3-6 22:07 发表
我了个擦这么麻烦!!!我这人一全黑就什么都干不了了。

作者: yeu008    时间: 2012-3-6 21:16
原帖由 autrant 于 2012-3-6 22:12 发表
冲卷不用全黑,只要有个暗袋就够了,把胶卷从暗盒里装到显影罐里需要在全黑的环境下进行,有人在黑暗屋子的被窝里,比较好点的是用暗袋,装好后就可以在光照下进行了。
否则D版咋拍演示的图片呢



黑色垃圾袋就可以做暗袋么?
作者: dickson    时间: 2012-3-6 21:21
原帖由 yeu008 于 2012-3-6 22:16 发表


黑色垃圾袋就可以做暗袋么?


不行,这个一定要买,万一漏光就全玩完了
作者: 印度洋    时间: 2012-3-6 21:24
原帖由 yeu008 于 2012-3-6 22:16 发表


黑色垃圾袋就可以做暗袋么?

哥我想知道黑有标准吗?怎样算是纯黑?
作者: ancient_fan    时间: 2012-3-6 21:29
原帖由 yeu008 于 2012-3-6 22:16 发表


黑色垃圾袋就可以做暗袋么?



暗袋全新的20几块。如果你跟我一样在Ebay上买二手的60多块买了一整套的东西。4-5个罐子加上乱七八糟的一堆。在买点药水就齐活了。
作者: yeu008    时间: 2012-3-6 21:52
原帖由 dickson 于 2012-3-6 22:21 发表


不行,这个一定要买,万一漏光就全玩完了


这一套东西还真不少呢。
作者: yeu008    时间: 2012-3-6 21:52
原帖由 印度洋 于 2012-3-6 22:24 发表

哥我想知道黑有标准吗?怎样算是纯黑?


哥你看楼上解释。
作者: dickson    时间: 2012-3-6 21:53
原帖由 yeu008 于 2012-3-6 22:52 发表


这一套东西还真不少呢。


人活着要有追求,不能老想着钱钱钱
作者: astina    时间: 2012-3-6 21:54
标题: 回复 dickson 36# 帖子
hahahaha,你说这话怎么这么有喜感呢?
作者: yeu008    时间: 2012-3-6 21:55
原帖由 ancient_fan 于 2012-3-6 22:29 发表



暗袋全新的20几块。如果你跟我一样在Ebay上买二手的60多块买了一整套的东西。4-5个罐子加上乱七八糟的一堆。在买点药水就齐活了。



不知道这边有没有人甩呢?
作者: dickson    时间: 2012-3-6 21:56
原帖由 astina 于 2012-3-6 22:54 发表
hahahaha,你说这话怎么这么有喜感呢?


我经常这样不时的提醒自己
作者: tld128    时间: 2012-3-6 22:00
原帖由 JerryWu 于 2012-3-6 09:49 发表
曾经拿了一本纽摄,对着里面的胶片章节YY的一阵子。
最后觉得还是太麻烦了。
新手对着电脑PP照片也蛮有快感的。
啥时候真人教学一下?我报名


这个我还真的试过玩胶片显影,我们中学有教的,当年是去学校里的植物园地拍了两张,用很旧式的学校里的古董相机拍的,然后在学校里的暗房里玩

当时记得是有灯的,不过是暗红色的?
作者: pinkdreamer    时间: 2012-3-6 22:07
原帖由 dickson 于 2012-3-6 22:56 发表


我经常这样不时的提醒自己

果然是钱太多的人
作者: yeu008    时间: 2012-3-6 22:11
原帖由 dickson 于 2012-3-6 22:53 发表


人活着要有追求,不能老想着钱钱钱



  一提钱我就伤感。
不过这确实是一件关于“复杂”的事情,倒不是钱。
东西要备齐(少一样东西现买是不可能的了)
活儿要细,否则毁胶卷啊。
不过一来二去肯定能顺畅。
我终于知道了TRIX TMAX的关键区别。
D76要找个VANBAR才能扫吧?我还没有扫描机。----扫描机我懂的。

除了暗袋那步骤是至关重要不可逆以外, 其他步骤呢?比如搅拌得不好,弄得对比过头了,以后还能再拿开水煮煮整回去重来么?
作者: ancient_fan    时间: 2012-3-6 22:16
原帖由 yeu008 于 2012-3-6 23:11 发表



  一提钱我就伤感。
不过这确实是一件关于“复杂”的事情,倒不是钱。
东西要备齐(少一样东西现买是不可能的了)
活儿要细,否则毁胶卷啊。
不过一来二去肯定能顺畅。
我终于知道了TRIX TMAX的关键区别。
D76要找个 ...



这东西玩的不就是不可预测么。

不到最后开罐子。永远不知道会怎么样。

貌似只有买彩票才有这种惊喜。
作者: ancient_fan    时间: 2012-3-6 22:17
原帖由 yeu008 于 2012-3-6 22:55 发表



不知道这边有没有人甩呢?


肯定有。别着急。在ebay上慢慢等,这东西没人跟你抢
作者: t5sh    时间: 2012-3-6 22:34
令人怀念的日子啊~~
作者: yeu008    时间: 2012-3-6 23:14
原帖由 ancient_fan 于 2012-3-6 23:16 发表



这东西玩的不就是不可预测么。

不到最后开罐子。永远不知道会怎么样。

貌似只有买彩票才有这种惊喜。


玩多了就可以控制了我相信。
作者: sweet0309    时间: 2012-3-6 23:17
真是见识了!!!
作者: TCP    时间: 2012-3-6 23:54
不是來搗亂的但是...

kodak D76是黑白沖片的其中一種藥品不是工藝名稱、還有很多沖藥如agfa rodinal, HC110, ID11等等....
kodak tmax大部份種類是純黑白的只有tmax400cn是c41
你的沖罐的名字是jobo
沖水後還要用個photoflo來去水斑


時間不夠下回待續
作者: 印度洋    时间: 2012-3-7 07:27
原帖由 t5sh 于 2012-3-6 23:34 发表
令人怀念的日子啊~~

还记得阳光十六法吗?我用了16个月才背下来。
作者: fqr560420    时间: 2012-8-2 15:10
标题: 玩135胶片?
过去,胶片确实比数码好。但是今天的135全幅已经相当不错了,再加上数码的后期制作、数据的传送、保存都优于胶片。真正喜欢胶片的是不玩135的,原因很简单,有效面积太小。一般喜欢胶片的起码是617或散页片(广告公司都用这些),就是120也比135好多了。
作者: autrant    时间: 2012-8-2 18:25
原帖由 fqr560420 于 2012-8-2 15:10 发表
过去,胶片确实比数码好。但是今天的135全幅已经相当不错了,再加上数码的后期制作、数据的传送、保存都优于胶片。真正喜欢胶片的是不玩135的,原因很简单,有效面积太小。一般喜欢胶片的起码是617或散页片(广告公司都用这些),就是120也比135好多了。


那么我就不是真正玩胶片的

其实135胶片也不是一无是处,第一,全副。第二,机身通常比较小巧。第三,135的底片扫描仪比较便宜。

基于以上理由,俺还在玩135底片
作者: XFXF    时间: 2012-8-2 19:05
感谢数码技术,感谢photoshop 让我终于摆脱那可怕的小黑屋,一点都不怀念
作者: XFXF    时间: 2012-8-2 19:07
我是从小在暗房里长大的,现在想想,将来我儿子可能也不稀罕ps
作者: eguan88    时间: 2012-8-3 10:41
能否把彩色胶卷冲成黑白的?
作者: XPANII    时间: 2012-8-3 11:01
为了支持胶片党,有谁在猫本想要组建自己的暗房?我送一台6*9的自动对焦放大机,进口高档货色
作者: XFXF    时间: 2012-8-3 11:15
我赛,大手笔,我家和工作室有很多地方,但是对暗房有童年阴影,不玩了
作者: climber    时间: 2012-8-3 12:24
我等着看下文呢,怎么做成照片啊???
作者: donner    时间: 2012-8-3 16:18
中学时这样玩,上午在学校拍好,中午回家休息时洗出来,下午上学拿回去秀,很拉烘的。。
作者: XPANII    时间: 2012-8-3 23:10
黑白暗房的魅力,只有体验过,才有可能明白,成长在数码时代的朋友,是个好时机,当年的顶级货色,在那个有钱也买不到的年代,是极致的奢侈,现在不是太大的花销就可以作为个人财产,本来暂有四台,其中两台稍有雷同,故鼓励一下还能胶片的朋友
作者: XFXF    时间: 2012-8-4 00:55
Xpanii好人啊,赞
作者: fqr560420    时间: 2012-8-4 01:02
标题: 回复 autrant 51# 帖子
等待在此能观赏到135胶片的佳作。
作者: sophie.zixuan    时间: 2012-8-4 11:01
标题: 黑白胶卷是不是可以大白天操作?
请问楼主,黑白胶卷是不是可以大白天操作不用暗房呢?

我是新手,前两天一手抖买了个Mamiya RB67,准备玩玩120的黑白胶片,你说的这些基本工具澳洲都有卖的吗?能否指点一下?谢谢!!!
作者: dickson    时间: 2012-8-4 23:45
原帖由 sophie.zixuan 于 2012-8-4 11:01 发表
请问楼主,黑白胶卷是不是可以大白天操作不用暗房呢?

我是新手,前两天一手抖买了个Mamiya RB67,准备玩玩120的黑白胶片,你说的这些基本工具澳洲都有卖的吗?能否指点一下?谢谢!!!


冲胶卷可以大白天操作,但是要有个暗袋
这些基本工具澳洲肯定都有,就是价格么~~~
又叫叫VANBAR的,很全
作者: feixiangfa    时间: 2012-8-5 10:53
这样的技术更牛。
作者: ancient_fan    时间: 2012-8-7 23:16
原帖由 sophie.zixuan 于 2012-8-4 11:01 发表
请问楼主,黑白胶卷是不是可以大白天操作不用暗房呢?

我是新手,前两天一手抖买了个Mamiya RB67,准备玩玩120的黑白胶片,你说的这些基本工具澳洲都有卖的吗?能否指点一下?谢谢!!!



如果在SYD的话。找D版或者我。我在ebay上买了二手的。
作者: Elaine214    时间: 2012-8-8 04:02
不错,mark一个
作者: Royal1016    时间: 2012-8-9 15:48
厉害
作者: 老P孩    时间: 2012-10-30 13:21
貌似是黑白的?有正片或负片吗?
作者: antique    时间: 2012-10-30 14:20
XPANII 发表于 2012-8-3 12:01
为了支持胶片党,有谁在猫本想要组建自己的暗房?我送一台6*9的自动对焦放大机,进口高档货色 ...

Don't give it away please. I will send you films by AUPOST Registered mails.
作者: 靠谱的不少    时间: 2012-10-30 18:07
看着解馋吧
作者: xray    时间: 2012-10-30 18:22
想起大学时到南京电影制片厂门市去买大盘的胶片回来自己分装,那时候135的黑白成本划0.9元一卷,而且大多是40几张的。后来手熟了,100米的盘用暗袋两小时不到就分好。当时一学年要用掉一麻袋的药粉,得从艺凤批发。
作者: XPANII    时间: 2012-11-1 11:21
antique 发表于 2012-10-30 15:20
Don't give it away please. I will send you films by AUPOST Registered mails.

兄台误会了,我的初衷是和你一样,想要唤醒更多的同志去玩胶片,虽然足迹上的现状多少让人感觉无力,但是丝毫不会改变我继续坚持黑白银盐,反而让我更加坚定的相信,艺术永远是非主流的,艺术家也永远是极少数人,哈哈哈,觉得不爽的数码宝贝们,尽情来拍砖吧(paopaobing(86))
我只是想精简一下放大机的数量,理想状态是控制在3台,小,中,大三个画幅各司其职,可是往往欲望战胜了理智;
顺带闲扯几句,其实我本意倒也不是说胶片要好于数码怎样怎样,只是不同的玩法,各有其利弊,就是看你自己的取舍,但是如果没有最终的图片输出,总觉得都是不完整的,胶片暗房和数字打印两种不同的类型都会带给我们乐趣,我是比较贪心的人,仅仅显示器上观看是不足以满足个人欲望的,就如同纸质书本区别于电子书,很多东西,我更倾向于传统。
作者: brahmasky    时间: 2012-11-1 11:38
膜拜一下
作者: 胡椒老罗    时间: 2012-11-1 17:15
本帖最后由 PepperImage 于 2012-11-1 18:32 编辑

纠正你一下,柯达T-Max是传统的银盐黑白胶片,可以使用D76冲洗,后来出了基于彩色胶片C41工艺的T-Max是为了在普通扩印店里面冲印方便。C41工艺的胶片是染料胶片,一般需要用机器冲洗手动非常麻烦,带一层色罩是因为方便在放大机上纠正偏色,用传统放大机放大C41冲洗的染料胶片需要用特殊滤镜以及专用的的高反差相纸。依尔福有全套的东西可用。

“最重要的是温度,温度越高,反差越低,温度越低,反差越高”这个是你写错了吧?应该是反过来才对啊。




欢迎光临 新足迹 (https://oursteps.co/bb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