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标题: 入托太早真的危害幼儿心理吗? [打印本页]

作者: yy88    时间: 2015-2-26 11:48
标题: 入托太早真的危害幼儿心理吗?
本帖最后由 yy88 于 2015-2-26 13:38 编辑

我家宝宝就是快满一岁时上的Child Care,每周五天,因为她身体一向好,Settle得也比较好。已经顺利入托三个月了,本来我们还很庆幸,可是看了这篇文章,说不出的滋味。妈妈们怎么看?


文章來源:http://baobao.sohu.com/20060628/n243983220.shtml

三岁前入托的孩子易发展出攻击性性格、反社会行为———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不惜一切代价培养孩子成长,吃、穿、住、行等自不在话下,教育上也不遗余力地进行投资,从风靡全球的“胎教”热到少年大学生就可看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真是到了疯狂的地步。在全世界范围内,由于许多妈妈忙于工作,在过去的十年里,入托儿所的孩子增加了四倍,有的孩子在学走路时就被送到了托儿所。许多儿童专家称托儿所是“监狱”,一些年仅6个月大的婴儿被送到那里,从早晨8点到下午6点,他们一直在那里呆到上学,这些孩子主要是城市孩子,数量成千上万,约占入托孩子的5%,而35%的父母在孩子两岁后就把他们交给托儿所。

  但是,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专家警告说,早教要有个尺度,一味强调对孩子的教育而忽视了孩子的天性反而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著名的临床医学家史蒂夫·比杜尔夫就提出警告说,把年龄不足三岁的孩子交给托儿所会增加损害他们正常心理发育的危险。

  很多托儿所无法照顾到孩子,遭到忽视的孩子往往有恐惧感

  由于现代工作节奏加快,压力增加,许多父母忙于工作,无法照顾孩子,所以各国政府把增加托儿所和幼儿园作为解除父母后顾之忧的政策,仅在英国,就有25万名三岁以下的孩子入全托或者半托,甚至有5%的父母把从6个月大到3岁的孩子“扔进”托儿所,那些孩子大部分的时间在孤独中度过。

  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著名的临床医学家史蒂夫·比杜尔夫具有20年的儿童教育经验,他以前写过的畅销书包括《养育男孩儿和养育女孩儿》,全球畅销400万册,在这本书中,他曾提倡早期教育,可是他现在发现,理想与现实总是很难相符,在即将于下月出版发行的一本新书中,他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声称父母才是培养孩子的最好老师,托儿所和幼儿园只不过是在做“二流”工作。

  因为,最好的托儿所试图满足非常小的孩子的需求,但由于孩子太多,老师根本照顾不过来,所以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而那些差的托儿所根本无法照顾到孩子,只是给他们提供吃喝,完全让他们自己活动,这些遭到忽视的孩子往往有恐惧感,他们感到失去母爱的凄凉,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噩梦,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孤独感看了让人心碎。

  比杜尔夫的书名叫《养育孩子:三岁以下应该进托儿所吗?》,五年前他就开始写作了,但他又有点不敢出版,因为他书中的内容与政府的政策太相冲突了,也与时下的潮流相违背,但他坚定地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在支持他的理论———那些很早就脱离父母到托儿所的孩子更容易发展攻击性性格、反社会行为以及其他的心理问题,这样的孩子在日后会遭遇人际关系问题,不容易与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去年,英国儿童问题权威珀涅罗珀·里奇博士也发出了同样的警告,她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由父母养育的孩子比在托儿所、由保姆照顾或交给亲戚照顾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现得都更为优秀,他们在生理、心理和智力方面都好于其他对照组的孩子。里奇和两位牛津大学的教授对1200名孩子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从小被放在托儿所里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富有攻击性。另有两项研究也发现同样的结果,那就是在托儿所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展反社会行为和暴力行为。儿童专家指出,过早上托儿所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大脑发育、情感发展、社会行为、认知能力培养,另外他们的身体发育也迟缓,神经萎缩,脑发育异常,这些都是与没能得到一对一家庭关怀有关,所以专家建议应该让幼小的孩子在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而不是过早地将他们送到托儿所。

  比杜尔夫强调说,最好的托儿所最负责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妈妈,两岁以下的孩子就该受到妈妈一对一的关爱,父母共同养育是最理想的方式。如果要想让幼儿的大脑健康发育,就需要对其进行爱的刺激,妈妈与孩子的交互作用是最好的刺激,家庭与朋友的关爱对孩子发育来说是最安全的选择,而托儿所中缺乏的就是这种影响,即使请保姆在家看孩子也不如妈妈亲自照顾好,更何况多数人没有足够的运气找到理想的保姆。

  孩子不仅需要固定的人员养育,更需要专注的关心,一对一养育更能够满足婴儿的需求。而托儿所里的老师一般是一个人照顾数个孩子,她无法同时满足这些孩子的需要:喝奶、撒尿、游戏、呵护等,不要认为婴儿不懂事,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孤独感,表现为烦躁哭闹,长期的影响则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迫使一些孩子发展攻击性性格,这是情感缺失造成的后果。

  警示 人生的前三年影响后三代

  许多家长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提早让婴儿进入托儿所会让他们更能适应外部环境,更早地发展交际能力。但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育研究所的专家指出,婴儿的发育具有特殊性,他们不仅需要持续的关心,更需要协调一致的关心,这意味着与他们交流的人相对是固定的,只有家里的父母能做到这样。

  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著名的临床医学家史蒂夫·比杜尔夫也承认,他一开始是一个坚定的儿童早教倡议者,认为让幼儿早上托儿所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让孩子学到更多的技能,由于伙伴多,也有利于他们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第二个好处就是让妈妈有更多的时间自我发展,扩大她们的社会活动范围。可是他现在发现,这种理想与现实总是很难相符,他说:“事实上,这是一种灾难性的失望。”

  人生最初的18个月是负责社会和情感功能的大脑结构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一生都有影响,母子相互作用则在这种能力的培养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妈妈是婴儿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发育的调节器。另外,家里的哥哥姐姐和祖父母辈对他们也很重要,他们起着辅助父母教育孩子的作用,婴儿从他们身上得到安全感,也获得最初的情感影响,人类正是通过孩子来传递这种情感,有专家说“人生的前三年影响后三代”就是这个道理,而陌生人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全而无所适

  从,在心理上无法形成家庭情感。托儿所缺乏的正是这种相对固定的亲情氛围,托儿所老师是不固定的,经常换来换去,比如老师生病、休假以及培训等,

  即使人员相对固定,她们也要轮班照顾孩子,让孩子无法适应。


文章中澳洲兒童教育專家史蒂夫·比杜尔夫(Steven Biddulph)的英文研究報導《Day care is bad for babies - Biddulph》來源:

http://www.smh.com.au/news/natio ... 73.html%3Cbr%20/%3E
作者: rockbox    时间: 2015-2-26 11:50
我比较赞同的理念。
作者: hzzy    时间: 2015-2-26 11: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rylikecats    时间: 2015-2-26 11:55
又是专家

我打算让我家娃8个月上全托。
澳洲这里1对4,只要房间不太大,老师是看的过来的。  

而且那里那么多小朋友, 怎么会孤独呢?? 不理解。

我家小朋友每次出门看到其他小朋友都很有兴趣的盯着,要扑过去。
我现在上班,晚上回到家的时候也没见我家娃多兴奋的。 不是很黏人啊。
所以我想去托儿所不是啥大问题。

反而在托儿所老师都是受过培训的, 有育儿知识和经验。   
紧急的时候也知道咋应对不像我和我老爸老妈忙着抓瞎。。。。。。····

对我来说最大的问题是生病。
作者: coeur    时间: 2015-2-26 11:56
文章有点偷换概念吧!早入托未必就是FT CC,早入托也不意味着家长就不管孩子了!

如果夫妻没老人帮忙,一方工作又忙,一周放几小时CC,让妈妈们喘口气,才能有更好的心情和体力来陪孩子嘛!
作者: kingkongfei    时间: 2015-2-26 11:56
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而且还是3年一对一。
作者: rockbox    时间: 2015-2-26 11:57
marylikecats 发表于 2015-2-26 11:25
又是专家

我打算让我家娃8个月上全托。

你没有看完全篇每一句话吧?
作者: bhua9    时间: 2015-2-26 11:59
我想1岁左右开始把孩子送去入托的家庭不少的吧, 有些家庭也会因为孩子太小入托不适应而推迟入托的时间的. 我家的从9个月开始去,每天都挺开心的啊.
我觉得每个孩子发展和适应的程度不一样, 不能一概而论. 
而且育儿专家不同的言论和研究结果多了去了, 难道每个专家的意见都要听吗?
前一阵子国内的专家还说3岁前要同房睡呢,不然孩子要性格孤僻的
作者: lingyang    时间: 2015-2-26 11:59
早教和入托早是一会儿事儿?文章讲的好乱
作者: rockbox    时间: 2015-2-26 12:01
coeur 发表于 2015-2-26 11:26
文章有点偷换概念吧!早入托未必就是FT CC,早入托也不意味着家长就不管孩子了!

如果夫妻没老人帮忙,一 ...

我认为,作者仅仅是从幼儿养育的角度来分析,就是说100%满足幼儿心理生理要求的角度。

当然的三年完全一对一,不是所有家庭可以负担的。

这样的理论即便完全正确,也的确无法严格直行。

他的这个理念我个人比较赞同,但是就每个家庭来讲,只能是尽力而为,这也是社会现实。
作者: bhua9    时间: 2015-2-26 12:02
而且吧,国内的新闻渠道出的育儿消息,
我可以多一层理解: 那就是我们国家本身就没有足够的社会公共资源和体制来满足3岁以前的宝宝入托的条件, 这文章就安慰安慰广大家庭,3岁之前安心(交给老人)在家带孩子吧.

好了, 准备好接砖头了. 
作者: MirandaS    时间: 2015-2-26 12:03
操心啊!  ---
作者: mimiying    时间: 2015-2-26 12:04
我家也是不到一岁就开始上了,现在都三岁半了,我觉得比在家要好
作者: susie1998    时间: 2015-2-26 12:06
不会的, 早送发儿适应快
作者: coeur    时间: 2015-2-26 12:06
rockbox 发表于 2015-2-26 13:01
我认为,作者仅仅是从幼儿养育的角度来分析,就是说100%满足幼儿心理生理要求的角度。

当然的三年完全 ...

100%满足幼儿心理和生理需求就是好么???
作者: 大牛哥    时间: 2015-2-26 12:06
有点道理。

Toddler Room/Pre-Kindy的孩子们过早地体验到了弱肉强食
作者: rockbox    时间: 2015-2-26 12:07
bhua9 发表于 2015-2-26 11:32
而且吧,国内的新闻渠道出的育儿消息,
我可以多一层理解: 那就是我们国家本身就没有足够的社会公共资源和体 ...

不对,人家讲的使自己父母,而不是给老人带。

我觉得育儿理论很多都是纯粹从幼儿角度考虑的,这个从研究角度来讲没有错。但是,每个家庭实际操作上的的确确还要考虑社会现实。

研究过程,无法把每个家庭不同的社会现实拿进去考虑,这个也是很正常的。所以实际操作还是要父母多学习,并就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很现实的事情。
作者: coeur    时间: 2015-2-26 12:08
文章连个对比数据都没有,凭什么下结论?
作者: rockbox    时间: 2015-2-26 12:10
coeur 发表于 2015-2-26 11:36
100%满足幼儿心理和生理需求就是好么???

看你怎么理解这个100%满足。

比如饿了是吃顶饱算满足,还是吃七八成饱算满足?纯数据上看顶饱是100%,但是长远健康来看七八成饱是100%满足。

心理满足也是一样道理。
作者: kicoandy    时间: 2015-2-26 12:12
这文章根本不科学好吧。。。。我小时候10个月就去幼儿园了,现在发育的也很好啊
作者: bhua9    时间: 2015-2-26 12:12
rockbox 发表于 2015-2-26 13:07
不对,人家讲的使自己父母,而不是给老人带。

我觉得育儿理论很多都是纯粹从幼儿角度考虑的,这个从研究 ...

所以我是打了括号的. 
但是放眼中国1,2线城市的小家庭, 能有几个全职妈妈在家带孩子到3岁呢, 不都是老人和保姆在带嘛

在澳洲是可以, 但是妈妈的工作和个人的空间呢? 
我生孩子之前,老板跟我说, 休完产假还是要回来工作的哦, 女人不能只在家带孩子做家务的, 最不济的也要做个part-time.
现在我觉得在老板眼里最差的选择做part-time反而是我目前最好的选择. 
作者: rockbox    时间: 2015-2-26 12:12
coeur 发表于 2015-2-26 11:38
文章连个对比数据都没有,凭什么下结论?

这个可能只是一个前言,或者相关的介绍。作为一个完整的研究,应该有比这个完整复杂得多的报告。
作者: hollysn    时间: 2015-2-26 12:13
这种文章不必较真,喜欢就多看两遍,不喜欢就随它去,该干嘛干嘛。过阵子,说不定又会来一篇"早入托有益于幼儿心理"。
作者: rockbox    时间: 2015-2-26 12:13
bhua9 发表于 2015-2-26 11:42
所以我是打了括号的. 
但是放眼中国1,2线城市的小家庭, 能有几个全职妈妈在家带孩子到3岁呢, 不都 ...

你说的这些就是社会现实。
作者: Iannatang    时间: 2015-2-26 12:14
没有什么比一个安全周到温暖的家庭对孩子的心灵发展更好。

作者: coeur    时间: 2015-2-26 12:15
rockbox 发表于 2015-2-26 13:10
看你怎么理解这个100%满足。

比如饿了是吃顶饱算满足,还是吃七八成饱算满足?纯数据上看顶饱是100%, ...

那不跟没说一样么?

就跟商家广告似的:凡购物满额度,都可以领取免费奖品。额度多少、奖品是啥,最终解释权都归商家!
作者: bhua9    时间: 2015-2-26 12:16
rockbox 发表于 2015-2-26 13:13
你说的这些就是社会现实。

是的, 研究理论讨论的是理想状态下的情况, 离实际操作还是有很大距离的.
作者: 亲爱的    时间: 2015-2-26 12:21
我就是1岁左右上的,没有什么反社会啊,攻击行为什么的。但是,我这人真的是离家不想家的,对父母也没什么感情依赖之类的,很久不见也不会太想,而且思想上基本也没什么深入的沟通。
作者: rockbox    时间: 2015-2-26 12:21
coeur 发表于 2015-2-26 11:45
那不跟没说一样么?

就跟商家广告似的:凡购物满额度,都可以领取免费奖品。额度多少、奖品是啥,最终解 ...


我觉得,这种研究,你要去深究他的数据精确度就没有必要了,毕竟不是理工科类的计算航天飞机轨道。最主要的是一个理念,而这个理念是否附和你对孩子的认知,或说是否增长了你对孩子的认知,从而达到帮助父母去在一些进行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决定,从而的的确确地让孩子们得到好处(注意而不是家长们的好处,但其实孩子们收益不就是家长收益么?)。

对于一些家长这是一种理论支持,对于另一些观念不同的家长,这可以是让你们多一种思考角度的启发。

最终的目的,是孩子收益,家长收益,社会收益。

所以,我觉得这样的研究和理论是很好的,即便它也许并不符合一些家长的观念,即便它无法把很多社会现实也一同考虑进去。
作者: yinshe    时间: 2015-2-26 12:22
一对一。。。那么家有2,3个小朋友的以及双胞胎,三胞胎们只能多找2,3个妈妈了。。。

即使在家,澳洲的话,妈妈也很少能全身心照顾一个宝宝吧,有家务,老公,或者工作,更别提最重要的自己。嘿嘿。妈妈最重要应该是照顾好自己。有开心的妈妈才有开心的宝宝。

这个文章纯粹是为了迎合国内需要拼凑出来的。楼主不必太在意。

说实话,出来了,国内的新闻,研究文章少看,直接看英文的吧,反正那些中国文章为了表示自己高大上,也最终要引用所谓外国专家的话,那么为什么不直接看外国专家的呢?还避免断章取义,被误导
作者: northwind79    时间: 2015-2-26 12:22
不用想都知道,自己带自己的孩子,跟某人带几个别人的孩子,这小孩子获得的care有多大区别。现实是大多数人不得不找别人带孩子,但是肯定不如自己带的好,那种靠孩子吃救济生八个的除外。
人就是怎么都能长大,怎么长得最好这种没法研究,你不能同时把一个人用两种环境养大做对比。所以就是道理上讲说得通,好就承认人家好,做不到也不要自欺欺人非要说送托儿所更好。
作者: CATHLEENLG    时间: 2015-2-26 12:33
个人认为,入托过渡期很重要, 大人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去适应新环境的到来, 毕竟在之前的日子里,孩子习惯了以父母为唯一依靠的生存环境与生活方式,要改变一种固有节奏,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特别是对需要安全感的孩子, 无论他是6个月还是3岁。
让孩子接受一种心理暗示,新的环境是安全的,没有父母的依靠,自己在这个环境里不会受到伤害,或者让孩知道在这个新的环境里,使用什么方式,与谁沟通能够得到这种安全感,这样拥有了足够的心理预期,孩子就会自己在新的环境里,追寻他所感兴趣的人或事了。
反之,孩子一直在恐惧的心理暗示下,靠自己是很难完全摆脱这种阴影的。这种恐惧感是会累加的, 特别是在他遇到困难和危险以后。
作者: coeur    时间: 2015-2-26 12:38
rockbox 发表于 2015-2-26 13:21
我觉得,这种研究,你要去深究他的数据精确度就没有必要了,毕竟不是理工科类的计算航天飞机轨道。最主要 ...

不是每个家长都能理性的参考砖家意见。国内听风就是雨的可是不少
作者: rockbox    时间: 2015-2-26 12:42
coeur 发表于 2015-2-26 12:08
不是每个家长都能理性的参考砖家意见。国内听风就是雨的可是不少

这个也是无奈的社会现实......
作者: mj3g3g    时间: 2015-2-26 12:44
本帖最后由 mj3g3g 于 2015-2-26 13:46 编辑
marylikecats 发表于 2015-2-26 12:55
又是专家

我打算让我家娃8个月上全托。


那种孤独感是心里的,况且小小朋友还不太懂得互动。小小朋友是很需要安全感的,大人认为安全(环境上)了,可小朋友不这样认为(心理上)。
作者: syutin    时间: 2015-2-26 12:44
三岁以前孩子根本不会去社交,都是自己玩自己的,要不就得大人陪着玩,所以早点让孩子去托儿所学社交根本就是家长一厢情愿的想法。当然,因为父母都要上班没人给带,也是不得已的做法
作者: coeur    时间: 2015-2-26 12:44
rockbox 发表于 2015-2-26 13:42
这个也是无奈的社会现实......

父母理智,架不住祖父母们不理智
作者: hilltop-bear    时间: 2015-2-26 12:44
哈哈,我自己就是一岁半去幼儿园的。我爸妈那个年代,都是双职工,身边我的小学中学大学同学,基本都是这个模式,一早送托儿所。那个年代的幼儿园,老师可凶啦。我们还不能自己去厕所前,全部小朋友吃完午饭都被绑在痰盂上两小时。老师指着你骂你说你,经常的事。当时没觉得不妥,现在回想,我们都被孽待啦这样恶劣的幼儿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我还是没发现有哪个认识的有反社会人格
作者: rockbox    时间: 2015-2-26 12:46
coeur 发表于 2015-2-26 12:14
父母理智,架不住祖父母们不理智

起码澳洲的人文条件要好一些吧!

穷则独善其身嘛!做好自己就已经非常难了,别人家就管不了了。
作者: hilltop-bear    时间: 2015-2-26 12:46
我觉得最重要是找一个好的幼儿园,这个倒是狠重要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影响太重要了。平时回到家,我尽力给孩子创造积极坚强的心理氛围。孩子非常受家长影响,如果家长觉得幼儿园是快乐的,他们也会喜欢去的
作者: northwind79    时间: 2015-2-26 12:48
coeur 发表于 2015-2-26 12:38
不是每个家长都能理性的参考砖家意见。国内听风就是雨的可是不少

不会。国内的人是鄙视在家带孩子的妈妈的,尤其会被婆婆家看不起。所以无论什么专家说什么,中国人是不会选择在家带孩子的。
作者: rockbox    时间: 2015-2-26 12:48
hilltop-bear 发表于 2015-2-26 12:14
哈哈,我自己就是一岁半去幼儿园的。我爸妈那个年代,都是双职工,身边我的小学中学大学同学,基本都是这个 ...

心理缺乏安全感并不一定最后就反人类,反社会。

中国人普遍冒险精神不足,也跟你说的社会教育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作者: homepage    时间: 2015-2-26 12:49
lz不用纠结,我觉得澳洲绝大部分小朋友三岁之前都上幼儿园了。

这里又不是国内那种晚上都不回家的“全托”,即使白天上幼儿园,晚上还是有很多和家人相处交流的亲子时光的。


作者: love2010    时间: 2015-2-26 12:50
说说我自己感受,本来想1.5岁时候去一周一两天吧。但我参观那个我女儿要去的cc,是个好cc哦。感觉这样的,小班里面,有个9个月的,一个人在房间里的cot里睡觉,他是里面最小的。估计也不可能和那些会走路的玩在一起。那天我们去,他一个人躺床上哼唧,挺可怜的,不知道是不是开始哭累了。老师都是好老师,可他们貌似不在乎。就让他一个人在那半哭半哼唧。后来遇到一个人告诉我她家宝宝的故事,1岁多上的cc。开始几个月都很痛苦,孩子只要周末就开心的不得了,而且遇到谁都告诉人家 今天周末不用去幼儿园,而且是走在路上遇到陌生人也这么说!!!据专业人士说这个小朋友是有阴影了。所以我现在也好犹豫
作者: yy88    时间: 2015-2-26 12:50
主楼新增《悉尼先驱晨报》的一篇相关报道链接
作者: easybreezy    时间: 2015-2-26 12:53
其实这个说法的核心理论就是,3岁以下的小小孩,需要非常密集的,充满爱的互动,以建立对人对世界的安全感,而这个安全感是将来很多东西的基石。这方面的研究和数据挺多的(文章中提到的Stephen Biddulph的书后面的Bibliography里面就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做的一个长达14年的跟踪调查,叫The National Children's Study。

不过现在我个人认为,其实没有任何一种育儿方式是完美的,因为操作的人首先都是不完美的。也许你真的在家陪伴孩子了,可是人在心不在,或者身心疲累,并不能提供高质量的互动。很多上班妈妈因为有多一些自己的空间时间,也许能给孩子更正面,有效和有爱的互动。

所以,确实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做到自己的最好就行了。
作者: rockbox    时间: 2015-2-26 12:54
"afraid to release this book … Its message was so confrontational, so against the tide."

我想作者的这句话也是考虑了社会现实的一种无奈的表达吧。
作者: hilltop-bear    时间: 2015-2-26 12:54
rockbox 发表于 2015-2-26 13:48
心理缺乏安全感并不一定最后就反人类,反社会。

中国人普遍冒险精神不足,也跟你说的社会教育环境是密切 ...

心理缺乏安全感这个词经常听说,有定义吗?怎样知道有没有这个问题呢?我觉得每个人都会有一些东西缺乏安全感,在于是什么。很大程度上,我觉得,是天生性格。所以我反而更相信母亲怀孕的时候要尽可能心情精神放轻松,生出的孩子天生更有安全感
作者: yy88    时间: 2015-2-26 12:55
homepage 发表于 2015-2-26 13:49
lz不用纠结,我觉得澳洲绝大部分小朋友三岁之前都上幼儿园了。

这里又不是国内那种晚上都不回家的“全托” ...

谢谢,看完文章我都是这么安慰自己的
作者: rockbox    时间: 2015-2-26 12:58
本帖最后由 rockbox 于 2015-2-26 12:33 编辑
hilltop-bear 发表于 2015-2-26 12:24
心理缺乏安全感这个词经常听说,有定义吗?怎样知道有没有这个问题呢?我觉得每个人都会有一些东西缺乏安 ...


性格外向内向可能天生的成分比较多,但是安全感,后天培养很重要。特别是前三年,起码这前三年的安全感培养期,在目前还是有一定范围的共识的。

安全感不好的孩子会有多方面的表现,并不一定都是内向,也有可能过份张扬等等....这个还真说不好,只能靠父母自己去观察自己的孩子。我没有能力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

安全感的缺乏,每个孩子依其不同成长经历也是程度各不相同,也许有的父母弥补的好的,可以后期克服,有的孩子后期成长过程中也有可能自我纠正,也有的可能就不能。我个人觉得,安全感不足,会在一个人思维方式上产生最大的影响,会习惯性的把陌生环境的危险性作过高的评估,但行为表现则可能不尽相同。
作者: angie1    时间: 2015-2-26 12:59
我覺得是要看每個家庭個狀況

如果家庭必須夫妻都要工作,在父母沒辦法幫忙的情況下
不送DAY CARE還能怎麼辦
作者: easybreezy    时间: 2015-2-26 13:01
rockbox 发表于 2015-2-26 12:54
"afraid to release this book … Its message was so confrontational, so against the tide."

我想作者 ...

所以这本书根本没有在澳洲本土出版。。。
作者: northwind79    时间: 2015-2-26 13:02
homepage 发表于 2015-2-26 12:49
lz不用纠结,我觉得澳洲绝大部分小朋友三岁之前都上幼儿园了。

这里又不是国内那种晚上都不回家的“全托” ...

不知道澳洲问题少年那么多,是不是跟这个有关呢。
作者: locatelli    时间: 2015-2-26 13:13
没有数据支持,样本对比的所谓“研究”都是耍流氓
作者: grace_zhao2002    时间: 2015-2-26 13:15
哎,澳洲这些问题少年都是活人惯出来的
作者: rosanne    时间: 2015-2-26 13:24
至今也忘不了我小时候被送入陌生的托儿所那种无助煎熬的孤独感。。。所以尽量自己和家人能带多大带多大,不想再让宝宝体验那种绝望的感受。
作者: BesteverCPA    时间: 2015-2-26 13:31
不要片面相信这种专家文章,鬼佬基本上1-2岁都会开始放幼儿园,那么是不是你在这里认识的鬼佬都是有攻击性和反社会性格呢?

退一万步说,我觉得有点攻击性没什么不好,现在就是华人特别受欺负,为什么那些中东人就在路上横着走。

作者: easybreezy    时间: 2015-2-26 13:34
本帖最后由 easybreezy 于 2015-2-26 13:35 编辑
rockbox 发表于 2015-2-26 12:58
性格外向内向可能天生的成分比较多,但是安全感,后天培养很重要。特别是前三年,起码这前三年的安全感培 ...


同意“会在一个人思维方式上产生最大的影响“。

安全感其实就是内心最深处,潜意识中,对“我是值得被爱的”,“我就做自己就可以得到这个世界的爱和肯定”的真正笃信。也就是Attachment Theory里面的secure attachment(对不起,不知道如何翻译)。这个真的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大多数时候它根本不是在上意识/思维区域起作用。
作者: kylelly    时间: 2015-2-26 13:39
没看完, 其实是没兴趣看完. 国内三岁之前不让入托, 所以大肆宣扬早入托不好. 一个孩子6个大人看着. 这边没有这个luxury, 双职工没老人不早入托怎么办? 我家俩娃都是7个月就full time CC了, 没见什么不好, 什么攻击性. 抵抗力超强,  性格很独立倒是真的.
作者: 菠菜    时间: 2015-2-26 13:45
都是瞎掰
当年我妈假积极,生完我56天就去上班,我就进了她们单位的幼儿园
这都30多年了,也没见我怎么反社会
作者: bhua9    时间: 2015-2-26 13:47
还有我相信很多家长, 宁愿把孩子送去cc也不愿让老人带的. 
让老人带, 孩子的需求是100%得到满足了, 但也宠坏了.

当然肯定也有开明懂得教育的老人,但毕竟是少数. 
作者: cubjohnson    时间: 2015-2-26 14:02
如果孩子很活跃, 老人带 会很累的。  老人享受和孩子相处的时光就够了, 如果真的要一整天看着小孩, 很多老人都会吃不消。  
作者: 智商21    时间: 2015-2-26 14:12
yinshe 发表于 2015-2-26 13:22
一对一。。。那么家有2,3个小朋友的以及双胞胎,三胞胎们只能多找2,3个妈妈了。。。

即使在家,澳洲的话 ...

国内这些文章连数据出处,参考了那些文献都不讲
作者: Q是q    时间: 2015-2-26 14:15
我家本来的打算就是三岁入,老公不让提前,呵呵,很无语
作者: coeur    时间: 2015-2-26 14:16
northwind79 发表于 2015-2-26 13:48
不会。国内的人是鄙视在家带孩子的妈妈的,尤其会被婆婆家看不起。所以无论什么专家说什么,中国人是不会 ...

咱不是移到澳洲了么。。。

反正不喜欢婆家用孩子“绑架”媳妇。。。
作者: melinana    时间: 2015-2-26 14:17
marylikecats 发表于 2015-2-26 12:55
又是专家

我打算让我家娃8个月上全托。

人群中 喧嚣中孤独 灯红酒绿 曲终人散后愈发的孤独
与爱的人在一起 哪怕一句话不说 内心却充实而温暖
亲有过类似的感觉吗
同理 宝宝也是如此
你以为把他放到一堆宝宝中间 被无数玩具包围他就不孤独啦?说不定 宝宝觉得哪怕妈妈是在忙忙碌碌无瑕顾及自己 坐在一边摆摆积木也是好的。
我儿子两岁九个月 送去cc一个多月了 第二周就不再哭了算是还好 但现在还是会跟我说:我不想去幼儿园。离开的时候他也是满脸委屈一副强忍眼泪的样子。
哈哈哈
不过我不纠结 什么时候送不用听专家的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吧
作者: yingying1212    时间: 2015-2-26 14:28
每个孩子的性格是与生具来的,对于那些本来就比较敏感的孩子,送CC过早应该会有一些负面影响的
作者: allen2005    时间: 2015-2-26 14:34
只是一周去几天,每天几个小时而已,大部分时间还是和父母在一起。不过同意大多数人的看法,选一个好的cc很重要。国内老人带的小孩都是啥样子大家也都清楚。再说带孩子是个体力活,洗个澡就能折腾你一头汗,老人家也吃不消,宁愿自己带,上班时间送去cc.
作者: aulin    时间: 2015-2-26 14:35
我家的可以不送,因为有老人带,但是一过2岁还是送了。觉得他需要有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交流,体验集体生活的机会。目前去了2个月了,我觉得挺好的,每天都开开心心的,也学了很多新单词,唱歌什么的。
作者: August2010    时间: 2015-2-26 14:36
我儿子10个月去的fdc,女儿9个月去的fdc。现在儿子每天也还是乐呵呵的,女儿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正常。

我小时候也是1岁半去的幼儿园3岁开始就是整托,现在也挺好的啊
作者: cindydundaszuji    时间: 2015-2-26 14:36
bhua9 发表于 2015-2-26 13:47
还有我相信很多家长, 宁愿把孩子送去cc也不愿让老人带的. 
让老人带, 孩子的需求是100%得到满足了,  ...

我家附近有个老奶奶带个4岁多的孙子,吃成个小胖墩不说,整天说话要东西都是拉着长腔半哭不哭的样子,这个就是典型的爷爷奶奶宠坏了的。
作者: hairbei    时间: 2015-2-26 15:08
没觉得
作者: wellye    时间: 2015-2-26 16:20
本帖最后由 wellye 于 2015-2-26 17:26 编辑
marylikecats 发表于 2015-2-26 12:55
又是专家

我打算让我家娃8个月上全托。


宝宝还小 要送就早送 过了1岁就懂了比较难适应。我以前也是准备让宝宝全托的,宝宝不适应就算了,而且确实照顾的不怎么样,我们2岁后再去。如果宝宝喜欢去或者必须去也没什么,不觉得对心理多大危害。
作者: wellye    时间: 2015-2-26 16:23
CATHLEENLG 发表于 2015-2-26 13:33
个人认为,入托过渡期很重要, 大人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去适应新环境的到来, 毕竟在之前的日子里, ...

所以我不理解cc只让父母去2次 每次2小时。。。
作者: fionastar    时间: 2015-2-26 16:31
本帖最后由 fionastar 于 2015-2-26 18:18 编辑

我觉得因孩子而异。总的来说肯定是接近3岁后送好。
在家有一对一的资源的话,就不要送托了
前阵子看到文章,说幼时全托或很早住寄宿学校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有心理问题
作者: hilltop-bear    时间: 2015-2-26 16:31
wellye 发表于 2015-2-26 17:23
所以我不理解cc只让父母去2次 每次2小时。。。

如果父母老是在cc和孩子呆着,没有限制规定,那孩子会希望家长永远这样,就更难断奶。而身边那些小朋友看到别人爸爸妈妈能来幼儿园陪玩,可能会想念自己爸爸妈妈,结果闹情绪,然后局面越发难以收拾。。。
作者: 黑羊    时间: 2015-2-26 20:11
这篇文章我很早就看过,印象很深刻,以至于后来不得不早早送孩子入托的时候我还纠结了好久,各种内疚,不安,担心~想必其他家长也经历过。

但小家伙真正去了Childcare ,看到他在短短时间内就适应了新环境,吃的香睡得好,整个人更活泼,也更外向,我才感到这篇文章简直是屁咧!真的是3岁以内的小孩子不需要社交吗?但我看到的却是,宝宝非常享受与其他大人和小朋友的互动,砖家以为宝宝只需要天天对着妈妈看就足够,这也太小看他们的心智了。其他孩子怎么样我不敢说,但我儿子确实是个好奇心强,充满探索精神的宝宝,总让他呆在家里反而是限制了他。


作者: earlylulu    时间: 2015-2-26 20:42
我自己不太会带孩子,也不太会烧饭,出去每天玩的差不多。去玩的地方常常因为其他小朋友太大就不能去玩。 可是去了幼儿园就有差不多大的小朋友玩。老师还给很多吃的,去幼儿园以前她都没有吃过西瓜,苹果香蕉什么的。 所以我真的是不会带孩子的那种人。去了以后吃了很多我不会做的东西,还有很多玩具玩。觉得重点是有人一起玩就很有意思,我一个人带她有时候就要去买菜什么的,她就要陪着我出去,没有的玩的。

所以我觉得这个理念是适合很会带孩子的妈妈吧。我这样的妈妈,幼儿园真的很适合她。她去幼儿园从来没哭过,属于很独立的小朋友,老师也不需要抱着她什么的,她自己会去玩。所以我和她都觉得1岁以后去幼儿园对彼此都有好处。
作者: earlylulu    时间: 2015-2-26 20:42
我自己不太会带孩子,也不太会烧饭,出去每天玩的差不多。去玩的地方常常因为其他小朋友太大就不能去玩。 可是去了幼儿园就有差不多大的小朋友玩。老师还给很多吃的,去幼儿园以前她都没有吃过西瓜,苹果香蕉什么的。 所以我真的是不会带孩子的那种人。去了以后吃了很多我不会做的东西,还有很多玩具玩。觉得重点是有人一起玩就很有意思,我一个人带她有时候就要去买菜什么的,她就要陪着我出去,没有的玩的。

所以我觉得这个理念是适合很会带孩子的妈妈吧。我这样的妈妈,幼儿园真的很适合她。她去幼儿园从来没哭过,属于很独立的小朋友,老师也不需要抱着她什么的,她自己会去玩。所以我和她都觉得1岁以后去幼儿园对彼此都有好处。
作者: northwind79    时间: 2015-2-26 20:56
wellye 发表于 2015-2-26 16:20
宝宝还小 要送就早送 过了1岁就懂了比较难适应。我以前也是准备让宝宝全托的,宝宝不适应就算了,而且确 ...

我也觉得对小孩子心理怎么样可能扯得有点远了,毕竟多少年以前孩子都是瞎养的能养活了就不错了,人类不也这么繁衍下来了。关键是现在的父母要求高了,能不能接受CC的standard of care就难说了。能接受就行,接受不了就晚送。我们是绝对的事爸事妈,所以两岁以后再送,呵呵。
作者: steven991010    时间: 2015-2-26 21:00
我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孩子12,5,3岁
我的经验是,养育孩子,是父母的亲历亲为的责任,不可推诿,也不要相信幼儿园,幼师等。
没有人比父母更好,更胜任。
三个孩子的成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作者: ctal    时间: 2015-2-26 21:05
咱小宝10个多月去CC(比较热门,等了好久),一周一天,前两个月每次放下都哭呀闹呀。第三个月突然有位置可以多去两天,居然马上就习惯了,每天吃得饱睡得香。语言能力突飞猛进,会自动change channel了。除了两次incident reports,也没有大碍(学步的宝宝跌跌碰碰是免不了的)。还有就是第一个月发了三次烧,然后抵抗力大大增强,现在有时即使是低烧也不怎么折腾。

我自己也是56天大就被送到单位托儿所,从被哥哥姐姐们欺负到自己学习欺负弟弟妹妹们。一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发展出反社会的性格,所以我一直都很支持小宝去CC,毕竟人都是喜欢扎堆的,小宝也一样喜欢凑热闹,别一天到晚都是你看我,我看你的。
作者: smokyeyes    时间: 2015-2-26 21:08
还一对一呢,人家一口气生4、5个的怎么办,连幼儿园的质量都不如。
作者: bhua9    时间: 2015-2-26 21:11
黑羊 发表于 2015-2-26 21:11
这篇文章我很早就看过,印象很深刻,以至于后来不得不早早送孩子入托的时候我还纠结了好久,各种内疚,不安 ...

我们孩子挺像的呢. 我儿子从8,9个月开始就表现出在家玩不尽兴的时候, 那我就要尽量带他出去散步去公园. 他去托儿所也没有哭过, 去接的时候老师经常会告诉我, 他今天追着哪个小姑娘后面爬了, 或者是和哪个爱笑的宝宝两个人一起傻笑了. 
他第一个托儿所去了3个月之后,我们又给他换了一家, 经过两个星期吧, 他已经和里面的几个华人小男孩玩得很好了, 人家都比他大呢, 但是早上和傍晚baby room & toddler room合并的时候,他们就会一起玩.
我周末带他去教会, 他也很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会很主动的叫唤别人,或者追在别人屁股后面.

cc真的挺适合喜欢social的孩子去,我身边朋友1岁送宝宝去的, 她们的宝宝也相对比不去cc的宝宝更social,所以我也不确定哪个是因,哪个是果了.
作者: wellye    时间: 2015-2-26 21:39
hilltop-bear 发表于 2015-2-26 17:31
如果父母老是在cc和孩子呆着,没有限制规定,那孩子会希望家长永远这样,就更难断奶。而身边那些小朋友看 ...

cc这么说都是理论 事实上我身边几个同事去的比较好的cc 都是给很久时间让父母陪伴过渡的 这些孩子反而适应的很好。我不认为把孩子扔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逼他们适应是正确的方法,就算大人到了新环境都紧张何况孩子。应该帮孩子熟悉环境,确保他在新环境有安全感以后缩短陪伴时间。
作者: 琳琳姐姐    时间: 2015-2-26 21:43
这类文章看看就好了......反面观点的文章也一大把, 你信哪个?

以孩子的快乐和健康心理为目标吧. 如果爸妈不管,交给老人或幼儿园都对孩子不好
作者: wellye    时间: 2015-2-26 21:44
bhua9 发表于 2015-2-26 22:11
我们孩子挺像的呢. 我儿子从8,9个月开始就表现出在家玩不尽兴的时候, 那我就要尽量带他出去散步去公 ...

我女儿不喜欢和小孩子玩 出门特别喜欢和大人打招呼 还给人家看手上的伤做出很可怜的表情让人家吹吹。。但对小朋友她除了抢人家东西 其他不感兴趣。。我觉得这也是她不爱去cc的一个原因。她喜欢做大人的事情 给大人帮忙,去上gymbaroo她要负责帮老师分玩具收玩具。。。。
作者: crazyman    时间: 2015-2-26 21:51
wellye 发表于 2015-2-26 21:44
我女儿不喜欢和小孩子玩 出门特别喜欢和大人打招呼 还给人家看手上的伤做出很可怜的表情让人家吹吹。。但 ...

请教一下这位妈妈,小孩在外面抢别的小孩东玩具你是怎样处理的呀。我还不得要领,我儿子一抢别人玩具别人肯定就急,我试过从他手里夺下来还别人,他就直接发飙了,再塞他手里其他玩具都不要,开始放声大哭,玩也不玩了,搞得我很头痛。
作者: wellye    时间: 2015-2-26 21:56
crazyman 发表于 2015-2-26 22:51
请教一下这位妈妈,小孩在外面抢别的小孩东玩具你是怎样处理的呀。我还不得要领,我儿子一抢别人玩具别人 ...

你告诉她要等 我们先去看看其他的 还可以让她自己递回去 说谢谢表扬她 过几次就懂了 不要一上来就硬抢。不过同理有其他小朋友抢她的玩具 你可以告诉她share 但不要勉强
作者: zhouzhou    时间: 2015-2-26 22:09
本帖最后由 zhouzhou 于 2015-2-26 23:10 编辑

家有2个或以上孩子的,第二个孩子一出生就注定了不能跟父母一对一。照这个理论老二老三们都易有反社会行为?
事实是多数老二比较聪明吧,因为从小跟老大同时期的刺激多
作者: yuan918    时间: 2015-2-26 22:17
我上过的parenting course说,孩子的前三年应该以家庭养育为主,就是在父母身边的时间(除了睡觉)要多过托儿所的时间。如果做不到三年,18个月是最低要求了。我周围的妈妈很多休两年产假的,这是澳洲法律规定允许的。
作者: 乘物以游心    时间: 2015-2-26 22:40
rockbox 发表于 2015-2-26 12:01
我认为,作者仅仅是从幼儿养育的角度来分析,就是说100%满足幼儿心理生理要求的角度。

当然的三年完全 ...

就算可以负担,整天让妈妈、老人整天照顾小孩好吗?

我觉得小孩整天面对妈妈,小孩是很无聊的(虽然表现得很黏妈妈,很有满足感)。
但是我感觉没有足够的新鲜感刺激小孩的探索的兴趣。

据我观察,小朋友跟其它小朋友在一起时,无论是语言还是行动,互相学习得特别快,因为充满兴趣。
但是跟妈妈一起就差很多,也会跟妈妈学,但是明显兴趣不足,学东西慢很多。

当然,fulltime CC,小孩也会失去新鲜感。
我比较倾向于妈妈Partime工作,自己带3天,2天CC接触下不同人、环境、小朋友,周末2天爸爸带出去玩。

作者: hairbei    时间: 2015-2-26 22:50
斗胆问一句 cc看孩子还是婆婆看孩子 哪个好呢
作者: coeur    时间: 2015-2-26 23:16
hairbei 发表于 2015-2-26 23:50
斗胆问一句 cc看孩子还是婆婆看孩子 哪个好呢

CC,必须的!
作者: northwind79    时间: 2015-2-26 23:18
hairbei 发表于 2015-2-26 22:50
斗胆问一句 cc看孩子还是婆婆看孩子 哪个好呢

我家是婆婆看好 起码两岁以前没问题
作者: 鄭森    时间: 2015-2-26 23:29
乘物以游心 发表于 2015-2-26 22:40
就算可以负担,整天让妈妈、老人整天照顾小孩好吗?

我觉得小孩整天面对妈妈,小孩是很无聊的(虽然表现 ...

這麼小,根本不應該關注學習東西快慢
作者: 鄭森    时间: 2015-2-26 23:30
有辦法,不要太小送托兒所
作者: rockbox    时间: 2015-2-27 02:14
zhouzhou 发表于 2015-2-26 21:39
家有2个或以上孩子的,第二个孩子一出生就注定了不能跟父母一对一。照这个理论老二老三们都易有反社会行为 ...

几个问题:

1、在家里那种一有需求就可以有妈妈帮助,一抬头就能看见妈妈的感觉,cc是没有的。

2、手足外溢效应。cc的小朋友之间这样的效应作用很小。
作者: rockbox    时间: 2015-2-27 02:25
本帖最后由 rockbox 于 2015-2-27 01:59 编辑
乘物以游心 发表于 2015-2-26 22:10
就算可以负担,整天让妈妈、老人整天照顾小孩好吗?

我觉得小孩整天面对妈妈,小孩是很无聊的(虽然表现 ...


需要强调的是,这个研究里很明显没有考虑父母的感受。只考虑孩子的。但是家庭照顾的一对一,不是仅仅的父母和孩子在家大眼对小眼。也应该包括各种在父母带领引导下的社会活动。妈妈带着参加一小时playgroup或storytime,和把孩子独自放在cc两个小时效果是非常不一样的,尤其对三岁以下的孩子。在一抬头就可以看见父母的环境下,孩子是有安全感能够全身心去体验周围事物的,而在心里一直担心害怕没有妈妈在场的环境,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学习又能到达一个怎样的程度呢?

如果是父母自己觉得无聊,那也是负担不起的一种表现之一。也不在这个研究的考虑范畴之内。

至于你说什么part time,那些都是家庭的现实问题,这个各个家庭需要各自考量。无法一一都考虑到很正常的。


作者: Simonjo    时间: 2015-2-27 02:54
rockbox 发表于 2015-2-26 13:01
我认为,作者仅仅是从幼儿养育的角度来分析,就是说100%满足幼儿心理生理要求的角度。

当然的三年完全 ...

那有没有研究表明,100%满足幼儿心理并且不送日托的,日后会不会更多的表现出懦弱和Spoiled的性格呢?
我觉得送日托比较多的孩子可能会很aggressive,那完全不送家长完全满足的孩子,会不会很passive呢?
两头都是病啊!




欢迎光临 新足迹 (https://oursteps.co/bb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