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vill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ll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深蓝 于 2009-3-22 13:09 发表 
金融危机的三大条件:谁才是金融危机的幕后黑手?
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感谢分享,是不是这篇啊:
[评论] 金融危机的三大条件:谁才是金融危机的幕后黑手?
时间: 2009-3-02 周一, 11:13
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引起了全世界政府高度重视。对于金融危机的起因、后果、对策等内容已经有大量的学者专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如果抛开经济学方面的技术细节以及争议不谈,大部分专家学者甚至各国政要都有这样的认识:这一场来势凶猛的金融海啸是由华尔街的贪婪引起的。
但是,华尔街的贪婪并不是2008年开始才形成的,它只是人类共同本性在华尔街金融精英们身上的反应,过去一直存在着,而且今后还将继续存在下去。显然这个因素只是金融危机的条件之一。为了全面了解金融危机,我们还需要了解另外两个条件。
产生金融危机的第二个条件是游氏第二定律(广义测不准定律)所产生的作用。游氏第二定律可以简化地表达为:当一种预测对被测系统本身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的时候,预测就被自己打破了。游氏第二定律的根源在于歌德尔怪圈,因而和游氏第一定律相关。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看似聪明绝顶,他们却不懂得游氏第二定律,用已知的过去理解不可知的未来,把终将不可预测的风险当作可测的风险去管理,导致灭顶之灾。
有很多游氏第二定律的例子,比较著名的有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灭亡的预测:十九世纪的德国犹太天才马克思通过对当时社会经济现象的分析做出了资本主义必定灭亡的预测。这个预测最后并没有兑现,很多人看到的是马克思过世后来高速发展的社会生产力使得共同富裕有了可能。但是他们没有进一步思考这样的现象:马克思的理论导致了波澜壮阔席卷全球的共产主义运动,资本主义的体制在竞争下做出了适应性调整,劳工权利组织、调整贫富差距的累进税收制度、全民福利体系的形成和改善,使得后来的资本主义已经不是马克思的预测之前的原来的资本主义,本来有激化趋势的矛盾得到缓和。如果不说马克思的预测打破了马克思的预测本身,那么至少是打破预测的因素之一。
广义测不准定律在金融领域有过无数次先例,到了2008面又再度起作用。不过,第二定律是一个高阶定律,必须通过另外一个有预测效果的理论起作用。那么这 “另外一个理论”在这里又是什么呢?这里就需要了解金融危机的第三个条件:一个有关次贷债券金融衍生产品的著名的数学公式的运用。
从技术上说,这次金融海啸的直接起因是房地产次贷债券特别是其相关的衍生产品CDS/CDO市场的崩溃。具体细节已经有很多科普材料作了介绍,具备一定基础知识普通人能够大致理解其原理。CDS/CDO市场在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前几年飞速扩张。而这些有毒金融产品/资产的快速扩张,原因在于一个数学天才在2000年所发表了一个评估相关风险的公式。该公式发表之后象病毒一般迅速蔓延,大量从事次贷衍生金融产品的著名证券公司都运用该公式评估衍生品的风险,并认为自己可以高枕无忧地大赚其钱。也正是由于该公式在早期的相对准确性,才使得众多证券公司肆无忌惮地迅速扩张有毒金融产品市场,因为其毒性在早期并不显著。
这个风险评估数学公式本来之所以成立,是因为验证其可靠性所采用的数据是在该公式被采用以前的历史数据。而根据广义测不准定律,即便预测已经对系统产生作用,只要作用不太大,预测依然成立。也就是说,那些有毒金融产品本来并不是天然有毒的,如果市场规模不大,或者采用这个预测公式的证券公司不多,那么预测仍然是大致准确的。因此在一定的时期内,危机不会爆发。
然而,一旦所有的参与者都采用同样的方式来预测评估风险,那么整个系统便不是原来可以预测的系统,原来这个公式所成立的前提便不成立。这样,不稳定因素逐渐积累,只需要最后一根稻草,秩序便成为混沌。所谓蝴蝶效应就是这么来的。预测由于被众人所采用,便对被测系统产生作用,最后打破了预测,典型的广义测不准定律。
发现了那个风险评估公式的数学天才是一个前华尔街金融精英、中国移民李先生,目前在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工作。金融海啸让美国政府捉襟见肘到处借钱,以 Lehman兄弟公司、马多夫基金为代表的无数犹太巨额财富一夜间灰飞烟灭。造成这样的后果,那个计算风险的数学公式功不可没,李先生才是金融海啸真正的幕后黑手,而他至今仍然默默无闻。
金融海啸对世界形势产生重大影响,尽管中国经济本身也受到重大冲击,但是从长远看,在重新洗牌之后尘埃落定的未来全球格局中,中国的权重毫无疑问将得到大大增强,金融危机对中华民族是一个上帝赐予的重大机遇。这一点除了少数政府高层以外,大部分国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在此谨向真正的金融海啸幕后黑手、在无意之中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重要贡献的李海龟(David X. Li)致以崇高的敬意!
(注:本贴的真正主题其实不是金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