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标题: 有没有人认真对比过中西方教育的不同? [打印本页]

作者: 风玲    时间: 2008-8-27 17:34
标题: 有没有人认真对比过中西方教育的不同?
感觉我们这里,好多家长都很有心,而且都读了好多关于教育的书籍,文章,知识也很丰富,我很想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到底中西方不同的教育体系里面,各自都有哪些利与弊?

西方的教育理念我现在了解了一些,虽然主要还停留在早期教育领域(Early Childhood),但是因为女儿也在澳洲读书,多少也了解了些主要方向。我自己来说,我是一直学的西方教育体系,实践的也是,从早期教育领域来看,还是非常先进科学的。但是到了比如小学三,四年级以后,我现在感觉到的是,澳洲的教育,眼光似乎比较窄而短。举个例子,我女儿4年级,好像学校里学到的一些知识,除了澳洲本地以外,再就是有点关于美国,英国的,世界上其他好多国家好像都没有涉及?我在网上跟国内的朋友聊天,她儿子也是4年级,好像知识面要宽得多?而且他们学校有校内网,同学们常常在网上交流,电脑的知识也满多的。我女儿自己也有电脑,学校也上电脑课,有自己的网页,现在做一些project也需要自己上网google查资料,整理,打印。但是我想了解一下国内的孩子4年级的学习内容大概是什么?看看澳洲的教育是在什么水平上?

很想听听大家的感受和见解,一起讨论,学习。  要是有孩子正在国内学习的TZ来介绍一下就更好了。

[ 本帖最后由 风玲 于 2008-8-27 17:36 编辑 ]
作者: Supercobra    时间: 2008-8-27 17:36
ding yi xia.
作者: 飞儿    时间: 2008-8-27 17:59
interesting topic...
作者: chatchat    时间: 2008-8-27 19:29
标题: 很遗憾地告诉大家
GENERALLY SPEAKING,澳洲的教育在全世界的排名是比较差的!西方国家,芬兰,新西兰名列前茅。评测的主要是语言和数学两项。
中国最擅长知识灌输,所以国内大城市的孩子在知识面方面全世界领先;
西方学校教育主要培养合格公民,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我理解的东(包括中国,日本等)西方教育的最大差别是:东方学习是“勉强”,西方,LEARN TO PLAY, PLAY TO LEARN
作者: 西关少爷    时间: 2008-8-27 19:41
原帖由 chatchat 于 2008-8-27 19:29 发表
GENERALLY SPEAKING,澳洲的教育在全世界的排名是比较差的!

卡哥同学??
作者: 第一名    时间: 2008-8-27 19:44
澳洲教育真是有大问题,从细节上说,几乎没有作业。没有作业就等于是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几乎不practise。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天才,过目不忘,靠课上的那一点work是不够的。老师不分科,两个年级合并一个班上课,英文数学杂七杂八一个人搞定。就像我在另一个帖子里说的那样,一道题老师算来算去自己都不清楚答案,怎么教孩子啊。这还只是小学4年级。这些老师的算术差到无法想象的地步。从大方向上说,他们的立场我能理解并同意,可整个教育制度并不支持这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精神的立场。满天的补习学校和精英中学的升学制度就是对这个立场最大的嘲讽。

相当失望相当鄙夷,西方教育的精华全无,只剩下糟粕。
作者: chatchat    时间: 2008-8-27 19:54
标题: 恩,检讨一下,我是个骄傲的人
网络往往会放大字里行间的让人不舒服的优越感,得罪了!
但这个是事实,前两年我看过一些基础教育的统计,比较资料,这样说的本意是希望家长要知道差距。
作者: jasonliu234    时间: 2008-8-27 19:59
其他不知道,澳洲的数学教育,是非常差的。

鬼佬的一些最基本的小学的加减乘除,都没有掌握。

一个只重视体育的民族,只能当好兵,不能当将军。
作者: 太阳星辰    时间: 2008-8-27 20:03
到澳洲的犹太学校去看看,那才是西方最先进的教育。
作者: 第一名    时间: 2008-8-27 20:04
原帖由 太阳星辰 于 2008-8-27 20:03 发表
到澳洲的犹太学校去看看,那才是西方最先进的教育。


不了解,给我们细说说? 是不是要归依犹太教才能进?
作者: 风玲    时间: 2008-8-27 20:12
标题: 回复 6# 的帖子
我对小学不分科也不太理解,毕竟老师也有各自的专长,一个老师教所有课行吗?比如我们preschool,有的老师特别creative,注重培养孩子画画,手工,有的老师比较注重数学,语言,老师各自感兴趣的领域都不同呀。有没有学校老师来聊聊呢?
作者: 风玲    时间: 2008-8-27 20:16
标题: 回复 7# 的帖子
没关系呀,大家一起讨论嘛,畅所欲言,重在参与,我最喜欢brainstorm的学习方式了,我们上课在班上也是老师一边上课大家一边发言,不停的。
很想给大家加分只是我分数有限,可能只有慢慢来了~~~~
作者: 第一名    时间: 2008-8-27 20:16
大概因为政府要省钱。
作者: 风玲    时间: 2008-8-27 20:18
原帖由 太阳星辰 于 2008-8-27 20:03 发表
到澳洲的犹太学校去看看,那才是西方最先进的教育。

犹太学校什么样?我也没见过哦。在哪里?听说悉尼是在Bronte那边住着不少犹太人。到底犹太学校的教学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作者: 助理    时间: 2008-8-27 20:25
小学不分科,还可以对付,到了中学,一直到10年级,物理,化学,生物等全不分科,统一到一门叫science 的科目下。从物理,化学,生物等各学科来讲,系统性比较差。
作者: bulaohu    时间: 2008-8-27 20:43
原帖由 chatchat 于 2008-8-27 19:29 发表
GENERALLY SPEAKING,澳洲的教育在全世界的排名是比较差的!西方国家,芬兰,新西兰名列前茅。评测的主要是语言和数学两项。
中国最擅长知识灌输,所以国内大城市的孩子在知识面方面全世界领先;
西方学校教育主要 ...


Just in case I missed totally, who did the ranking?
作者: 风玲    时间: 2008-8-27 20:46
标题: 回复 15# 的帖子
可以具体给我们介绍一下吗?我们对澳洲的中学教学就更没啥概念了~~~

BTW,助理是V迷吗?

[ 本帖最后由 风玲 于 2008-8-27 21:04 编辑 ]
作者: 海蓝蓝    时间: 2008-8-27 20:57
原帖由 太阳星辰 于 2008-8-27 20:03 发表
到澳洲的犹太学校去看看,那才是西方最先进的教育。


能说一下犹太学校是怎么样的吗?很好奇~~

犹太学校好像不收中国人的说, 而且他们每天有几个小时的时间是用来研究他们的religion的,还要学习希伯来语 所以非犹太教的去了会不知所云。
作者: 助理    时间: 2008-8-27 20:59
杨振宁说过,大意是:中国与美国式的教育,不能讲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要因人而异。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中国学生,应该让他们多创新,对于美国学生,应该让他们打好基础,这样互相弥补,是最恰当的。换一种说法,对天资高的人,美国教育会好一些,而对于大多数的学生,基本上讲,中国的教育哲学是比较好的。
我觉得我们在澳洲的家长,可以借鉴这个“互相弥补"的概念,在孩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功方面多下些功夫。
作者: 西关少爷    时间: 2008-8-27 21:11
原帖由 助理 于 2008-8-27 20:25 发表
小学不分科,还可以对付,到了中学,一直到10年级,物理,化学,生物等全不分科,统一到一门叫science 的科目下。从物理,化学,生物等各学科来讲,系统性比较差。

not sure what you are talking about?

Primary School subjects:
English, Maths, Human Society and ITS Envior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Creative Arts etc

See attached file for High school subjects:

[attach]151967[/attach]
作者: 第一名    时间: 2008-8-27 21:16
助理说得很清楚,不知道楼上为什么看不懂
作者: 风玲    时间: 2008-8-27 21:24
标题: 回复 20# 的帖子
看了那个中学的表,stage 4 & stage5 (year 7-10), 只写了science,没写具体是什么。从stage 6开始,science 才有写包括了:生物,物理,化学,senior science 和science lifestyles。感觉跟助理说的内容是一样的呀?
不过感谢你的表格,使我们对中学的教学内容有更清楚的认识。
作者: 风玲    时间: 2008-8-27 21:33
标题: 回复 19# 的帖子
问题是,家长怎样下功夫呢?我一点想法都没有哎~~~
作者: 助理    时间: 2008-8-27 21:35
To 风铃:我不是微米,只是非常喜欢这张照片,哈哈!

中学就是西关少爷那个表的outline, 7-10年级只有science, 到了11-12 年级才分物理,化学,生物等。关于science 你再看看这个7-10年级的Syllabus:
http://www.boardofstudies.nsw.ed ... se-descriptions.pdf
作者: Ian    时间: 2008-8-28 01:29
Chatchat的印象恐怕不可靠。澳洲的语文科学及数学教育在一些评估中至少明显比美国和英国强,如果我们因此得出新西兰强于澳洲,澳洲强于英美,那岂不是怪事。

如果认为澳洲教育全取了西方糟粕,那么西方教育的精华又是什么?说到头不过是我们不习惯西方教育而已。

孔夫子讲因才施教,俗话说行行出状元,那并不是套话。由学校提供宽泛的选择,诱导学生寻找自己的兴趣领域不是很好吗?不一定什么人都要把四则运算弄得滚瓜烂熟吧。话说会来,四则题做得好的人,摸不着数学本质的也不少。

国内有一个问题,就是竞争太激烈,一步输了机会就少了。澳洲相对说掉两次船头还是可以的,国外教育这种通才教育法正是和这样的环境配套的。

从西关少爷和助理的链接看,这里的课程设置是比国内更宽泛的,7-9年级不过12-14岁的小孩,做些科学的通识教育也没有什么不好。不必都和张无忌似的,先把剑谱背先来,再慢慢理解。

澳洲教育体制也为有各种学业天分和兴趣的小孩准备了快车道,还是有深度和挑战的。我们自己把它变成了补习班大火并, 那是我们的问题,不是人家的问题。
作者: cmtiger    时间: 2008-8-28 02:13
我家大女儿在这里上五年级,三年级以前在国内上.女儿很喜欢这里的学校,就是因为没有多少家庭作业.我觉得对于基础教育来说,还是国内比较好.
1.首先是数学,说起来澳洲小学数学的知识点覆盖还算全面,但比起国内我认为可能少了有20%吧.至于难度是远远不及国内.我女儿现在都五年级了,成天还在做乘法口决表,就是为了照顾那些总也不会的学生.不知道大家坐BUS的时候最大感触是什么,我是最头疼买票,因为我和女儿坐不同的站,一起买票司机五次有四次都算错,只能各买各的,才不耽误后面人上车.不是我觉得四则运算有多么重要,我是认为数学对于一个人的逻辑概念培养非常重要.我女儿的数学现在还不如在国内的时候.
2.关于音乐,美术,体育.不知道我是了解不够还是怎么,我觉得这里对于这些科目没什么系统的教学.美术成天就是coloring,最多就是让你跟着书学学简笔画,我记得国内的美术课素描,水彩,蜡笔画什么都要涉及一些的.音乐方面,好像对free dancing挺重视,我想也是鼓励孩子们发展创造力吧.体育呢,就是周五什么都不做,就到PARK去运动,但对于怎么做很少教,在国内,是要教怎么打各种球,跑步怎么跑,怎么跳高跳远,这里你就自己玩吧.好像这些科目只有你参加各种小组,比如说乐队什么的,才能有比较系统的学习.
但这里也有一些好的方面.
1.这里非常鼓励阅读.在国内虽然学校成天也让买各种课外书,但孩子哪里有功夫看.我表哥的孩子只能在晚上洗脚的时候才有时间看一点儿.想想也挺可怜的.我女儿也是在这里才有功夫看郑渊洁的童话.
2.这里的教育有利于扩展孩子的知识面.这里是遇到什么事就教什么,最近开奥运会,学校就教关于奥运的知识.前一向世界青年日,学校就学各种宗教来源.过年时,就专门学中国.有一段时间,孩子成天都在查埃及的资料.前两周女儿她们自己拍MOVIE告诉大家节约水的重要性,很有意思.开始我不能理解,我觉得怎么这样啊,看到什么学什么.后来觉得,这样下来也很不得了,现在很多方面,女儿知道的比我多.

我认为,国内因为竞争太激烈,不得不学太多东西.实在也是对孩子压力太大.我姐姐教初中,每个假期都要补课,太累了.这里给了孩子很多空间,下课很早,如果孩子愿意,可以学很多课本外的东西.但如果孩子不愿意学习,就很麻烦,还会影响之间的关系.我听到很多华人的孩子有时反抗说,老师作业都做好了,你凭什么让我做这么多啊.

其实两边的教育都有点过,国内是太过填充知识,这里是太过自由发展.其实中和一下就好了.
作者: lilyzhu51    时间: 2008-8-28 08:08
原帖由 Ian 于 2008-8-28 01:29 发表
澳洲教育体制也为有各种学业天分和兴趣的小孩准备了快车道,还是有深度和挑战的。我们自己把它变成了补习班大火并, 那是我们的问题,不是人家的问题。

如果认为澳洲教育全取了西方糟粕,那么西方教育的精华 ...

严重同意。 这里在某方面有天分(不光是学术上的)的小孩是肯定能得到机会发展的, 就算家长没发觉, 老师也会推荐的( 我的朋友的小孩, 就是老师推荐他上提高班)。 同时, 每个小孩都有空间发展自己喜欢的项目。  这样就比较快乐。
我们不应该指望孩子门门功课好, 不好就补习。 我体会在这里不好就不好了, 不好的项目是弱项, 有精力补差, 还不如挑孩子喜欢的科目深入发展。 只有喜欢, 才能无痛苦的, 自发的学习。

不过这是资本主义的社会, 父母金钱的竞争存在。  有钱就能上好学校是事实。 我理解家长希望孩子考OC, 考奖学金, 一部分原因是出于此。  我一直很想对local的富人说,‘你们的孩子生下来就排队上私校, 我们的孩子要上好学校只有自己努力。 凭什么批评我们勤奋?’

[ 本帖最后由 lilyzhu51 于 2008-8-28 08:10 编辑 ]
作者: 第一名    时间: 2008-8-28 08:30
楼上没明白补习学校学的是什么。这跟私校不私校没关系。比方说你的孩子想去考oc,而又没去过补习学校,那是聪明都考不上的,因为学校里根本不教考试会涉及到的内容。就算偶尔教到了,也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等下次再遇到同样的内容,可能是下个学期的事情了。孩子的记忆力有多长时间?

去补习学校不是去补在学校学不好的功课,而是去学那些学校不教而oc会考的内容。这就是不公平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是因为澳洲的教育机制造成的。什么是西方教育的精华,就是你们所赞同的那些,我也一样赞同。什么是糟粕,就是事实上的现状。考上oc班的孩子,绝对不是在学校里最好的孩子,但他们补习过。那么没去补习而资质很好的孩子呢?我见过很多聪明孩子没考上的例子,因为家长太自信了,太不屑去补习学校了。等考完才发现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回事。于是恶补两年考精英中学。

问题:
1 为什么不能在正常的学校完成补习学校的内容与练习?
2 如果不能做到第一点,为什么要设定这样的升学制度?

这种自相矛盾到底是西方教育的精华还是糟粕?

[ 本帖最后由 叶多妈妈 于 2008-8-28 08:45 编辑 ]
作者: patrickzhu    时间: 2008-8-28 09:33
我女儿三年级,也在上补习班,一周一次。
我看补习班的内容,特别是Math和GA的部分,我不认为公立学校里不教,但是学校不重视练习的确是事实。
补习学校的做法就是提前半年到一年来教孩子这些内容,并给予大量的课后练习。
现阶段孩子比较痛苦的地方就是教她超出学校里正常教学的内容。
比如公立学校三年级是不会有fraction运算的,e.g. 1/8+3/8,然后简化成simplest form。但是补习学校就在三年级的上半年就教,孩子也搞不清楚这是干嘛的?这个时候其实她连1/8的真正含义还没有搞清楚呢。

澳洲的升学制度还是基于基础教育只要求“基础”,少数的精英孩子被挑选出来专门培养,因为这个社会不需要这么多“精英”。
传统上在澳洲这样的制度也没啥不好,大部分普通孩子有了“基础教育”后,他们的出路未必很差。相反澳洲被大家津津乐道的地方就是,蓝领不比精英差,比如说plumber的工资如何高就是个例子。
但是很多华人看到了将来10年20年,澳洲的发展绝对不会和过去一样,让自己的孩子不成为“精英”或者不达到比“基础教育”高一些的水平,是件很冒风险的事情。一句话,我们的孩子长大进入社会的时候,社会分工和竞争会远远超过过去和现在,甚至非常”残酷”,现在的这些“蓝领不比精英差”的观念将来一定会破产。

我觉得政府还是在试图维持澳洲的这些“好”传统,所以我们看到的教育体系和制度就是在为了这些好“好”传统而服务。
但是个人觉得,总是会有改革的一天的,不过我们的孩子是正在时,等不及更好的制度出现了。
所以我个人很少想这么多,顺势而为啦,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努力一下总是没错的。
作者: 第一名    时间: 2008-8-28 09:50
朱版说得很对,白条一下
作者: patrickzhu    时间: 2008-8-28 10:23
标题: 来看看今天SMH的新闻
Rudd sets tough rules for school funding
Email Printer friendly version Normal font Large font Phillip Coorey and Anna Patty
August 28, 2008

KEVIN RUDD has threatened the states and education unions by declaring future federal education funding will be conditional on information about the performance of individual schools being made available to parents.

Announcing a new plank of what he has called an education revolution, Mr Rudd demanded yesterday that the states agree to a new national system of school transparency by December so it could be in place for the next school year.

As flagged by the Herald, their agreement would be a non-negotiable condition of the four-year Commonwealth-state education funding agreement to come into effect on January 1.

"We don't intend to shirk from this," he said, adding he expected "significant argy-bargy" from the unions and the states.

The information would make it easier for parents to decide where to send their children. It would also allow them to "vote with their feet" and send their children elsewhere if the school they were using was found to be underperforming.

The Prime Minister also outlined incentives to improve the calibre of teaching by introducing performance pay and luring talented graduates to the profession and placing them where they were most needed.

He also promised $500,000 to each underperforming school to help them raise standards. If they still failed to do so, they should close or merge, he said.

"Kids out there going to average schools deserve every opportunity that kids at flash schools have," he said.

The acting NSW Minister for Education, John Hatzistergos, welcomed the new funding for disadvantaged schools but did not endorse Mr Rudd's proposal to tie funding to reporting of performance. He would request further detail "to see if it is fair and workable".

Mr Hatzistergos said NSW was already comparing test results between similar schools and setting higher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for teachers. "Like-school reporting is already a feature of our system," he said.

But Mr Rudd wants a uniform national system. "I cannot understand why public institutions such as schools should not be accountable to the community that funds their salaries and their running costs," he said.

The president of the Aust- ralian Education Union, Angelo Gavrielatos, condemned the proposals as "more about slogans than substance" and said Mr Rudd was no better than the Howard government.

"We've had FuelWatch, we've had Grocery Watch, and now we've got school watch," he said.

He said Mr Rudd should concentrate on funding and pointed to a report by the union, released yesterday, which said 1000 teaching jobs would disappear by 2012 under funding projections in the federal budget.

Mr Rudd dismissed the report as an "intellectually dishonest document" because funding for the next four years had yet to be finalised and the forward estimates in the budget were not "concrete figures".

The Federal Opposition complained that Mr Rudd pinched its idea. The Opposition Leader, Brendan Nelson, who was the minister for education when the Howard government tried to introduce a similar measure, in 2004, welcomed Mr Rudd "now following our agenda" but said yesterday's announcement was aimed at distracting from the slowing economy.

The president of the NSW Secondary Principals Council, Jim McAlpine, said tied funding was a good idea only if fair comparisons were made between schools.
作者: daffodil    时间: 2008-8-28 10:32
原帖由 lilyzhu51 于 2008-8-28 08:08 发表 我一直很想对local的富人说,‘你们的孩子生下来就排队上私校, 我们的孩子要上好学校只有自己努力。 凭什么批评我们勤奋?’


很赞同.
作者: nzsandra    时间: 2008-8-28 10:50
我女儿在3,4 年级混合班,数学和英语都在班里的所谓top组,关于数学老师还是给他们组讲了比较难点的东西,象老朱说的fraction,也给了一定的练习,甚至老师还给他们5年级的题做,但我不知道效果如何,因为我是在家里先教了,老师讲的时候是巩固,所以我孩子已经会了不同分母的加减。上半年我孩子是班里唯一一个数学得“B”,就是above啦,这跟她每天回家做一定的练习有关系。但英语我孩子阅读比同龄小孩子差,只能得"C"。我的感觉就是她读而不懂,很让我费神,有人说不用担心慢慢就好了,但她总不能老是比同龄的孩子差吧?
关于新西兰的小学教育,总体是一样的。感觉澳洲数学比新西兰强点,语言部份好像澳洲是要差点,具体说不好。

[ 本帖最后由 nzsandra 于 2008-8-28 10:51 编辑 ]
作者: flora222    时间: 2008-8-28 10:51
那如果把小学一两年级的课程送回国内去学,会不会对孩子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作者: nzsandra    时间: 2008-8-28 10:58
觉得也不是很好。因为这里缺的是练习过少,至于学的东西大人在家是可以教的。
而且在这里学会用英语去表达数学名词,不只加减乘除的简单运算。有些文字题需要看懂
英语的意思才能去做。所以英语很重要。
作者: nzsandra    时间: 2008-8-28 11:02
原帖由 jasonliu234 于 2008-8-27 19:59 发表
其他不知道,澳洲的数学教育,是非常差的。

鬼佬的一些最基本的小学的加减乘除,都没有掌握。

一个只重视体育的民族,只能当好兵,不能当将军。


这里老师不会因为你孩子没学会他就要扣奖金什么的,所以她是 什么都泛泛的教了,会不会就是你家长的事了。
你看那数学还可以的孩子,肯定不是上了补习的,就是家长教了的。
作者: 第一名    时间: 2008-8-28 11:03
原帖由 patrickzhu 于 2008-8-28 10:23 发表
Rudd sets tough rules for school funding
Email Printer friendly version Normal font Large font Phillip Coorey and Anna Patty
August 28, 2008

KEVIN RUDD has threatened the states and education uni ...


诸如此类的变动好像对华人孩子不会有啥影响
作者: nzsandra    时间: 2008-8-28 11:06
问题:
1 为什么不能在正常的学校完成补习学校的内容与练习?
2 如果不能做到第一点,为什么要设定这样的升学制度?

这种自相矛盾到底是西方教育的精华还是糟粕?

同问!感觉这样不是公平竞争!
作者: hohoho    时间: 2008-8-28 11:08
学习 学习
作者: patrickzhu    时间: 2008-8-28 11:23
原帖由 nzsandra 于 2008-8-28 10:58 发表
觉得也不是很好。因为这里缺的是练习过少,至于学的东西大人在家是可以教的。
而且在这里学会用英语去表达数学名词,不只加减乘除的简单运算。有些文字题需要看懂
英语的意思才能去做。所以英语很重要。

同意。
这里的语文远远要比数学重要,到了高年级英文阅读和写作好的孩子会大占优势。
从功利的角度讲,考试MATH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GA,Reading,Spelling,Writing都和语文有关,特别是Writing是决定性的。
作者: patrickzhu    时间: 2008-8-28 11:28
原帖由 叶多妈妈 于 2008-8-28 11:03 发表
诸如此类的变动好像对华人孩子不会有啥影响

这个新闻说明,将来,目前的公立教育制度一定会改革。(公立教育系统里,特别是小学有很多“烂校”)
澳洲的公立教育靠着国家的Funding在运作,不会有公平可言。
我们现在就在教育的平均主义的“大锅饭”里,所以从中国来的华人家长都会有“危机感”,没钱上私校的只能补习+OC+Selective School这一条路了。
作者: coffeecorner    时间: 2008-8-28 11:39
跟很多朋友看法不同,我比较欣赏澳洲的基础教育。
小学阶段的教育,尤其是前三年,不在于学习多少知识(比如大家比较关心的数学教育),而是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很多朋友说:这边的基础教育太差了,国内的1年级的数学水平比这边的三年级的都高,其实,我觉得这正是国内教育的失败。通过大量的灌输知识,然后通过题海战术来强化这些知识,有什么用?相反,孩子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习惯和创新的意志,比那些强制灌输的知识更重要,那些东西学得快,忘记得更快!
顺便八一句,水立方是澳洲人设计的。

[ 本帖最后由 coffeecorner 于 2008-8-28 12:13 编辑 ]
作者: jasonliu234    时间: 2008-8-28 11:44
这还是文化的问题

自问,这里的学校,什么样的学生是最popular的,什么样的学生是role model?

学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好玩的是,不是 成绩好的学生,而是那些所谓体育出色,容貌出众,幽默funny,的学生。

在这样的价值观的指导下,学生是没有动力去读书,读的好的学生,会被称为g**k,(忘了拼写),被其他学生耻笑。

所以,家长不但要在灌输知识上努力,更要努力纠正孩子的一些观念,让他们自己有动力去学。
作者: 第一名    时间: 2008-8-28 11:49
原帖由 patrickzhu 于 2008-8-28 11:28 发表

这个新闻说明,将来,目前的公立教育制度一定会改革。(公立教育系统里,特别是小学有很多“烂校”)
澳洲的公立教育靠着国家的Funding在运作,不会有公平可言。
我们现在就在教育的平均主义的“大锅饭”里,所以 ...


朱爸爸对私校了解吗,除了设施好,对不同兴趣,天分的孩子着重培养(可能)以外,我怎么觉得私校成绩不怎么地啊。有些家长送私校的,也去补习,就是担心hsc考不过那些selective的孩子,当然家里都不是巨富(巨富可能都不考hsc)。周围的朋友,我还真不认识谁的孩子去普通公校。还有些考到奖学金去私校。华人孩子是不是都很强大啊。
作者: patrickzhu    时间: 2008-8-28 11:58
原帖由 meigui 于 2008-8-28 11:49 发表
我们在国内从未上过补习班,原来也没有打算在这儿上,但看了以上的帖,觉得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chatswood附近补习学校的情况,哪位能够提供信息不胜感激。

Chatswood有很多家Coaching School,比如

North Shore Development Centre
North Shore House
65 Archer St Chatswood NSW 2067
http://www.north-shore.com.au/home

James An College
http://www.jamesancollege.com
CHATSWOOD Suite 2, Level 5, 6 Help St. Chatswood 2067  

很多很多。。。
这位妈妈买张周末的新报或者星岛日报,上面一大堆。
作者: 且听风吟    时间: 2008-8-28 12: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ohoho    时间: 2008-8-28 12:04
which one is better? can we have a little tip? thanks
作者: patrickzhu    时间: 2008-8-28 12:07
原帖由 叶多妈妈 于 2008-8-28 11:49 发表
朱爸爸对私校了解吗,除了设施好,对不同兴趣,天分的孩子着重培养(可能)以外,我怎么觉得私校成绩不怎么地啊。有些家长送私校的,也去补习,就是担心hsc考不过那些selective的孩子,当然家里都不是巨富(巨富可能都不考hsc)。周围的朋友,我还真不认识谁的孩子去普通公校。还有些考到奖学金去私校。华人孩子是不是都很强大啊。

不了解,因为我没钱

在过去我写过的文章里,有我自己的一些个人想法,引用如下:

我们来看看为什么精英中学好。以2007年HSC考试90+marks ratio来作比较。
1. 成绩前100名的中学里,有20个是公立精英中学,整个NSW一共只有30所精英中学,说明精英中学成绩普遍很好。
2. 成绩排在前十位的有7个是Selective High School (James Ruse,NorthSydney Girls,Sydney Girls,Baulkham Hills,Hornsby Girls,North Sydney Boys,Sydney Boys),3个是私校(Ascham,Sydney Grammar,Pymble Ladies College),其中TOP 5则全部是公立精英中学。这说明成绩顶尖的学生并不是在私校里,而是在公立的精英中学里。
3. 成绩前100名的中学里,普通公立中学只有14个,其他66个都是私立中学(包括教会学校)。说明普通公立中学的办学质量明显不如私校。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咬紧牙关也要送孩子去私校的一个原因

看了以上“残酷”的事实,
第一,筒子们大概可以了解了为啥有这么多华人学生去上coaching school(补习班)了吧。
所谓澳洲读书轻松压力小也是说说而已,大家不要轻易相信,无论在那里竞争都一样。
第二,我们也可以知道为什么很多人要送孩子去私校,因为大部分私校就是个“精英中学”,虽然它们的大部分比不上顶尖的公立精英中学,但是他们在academic上的成绩要远远高于普通的公立中学。第三,我们也可以知道North Shore Region的房子贵其中的一个原因,那里公立精英中学和好的私校多过别的区。即使是普通的小学中学,(无论你是否承认)它们的普遍水准要比悉尼别的区域要高。成家立业置产,孩子的教育就是一个主要考虑的因素。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提前下,上私校可以认为是一个安全的“捷径”。
因为大部分孩子能力成绩一般,而大部分的亚裔家长希望孩子走academic的道路,从OC->Selective High->university竞争激烈,那么根据私校普遍比公校成绩好的情况下,送去私校就变成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大家可以这样想一下,如果钱不成问题,你还会考虑这么多吗?
澳洲的教育现实如此,为什么要逆势而为呢?

作者: 第一名    时间: 2008-8-28 12:10
原帖由 jasonliu234 于 2008-8-28 11:44 发表
这还是文化的问题

自问,这里的学校,什么样的学生是最popular的,什么样的学生是role model?

学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好玩的是,不是 成绩好的学生,而是那些所谓体育出色,容貌出众,幽默funny,的学生。 ...


说的是,教孩子有一个强大的内心,知道自己要什么是最重要的。不过不能小看这peer pressure,大多数人都逃不过。想想我们当年的盲从就知道了
作者: 雪梨姐姐    时间: 2008-8-28 13:10
看了这么多贴,怎么感觉在这里学习好象也是很紧张的.觉得压力好大呀.
作者: 第一名    时间: 2008-8-28 13:13
华人孩子好可怜,hsc考出个98就算不是很理想的,大家都是99,看你是99.7还是99.8。

考医,有99.N,还要在参加一个特别的考试叫UMAT,这个考试通过了,还要再interview,都通过了才能上。我猜想这个UMAT是test考生是否合适当医生,毕竟不是每个高考成绩好的学生都适合。结果连这个UMAT都有补习班的。。。

还有,一个家长跟我说,他们孩子小学的校长直接跟他们说,学校愿意给那些准备考oc班的学生出较高的历年总评成绩。这样,这些学生如果考上了oc,学校的成绩就上去了,那么他们学校下一年招生时就会有更多的生源。

哪里体现出歌中唱道的advance australian fair?一点不fair
作者: patrickzhu    时间: 2008-8-28 15:33
原帖由 雪梨姐姐 于 2008-8-28 13:10 发表
看了这么多贴,怎么感觉在这里学习好象也是很紧张的.觉得压力好大呀.


呵呵,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
全世界都一样,没有“王道乐土”的。:)

我们从中国来到澳洲,对孩子的教育当然要尽量向这里的体系靠拢。
华人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自己的要求,对教育有自己的看法,就尽管在孩子身上努力好了。
我觉得只要不是太偏激的做法都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

在我看来,东方西方的教育方法都很好。

其实我们华人已经是占了很大的便宜了,多多少少比西方人更多一些知道各自的优劣之处。更能把这些不同和好的东西融会贯通起来给孩子。

无论东方西方如何不同,我的认知,有一点是肯定都一样的,要将来孩子在社会上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要所谓的“出人头地”,就是要靠“勤奋+努力”,要靠家长有付出才行。所要掌握的只是个“度”而已。

聪明和天才的孩子很少见,要让大部分普通资质(平庸)的孩子将来能够得到社会公平的对待,就要靠儿童少年时候家长抓学习的各个方面才有可能。

在这里,千万不要轻易相信某个华人家长或者西人家长,跟你说,我孩子平时就是在玩,也没什么补习班,我也不太管他的学习,就考入了精英中学考到了私校奖学金之类的话。然后认为澳洲是“王道乐土”,学习轻松自在。他的努力我们没看到而已。

总之小时候的放松和放任,想依靠“公平的”教育体系来对待孩子,长大了孩子就会吃苦头。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是有家长巨大的付出和孩子本身的勤奋。

不过这些离风铃的主题太远了。
楼主要讨论的还是澳洲和中国教育方法和内容上的不同。还是要正楼

楼下请继续。
作者: 雪梨姐姐    时间: 2008-8-28 15:46
因为我LG和我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有分歧.他竭力主张随孩子发展.可是我看到我们楼下那二个孩子,姐姐在james ruse,弟弟在north rock oc班.从来就没有休息天.从来没看到过他们出去玩,即使在假期.只有偶尔在外面打羽毛球.我是刚到这里,对澳大利亚是没有一点概念的.但是看到他们那样的情况,让我感到不安.难道我们的孩子以后也是这样吗?在以后看到足迹的一些有关孩子读书的贴,深深体会到,我是对的.不论孩子有多少天赋,后天还是要抓的.没有一个父母会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
无论中国的教育与澳洲的教育有什么差别,在我们认为这里的有些做法看不惯,但是还是要适应.好象西方国家从小学到初中都是愉快学习,但是到了高中以后就是难度一下加大的.所以基础还是打扎实.反正付出与收获应该是正比例的.
作者: JACK    时间: 2008-8-28 16:29
level 29#: 现在的这些“蓝领不比精英差”的观念将来一定会破产。

r u sure?
then i shall look forward that day when I don't need to frown at my plumber's bill.
作者: 风玲    时间: 2008-8-28 17:24
原帖由 patrickzhu 于 2008-8-28 11:23 发表

同意。
这里的语文远远要比数学重要,到了高年级英文阅读和写作好的孩子会大占优势。
从功利的角度讲,考试MATH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GA,Reading,Spelling,Writing都和语文有关,特别是Writing是决定性的。

是这样吗朱版?这次我女儿参加OC班考试,她说没有creative writing。大部分题都是数学,GA,英语的阅读理解。本来我是觉得她的writing可以往上提分的,因为她writing是几门课里最好的,没想到都不考哦。
我女儿GA比math好,英语和写作不错,最差的算是math,但愿考中学的时候写作能给她拉点分。

[ 本帖最后由 风玲 于 2008-8-28 17:40 编辑 ]
作者: meigui    时间: 2008-8-28 17:27
本帖最后由 meigui 于 2017-7-23 20:42 编辑

毋庸置疑,单就学习的内容而言,中国的基础教育非常扎实全面,而且在教育手法上也向西方借鉴了很多,儿子在上海的小学,除了贯彻教学大纲以外,学校还有丰富的课外活动。

但是,中国的老师对于学生过于严苛,斥责、讽刺时有发生,不利于孩子心灵的成长。儿子在国内是好学生,很少受到直接批评,可是间接的训斥往往不绝于耳,这也是他来澳洲后非常喜欢现在学校的主要原因,次要原因才是学习轻松,有较多自主学习的时间等等。

我虽然对于目前这种过于松散的学习方式心存疑虑,但是毕竟孩子能在一种宽松的环境里学习生活,对于个性的培养,自我的认同大有益处,孩子能够成为精英,甚至是完人伟人固然很好,但是我认为只有在一个能够让孩子充分发挥天性而不是压抑个性的环境里,孩子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心智自由,对生活有自己追求的人,这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 风玲    时间: 2008-8-28 17:35
标题: 回复 54# 的帖子
哇,下班回来这么多好见地,好开心啊!马上要去上课,没有时间写回复了,有空再写。
朱版我觉得你说得很好,其实我就是搭个架子在这儿而已,很希望大家畅所语言,只要跟孩子有关的,都不算跑题。大家继续~~~(没有分了,继续欠着
作者: patrickzhu    时间: 2008-8-28 17:36
原帖由 JACK 于 2008-8-28 16:29 发表
level 29#: 现在的这些“蓝领不比精英差”的观念将来一定会破产。
r u sure?
then i shall look forward that day when I don't need to frown at my plumber's bill.

呵呵,这样问我我肯定不能SURE了。:)

我刚来澳洲的时候,听到的老移民老前辈们说的都是澳洲的好话,
比如:
澳洲工人的工资不比白领精英差,很多技术工种hour rate非常高。
澳洲大学毕业不如TAFE毕业。
澳洲小孩子很快乐,因为他们读书没压力就是在玩。
澳洲老年人退休有pension。
澳洲看病不要钱,买药很便宜。
澳洲有很多福利,孩子越多福利越多。
澳洲有Centrelink,你失业了政府会给你钱。
等等,等等。。。
总之,澳洲是个平等公平的社会,是“王道乐土”。

我来了四年,了解了更多实际的状况,其实大部分都是condition applied的。
倒也不是老移民们吹牛,实在是澳洲变化的太快了,将来20年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也不知道。
反正人会越来越多:)

所以我的理解澳洲工人的工资不比白领精英差,也是CONDITION APPLIED的,如果有人把它作为一个说明澳洲有多公平,努力学习就没什么用的话,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了。
作者: patrickzhu    时间: 2008-8-28 17:38
原帖由 风玲 于 2008-8-28 17:24 发表

是这样吗朱版?我只知道这次我女儿参加OC班考试,她说没有creative writing。大部分题都是数学,GA,英语的阅读理解。本来我是觉得她的writing可以往上提分的,因为她writing是几门课里最好的,没想到都不考哦。:j ...

你女儿writing好,将来读中学的时候必有回报。
这个writing好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很难提高的)。
作者: 风玲    时间: 2008-8-28 17:50
标题: 回复 60# 的帖子
谢谢朱版!

conditions apply,我深以为然。
玫瑰同学也说得挺好的,国内老师对学生抓得比较紧,负责任是真的,但是经常缺乏respect也是真的。两边互补一下就好了。
我女儿在学校要是有不会的,她有时候会带回来问我们,有时候就忘记要问的题。我就说,为了以防忘记,可以在学校问老师啊,她说,他们做作业的时候,老师说,不要来找我,我还有事要忙。下了课老师更是很快就不见了。除了parent teacher interview,我还没机会跟老师在其他场合谈话,想想也是,下班以后人家不拿工资,是人家的私人时间了。
有个朋友,女儿在这儿读中学,是前两年才来的,她就说,很难找到老师问问题的。所以中学以后,华人家长送孩子上补习班还有一个原因,补习班可以去问问题的,中学以后有可能有些问题家长都回答不了了。要是没有补习,孩子不会做的题怕都找不到帮忙,讲解。
作者: nzsandra    时间: 2008-8-29 11:14
风玲说的上面的这个问题是个问题,想咱也就能对付到小学内容,上中学了,偶可不一定辅导的了,没人解决问题还真不行。

还有个问题,好些个孩子学的课外的东西很多,比如钢琴,芭蕾,游泳,打球。。。
那不是每天都很累,哪里还有精力去做数学,英语等练习呢?我不反对去学这学那,他们是怎样合理安排时间的呢?毕竟还要保证孩子的睡眠,也不能过度的用眼。

[ 本帖最后由 nzsandra 于 2008-8-29 11:20 编辑 ]
作者: 第一名    时间: 2008-8-29 11:26
我觉得跟孩子一起学也是件挺好的事情
作者: daffodil    时间: 2008-8-29 11:31
原帖由 nzsandra 于 2008-8-29 11:14 发表
风玲说的上面的这个问题是个问题,想咱也就能对付到小学内容,上中学了,偶可不一定辅导的了,没人解决问题还真不行。

还有个问题,好些个孩子学的课外的东西很多,比如钢琴,芭蕾,游泳,打球。。。
那不是每天 ...


其实学习的目的, 主要是形成独立思考的方法和培养自学的能力. 对小小孩来说, 学数学, 学写作, 学乐器, 等等, 不过就是一个途径而已. 通过这个途径, 孩子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今后长大了, 只要保持学习的热情, 什么东西学不会呢?
作者: 风玲    时间: 2008-8-29 21:29
标题: 回复 63# 的帖子
“还有个问题,好些个孩子学的课外的东西很多,比如钢琴,芭蕾,游泳,打球。。。
那不是每天都很累,哪里还有精力去做数学,英语等练习呢?我不反对去学这学那,他们是怎样合理安排时间的呢?毕竟还要保证孩子的睡眠,也不能过度的用眼。”

我也有同样的问题,感觉很难兼顾那么多事。 不仅要保证睡眠,还要保证给孩子安排一些社会活动,外出excursion等活动,另外还要留出孩子自己安排活动的时间。。。
作者: 西关少爷    时间: 2008-8-29 21:34
咳,大人孩子都一个字- 累
作者: 第一名    时间: 2008-8-29 22:27
标题: 回复 65# 的帖子
说得非常好。在6岁之前我认为孩子需要培养的是注意力和耐心。学什么都建立在这两方面上。不知道大家对培养注意力和耐心有什么好方法?
作者: coffeecorner    时间: 2008-8-31 11:54
比较中西方教育,学校的人文环境不可忽视。国内做个一个关于小学生的理想的调查,结果大部分孩子不是长大了要当官就是当大款。受社会风气的影响,现在很多小学生学会了跟老师同学搞关系,溜须拍马,孩子之间也相互攀比,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 本帖最后由 coffeecorner 于 2008-8-31 11:55 编辑 ]
作者: 阿Ka    时间: 2008-9-1 10:13
这个话题非常好啊!非常值得探讨啊!
作者: 风玲    时间: 2008-9-1 15:47
标题: 回复 69# 的帖子
coffeecorner这一点我很赞成。感觉西方教育里面,sense of self, sense of humour,spiritual and moral, sense of fairness,social等方面,国内的传统教育是不够的。还有就像前面同学说的,两边的学习,感觉西方跟注重培养孩子的self-learning和lifelong learning,学习过程中,思维是主动的。国内更有点像填鸭式的,孩子比较被动。
作者: chenyan618    时间: 2008-11-20 22:59
标题: 回复 68# 的帖子
这个观点非常赞同,我的孩子18个月,我在他8个月左右开始研究早期教育,也就是6岁以前的教育,现在研究的初步观点就是3岁以前的早教是有决定意义的,如果3岁以前宝宝自己亲力亲为,在各方面把好关,之后的教育就是水到渠成,在2岁以前,就应该发现自己孩子的强项弱项,强项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伟重点培养,弱项就尽自己的力量拟补。

具体到上学的年龄,我觉得父母就应该成为最了解孩子的人,帮他们选择一所最适合他们学校和老师。

像我儿子,我上个月发现他对形状有天赋,16个月就可以认识超过12个以上形状,但是对音乐颜色什么的就很一般。
其实孩子的兴趣也跟家长相似,潜移默化,所以,我们也比较好培养。
作者: ccpbella    时间: 2009-3-5 15:57
今天翻了很多楼主的帖子来看,真的感觉受益菲浅。因为女儿主要是在幼儿园,所以我也有一点点小小体会。
国内的幼教制度很多的学习国外的教育体系,就像我在别的帖子说的,现在国内的幼儿在学习国外的主题式的教育方式,说是发现孩子自己的兴趣,然后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来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可是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你提到的theme式样的活动,每个月由教师制定一个主题,当月完成。当部分孩子可能不一定对这个主题感兴趣,也出现了你提到过得一幕,教师们会为了表面功夫,也就是对每个家长都有所交代,让孩子摆个姿势,然后拍下照片。(当然是看起来比较自然的)不过无可非议的是孩子们通过主题式的活动,见闻有所扩展,不再是局限于家长们或者老师们给与的限量知识了,而且知道了如何才能获取更多的相关线索与知识。相对的来说,家长和老师也跟难当了,家长需要有更多的时间来帮助孩子寻找配合主题的信息内容,老师也需要有更多更丰富的知识来驾驭孩子,不然,我相信没有一个老师愿意当班里超过20个孩子问有关问题,80%以上老师都回答不到,那孩子也会对老师失去信心。无可非议,老师肯定有不知道的地方,20%的话,我相信孩子是可以理解的。这时也正如上次女儿对我说的,我问老师“...”她知道吗?老师说她不知道,请我帮她的忙,找出答案来。女儿不但乐意,而且非常高兴能帮到老师。当然我相信,老师有时候也特意要留一些问题给孩子们回家思考,找出解决方法。
澳洲的教育对于小学以上我没有经验,但是留意到很多父母都非常担心孩子没有作业。我也这么认为的。没有功课等于没有复习的机会,而家长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楚知道教学内容的,所以也就无从帮起。不过我也认为教学内容轻松简单,能从孩子们的兴趣着手,让每个孩子都能学的自然,没有负担也是不错的。让孩子们的心灵得到了释放。我从朋友那里了解到,上海的孩子这点活的比较累,一年级的小朋友以前从拼音开始学习,但现在拼音完全不学了,直接从认读课文开始,要知道现在拼音在幼儿园不是必授课程,所以很多孩子根本就是从没拼音的基础,直接就开始认大篇大篇的认字了,简直太拔苗了,很多孩子会受不了,对孩子的自尊心无非是一种伤害。家长也非常的累。不知道其他地区是不是这样。又如,另一个朋友提到,她女儿成绩一直很好,可是进不了学校的提高班,就是因为数学每次都是95分,但她不是缺在任何的基础知识上,是因为一直没有参加奥数的学习。现在补了奥数,马上就拿到100分了。这对于不补习的孩子来说又是非常的不公平。所以国内孩子的学习,既要有资金又要有时间。这对于每一个家庭都无非是极大的挑战。相对来说在澳洲如果对孩子要求不高,看孩子能学多少是多少,又比如孩子有兴趣的内容,自然会学的好,那样很多家庭都比较轻松。而且正如上面有些提到的,学知识无非是为了将来工作,澳洲这里不需要你的学术非常好,也能赚比较多的钱。所以,很多老外想的就是生活已经很艰难了,为什么不活的轻松一点。当然本人是属于活的比较累的那种。可能因为从国内来,看多了竞争,总感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就没办法了,只有一个字累。
作者: you1234    时间: 2009-3-31 20:26
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关于东方的教育,来源于科举,目的是为皇帝选人才,是一种精英教育。根据考试的内容,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即使在今天,中国的教育也是为高考服务的,高考是为了能上好的大学、好的专业。
从小学到高中都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可是只要能进好的大学,大部分人都能轻松混到毕业。然后混个好的单位。
可是,没有考到好大学或者没考上那些人呢?前面花那么多时间学的小学到高中的知识,难度的确很高,但基本上毕业后就没用了。
因此,这样的教育,是在牺牲大部分塔基的基础上,去培养少数几个塔尖。
可是,即使中国培养了少数的精英,但其实科技力量非常薄弱。看看中国每年在奥数比赛上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而到了真正的科技创新领域,中国又能拿得出什么成绩呢?

我看好多人都热衷于给自己的小孩补习。补习是要花时间的,这些时间,不补习的小孩用来做什么:玩、体育锻炼、社交、各种兴趣班、看杂七杂八的书。也许大家觉得这些事情做起来没有价值,其实回忆一下,出来社会以后,到底是在学校学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有用呢,还是社交技巧、体育技巧、五花八门的课外知识来得有用,工作当中用到的知识,也是靠工作以后才学的。

西方的教育,比较轻松,没有什么作业,涉及的面比较广,其实是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强调孩子本身的主观愿望,看重孩子的独立思考、分析能力。随着小孩年龄、社会阅历的增长,学习的难度才逐渐增加。学的东西也尽量与实用相关。
OC班、精英中学的考试,目的是为了选出那些在学习上有天赋的小孩,加以培养。如果靠补习进了OC、精英中学,压力会非常大,而继续靠补习将来成为律师、医生一类的所谓精英,要考虑好自己是否能一辈子承受这样的压力。
而很多白人的小孩,学习不怎么样,甚至不参加高考,也还是能成为社会的栋梁。
我觉得这是一种更尊重个体的教育,毕竟每个人的天分、兴趣都不同,在学习上有天分、以后喜欢搞科研的还是少数人。
从结果上看,西方式的教育现在也导致了西方国家在社会制度、科技领域都要领先。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的前半生,做的事情基本上是靠外力来驱动的;出来社会以后,外部力量的作用没有那么强烈,这时侯做事情需要靠内在的驱动力。而东方式的教育,基本上在小时候已经把内在力量都给扼杀了。
我看到太多我的同龄人,才30多岁,已经是处于等退休的状态了,在事业上没有追求,对新的知识也不感兴趣。所有时间都是在打麻将、看电视、到处跟别人家长里短中度过的,再有就是逼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

再来说说前面有TZ说澳州将来精英比蓝领挣钱多的话题,这点我不敢苟同。
首先,律师医生一类的所谓精英职位,数量非常有限。即使人人都去补习,也是大部分人考不上的。不管怎么变,精英都只能是少部分人。
但是,只要还是民主社会,每人都有选票,政府当然要想办法争取选票了。年薪几十万的精英,跟年薪几万的侍应,在投票权上并没有差别。一次分配的差距大了,政府自然会做二次分配,防止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社会资源过分集中在少数人手上的结果,可以参考中国封建社会的周期性农民起义。
所以,即使是混到了精英,也只能比其他人多挣一点辛苦钱而已。
其次,社会发展的越好,各行各业都兴旺发达,精英才越有价值。如果社会倒退,大家都挣不到钱,谁有钱打官司?谁有钱买保险?极端一些,大家都种个几亩田,农闲的时候学学内经、伤寒,也能养活自己啊。那时律师、医生怕也要失业了。

[ 本帖最后由 you1234 于 2009-3-31 22:28 编辑 ]
作者: 风玲    时间: 2009-3-31 21:01
标题: 回复 74# 的帖子
感谢楼上同学分享。说得很详细全面。关于中西方教育,我也认为中式教育更应试化一些,而西式教育更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 PROSPEROUS    时间: 2009-3-31 21:38
标题: 应该是这样的

作者: 第一名    时间: 2009-3-31 21:53
原帖由 you1234 于 2009-3-31 21:26 发表
OC班、精英中学的考试,目的是为了选出那些在学习上有天赋的小孩,加以培养。如果靠补习进了OC、精英中学,压力会非常大,而继续靠补习将来成为律师、医生一类的所谓精英,要考虑好自己是否能一辈子承受这样的压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的前半生,做的事情基本上是靠外力来驱动的;出来社会以后,外部力量的作用没有那么强烈,这时侯做事情需要靠内在的驱动力。而东方式的教育,基本上在小时候已经把内在力量都给扼杀了。


很透彻。我很同意。

足迹上大部分父母让孩子去补习班考OC考精英中学,大部分是为了进到一个风气良好的学校。基本上还是让孩子自己选择今后的道路的。
作者: 上海的叶子    时间: 2009-4-1 03:42
标题: 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从小抓紧
小学1-3年级的孩子谈不上有什么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想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动手能力,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大部分孩子总是爱玩的,如果孩子刚刚上学就放任自流,到后来势必造成一部分孩子由于爱玩而导致学习基础差,由于基础差而不爱学习,形成了恶性循环,最后孩子被耽误了,这是很可惜的。只有那些从小爱学习的或家长抓得紧的孩子才真正能够成才。可是这部分孩子所占的比例应该不会太大吧。所以我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从小抓紧,适当的灌输也是必要的。
作者: 风玲    时间: 2009-4-1 10:10
原帖由 上海的叶子 于 2009-4-1 04:42 发表
小学1-3年级的孩子谈不上有什么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想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动手能力,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大部分孩子总是爱玩的,如果孩子刚刚上学就放任自流,到后来势必造成一部分孩子由于爱玩而 ...

那么多大的孩子才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说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在独立思考,也就是说从0岁开始就有独立思考能力了。
作者: 缓缓    时间: 2009-4-1 10:27
标题: 回复 78# 的帖子
怎么抓紧学习?多做功课多补习?
作者: linjun70    时间: 2009-4-1 10:49
没有仔细比较过,只是一个初步的个人感觉。中式教育,或者说东方式的教育,教出来的学生平均水平比较高,西方式教育下面,教出的那些top的学生要比中式教育下面的那些top要水平高。至于那个对孩子好,我看可能要因人而异,好比我认为我本人就应该是更适合中式教育,因为我主动性比较差,需要人逼着我来的。老实说,大部分孩子都不自觉。所以这个受逼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是结果不一定就差。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有成功的,也都有不适合的。
作者: patrickzhu    时间: 2009-4-1 16:50
原帖由 linjun70 于 2009-4-1 11:49 发表
没有仔细比较过,只是一个初步的个人感觉。中式教育,或者说东方式的教育,教出来的学生平均水平比较高,西方式教育下面,教出的那些top的学生要比中式教育下面的那些top要水平高。至于那个对孩子好,我看可能要因人 ...

挺有共鸣的。
特别是说到大部分孩子都不自觉,需要有家长督促,很有同感,我相信我们很多人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吧。

东方式的教育和西方式的教育,肯定是不能把一个捧上天,把另一个一棍子都打死。
我们要了解我们本身就是东方式的,西式的再好,你也不可能学全了。
家长在教育中有这个方面的意识,取长补短就行了。

我们不能简单给家长贴一个标签,比如有孩子上补习班的就是东方式的,对孩子学业干涉多的、push上OC、SlectiveHigh就是东方式的,让孩子所谓“自由发展”的就是西方式的。
其实现在我看到的新一代移民中很多家长,对此的认识是很充分的,教育中对孩子的要求和做法都是很理性和有智慧的。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必要“非黑即白”。

对我个人来说,现实可行的是最最要紧的。
作者: 第一名    时间: 2009-4-1 19:03
原帖由 linjun70 于 2009-4-1 11:49 发表
没有仔细比较过,只是一个初步的个人感觉。中式教育,或者说东方式的教育,教出来的学生平均水平比较高,西方式教育下面,教出的那些top的学生要比中式教育下面的那些top要水平高。至于那个对孩子好,我看可能要因人而异,好比我认为我本人就应该是更适合中式教育,因为我主动性比较差,需要人逼着我来的。老实说,大部分孩子都不自觉。所以这个受逼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是结果不一定就差。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有成功的,也都有不适合的。


主动性差,注意力不集中等等,这些都是幼儿时期的早期教育应该注重的地方。早期能力没有培养好,导致将来逼孩子学习,这是恶性循环。78楼说的大部分我都很同意,但是就这个小孩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观点,我实在不能同意。

这个结果不一定差的结论,我反而觉得未必。跟别人比觉得自己不算差,没有意义。因为每个人能力表现的方面都不同。一种教育方式能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最大程度发挥出他自身的潜能,才算是对这个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方式。所以结果不一定差是很没根据的。只有跟自己比,才能得出到底有多好的结论。可惜没有一个人能够从头再来一次,所以只好接受现状。

我觉得很多家长说得最多的就是---孩子不自觉,要靠家里逼。可是为什么不想想孩子为什么不自觉,除了逼以外还有什么方式能让他自觉,以及他是不是非得在这些方面自觉?
作者: chatchat    时间: 2009-4-1 20:05
标题: 大部分孩子不自觉,需要家长督促
还有,1-3年级没有独立思考能力.
以上不能苟同.
我比风铃还要激进,孩子出生前,SECOND TRIMESTER的时候,器官发育到达一定程度就开始有独立思考了,以后越来越完善.
大部分孩子发育完善,应该能自觉学习,只有小部分孩子有困难,不能自觉学习.当然,学习内容广泛,有困难的不是所有内容的都不开窍;聪明的孩子也有学不会的东西.
有科学实验证明,只要提供足够丰富的食物种类,让孩子自由选择,她不会饿死自己,也不会营养不良.没有证据能证明,也很难拿孩子做这方面的试验,但我觉得能推导出,只是提供足够的可能性,孩子能自觉学到生活和生存的技能.
孩子的发展总结起来,3个PROMTS, 遗传和生物学的基础;社会和家庭期待和机会.家长的督促,可能在第二条,期待方面有正面作用,督促往往源于高的期待,又是期待的表达方式.但家长完全可以用别的方式.
灵活性,外向,平和的个性;语言发展和情感支持(特别是面对挑战时)能促进孩子的发展.家长在这些方面倒可以多做点工作.
关于自觉和督促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个人选择.比如,我女儿看书不用督促,废寝忘食;弹琴就需要提醒.我觉得她对弹琴实在没啥兴趣,这方面,我们家族没有遗传,前2代成长也没有足够的机会,但我妈妈能唱歌弹风琴,我当妈以后也学了弹钢琴,我之所以提醒她练琴,是觉得,只要我女儿能坚持学音乐,学到一定程度,她就会有乐趣,她的孩子就会有个更好的音乐环境和遗传.
作者: patrickzhu    时间: 2009-4-1 20:20
原帖由 叶多妈妈 于 2009-4-1 20:03 发表
这个结果不一定差的结论,我反而觉得未必。跟别人比觉得自己不算差,没有意义。因为每个人能力表现的方面都不同。一种教育方式能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最大程度发挥出他自身的潜能,才算是对这个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方式。所以结果不一定差是很没根据的。只有跟自己比,才能得出到底有多好的结论。

呵呵,出来再次反驳一下。

跟自己比其实我觉得很唯心,自我满足而已。
在一个理想的社会,比自己比进步了就行了没问题。
可惜现实很残酷,总是和自己比(我觉得)将来在社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是很困难的,当然从小立志要做我们国人说的“工人”的例外(比如立志做一个Cleaner之类的)。
当然如果你的孩子已经站了很高了,说说这样的话我是充分理解的。有实力的人才有资格谦虚。

一直有人说自己的孩子将来无论做什么,只要他自己快乐就行,只要他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就行,我们可以看看真的是这样吗?
我过去说过了,说这样话的人多半是没有孩子或者孩子还很小的人,我无意冒犯,就我自己的认知而已,实践出真知。

每个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投入程度和方式并不一样,理想化的境界人人想要,可惜每个家长的客观条件都不同。
我的意思是,比如一个没有百分之百投入孩子教育的家长,可能通过一些在这个论坛中被各位批判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最后这个孩子无论是学业还是在社会上的表现未必就很差,很多例子告诉我们,这样的孩子在职场上成功,人格也很健全。我想linjun同学就是这个意思。事实上身旁这样的例子多如牛毛。

各位家长,坚持你平日所做的,因为我相信肯定是比较合适你自己孩子的。
加上多来亲子版,多看看各位教育专家们的意见找出对自己有用的学学就行了。:)
作者: 第一名    时间: 2009-4-1 21:39
原帖由 patrickzhu 于 2009-4-1 21:20 发表

跟自己比其实我觉得很唯心,自我满足而已。
在一个理想的社会,比自己比进步了就行了没问题。
可惜现实很残酷,总是和自己比(我觉得)将来在社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是很困难的

朱版和我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出发点不是一回事。
作者: nzsandra    时间: 2009-4-2 09:32
在这个老问题上,俺始终和老朱站在一边!
俺那孩子如果不逼着学点,那就“废”了。
作者: 飘啊飘    时间: 2009-4-2 10:03
跟自己比其实我觉得很唯心,自我满足而已。
在一个理想的社会,比自己比进步了就行了没问题。
可惜现实很残酷,总是和自己比(我觉得)将来在社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是很困难的,当然 ...

字字珠玑!
试想一个孩子,哪怕什么也不学,自然的今天比昨天强,要不然怎么叫做长大??为什么要长大呢!

对孩子,有压力才有进步,有压力才有动力!
作者: 缓缓    时间: 2009-4-2 11:15
认识一个小女孩,父母每年花1万多澳币在补习班(那是什么概念,估摸着怎么也要补习四场吧)。结果,人家考到了私校全额奖学金。这大概是“被逼成功”的典范。

但是,同样的投入,放我们家那位身上,估计产出也是负值。因为结局肯定是父子反目或母子反目。

所以,压力是否产生动力,也因人而异吧。

好在澳洲社会总体压力不大,很适合像我们这种胸无大志的人。

PS. 曾和D讨论过回国读书的可能性。他坚决不去。理由:国内功课太多,老师太凶,课文太肉麻,中国式的作文也不会写。就算能把数学学得好一点,又怎样呢?
作者: chatchat    时间: 2009-4-2 11:15
标题: 有压力才有进步,有压力才有动力!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余毒。
不能全盘否定中国教育,但不得不说,中国教育有很多根子上的毛病,比如,为了某种外在的压力而学习。
楼上其实也同意,孩子自然是要“长大”的,也就是说,孩子有内在的学习需要和动力,是什么让这个内在的学习需要和动力异化了呢?
培养孩子是个社会化的过程,但决不应该是异化的过程。“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最大程度发挥出他自身的潜能,才算是对这个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方式”
叶多妈妈的很多观点同我是一致的,也是符合西方主流教育的倡导的,根子还是在自由民主和平等。
作者: alfredbird    时间: 2009-4-2 11:46
推荐薛涌的blog,最近的一个系列我觉得很不错,很有启发,下面只是其中一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f00ef40100daym.html

在澳洲的应该算幸福了,我真的很难想象在中国的家长们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你发现社会这个老师和你这个老师教的东西完全不一样怎么办?我想,我如果有个孩子在国内读书,很多作业我会替他做了的。。。
作者: 梅花香    时间: 2009-4-2 22:13
标题: 回复 91# 的帖子
"我想,我如果有个孩子在国内读书,很多作业我会替他做了的。。。"

我的孩子在这里读书,那很多的中文学校的作业,我确实有冲动想替他做了。。。
作者: milkzhan    时间: 2009-4-3 11:26
原帖由 梅花香 于 2009-4-2 23:13 发表
"我想,我如果有个孩子在国内读书,很多作业我会替他做了的。。。"

我的孩子在这里读书,那很多的中文学校的作业,我确实有冲动想替他做了。。。

我的孩子也上了中文学校, 她连1,2,3都还不会写呢,学校就留了作业要求写汉字.不过我不会帮她, 顶多鼓励她照葫芦画瓢,结果她画得乱七八糟, 我也不在意.如果以后遇上有写不完的作业, 我会让她不要写了.
作者: 梅花香    时间: 2009-4-3 21:20
原帖由 milkzhan 于 2009-4-3 12:26 发表

我的孩子也上了中文学校, 她连1,2,3都还不会写呢,学校就留了作业要求写汉字.不过我不会帮她, 顶多鼓励她照葫芦画瓢,结果她画得乱七八糟, 我也不在意.如果以后遇上有写不完的作业, 我会让她不要写了.


我就是这样做的啊,写不完就不要写了。可过了几个星期后,发现老师居然在以前没做完的每个作业上都写上大大的“请完成!”。

再后来,那个大大的红色的“请完成!”看得太多了,我也快木了。

倒是儿子自己不在意,跟什么事儿都没发生似的。

我想就不逼他了,学中文的热情本来就不太高,不要再打击了。
作者: smilelink    时间: 2009-4-4 13:41
我认为如果你的孩子今后生活在澳洲,那么就是澳洲的教育适合他。中国教育看似不错,什么基础扎实,可到这里不实用。看看多少个硕士在开出租车,学了十几二十年的英文还不是张不开嘴吗。
作者: cityofmelbourne    时间: 2009-9-8 18:19
中国人老爱讲基础教育。普遍情况是同龄的(受中国教育的)中国小孩和西方小孩比,个个都是神童。可长大了以后,作为成人的中国人会比成人的西方人多知道多少?实际能力强了多少?
作者: JuJu    时间: 2009-9-8 19:34
基础教育真的没有多少用, 除非以后你要"攀登科学高峰", 我本科读的大学以基础教育强出名, 5年制, 也不管你什么专业人人要学大量高等数学, 物理, 化学, 但是我真觉得在我长大工作后没有过多少帮助, 所以我一点都不在乎所谓这里的基础教育比国内弱, 培养兴趣是最最重要的, 这里的教育注重培养长久的兴趣和探索的能力, 就算是培养科研人才, 小小的澳洲得过NOBEL 的科学家也不少, 这么大的中国还没有, 值得让人思考.
作者: JuJu    时间: 2009-9-8 19:39
原帖由 D妈妈 于 2009-4-2 11:15 发表
认识一个小女孩,父母每年花1万多澳币在补习班(那是什么概念,估摸着怎么也要补习四场吧)。结果,人家考到了私校全额奖学金。这大概是“被逼成功”的典范。

但是,同样的投入,放我们家那位身上,估计产出也是负 ...


我和小D很有共同语言嘛,  我也觉得"国内功课太多,老师太凶,课文太肉麻,中国式的作文不会写"

这个"太肉麻" 我尤其同意.
作者: loushenghong    时间: 2009-9-8 20:31
很有启发啊...

1. 看来,爸妈首先得“超级”努力,好好工作、积累知识和经济基础...为孩子排队私校

2.1 孩子聪明+努力,最好...

2.2 孩子不努力,能稍微鞭策一下就努力,也不错...

2.3 实在不够聪明,不够努力,参照1.  不管如何,考不上精英,至少不会彻底废掉...

----看着真难受,你说,咋比我们当年读书还难啊?
作者: aunz2009    时间: 2009-9-8 20:33
原帖由 cityofmelbourne 于 2009-9-8 18:19 发表
中国人老爱讲基础教育。普遍情况是同龄的(受中国教育的)中国小孩和西方小孩比,个个都是神童。可长大了以后,作为成人的中国人会比成人的西方人多知道多少?实际能力强了多少?


成人的中国人不比西方人强吗?实际能力又差在哪里呢?没有扎实的基础教育,这么多中国人来这里,怎么可能在这个完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的社会立足并取得超过这里平均水平的报酬。我很怀疑如果让这些西方的小孩成人到中国,只能凭中文生活,到底有几个生存得了。
作者: milkzhan    时间: 2009-9-9 13:23
原帖由 梅花香 于 2009-4-3 21:20 发表


我就是这样做的啊,写不完就不要写了。可过了几个星期后,发现老师居然在以前没做完的每个作业上都写上大大的“请完成!”。

再后来,那个大大的红色的“请完成!”看得太多了,我也快木了。

倒是儿 ...

要是我, 每次会在作业本上写"作业太多, 做不完",并签名.
作者: 第一名    时间: 2009-9-9 19:32
原帖由 JuJu 于 2009-9-8 19:34 发表
基础教育真的没有多少用, 除非以后你要"攀登科学高峰", 我本科读的大学以基础教育强出名, 5年制, 也不管你什么专业人人要学大量高等数学, 物理, 化学, 但是我真觉得在我长大工作后没有过多少帮助, 所以我一点都不在乎所谓这里的基础教育比国内弱, 培养兴趣是最最重要的, 这里的教育注重培养长久的兴趣和探索的能力, 就算是培养科研人才, 小小的澳洲得过NOBEL 的科学家也不少, 这么大的中国还没有, 值得让人思考.


我很赞同,没分地赞同




欢迎光临 新足迹 (https://oursteps.co/bbs/forum.php/bbs/forum.php/)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