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dootbe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otbe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MH:中国在电动车竞赛中,将欧美汽车制造商远远抛在身后
欧洲汽车工业正陷入危机。
日本的日产处于求生模式,而通用汽车刚刚将其在中国业务的价值减记超过50亿美元。玛莎拉蒂(Maserati)制造商Stellantis的首席执行官意外辞职。
大众汽车首次考虑关闭德国的工厂。
今年全球汽车行业的局势变得非常严峻,该行业在应对结构性变化和艰难的经济环境方面,尤其在欧洲,面临巨大挑战。
通用汽车决定减记曾经是其投资组合中一颗明珠的资产与上汽集团(SAIC Motor Corp)和中国一汽集团(China FAW Group)的多个合资企业,揭示了传统汽车制造商面临的主要压力来源。
十年前,通用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份额高达15%,盈利丰厚。
如今,这一份额仅剩6%,而且还在亏损,今年前九个月,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损失了近3.5亿美元。
中国国内市场这一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出现了两大趋势。
最明显的是电动车的惊人增长,中国目前生产的汽车中有一半以上是电动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另一个趋势是该国汽车行业的产能过剩。
中国的国内汽车行业仅以大约三分之二的产能运作,尽管年产能可达4300万辆,但今年的实际产量可能不足3000万辆。
对于自汽车工业诞生以来就主导该行业的欧美传统汽车制造商来说,2024年是艰难的一年,甚至可能成为行业转折点,未来的形势可能更加严峻。
尽管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消费者需求疲软,但由于政府为淘汰燃油车并推广电动车提供了慷慨补贴,中国的电动车普及速度仍在加快。
对美国,尤其是欧洲的汽车制造商来说,问题在于中国消费者对传统燃油车的需求减少,而其自身的电动车在价格和质量上都无法与中国的竞争对手抗衡。
目前,中国的全球电动车市场份额估计为76%,并且还在上升,给全球汽车工业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传统汽车产业,授权与美国和欧洲大型汽车制造商成立合资企业,以获取其技术。
通用汽车自1997年以来一直在中国运营。
很快,它意识到在一个成熟和高度复杂的市场中,自己并无竞争优势,于是大胆押注电动车,跳过了现有技术。
通过提供巨额补贴,过去十年间大约为3750亿美元,并要求政府机构和企业使用电动车,中国发展出一个庞大的电动车产业,充分利用了国内市场规模和电动车电池所需矿产的供应链主导地位。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成为其最大生产基地,并与中国共享了部分知识产权,也为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为了争取政府补贴,中国企业争先恐后地满足政策要求。
数百家公司,包括房地产开发商和电信企业,都在各自的业务中增加了电动车制造项目。
即便如此,目前仍有50多家中国电动车制造商。
这导致了显著的产能过剩,价格战,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一定程度的行业整合。
然而,这也造就了一个高效创新,成本优势明显的行业,其成本优势估计在25%到30%之间,技术领先,充电基础设施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更完善。
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了中国电动车的普及,而其它国家充电设施的缺乏阻碍了电动车的销售,削弱了本土电动车产业的发展,难以与中国的规模经济抗衡。
美国汽车行业依赖于关税壁垒保护。拜登政府对中国电动车征收100%的关税,并禁止含有中国零部件的汽车享受美国电动车激励措施。因此,开放程度更高的欧洲市场成为了中国全球汽车工业攻势的首个目标。
尽管欧洲因中国政府补贴和产能过剩,对中国电动车征收高达35%的关税,但中国汽车企业的成本优势依然使其能够在欧洲市场获得比在国内市场更高的利润率。
欧洲汽车制造商的出口导向模式,因疫情对供应链和通货膨胀的冲击,以及俄乌战争导致的能源成本飙升而受挫,尤其是德国企业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由于成本上升,欧洲市场的汽车价格显著上涨。
中国市场曾是欧洲汽车制造商的主要利润来源,但现在已难以维持盈利。
而从明年起,欧洲出口美国的汽车将面临特朗普政府可能实施的高关税,此外欧洲还将限制碳排放,未能达标的企业将面临巨额罚款。
在经济增长疲软和通货膨胀的双重打击下,欧洲消费者对燃油车的需求疲软,需求水平比疫情前低了约20%。这一部分需求正被价格远低于欧洲电动车、技术更先进的中国汽车制造商所吸收。
难怪该行业陷入危机,不仅是大众,福特欧洲业务,Stellantis,奔驰,宝马及其供应商的利润都在下滑,工厂关闭和裁员的前景变得愈发明显。
即使有关税壁垒保护,美国汽车制造商也难逃影响,逐步退出其广泛的国际业务,转向生产更大的汽车,尤其是SUV和商用车。
特斯拉正在降低Model X和Model S在中国的售价,试图通过降价策略在激烈竞争中争取更多市场份额。
考虑到中国电动车产业的规模和成本优势,美国和欧洲的传统汽车制造商面临着艰难的未来,2024年很可能是其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年,甚至可能是一个行业转折点。




来源:
https://www.smh.com.au/business/ ... 0241211-p5kxhg.html
Stephen Bartholomeusz
Senior business columnist
December 11, 2024 — 12.10pm
Sav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