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墨尔本大学的那些事 : 分水岭(终于开始连续更新,大家久等了) (2010-9-14) starchu · 木地板DIY - 加了Tips (2007-6-8) 童心的魔镜
· 麦麦泽泽儿童房DIY全攻略之二 - 门上的字母贴 (2008-11-7) MaxJay · Oceangoing墨尔本购房心得从西区到东区再到北区,更新在98楼,完结篇! (2009-7-15) oceangoing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4123|回复: 22

[其他] 父母、基因和环境的影响--BBC跟踪千禧一代20年的纪录片Child of Our Time - 是非观 Right and Wrong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 14: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vianc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vianc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viviancn 于 2018-4-27 10:25 编辑

BBC制作的纪录片Child of Our Time,是一个教授跟踪研究2000年出生的25个孩子,记录他们从婴儿到20岁的成长过程,从而探讨父母、基因和环境对他们的影响,里面涉及了很多测试游戏。https://www.bbc.co.uk/programmes/b0072bk8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Child_of_Our_Time

10几年前看了前面的5集,即使当时没有孩子,都印象深刻。最近的一集是去年播出的,他们已经16岁。

接下来分享下看过的几集。

成功的秘诀 #23
http://www.oursteps.com.au/bbs/f ... ge=2&mobile=yes

幸福快乐的能力 #76
http://www.oursteps.com.au/bbs/f ... ge=6&mobile=yes

16岁的Changing Minds
http://www.oursteps.com.au/bbs/f ... =1407629&extra=

(6岁的)是非观 Right and Wrong #110
http://www.oursteps.com.au/bbs/f ... ge=8&mobile=yes

评分

参与人数 5积分 +23 收起 理由
music114 + 2
zjrlisa + 6
terry11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3-1 14:3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vianc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vianc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最近看的一集是Recipe for Success成功的秘诀,认为成功与人的7种技能有关。在说答案之前,大家要不要先说说你认为哪7种技能?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想想你认为成功的那些人人有哪些技能。

发表于 2018-3-1 15:1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vianc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vianc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如果让我说的话,会是:

1. Integrity
2. Persistence and resilience
3. Empathy and people skills
4. Communication skills
5. Reasonable IQ
6. Critical thinking
7. Creativity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cmsj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3-1 15:2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vianc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vianc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viviancn 于 2018-3-1 16:31 编辑
Pippa 发表于 2018-3-1 16:28
能不能跳出来想,成功的定义是什么?人是不是一定需要成功才会幸福?我觉得人必须要有以下特质才容易感觉幸 ...


都可以的,是个open question,成功的定义每个人也可以不同

发表于 2018-3-1 17:0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vianc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vianc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avid72s 发表于 2018-3-1 17:52
楼主提到的这个纪录片是不是多年前朱版提过的一个,最终结果是孩子很难超越自己的阶级阶层。 ...

不是,那个叫7 Up

发表于 2018-3-1 21:2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vianc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vianc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viviancn 于 2018-3-6 22:30 编辑

Your Recipe for Success:
在dailymotion可在线观看

我随便说几句观后感:
今晚刚好让大娃看了,让他做了里面的测试。测试是娱乐为主,有一定的指导性,可能预示着你或你的孩子会擅长哪些方面。

事实上,人无完人,就连天才爱因斯坦也经常找不到家里的钥匙。正如他说的:如果以爬树能力来评判一条鱼,他将一辈子相信自己是个笨蛋!

纪录片大概内容:

成功归因于7种技能(后面的时间是测试开始的时间)
1. 音乐能力(Musical ability)- 3:54
2. 逻辑能力(Logical ability)- 15:13
3. 理解情感的能力(Understanding emotions) - 28:35
4. 创造力(Creativity) - 30:40
5. 描述能力(Narrative ability),讲故事的能力对沟通很重要 - 35:43
6. 空间意识(Spatial awareness),有能力想象、形象化和记忆 - 37:27
7. 活动能力(Physical ability)

人类和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掌握新技能。受激励的程度会影响到新技能的掌握。最容易学习新技能的年龄是10几岁到20几岁,那时候的协调性、胜任度和积极性最高。飞行模拟器的游戏说明,祖父母和5岁小孩在学习新技能方面都落后于其他年龄组。

理解音乐不仅需要耳朵,还需要专注力、逻辑思考和记忆力。听音乐可以改善你的专注力和影响你的情感。学习乐器有可能会提高智商。掌握任何新挑战可以提升自尊。
实验1:听一段音乐,判断是升调还是降调。
实验2:听两个人合唱,判断两个人唱的音符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

是什么激励我们通向成功?是奖励吗?
实验:让三组小朋友们画画
第一组:没奖励
第二组:画完后给出意外的奖励
第三组:画画前先奖励。
结果是第一组的画得很好,即使没奖励。第二组的表现也不错。第三组反而因为有奖品心不在焉,失去画画的兴趣,表现最差。
说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本身是一种奖励。做自己不享受的事情,意外的奖励可以让我们坚持。在很多情况下,一句“谢谢你”已经足够。间歇的奖励可能会改善毅力。预期的奖励未必会发生预期的作用。

测试空间意识的实验是看完地图后走迷宫。

专注力对成功很重要。
实验1:让小朋友们在回答问题时一直注视着提问者的脸。结果是小朋友们都很难回答问题,但让他们不注视看别处时,他们会轻松回答。--当注视人脸时很难集中精神,不注视人脸时会让我们精神放松,更好思考问题。
实验2:一位通过特殊训练的警察可以轻松驾车绕开排成一直线的障碍物。但要求他在驾驶时同时做算术题时,他就做不到了,频频出错,无法集中精神,眼睛老跑位。--一个侧面说明开车打电话的分心作用有多危险。

具有创造力意味着把不太相关的事物关联起来。具备创造力需要丰富的经验,很多人通常在30岁尾才具有这些经验。

评分

参与人数 5积分 +28 收起 理由
缓缓 + 11 感谢分享
smel + 2
rb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3-2 12:0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vianc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vianc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viviancn 于 2018-3-2 18:14 编辑
david72s 发表于 2018-3-2 09:53
个人觉得楼主提到的都是技能,而不是能力。比如专注力,还有楼上提到的自制力,这些都很重要,有了技能而不 ...


Skill和ability有重叠的部分,是近义词。

Ability是能够做某种事情,skill是能够做好某种事情。ability更强调的是基础,也可以=skill。

有些能力是可以通过练习、训练提高的,但有些能力某些人天生就不擅长,可提高的空间有限。

发表于 2018-3-2 18:0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vianc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vianc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viviancn 于 2018-3-2 19:13 编辑
飞飞鱼 发表于 2018-3-2 10:35
很多东西是很容易证伪的,基因决胜论就是一个。

至于环境,父母,没有这个教授的研究条件,但我过去两年专 ...


每个人看这个纪录片看到和领悟到的东西可能都不一样,就像读书体验一样。

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今天这样子,是基因、父母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哪个占主导,不同个体可能不同,不同时期也不同。

至于基因决胜论,同卵双胞胎的例子最容易反证了。

我倒觉得这个纪录片跟肤色、种族没什么关系,每个人都有擅长和不擅长的方面。做父母的应该多去发现孩子擅长的方面,让以后的发展往这些方面靠。传统的教育太侧重logical ability和narrative ability(数学、语文)的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这在华人社区更明显。

看的另一本书说,回想下你10岁时擅长和不擅长的方面,跟你现在擅长和不擅长的方面,是不是差不多?

发表于 2018-3-3 09:2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vianc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vianc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viviancn 于 2018-3-3 10:24 编辑
springwel 发表于 2018-3-2 16:30
要求他们认真对待每一件需要做的事情。

评:其实是实践‘活在当下’practice ‘live here and now’。人, ...


说起mindfulness,想起以前去听的一个关于resilience的presentation,是学校和council组织的。演讲人Huge除了跟澳洲的300多所学校合作外,还给AFL footy队员做心理咨询。Powerpoint在网站上有http://theresilienceproject.com.au/public-talks/

The Keys to Resilience:

Gratitude(感恩):Focus on what we've got, not the ones that we don't have. It is not a mode like "If I buy/own xxx, I will be happy."

Mindfulness(活在当下--有些微信文章称为“正念”):The ability to shut off your thoughts and enjoy the present moment. Lack of mindfulness can cause anxiety, the worst of which is anxiety disorder.

Empathy(同理心):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other people's feelings and problems. You can put yourself in other's shoes. Kids don't build empathy when they deal with a device, not a real human being.  It's very important that kids can label different emotions. If they can't label them, it is hard to find the cause of it and you can't resolve the problem. If they can't label their own emotions, they can't label others' emotions. Then it becomes empathy deficiency which may lead to domestic violence.

发表于 2018-3-3 10:2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vianc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vianc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igman 发表于 2018-3-2 11:21
建议看BBC另外一个纪录片 Up series 从1964年7岁开始,每7年拍一集,最近的是2012年的56岁。

我才看了2集 ...


那个Up Series以前看过,有个tz有个相关的主贴。

当时看完觉得印象比较深的是孩子太多影响生活质量,婚姻质量也影响生活质量。对阶层的印象倒没什么。英国比较在意什么阶层,澳洲在这方面比较淡化,毕竟没有皇室。

发表于 2018-3-3 13:4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vianc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vianc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viviancn 于 2018-3-3 14:46 编辑
Pippa 发表于 2018-3-2 23:40
回想下你10岁时擅长和不擅长的方面,跟你现在擅长和不擅长的方面,是不是差不多?

很惭愧,过了几个十年 ...


一个侧面说明基因的作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3-3 13:4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vianc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vianc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飞飞鱼 发表于 2018-3-3 08:56
十岁的时候我还没有开智,也没有如城里孩子一样接受正规的小学教育,那个时候我比较擅长的事情很多  ...

你觉得你现在的工作领域利用/发挥到了你所长吗?你enjoy你的工作吗?

发表于 2018-3-3 17:4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vianc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vianc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viviancn 于 2018-3-3 23:10 编辑
飞飞鱼 发表于 2018-3-3 15:34
大V要profile我,做案例侧写吗

现在的工作确实发挥了我的所长,因为我算是比较能言善辩的,也能写 ...


我不是教授啊,没能耐把你当作case study。

从你说的来看,感觉你对目前的工作还是比较满意的。

工作嘛,能让人成长,能带来成就感(不一定要多大的成就,完成一个有挑战的,哪怕狗血的任务也算),我觉得就算enjoy了。至于工资收入,符合市场水平,也差不多了。不见很多做义工的人不也很enjoy嘛。

发表于 2018-3-3 20:3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vianc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vianc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kefei2006 发表于 2018-3-3 19:40
在哪里看的?

23楼有

发表于 2018-3-4 21:3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vianc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vianc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viviancn 于 2018-3-5 12:22 编辑

前面在讨论成功时,有tz提到幸福。那就说下Happiness这集。

Happiness可以翻译为快乐,也可以翻译成幸福。我觉得这集具有多重的意思--快乐、幸福感、幸福快乐的能力。

这集内容大概:

快乐取决于基因还是生活际遇/经历?快乐的小孩会不会成为快乐的成人?拥有更多的物质东西是否让我们更快乐?为什么早期的亲子关系会影响幸福感?

拍这集时这些小朋友已经6岁了。科学家认为,一个人快乐能力的可能性有多大,在这个时候已经决定。


问题1:你什么时候感到快乐?得到的答案丰富多彩:
- 朋友对我友好(这群小孩中年龄最大的Helena的答案)
-吃巧克力冰激凌
-去Lego Land
-骑单车
-圣诞老人
-玩球
-看风车


快乐的能力有部分原因归于基因。一些科学家研究了大脑的电脉冲,认为快乐的能力可能跟基因相关。大脑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脑电波测试显示,左边alpha波高的人多为内向、容易悲观,右边高的人外向、乐观,容易快乐。

父母离婚的Kelvin被问什么能令他快乐时,他说没有什么能令他快乐。日常生活发生改变会令人不快乐,Kelvin并不喜欢周末离开妈妈家去爸爸家。

问题2:用1、2、3...10来表示你的开心程度,1为最不开心,10为最开心。多数小孩都会用数字描述,Helena居然说是“26”,仅有一个小孩Rianna发现这个问题的不足之处,说是有时候开心,有时候不开心(这时的答案仅代表现在的感受)。由此转向实验1。

实验1:让小孩的父母问小孩在过去什么时候感到快乐,然后记录下来。然后在5天内各个时段问他们是否快乐。结果发现有一个小孩Jamie开心的时候最多,但他的生活经历却不是最幸运的--他4岁时得了小儿糖尿病,要终身注射胰岛素,现在已经能够每天自己刺手指验血糖,连幼儿园的老师都感到惊讶。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小孩还能那么快乐是因为他热爱运动--运动使人快乐,运动促使大脑分泌内啡肽(endophin),让人觉得快乐。他的快乐还跟妈妈的亲密关系有关。他的妈妈反而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意义,没有目的,当地没有朋友,宅在家里。对环境的满意对快乐很重要。Jamie对我们的启发:用积极的眼光看事物。

一个杯装了一半的水,你是说一半满还是一半空呢?

实验2:为了测试小孩是否乐观/悲观,让他们每人端一盘很满的水往前走,尽量不要让水溢出来。多数小孩都会把水溢出归因于与自己无关的因素,比如,水太满了、盘子太重了、风把水吹出来了(乐观主义)。Jamie乐观到尝试单手端盘子。仅有一个小孩Rubin会说是因为自己不小心(悲观主义)。Rubin在被问开心与否的实验中,他的情绪波动大,虽然多数时候快乐,但比别的小朋友不快乐。他跟继父生活一起,妈妈觉得他比其他哥哥弟弟不快乐。

第一年对建立母子感情很重要,母子感情的深度有助于决定小孩的自信程度和将来的快乐程度。这些小孩中,缺乏安全感的小孩有三分之一是来自大家庭,母子感情不够稳定。

感情洋溢(exuberance)是天生的。

实验3:让小孩给父母一个恶作剧,当看到父母惊讶时,看小孩是否会一起兴奋。

实验4:在小孩上空不断放泡泡飘下来,让小孩用身体去碰破泡泡。很多小孩都会忙乎一阵子,这个是用来测试小孩的精力有多旺盛。精力旺盛是感情洋溢的表现。

实验5:(类似著名的棉花糖测试)在每个小孩面前放一块糖果,小孩如果能够忍5分钟不吃,将会有一盘的糖。多数小孩都能用不同的策略控制自己,等到最后收获一大盘的糖,唯独一个小孩Ethan一开始就吃上了。他在学校也很容易分心,关注力不能持续很久。自制力和是否能够专注于当前任务是小孩能否在学校取得良好表现的关键。

注重物质和名望多于成就和友谊的小孩在长大后更有可能抑郁。

实验6:给小朋友看一个很可爱的玩具,然后拿开,让小孩选择跟谁玩:A. 不友善的小孩和可爱的玩具。 B. 友善的小孩但没有玩具。多数小孩会选择B。

谨慎会影响快乐,因为它会阻止你尝试新事物。

朋友可以增加快乐,减轻忧伤。

实验7:让小孩们跟一个会说话但不能走的玩偶面对面坐着对话。由此测试的是小孩的社交能力--交朋友。Jamie会跟玩偶一问一答,社交能力还在发展中。Rebecca会向玩偶提出建议。Kelvin很成熟,还会逗木偶,赞美它。Rubin非常友好,邀请玩偶到他家玩(虽然他知道它不会走)、对木偶的需求很敏感。但问到Rubin学校的朋友时,他说有些坏朋友。他在学校playground很受欢迎,但不够自信。有时他很开心,有时不开心,要独处。我们缺乏安全感时,我们会觉得社交困难。

科学家把忘我愉快、忘记时间流逝的感觉叫Flow(心流),它是快乐的一个必要读数。每个人都可以体验心流,但每个人对每种活动的体验不一样。有些人能很容易体验到心流。

实验8:让小朋友做3人乐队的指挥,乐队根据小孩的指挥弹奏。这是测试小孩能否容易地进入忘我愉快。多数小孩都能跟乐队玩到一起,只有一个小孩Ethan拒绝指挥,在乐队成员鼓励他指挥后,他中途溜走了,他在学校的自信表现开始影响到他生活的其他方面,后来被诊断为ADHD(多动症)。

复原性(resilience):复原性强的人在工作和人际关系中都表现更好。

实验9:让小朋友在房间里堆积木,但大人一开门,他们的积木都被门碰倒了。复原后又被碰倒一次。这是测试小孩面对挫折的态度--能否不屈不挠。

如果Debbie继续关注Rubin的需求,这会让他在做事情的时候更安全和自信。让孩子觉得被爱和特别对孩子以后能成为快乐的成人很重要。快乐和基因、生活经历有关。

我随便说说:上面提到的忘我愉快换另一种说法,就是近年流行的词Mindfulness,享受当下。马斯洛需求理论里的几个需求里,一个人底层的基本生理、安全需求跟物质条件关系比较大,但得到满足后,再向上的归属感、自尊和最高的自我实现跟物质条件好坏就未必相关了。而幸福感跟这些上层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需求又紧密联系。如我在另一个帖子里贴的另一篇文章所说,自60年代以来,我们的文化过于重视金钱、地位和外表,贬低社群、伙伴和人生的意义。很多人在取得所谓的成功(金钱和地位)后,却没多少幸福的感觉。

在培养快乐的能力时,片中的关键字忘我愉快和复原力也很有启发作用。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10 收起 理由
小小白虎 + 1 感谢分享
springwel + 5 感谢分享
irenejicn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3-5 18:2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vianc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vianc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viviancn 于 2018-3-5 19:29 编辑
Pippa 发表于 2018-3-5 16:20
读完还是有点不明白。是说,幸福感也是天生的吗?


脑电波的测试说明幸福感可能是部分天生。家庭成长环境也很大关系,特别是父母离婚、单亲、兄弟姐妹太多的。跟幸福感相关的resilience、flow、积极的心态都可以通过后天去改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3-5 18:3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vianc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vianc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viviancn 于 2018-3-5 21:01 编辑
Pippa 发表于 2018-3-5 16:11
会不会是这样:科学家没找到“遗传”证据的那部分基因其实也是遗传的,只是科学暂未能证实。

如此说来, ...


这种情况很容易发生在文革期间

发表于 2018-3-5 18:3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vianc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vianc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pringwel 发表于 2018-3-5 14:42
《Science》:父母未遗传给你的那一半基因,也可以影响你?
DNA



这看他们怎么定义基因,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

通常我们说的基因是狭义的,天生遗传的。

广义的除了父母的“言传身教”,还可以是“拼爹”--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线,父母为子女提供的平台。

发表于 2018-3-6 21:1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vianc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vianc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飞飞鱼 发表于 2018-3-6 21:37
第三集出来了

http://www.侵权网站.im/documentary/301809306994004-101809306995007

这个是up到几岁了?

发表于 2018-3-6 21:1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vianc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vianc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飞飞鱼 发表于 2018-3-6 21:37
第三集出来了

http://www.侵权网站.im/documentary/301809306994004-101809306995007

《经济学人》上个月发了一篇关于大学教育的文章Time to end the academic arms race,不知你看了没?

发表于 2018-3-7 06:2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vianc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vianc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飞飞鱼 发表于 2018-3-6 22:31
哪一期?我没看到.
刚把二月份四期鹅目录过了遍,没看到啊?


https://www.economist.com/news/l ... university-time-end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3-17 14: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vianc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vianc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16岁的Changing Minds发在中学版:

http://www.oursteps.com.au/bbs/f ... =1407629&extra=

发表于 2018-3-19 12:1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vianc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vianc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6岁的)是非观 Right and Wrong

这集的问题是:小孩的是非观是来源于父母还是别的地方?(学校、宗教信仰......)

问题1:什么事情不能做?小朋友列举的有:偷东西、打烂窗户、杀人......极端事件是一方面,那日常生活呢?

问题2:谁制定规则?答案有妈妈/爸爸/爸爸和妈妈/我自己/同学/校长。。。

问题3:哪种行为更严重--故意打烂1个玻璃杯还是意外打烂6个玻璃杯?
多数小孩能意识到出发点比行为更重要;有个小孩就说打烂6个更严重,因为数量比较多。

小孩跟大人在对错的理解上存在分歧,特别是在学校的准则和家里的准则不一样的时候。一些对错的灰色地带也令小孩困惑。

问题4:在孩子们接近6岁时,问他们哪种情况更严重。不收拾房间vs.用脚踢宠物?偷糖果吃vs.不说谢谢?在教室里吵闹vs. 打朋友?小声说话vs.拉猫的尾巴?
孩子们基本都能分辨黑白,给出较清晰的答案,但Charlie只答对了2个,她认为没礼貌(不说谢谢)比偷吃糖果和打人更严重。Eve在回答问题时很快都答对了,她的是非观受父母影响很大,他们是虔诚的教徒,她爸爸Tim还打算捐了一个肾给肾衰竭的弟弟。
研究表明,小孩的是非观形成开始于4岁,开始明白对错与黑白。

实验1:妈妈/爸爸故意不小心把玻璃球洒了一地,让在场的小孩保守秘密。实验者问小孩谁洒了一地时,Tereece选择始终保持沉默;Eve在问多几个问题后就说了实话;Nathan干脆一开口就把妈妈给告发了。Nathan在学校遵守规则,回到家爸爸(信佛教)经常要求他冥想,他父母尝试传输非传统的价值观给他。
帮别人撒谎在道德发育过程中通常到8、9岁才发生。

实验2:用完全不合适的工具把乒乓球转移到另一个盆子,不能用手,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会作弊吗?所有的小朋友都作弊了,他们学会有时候需要扭曲下规则。但他们会承认吗?有些承认了,有些没有。
这个实验在全球各个国家做了,结果很多小朋友都作弊了,都用了手,甚至在共产主义国家。当实验者问小朋友有没有用到手时,有两个承认了,不承认的是俄国的小朋友。

实验3:道德观大比拼:父母或小孩被问到如下问题:
1. (问父母)你终于把房子卖了,但在就要搬出时发现屋顶漏水了,你会怎么做?Charlie的妈妈说照搬不误,不理它;Nathan的爸爸、Tereece的妈妈会选择修好。
2. (问孩子)老师表扬你的作业做得很好,但其实是妈妈帮你做了大部分,你会告诉老师实情吗?Tereece说自己做的,Charlie说妈妈做的,Nathan说不知道,Eve选择说真相。
3. (问父母)你坐的邮轮救生艇过载,在下沉,有个人受伤很严重,反正他也会死的,你会把他扔进水来挽救其他人的生命吗?Eve的妈妈说不会,Tereece的妈妈说会,Charlie的妈妈会给他一次机会,Nathan的爸爸说先杀死他再扔进水(他信佛,是Karate教练)。

实验4:有一张非常温馨的老夫妻照片,实验者说这是她的父母,但她让小孩把照片撕了,看小朋友是否会服从指令。
Tereece的反应是立刻撕了,但之后又想拼回去;Eve会问为什么,在实验者重复了要求之后,最后还是撕了; Nathan做不到。Charlie主动拒绝,说我不想撕。Charlie表现出最强的道德完整性(moral integrity)。同样的实验在世界各地的大人身上做了,结果显示小孩比成人更有道德。
虽然各个家庭的价值观和信仰不同,但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会尊重他人,孩子们看来也都做到了。

我随便说说:每个人的道德底线不同,不同的家长在不同的情形下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他们的小孩在不同情形下的选择也不太一样。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springwel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