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标题: 澳籍娃爬藤和牛剑之路 [打印本页]

作者: peachlpy    时间: 2025-2-6 14:47
标题: 澳籍娃爬藤和牛剑之路
在论坛潜水多年,今天终于决定发帖分享我在国际教育领域的经验。

作为一名前从业者,我经手过英语国家各类本科申请,尤其专注于爬藤和牛剑。

虽然现在已经离开教育行业好几年,但经常有亲朋好友咨询留学申请的问题,让我意识到自己依然热爱这个领域。

最近正值申请季,看到论坛上家长们分享孩子们的喜讯,一直在想要不要分享一些经验。偶然看到一位退休机长的博主分享航空安全知识,让我意识到:或许真正能倾囊相授的时候,正是离开一个行业之后。

既然提到离开,不妨先谈谈我为什么选择离开这个行业。这也能让大家了解我对澳洲英美留学市场的一些观察:

在我的经验里,澳籍华裔学生申请常春藤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机构的红榜其实并不可靠)。

相比之下,我在中国帮学生申请美国高校时,成功率和成就感都要高得多。

我可能还是EGO有点高,我希望我的价值是能真正提升学生进入理想学校的可能性。

如果只是机构花钱签约已经很优秀的学生,然后宣传是我指导的成功案例,这对我来说毫无意义。

我逐渐意识到很多申请者其实是被"误导"了。很多学生如果安心申请澳洲大学,反而可能会有更好的发展。

这种认知让我感到内疚,因为作为服务提供者,我往往无法干预销售环节,只能尽力帮助已经签约的学生。

这是个很大的话题,我有太多想分享的,包括:


但信息太多,不如由大家提问,我知无不言。

澳洲这个圈子不大,如果有朋友认出了我,也请不要告诉我的前东家们 。

期待与大家交流!
作者: 莽撞人    时间: 2025-2-6 15:07
能去那的都自己有想法的而且都是自己搞定,不会麻烦到你
作者: Moonlight24    时间: 2025-2-6 15:10
感谢分享!

请展开讲讲 “ 我逐渐意识到很多申请者其实是被’误导’了。很多学生如果安心申请澳洲大学,反而可能会有更好的发展 ”

比如申请者如何被”误导”。是否因为双线作战降低了对澳洲大学的竞争力。

以及“ 为什么我认为澳籍学生爬藤难度特别大”。对比对象是中国籍,美国籍,甚至澳籍美绿卡。

谢谢。


作者: 小小白虎    时间: 2025-2-6 15:18
我比较关心以下两点,如果楼主有空麻烦展开说说,谢谢

澳洲教育体系的优势和不足
如何评估孩子是否适合申请海外名校
作者: 凯瑟琳琳    时间: 2025-2-6 16:08
楼主客户主要是有奖学金还是全自费呢
作者: Tango168    时间: 2025-2-6 16:52
相信大家都知道新东方现象。新东方利用小聪明,成功的向世界推出了一大批留学生。这一大批留学生中,真正具备留学英文程度的不多。有实力的学生恐怕不会去新东方浪费时间。这批学生是怎么读的大学,勉强毕业后的就业情况,职场晋升情况相信大家心里也都有数。各种瓶颈阻碍,却多归咎于歧视。当然,的确有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补上了英文缺陷,数量并不多。田忌赛马式的小聪明备受华人推崇,但没人关心结局,只为战术上的一次偶然得胜欢呼雀跃。备受国人诟病的西方列强早期战斗中的排队枪毙战术,最终结果式采取这种战术的列强,一直是世界军事强国,一直在处在世界前列。,实力,实力决定一切,小聪明终究会付出代价。当尝到小聪明带来的甜头以后,继续耍小聪明是人之常情。省时省力,何乐不为。报喜不报忧,所以痛苦只在临睡前。还是靠实力说话活得踏实。不是吗?
作者: 春暖花开2020    时间: 2025-2-6 21:01
板凳准备好了,就等楼主开讲!
作者: whereareyou    时间: 2025-2-6 22:08
小板凳准备好了!澳洲什么样的孩子适合爬藤?
作者: sky3g    时间: 2025-2-6 23:02
Tango168 发表于 2025-2-6 17:52
相信大家都知道新东方现象。新东方利用小聪明,成功的向世界推出了一大批留学生。这一大批留学生中,真正具 ...

顶你最后一句靠实力吃饭。

作者: 开心妈妈SJZ    时间: 2025-2-7 06:23
本帖最后由 开心妈妈SJZ 于 2025-2-7 07:27 编辑

请问如果在澳大上学毕业后,申请美国的研究生是否相对容易一些呢?孩子很喜欢美国的一所大学,经济原因本科我们就没考虑过英美,孩子也并非牛娃。中国曾经的同事亲友的孩子去英美读研读本的不少,除了知道个别是高中出去或以交换生身份本科出去的,然后自己申请留下的之外,大部分都是通过留学机构申请的,感觉成功率很高的样子。
作者: pwusyd    时间: 2025-2-7 10:15
请问楼主,"为什么我认为澳籍学生爬藤难度特别大"? 楼主知道澳洲每年大概有多少学生能申到藤校吗?
作者: pwusyd    时间: 2025-2-7 10:31
“澳籍华裔学生申请常春藤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又是怎么个说法?看周围的情况,澳洲学生申请海外大学的本来也不多呀。。愿闻其详。
作者: kkate    时间: 2025-2-7 10:45
Tango168 发表于 2025-2-6 17:52
相信大家都知道新东方现象。新东方利用小聪明,成功的向世界推出了一大批留学生。这一大批留学生中,真正具 ...

大家现在都不相信堂皇大道,而喜欢剑走偏峰。殊不知走了捷径,很多时候很多的选择没了,路也会越走越窄,路径依赖之后就再也回不来了。砍掉能力发展的枝枝蔓蔓,疯狂补习,履历包装,这种都是偏离教育的本意,根本就不利于长期发展,但是仍然趋之若鹜。

不过人各有志,无法可说,孩子发展的相对排名提升,不但取决于自己的正确决策提升,还会因为他人的错误而提升,自己坚信走在正确道路就好了。
作者: lauraineyan    时间: 2025-2-7 10:56
不太明白,虚心请教
澳籍华裔孩子申请常春藤的整体效果不理想,是为什么呢?
那是不是应该考虑从排名靠前的美高读起对爬藤更有益?

作者: shurman    时间: 2025-2-7 11:15
我知道的几个都很成功, 这些人根本不需要包装, 直接申请就可以
1)男子名校成绩到顶,是runner-up DUX, 州辩论队总冠军,去了牛津,学经济。
2)男子名校, 成绩到顶,国际奥物银牌澳洲第一, MIT 物理offer, 没资助,应是家境较好拿不到,学生没有接受,去墨尔本大学学医了。
3)女子名校,成绩到顶学校DUX,家庭经济不佳,中学全额助学金。去了普林斯顿,有资助
4)男子名校,成绩上乘,但应到不了顶, 运动健将,个人项目澳洲第一,去了普林斯顿。
作者: XyZ010    时间: 2025-2-7 11:57
没有冒犯之意,楼主的文风怎么有点ChatGPT的既视感
作者: peachlpy    时间: 2025-2-7 12:43
Moonlight24 发表于 2025-2-6 16:10
感谢分享!

请展开讲讲 “ 我逐渐意识到很多申请者其实是被’误导’了。很多学生如果安心申请澳洲大学,反 ...

其实就是很浅显的opportunity cost原理,但放到现实中他远比简单的一个词对于孩子的身心影响更大。
最直观的就是美国早申时间,牛剑面试考试和年底大考的高度重合;学生经常要面对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时间和精力到底该放在哪里。

更不用说为了想要成为藤校喜欢的那种学生,还要做很多课外活动。澳洲大部分学校其实都没有一个特别好的环境让学生可以事半功倍,所以往往就是学生花了很多心力,活动成果很差,最后的结果反而是两头都没占上 - 学习也没考好,藤校也没申上。

比如说实际操作中最常见的抉择就是,学生要不要去申请美国的ED。这个虽然录取率会高一些,但是要花很多时间准备。写文书、做活动这些耗费的时间,是很多家长所无法想象的。HSC和VCE的学生出现考砸的现象非常常见,最可惜的情况就是学霸英美双申,美国冲名校没冲上;英国的牛剑录取了,但是最后大考分数没到conditional offer要的分数。IB和A-Level的学生遇到这种情况少一些。

很多家长会觉得,敢走这条路是因为孩子本身成绩就很好。冲一把,上不了哈佛,咱还能上悉尼大学还能拿个奖学金,这一趟也算成长。但在我真的接触的澳洲家庭中,我反而觉得这种心态成为枷锁的时候多过于给孩子安全感。最后能有好结果的基本都是数理化优等生,学习竞赛都互补,而不是互相争夺时间。但80%剩下的不被提到的没申请成功的学生,有抑郁的,有家庭破裂的,有泯然众人的,各种各样,不会被人看到。

为什么我认为澳籍学生爬藤难度特别大?我觉得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澳籍人不走这条路,所以走这条路的人就已经把谁能走成功定义了。导致美国很多大学没有适应多元化的澳籍学生申请人。另一方面肯定是澳洲大部分中学不太能给学生提供合理的支持。

其实我说国籍有点不太准确,更重要的还是所在地。美籍和美高肯定是鄙视链的顶端,如果是都在国内的外籍学校,是澳籍还是什么别的籍关系不大,还是看学校本身质量和氛围。

和中国籍比,我觉得澳籍有一个特别独特的不好的一面,不光是澳籍,加拿大籍新西兰籍也这样;就是我之前说的那种,名校去不了我还能去悉大的这种心态。这个从本质就让国际教育,或者说去英美受教育的本质颠倒了。变成了一种完全的名校追逐;这个追逐的过程,很少孩子和家长会不迷失。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说的有点抽象哈哈。
作者: golfa    时间: 2025-2-7 12:52
澳洲去英美最大的障碍是学费,放着QS前20的容易进,学费低
跑去英美干啥呢
除了哈耶普麻斯牛剑,其他的性价比都很低

作者: peachlpy    时间: 2025-2-7 13:28
小小白虎 发表于 2025-2-6 16:18
我比较关心以下两点,如果楼主有空麻烦展开说说,谢谢

澳洲教育体系的优势和不足

我没在澳洲本地学校待过,都是在机构接触的澳洲学生。接触的这些孩子基本都是9、10年级成绩不错的亚裔、印度裔,也有一些白人学生,大多都在私校或者精英学校读书。

我之前在中国和新加坡的国际学校也工作过,所以有个比较的参照。

说说好的方面:
澳洲最大的优势就是孩子时间特别充裕。如果家长会带,孩子真的能发展出很多可能性。而且只要学习好,拿高分其实挺容易的。在新加坡和韩国教书的时候最怕的就是把学生累死,这个在澳洲真不会。

还有就是,跟我在亚洲见过的孩子比,澳洲孩子的心态是真的好很多。

不太好的地方:

最大的问题就是孩子普遍比较"幼稚" - 政治上、思想上、行为上都是。申英国的时候可能看不太出来,但一申美本这个问题就特别明显了。

我每次帮学生写美本文书和规划活动的时候都挺头疼的,因为很多学生就是听不懂、不会写。感觉他们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太少了,想法很简单,做事影响力不够,写出来的东西都很cliche。比如很多男孩儿喜欢机械,就只会在学校搞个什么俱乐部,搞两年参与者不到五个人;稍微聪明点的还知道动用学校小学部初中部,凑个人数。

女孩儿都想搞平权相关的,想来想去都是给印度/中国乡村送卫生巾等一系列花钱解决的问题。只会跟着别人做过的事情模仿,因为对很多事情只有非常浅显的认知。 严肃的层面是不关心时政;平常的方面,就是网感很差。

当然,这么说好像对他们不太公平。毕竟我在亚洲带的都是国际学校的学生,背景各种各样的都有,成熟度自然就会高一些。

关于如何评估是否适合申请海外名校:

我觉得就是看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时间管理能力和抗压能力。

具体来说:

竞赛生,尤其是数理化特别好的都适合申请。都进国家队了,上哪儿不行啊
理科生成绩不错但不是竞赛天才的,牛剑ic是条好路子
普通优秀的理科生不建议盲目申美本的基础科学或工程,很容易全拒。因为说实话,很多理科孩子在课外活动这块脑子就是不够活络
文科生如果脑子特别活络,写作突出,理科弱一点,成绩在97-99这个水平的,适合申请美本。我遇到过几个写作能力特别突出的澳洲学生,在澳洲上学真的有点可惜了。
偏文但很均衡,理科也不错,学习成绩很好,但主观能动性差一点,想走法律或社会科学的,建议申请牛剑lse
医学生就别折腾了,全世界没有比澳大利亚更好的地方
作者: Tango168    时间: 2025-2-7 13:32
觉得澳籍新西兰籍加拿大籍最不好的一面是,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英文程度都足以读懂申请条件,完成任何学校任何专业的入学申请,他们有的甚至比中介还专业,早就把那些条条框框烂熟于心,而且孩子的写作能力肯定极强,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另外还有学校指导老师的帮助,学校老师的帮助。如果追求事半功倍,最好就别追求了,会伤的很重。除非是千万级别以上的富人。
作者: peachlpy    时间: 2025-2-7 13:36
pwusyd 发表于 2025-2-7 11:31
“澳籍华裔学生申请常春藤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又是怎么个说法?看周围的情况,澳洲学生申请海外大学的本来 ...

我想说的可能更多是来自我的一个出发点 -

在我见过的100个申请人里面,真正能"成功"的可能就3个人。还有47个人,虽然最后结果也许没那么理想,但努力过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收获。

但是有50个人,我觉得他们一开始就不该走这条路。这不是说我不支持追梦或者挑战自我,而是因为我能很清楚地看到这50个人整个过程都很痛苦,最后结果也不会好。

我最担心的就是,很多人因为看到了那3个成功的例子,就盲目地让自己和孩子成为了那50个痛苦的人中的一员。


一个很简单判断今年澳洲本土藤校录取结果怎么样的方式就是看那几个大机构做marketing一次请几个学生来,学生什么背景。
申请结果很差的时候,机构都只能从分公司抓学生过来。

作者: peachlpy    时间: 2025-2-7 13:37
XyZ010 发表于 2025-2-7 12:57
没有冒犯之意,楼主的文风怎么有点ChatGPT的既视感

我怕我太絮叨,中文不好丢人,用gpt过了一遍哈哈哈哈。

作者: Hillwang    时间: 2025-2-7 13:56
“医学生就别折腾了,全世界没有比澳大利亚更好的地方”
为啥?
作者: 小小白虎    时间: 2025-2-7 14:23
本帖最后由 小小白虎 于 2025-2-7 15:26 编辑
peachlpy 发表于 2025-2-7 14:28
我没在澳洲本地学校待过,都是在机构接触的澳洲学生。接触的这些孩子基本都是9、10年级成绩不错的亚裔、 ...


虽然楼主说得大多我都知道了,不过还是要感谢你辛苦码字


竞赛生,尤其是数理化特别好的都适合申请。都进国家队了,上哪儿不行啊
理科生成绩不错但不是竞赛天才的,牛剑ic是条好路子
普通优秀的理科生不建议盲目申美本的基础科学或工程,很容易全拒。因为说实话,很多理科孩子在课外活动这块脑子就是不够活络
文科生如果脑子特别活络,写作突出,理科弱一点,成绩在97-99这个水平的,适合申请美本。我遇到过几个写作能力特别突出的澳洲学生,在澳洲上学真的有点可惜了。
偏文但很均衡,理科也不错,学习成绩很好,但主观能动性差一点,想走法律或社会科学的,建议申请牛剑lse
医学生就别折腾了,全世界没有比澳大利亚更好的地方


以上这段有参考意义

总之一句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作者: shurman    时间: 2025-2-7 14:36
Hillwang 发表于 2025-2-7 14:56
“医学生就别折腾了,全世界没有比澳大利亚更好的地方”
为啥?

学医的话,澳洲有公费位置,学费便宜,而且时间短, 澳洲医生的工资也不低。
美国学医时间长,至少8年,学费贵,尤其对非美国人, 完了还不一定能在美国找到工作,澳洲也不直接认可美国的医学文凭。
英国学费也贵,英国医生工资不如澳洲。而且文凭也不直接认可。
澳洲认可kiwi的医学文凭。
作者: WHCC    时间: 2025-2-7 15:22
peachlpy 发表于 2025-2-7 14:28
我没在澳洲本地学校待过,都是在机构接触的澳洲学生。接触的这些孩子基本都是9、10年级成绩不错的亚裔、 ...
具体来说:

竞赛生,尤其是数理化特别好的都适合申请。都进国家队了,上哪儿不行啊
理科生成绩不错但不是竞赛天才的,牛剑ic是条好路子
普通优秀的理科生不建议盲目申美本的基础科学或工程,很容易全拒。因为说实话,很多理科孩子在课外活动这块脑子就是不够活络
文科生如果脑子特别活络,写作突出,理科弱一点,成绩在97-99这个水平的,适合申请美本。我遇到过几个写作能力特别突出的澳洲学生,在澳洲上学真的有点可惜了。
偏文但很均衡,理科也不错,学习成绩很好,但主观能动性差一点,想走法律或社会科学的,建议申请牛剑lse
医学生就别折腾了,全世界没有比澳大利亚更好的地方


感谢楼主愿意花时间精力分享,坛子里就是需要这种信息让后来的人有些参考的依据。

加入一点自己及娃子的经验及感想,我同意美国及澳洲对课外活动的看法及理解有很大的不同,延伸出来在申请文件的表现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不过我也想提一点,就是娃子自己对与自己的了解,以及对未来的规划有没有足够成熟的想法。

要知道不管是多么飞天钻地的名校,本科阶段所提供的就是一个本科教育。
每个学校的历史,经济,地理位置,校友及学术表现,综合起来形成了每个名校的独特风格。
有些本科特别注重学生的个人基础学科的理解,有些偏重创新思维的培养,有些强调社会责任的传承。
如果娃不够了解自己及要申请的学校及学科,就没有办法把精力用在应该使力的地方,当然结果就不尽人意,就算侥幸入学,也很可能走不长久。

另外对于医学,我真的很想顶着锅盖说一句,现在在澳大利亚学医搞不好就是一个坑。
现在澳州对医学生的培养方式,把很多有潜力的孩子,限制在临床医学的路上 “空转” 。
第一是专科医学会控制专科医生的名额,进而没必要的推高专科医生的门槛,让许多年轻医生在职业生涯的初期就burnt out失去热情。
再来是政府对metro/rural的入学扶持政策及毕业后的资源分配方式让人难以理解,进一步加重城乡资源的问题。
要知道临床医学只是医学里面的一部分,夸张一点说甚至是医学领域里最基础的部分。
澳洲的体系 花了大把的精力,把最好最有潜力的孩子卡在了临床医学的路上,真是有点可惜。
有点走题了。

回到楼主的原贴  完全同意 家长不要盲目的为了名校的光环,逼着娃子走上一条完全没有头绪的路。


作者: hktaree    时间: 2025-2-7 17:12
WHCC 发表于 2025-2-7 16:22
感谢楼主愿意花时间精力分享,坛子里就是需要这种信息让后来的人有些参考的依据。   ...

你對澳洲醫科的看法我很贊同
作者: Saihu    时间: 2025-2-7 17:30
peachlpy 发表于 2025-2-7 14:36
我想说的可能更多是来自我的一个出发点 -

在我见过的100个申请人里面,真正能"成功"的可能就3个人。还有 ...

感谢楼主分享。最近也去听了一些中介讲座,他们报的成功率远远不止3%。他们计算的时候,用什么做分母,不清楚的。
作者: jasonnewman    时间: 2025-2-7 17:35
shurman 发表于 2025-2-7 12:15
我知道的几个都很成功, 这些人根本不需要包装, 直接申请就可以
1)男子名校成绩到顶,是runner-up DUX,  ...

请问这些名校的校名?
作者: pwusyd    时间: 2025-2-7 18:00
本帖最后由 pwusyd 于 2025-2-7 20:16 编辑
peachlpy 发表于 2025-2-7 14:36
我想说的可能更多是来自我的一个出发点 -

在我见过的100个申请人里面,真正能"成功"的可能就3个人。还有 ...


谢谢楼主辛苦码字回复。就我听到的朋友圈里的信息,NSW今年早申就有Shore, MLC这些私校的学生,也有Baulkham Hill High, Sydney Boys High这些公校的学生录到很好的藤校。所以直观上就感觉好像周围申请的人不多,但有不少申到TOP美国大学的。当然,也可能就像你说的,我们局外人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学生在申请,只看到了成功的例子,却没有看到申不到的,所以有了澳洲学生很容易申的错觉。
作者: 石堡    时间: 2025-2-7 19:10
WHCC 发表于 2025-2-7 16:22
感谢楼主愿意花时间精力分享,坛子里就是需要这种信息让后来的人有些参考的依据。   ...

医生培养首先还是以行医为目的吧?如果不以临床为主,应该以什么为主?医学研究?
推高对专科医生的培训和门槛,似乎还是有必要的吧?毕竟要面对更复杂也许更攸关生命的病例。以我有限的接触,专科医生似乎确实比全科医生专业也敬业。
作者: WHCC    时间: 2025-2-7 20:55
石堡 发表于 2025-2-7 20:10
医生培养首先还是以行医为目的吧?如果不以临床为主,应该以什么为主?医学研究?
推高对专科医生的培训 ...

医学生的培养当然是以临床为主,但是我想强调的是 “空转” 这件事。
同样的道理,提高专科医生的培训绝对是好事,但是为了 “某些因素” 来限制名额,进而没必要的推高 “进入专科培训“ 的门槛,就令人不太能接受了。

在目前澳洲的临床体系里,有太多的HMO/RMO 在PGY1之后,还要花好几年辛苦努力。甚至为了让自己的CV好看一些,把自己一个掰成好几个来用,就只是为了争取一个专科培训的名额。这里面有政府的原因,也有学会的操纵,还有资源分配的问题。

当这些不必要限制变成了常态,加上有些人认为医生薪水比一般普通人高,就应该忍受这些不合理的过程。很多有潜力的娃就在这种空转的过程中,把自己原有的热情消耗殆尽。等到这些没有热情的娃 成长为有决策能力的阶层,反过来又设立更高的门槛来限制后来者,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近的marshmallow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年纪大了就话多,咱们还是别歪楼了。  回到楼主主贴的爬藤和牛剑之路吧。

国外有很多顶级的高校能提供娃子们不同的体验。
如果有机会及条件去外面看看,感受一下思维碰撞的过程,会是一种享受。
不过有个先决条件是娃的成熟度。盲目追逐光环往往没法得到最佳的结果。



作者: wuxiaoq    时间: 2025-2-7 21:36
Hillwang 发表于 2025-2-7 14:56
“医学生就别折腾了,全世界没有比澳大利亚更好的地方”
为啥?

性价比高
作者: XyZ010    时间: 2025-2-7 22:17
peachlpy 发表于 2025-2-7 14:37
我怕我太絮叨,中文不好丢人,用gpt过了一遍哈哈哈哈。

其实你回答得非常有条理还简洁 文风比gpt好多了
作者: 石堡    时间: 2025-2-7 22:22
本帖最后由 石堡 于 2025-2-7 23:27 编辑
WHCC 发表于 2025-2-7 21:55
医学生的培养当然是以临床为主,但是我想强调的是 “空转” 这件事。
同样的道理,提高专科医生的培训绝 ...


还有一个是市场和供需的关系。
澳洲缺不缺专科的consultants?似乎是不缺吧。至少相对于全科不缺。
这样的背景下,专科培训放开,不过就是把“空转”再推后。从资源上讲不见得合理。
作者: Sibyl8694    时间: 2025-2-7 22:44
shurman 发表于 2025-2-7 12:15
我知道的几个都很成功, 这些人根本不需要包装, 直接申请就可以
1)男子名校成绩到顶,是runner-up DUX,  ...

其实澳洲要去异地读大学 学费和生活费也很高啊。
能去牛剑或者藤校(如果有奖学金)也蛮好的。
例子看起来要么就是成绩顶尖,要么运动健将,英美都掐尖澳洲生源啊。
作者: WHCC    时间: 2025-2-7 23:09
石堡 发表于 2025-2-7 23:22
还有一个是市场和供需的关系。
澳洲缺不缺专科的consultants?似乎是不缺吧。至少相对于全科不缺。
这样 ...

您说的也对也不对。市场供需关系的确是存在的。

缺不缺专科医生,是个更大的命题。是全澳?还是各州?还是metro/rural?
所以我说 “这里面有政府的原因,也有学会的操纵,还有资源分配的问题。”

长年积累下来的问题,让现在的医疗体系对junior doctor不是那么的友好,偏偏医学专业又吸引了很大部分的牛娃,让人有点心疼呀。
作者: 阿宝    时间: 2025-2-7 23:29
说得特别好!
作者: peachlpy    时间: 2025-2-9 08:53
感谢大家的留言

今天写一些对于这个行业的思考吧,希望能帮想走这条路的家长们少走弯路少被骗。

首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3点:
1. 了解目前现有机构的本质
2. 了解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3. 了解他们是否能提供你最需要的服务

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机构模式,最显著特征是销售团队与服务团队分离。这看起来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相信平时经常购买教育服务的家长都早已习以为常。但是我想强调的是,如果你在跟销售沟通,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这点。因为这意味着销售对孩子的认知不一定准确,对服务结果的承诺也要take a grain of salt。毕竟over promise,under deliver是世界上所有销售都会做的事。

这类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呢?在于他们掌握稳定的基础服务提供者源头。什么是基础服务?对于藤校申请,就是帮忙写和改文书的;对于牛剑就是面试和考试辅导。而这些提供服务的人大部分都是在读学生。机构掌握这些人才能做大,才能有economy of scale。

另一类常见的是所谓的boutique工作室,大致分两种:
- 一种是成功考上名校的学生们做的
- 一种是帮助学生考上的人做的(比如学生家长或者单干的前机构从业人员)

这两种类型各有优劣势。学生做的工作室,因为自己走过一遭所以最了解这个过程。他们大多只愿意接有机会的学生,也就是说如果觉得你没戏,不会像大机构一样继续浪费时间。但劣势很明显 - 不稳定。让优等生为你服务,记住一点,这只是他们的课外小生意,不是priority。你孩子的考试永远不会比他自己的考试重要。

另外一类是曾经成功把孩子送进名校的人同时充当销售和顾问。说到这里,我想谈谈前面没提到的另一个重要角色 -"顾问"。

顾问负责帮学生进行规划和大方向指导:美本申请包括课外活动规划、科研活动选择、标准考试规划、学生人设打造和最后的选校;英国申请则主要是选校选专业。

但大部分顾问做不了什么呢?直接提供文书服务和学科相关的指导。

什么是好的顾问?回顾我这些年的全职顾问生涯,虽然自认很认真负责,但我也有局限性 - 就是在做顾问前几户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而大部分顾问都和我一样。机构里的顾问多是名校毕业的文科生,看他们简历你会发现大多一直在教育培训行业打工。

当顾问缺乏社会经验时,其实就像个AI - 不停总结成功案例,试图让每个新案例往成功案例上套。所谓好的顾问就是能抓住成功规律,有好的沟通技巧。学生申请成功了皆大欢喜,失败了就说是学生没达到要求。因为顾问永远可以说,按这样做就大概率会成,你没做到是你的问题。

再看回前面说的销售和顾问是两个部门这点,对顾问来说,最好的自我保护against已经over promise的销售,就是对学生提高要求。这就是这个行业的畸形之处。

那么,孩子的父母能否胜任这个顾问角色呢?

如果孩子主观能动性强,家长有充足时间,而且亲子关系融洽,我认为是完全可以的。

看到这么多限定条件也知道,对家长来说这不容易。花钱外包确实省心。但想到这是自己的孩子,总会有家长愿意投入精力去研究,和孩子一起成长。

我很认同这种想法。因为说到美本申请最重要的建议,那就是要早开始。不只是早准备SAT和课外活动,更重要的是及早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

而这些,恰恰是父母力所能及的部分。​​​​​​​​​​​​​​​​

而且我想再次强调“上过班”对于美本申请的重要性。靠总结进行辅导的永远有滞后性;而能及时调整的,是生活在真实世界的人。


作者: pwusyd    时间: 2025-2-9 16:49
Sibyl8694 发表于 2025-2-7 23:44
其实澳洲要去异地读大学 学费和生活费也很高啊。
能去牛剑或者藤校(如果有奖学金)也蛮好的。
例子看起 ...

掐尖是肯定的,尖子不一定去,但去的一定是尖子。英国不清楚,但美国藤校没有merit奖学金,给的是助学金,就是根据家庭收入给的学费上的减免。大部分学校会由于申请了助学金而影响录取,有几个不会影响。所以申请藤校的家庭如果付全费,一年十几万澳币的学费加生活费估计是跑不了的。
作者: pwusyd    时间: 2025-2-9 16:53
peachlpy 发表于 2025-2-9 09:53
感谢大家的留言

今天写一些对于这个行业的思考吧,希望能帮想走这条路的家长们少走弯路少被骗。

楼主,你加上了亲子关系融洽这一条,说明你对这个年龄段的中学生还是很了解的
作者: he275    时间: 2025-2-10 00:29
本帖最后由 he275 于 2025-2-10 09:17 编辑

最好爬完藤就留美发展。如果再回澳洲读医学院,多折腾好几年时间。



作者: he275    时间: 2025-2-10 00:39
WHCC 发表于 2025-2-7 21:55
医学生的培养当然是以临床为主,但是我想强调的是 “空转” 这件事。
同样的道理,提高专科医生的培训绝 ...

大趋势是,澳洲医学院会培养更多医科毕业生,而澳洲人口未必增长很快,专科医生需求不一定大,不少人进不了专科,甚至大城市的GP需求都不一定高。未来政府财政未必宽裕,偏远地区医生收入未必高。所以,学医未必能像以往那样高薪舒适。



作者: catherine_wen    时间: 2025-2-10 04:18
澳洲高考就看成绩(高考和校内),所有课外活动(体育、学科竞赛、社会服务,社团活动)这些没法给高考加分的东西对于大部分孩子和家长来说,很容易就放弃了,因为大家都是功利的。而美国好大学特别是藤校、除了校内成绩(gpa)以外,可以说更看中这些校外的东东,俗称软实力。所以美国的高中生想爬藤或者上名校的,是全世界最累的一个群体,既要拼刺刀(大考小考尽量考满分,sat要考1550往上,修十几门ap拉高加权分),又要孔雀开屏(学业以外的文体艺社区服务方方面面比拼),不是一般的辛苦。澳洲学生如果不想着爬藤,家长稍微抓抓,八大不难,真的幸福很多;当然美国学生不想着爬藤也很幸福,美帝人均高等教育资源不是吹的;最痛苦的是国内孩子,不想爬藤也要痛苦学习十几年,但最终可能连个一本都考不上。
作者: wuxiaoq    时间: 2025-2-10 05:00
石堡 发表于 2025-2-7 23:22
还有一个是市场和供需的关系。
澳洲缺不缺专科的consultants?似乎是不缺吧。至少相对于全科不缺。
这样 ...

还是缺的。排队等待时间长。如果专科医生人多,向国内那样放开,医生赚钱就少多了。算是行业垄断吧。
作者: he275    时间: 2025-2-10 07:51
本帖最后由 he275 于 2025-2-10 09:03 编辑

美国那种医疗制度,真的不敢恭维。尤其是医生,学制那么长,奇怪的入学要求那么复杂,结果,美国医疗体系最大的成果就是花费最高,绩效排名却比澳洲低很多,在发达国家里垫底。有关信息如下。

根据独立医疗研究公司英联邦基金(Commonwealth Fund)的报告(2024年),医疗系统最佳的高收入国家中,澳洲排在第一,美国垫底排第十。

https://www.fortunechina.com/sha ... /content_458543.htm

比较一下牛津大学医学院入学的学术要求,就能看出澳洲医学院已经处在全球最难的那个层次了。







作者: WHCC    时间: 2025-2-10 08:51
he275 发表于 2025-2-10 08:51
美国那种医疗制度,真的不敢恭维。尤其是医生,学制那么长,奇怪的入学要求那么复杂,结果,美国医疗体系最 ...

美国的医疗资源不平均本来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尤其在最近这十几年两党对立又各州独立的复杂状况下,Affordable Health Care一直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但是要说澳洲真的好,我也不见得赞同,用NDIS来说嘴公平性,坦白说我宁愿不要。(个人意见)
作者: Beauchamp    时间: 2025-2-10 09:46
he275 发表于 2025-2-10 08:51
美国那种医疗制度,真的不敢恭维。尤其是医生,学制那么长,奇怪的入学要求那么复杂,结果,美国医疗体系最 ...

其实美国的医学培养总时长要比澳洲短好多。他们是4+4没错,澳洲现在大部分是3+4,仅一年只差。但医学院毕业后的培训美国要短的多。以他们的family doctor 和我们的GP比较,美国三年就能完成培训开始独立工作,澳洲现在至少五年,今后两年强制internship,至少需要六年。就行医的经验和见识,澳洲的GP要成熟的多。
作者: Poinsettia    时间: 2025-2-10 13:53
没仔细看楼主写的内容,
但是听到身边爬过藤的,正在爬的,都说牛剑入学比藤校容易太多。
看得出来爬藤的付出真是巨大的。
还有就是看到考澳洲医学院的孩子也是付出巨大。

作者: he275    时间: 2025-2-10 15:58
本帖最后由 he275 于 2025-2-10 19:17 编辑

美国医学院4年,毕业临床培训3年,总共学医7年就完成培训开始独立工作。别说澳洲,中国单单上个医学院最短也要5年,加上3年规培,也比美国长。
美国体制培养医生,周期短,但有社会经验,行医时,有能力对付病人,打医疗官司时不吃亏。





作者: WHCC    时间: 2025-2-10 19:47
本帖最后由 WHCC 于 2025-2-10 20:52 编辑
Beauchamp 发表于 2025-2-10 10:46
其实美国的医学培养总时长要比澳洲短好多。他们是4+4没错,澳洲现在大部分是3+4,仅一年只差。但医学院毕 ...


其实美澳两边的专科训练时长是差不多的,最大的差别是 “等待进专科的时间”。

美国大部分的医学生在第三年的clinical year就开始考虑,第四年MS4申请住院医师的职位。
到这里就决定了未来的专科 (PGYIntern / residency / fellowship),直接在同一专科学习培训。

不像澳洲有不少 PGY(n) 的HMO/RMO,Intern完了好多年 还在苦苦等待专科培训的机会,把大把的黄金学习岁月,浪费在各科轮转的RMO上面。
作者: wuxiaoq    时间: 2025-2-10 19:52
WHCC 发表于 2025-2-10 20:47
其实最大的差别是进专科。

美国大部分的医学生在第三年的clinical year就开始考虑,第四年MS4申请住院医 ...

轮转多的专科医生对病人大有裨益啊!
作者: Beauchamp    时间: 2025-2-10 20:00
WHCC 发表于 2025-2-10 20:47
其实美澳两边的专科训练时长是差不多的,最大的差别是 “等待进专科的时间”。

美国大部分的医学生在第 ...

不仅仅是等待时间,美国的专科培训五年是包括internship,从医学院毕业就开始了。而澳洲则是实打实的五年,前面已有实习医生及住院医生阶段。
作者: WHCC    时间: 2025-2-10 20:21
wuxiaoq 发表于 2025-2-10 20:52
轮转多的专科医生对病人大有裨益啊!

轮转多的专科医生对病人当然大有裨益啊。
但是那些轮转了10年还进不了专科培训的医生该怎么办?
作者: hktaree    时间: 2025-2-10 20:29
wuxiaoq 发表于 2025-2-10 20:52
轮转多的专科医生对病人大有裨益啊!


聽過好些 PGY 7,8,9的還沒進專科培訓,工作合約都是一年,每年申請工作,壓力山大
作者: WHCC    时间: 2025-2-10 20:36
Beauchamp 发表于 2025-2-10 21:00
不仅仅是等待时间,美国的专科培训五年是包括internship,从医学院毕业就开始了。而澳洲则是实打实的五年 ...

没错呀,美国的专科从intern就开始,澳洲则是要求先PGY1+RMO,然后才等待进专科。
专科的训练时长是差不多的。

主要是澳洲的 PGY1加上 “n年” 的RMO,到底是为了压榨junior doctor,抑或是各个学会的垄断,还是这些年是成为专科医生的必要条件?
作者: 小胖子吃辣肉面    时间: 2025-2-10 21:20
厉害了
作者: hktaree    时间: 2025-2-10 21:42
WHCC 发表于 2025-2-10 21:36
没错呀,美国的专科从intern就开始,澳洲则是要求先PGY1+RMO,然后才等待进专科。
专科的训练时长是差不 ...

你們了解澳洲的情況,所以孩子決定去美國讀醫吧?
作者: 众生丸    时间: 2025-2-11 09:18
这楼歪得。。。
爬藤和牛剑变成一条窄路通医院,笑死人
作者: wuxiaoq    时间: 2025-2-11 11:36
hktaree 发表于 2025-2-10 21:29
聽過好些 PGY 7,8,9的還沒進專科培訓,工作合約都是一年,每年申請工作,壓力山大 ...

是滴。悉尼的孩子都很难在悉尼找到工作,不得已去外地。所以一个朋友儿子就没有去读医科,读了物理治疗,可以留在悉尼。
作者: shurman    时间: 2025-2-11 11:37
本帖最后由 shurman 于 2025-2-11 16:48 编辑

近来网上流行这样一段话:世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但最讨厌的据说是第三种,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的。看似玩笑的背后,透露出家庭教育中的某种尴尬!

使劲推孩子去爬藤, 上牛剑的家长们,你们自己当年怎样做的呢?

当年某省高考状元,在美国获双博士,在美国大学任教。儿子斯坦福, 女儿MIT, 都爬藤成功。
作者: wuxiaoq    时间: 2025-2-11 11:37
WHCC 发表于 2025-2-10 21:21
轮转多的专科医生对病人当然大有裨益啊。
但是那些轮转了10年还进不了专科培训的医生该怎么办? ...

我哪儿知道啊
都是命吧
真有50岁还没拿到专科的
作者: wuxiaoq    时间: 2025-2-11 11:42
he275 发表于 2025-2-10 08:51
美国那种医疗制度,真的不敢恭维。尤其是医生,学制那么长,奇怪的入学要求那么复杂,结果,美国医疗体系最 ...

川普已经在批判美国的教育了
作者: pwusyd    时间: 2025-2-11 11:45
众生丸 发表于 2025-2-11 10:18
这楼歪得。。。
爬藤和牛剑变成一条窄路通医院,笑死人


赶紧再歪回去
作者: he275    时间: 2025-2-11 12:05
本帖最后由 he275 于 2025-2-11 13:07 编辑
wuxiaoq 发表于 2025-2-11 12:37
我哪儿知道啊
都是命吧
真有50岁还没拿到专科的


其实没必要那么争强好胜,为啥一根筋非要干专科。退一步海阔天空。
中国千年来的科举制度,形成一个向上爬的心态。结果有些人遇到个梯子就爬,也不看看是不是向上爬。结果爬出去又爬回来。

如果真爬到50岁,人生就成了折腾。



作者: am123    时间: 2025-2-11 12:14
mark
作者: 小小白虎    时间: 2025-2-11 12:37
本帖最后由 小小白虎 于 2025-2-11 13:40 编辑
shurman 发表于 2025-2-11 12:37
近来网上流行这样一段话:世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但最讨厌的据说是第三种,自 ...


呵呵,可不可以说对比孩子今天,我们当年读书辛苦多了(初三开始一直到高三,每天作业至少11点是雷打不动的),机会也没有那么好,经济条件也没有那么好...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留学的机会但因为不够优秀没奖学金,家里没钱只好放弃了。所以现在尽量让孩子不要错过我们当年错过的东西。

当然,不能光让孩子拼,我们家长也不老,还是要继续奋斗滴



作者: jungle    时间: 2025-2-11 13:14
我感觉啊,以大部分澳洲娃的懒散劲儿来说,花大力气准备这样那样的各种东西去爬藤是不太现实的。还不如来个“一招鲜,吃遍天”,闷头搞几个竞赛拉倒。如果搞得上就搞,搞不上就如LZ所说的,本地读一个吧。劳民伤财的各种准备,我个人感觉不适合澳洲娃啊。

所以请问一下LZ ,如果一个娃能进入比如 IMO澳洲代表队,是不是就不用搞什么其他花里胡哨的了额,考个SAT以后应该能申请到MIT?

如果是成绩次一级的娃,未能进入IMO澳洲代表队,但是进入了SENIOR CAMP,那样是否可以比较容易申请到牛剑IC?

作者: 小小白虎    时间: 2025-2-11 13:37
本帖最后由 小小白虎 于 2025-2-11 20:52 编辑
jungle 发表于 2025-2-11 14:14
我感觉啊,以大部分澳洲娃的懒散劲儿来说,花大力气准备这样那样的各种东西去爬藤是不太现实的。还不如来个 ...


所以请问一下LZ ,如果一个娃能进入比如 IMO澳洲代表队,是不是就不用搞什么其他花里胡哨的了额,考个SAT以后应该能申请到MIT?
据我所知,现在男生要IMO金牌了,女生的话进了IMO也有机会。但每年都在变...不能作数的

如果是成绩次一级的娃,未能进入IMO澳洲代表队,但是进入了SENIOR CAMP,那样是否可以比较容易申请到牛剑IC?
申请牛剑不需要这个...


以上,我个人感想是...竞赛的话这条路才是花大力气的呢,而且不像把时间花在HSC上,总有成果。把力气花竞赛上,目标是名校的话,那很可能血本无归。在澳大利亚参加竞赛的,基本全凭一腔热情了。


作者: 快乐的小旗    时间: 2025-2-11 15:12
请问楼主,剑桥三一学院出来的和其它学院出来的,最后申请工作的时候,有区别吗?
作者: Feb    时间: 2025-2-11 15:32
也是很奇怪呢,为什么澳洲孩子都比较“幼稚”? 是不是因为澳洲人不太热衷政治活动?
作者: jungle    时间: 2025-2-11 15:43
小小白虎 发表于 2025-2-11 13:37
所以请问一下LZ ,如果一个娃能进入比如 IMO澳洲代表队,是不是就不用搞什么其他花里胡哨的了额,考个SAT ...

谢谢虎妈指正哇,我是真的一点都不懂。如果申请牛剑不需要竞赛成绩的话,那么需要的是什么呢?

另外我认为呢,不想学医的娃,把时间花在HSC上真的意义不大啊。如果在澳洲上大学,为何要去投入搞HSC,HSC的高分成绩究竟有啥用呢?无非就是以后当Tutor可以打广告哇?
作者: 小小白虎    时间: 2025-2-11 15:47
jungle 发表于 2025-2-11 16:43
谢谢虎妈指正哇,我是真的一点都不懂。如果申请牛剑不需要竞赛成绩的话,那么需要的是什么呢?

另外我认 ...


申请大学的事情,我已经扔给孩子自己去查了,他英语比我好多了,没道理我知道他不知道的。

我这里从论坛得到过一些有限的信息,没有严谨验证过,但是来源还是比较可靠:
牛剑应该需要ATAR够好(我听说是99.5以上机会就很大),申请书好好写,再通过面试(有些专业可能还有额外的考试),这样就可以了。
作者: jungle    时间: 2025-2-11 16:07
小小白虎 发表于 2025-2-11 15:47
申请大学的事情,我已经扔给孩子自己去查了,他英语比我好多了,没道理我知道他不知道的。

我这里从论坛 ...

99.5就可以申请牛剑了哇,感觉不难的样子哎。那我觉得投入点时间去搞竞赛还是可以的,毕竟只是要求99.5而已嘛。身边几位亲友的孩子,好像还没有低于这个数的。。。

但是要拼到99.8以上的ATAR应该是真的很难,我就觉得意义不大了嘛。不学医的话,究竟有啥用呢?
作者: Moonlight24    时间: 2025-2-11 17:13
牛剑申请材料初审刷掉一半人,面试再刷掉剩下人中的一半,然后才有offer。所以单有个99.5 atar完全没用。


作者: peachlpy    时间: 2025-2-11 19:49
jungle 发表于 2025-2-11 14:14
我感觉啊,以大部分澳洲娃的懒散劲儿来说,花大力气准备这样那样的各种东西去爬藤是不太现实的。还不如来个 ...

MIT caltech这种还是有点难,可能得金牌????。进个佐治亚理工往上的问题都不大。 毕竟国家队每个国家每年都有,也不是每个都能上藤校。带过的理科能进国家队的学生基本申请牛剑的大部分都进了,除非英语特别特别差。
作者: peachlpy    时间: 2025-2-11 19:54
Moonlight24 发表于 2025-2-11 18:13
牛剑申请材料初审刷掉一半人,面试再刷掉剩下人中的一半,然后才有offer。所以单有个99.5 atar完全没用。

...

主要还是看面试, 申请时候的那个ps看不出差距,我时常怀疑招生官只花10秒速读。找自己申请的专业相关的学科老师写推荐信一顿猛夸;和整一个比较高的预估分是申请阶段最重要的。 面试和考试的话就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变的了,理工科学生得特别注意好好练练口才和心理素质。我碰到很多学生一紧张就大脑空白,还有表达能力不好。很吃亏的。
作者: peachlpy    时间: 2025-2-11 20:05
众生丸 发表于 2025-2-11 10:18
这楼歪得。。。
爬藤和牛剑变成一条窄路通医院,笑死人

哈哈!其实也不算歪楼。
我有个abc学生英国医学院毕业,我俩三四年没说过话了,去年突然找我帮忙,说他一个mentor,资深医生马上要带着三个孩子移民阿德,咨询我孩子去什么私校好。我说我没去过南澳不知道,但那个mentor还是非得加我,还把我拉进一个群,里面都是要来澳洲的英国医生。我当时就觉得很搞笑,天知道我当时为了给学生申请到英国医学院费了多少劲啊。现在这一个个的反而要来澳洲当医生。???? 我就把我这个感受跟学生说了,他就说如果上csp的monash,省的钱都够首付了。我俩一块乐半天。
作者: Beauchamp    时间: 2025-2-11 20:11
peachlpy 发表于 2025-2-11 21:05
哈哈!其实也不算歪楼。
我有个abc学生英国医学院毕业,我俩三四年没说过话了,去年突然找我帮忙,说他一 ...

当时为什么要申请英国医学院啊?大概是十年前?
作者: WHCC    时间: 2025-2-11 20:22
既然这是爬藤牛剑贴,我还是提供一些相关的经验信息。

个人觉得如果牛娃们如果有兴趣出去看看,除了成绩之外,表达能力的训练也很重要。这里说的表达能力可以是文字,口语,甚至于是肢体语言。并不是说要表情夸张或是文情并茂,而是要有能力组织思路,在短时间内,有条理的让对方了解你想表达的信息。

不论是澳洲某些热门专业或是其他国家的名校,要么就有interview,要么就要求在申请文件有限的篇幅里让admission officer觉得不录取你学校就会损失一个亿。如果娃能有意识的对这个方面加强,不但对申请学校有帮助,日后职场也能轻松不少。

作者: he275    时间: 2025-2-11 20:27
本帖最后由 he275 于 2025-2-11 21:32 编辑

英国涵盖大部分居民的是“公立医疗”(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医生收入没美国那么高。按顺序是美国医生收入 > 澳洲 > 英国。但英国医生来澳洲执照上有优惠,去美国没有。

“澳洲缺医生直接从英国挖人”
https://www.chineseherald.co.nz/news/socialmedia/nhs-oz/


作者: peachlpy    时间: 2025-2-11 20:41
Beauchamp 发表于 2025-2-11 21:11
当时为什么要申请英国医学院啊?大概是十年前?

学生觉得去英国名校不光和澳洲一样可以本科就学医,也更容易成为研究型专家。学生特别想研究癌症,觉得英国老牌国家,肯定牛。家里条件好,考上了父母交钱也高兴。
其实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这不是真的哈哈哈,我总觉得澳洲医学挺发达的。
作者: bluedge    时间: 2025-2-11 20:58
上个月去附近一家小医院急诊,给看的医生就说从英国来的,感觉澳洲真的缺医生嘛
作者: hktaree    时间: 2025-2-11 22:01
bluedge 发表于 2025-2-11 21:58
上个月去附近一家小医院急诊,给看的医生就说从英国来的,感觉澳洲真的缺医生嘛 ...

急診有很多醫生來自英國,他們喜歡澳洲的 lifestyle, 而且工資比英國高些。
作者: Beauchamp    时间: 2025-2-12 07:35
bluedge 发表于 2025-2-11 21:58
上个月去附近一家小医院急诊,给看的医生就说从英国来的,感觉澳洲真的缺医生嘛 ...

二十年前就有许多来自英国的医生,这个已成趋势。
作者: Beauchamp    时间: 2025-2-12 07:41
hktaree 发表于 2025-2-11 23:01
急診有很多醫生來自英國,他們喜歡澳洲的 lifestyle, 而且工資比英國高些。 ...

多年前就听说英国的consultant和澳洲的registrar收入差不多。而且英国的专科培训进入的难道不亚于澳洲的。 所以我觉得前面提到的几个去英国读医的所谓名校情节,大概就是牛剑了,其他学校还真一点不值了。其实即使是牛剑毕业最后还得考虑专科,收入,生活等因素。
作者: bemystar    时间: 2025-2-12 07:55
shurman 发表于 2025-2-11 12:37
近来网上流行这样一段话:世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但最讨厌的据说是第三种,自己 ...

没那么简单

父母都是清北的家庭很多孩子上高中都困难.
作者: he275    时间: 2025-2-12 08:05
爬藤的是爬藤校的医学院吗?



作者: 小小白虎    时间: 2025-2-12 09:46
WHCC 发表于 2025-2-11 21:22
既然这是爬藤牛剑贴,我还是提供一些相关的经验信息。

个人觉得如果牛娃们如果有兴趣出去看看,除了成绩之 ...


道理大家都知道...
我送孩子读个文科见长的学校,也是考虑到希望让孩子的文学素养,表达能力提高一点,知识体系更全面一点
现在家里这个理科生已经快被学校整成文科生了...眼看被耳濡目染,将来很可能选文科专业...也不知道该哭该笑

文理两者兼顾何其不容易,这条全面发展的道路也不知道最终能走到哪里呢


作者: WHCC    时间: 2025-2-12 10:38
小小白虎 发表于 2025-2-12 10:46
道理大家都知道...
我送孩子读个文科见长的学校,也是考虑到希望让孩子的文学素养,表达能力提高一点,知 ...
现在家里这个理科生已经快被学校整成文科生了...眼看被耳濡目染,将来很可能选文科专业...也不知道该哭该笑

文理两者兼顾何其不容易,这条全面发展的道路也不知道最终能走到哪里呢


想不到虎妈也有这种小烦恼。

我们这一代幸运出来的人,大多被限制在某一些专业范围,思维模式也不免受到之前经验的影响。
那些好,哪些不好,谁又说得准?
流氓有文化,谁见谁都怕。

娃子人生精彩的部分才刚开始呢,路长的很。
有软实力及硬实力,走到哪都可以走出一条路。

( 当然这是毒鸡汤,安慰咱们自己的。现在这个年纪的娃,各个都有自己的主见,只能不露痕迹的推一下。)
作者: 小小白虎    时间: 2025-2-12 10:50
本帖最后由 小小白虎 于 2025-2-12 11:56 编辑
WHCC 发表于 2025-2-12 11:38
想不到虎妈也有这种小烦恼。

我们这一代幸运出来的人,大多被限制在某一些专业范围,思维模式也 ...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嘛

我觉得说烦恼可能不准确,更多的是人面对未知和不熟悉领域的天然不安全感...

毕竟我家两个理科生家长,孩子走的道路和我们都不同,作为家长只是在育儿方面有这样的想法和理念,完全没有经验,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不都是头一遭嘛。

这种不安全感带来压力,也带来动力,所以我说并不会当作是烦恼,而是挑战,挑战我们作为家长的智慧是否足够,会不会拖他后腿。不想用我们的上限去限制住孩子,所以现在完全无法预测他将往何方向去,就凭他自己去走咯。

就像你说的,如果软实力和硬实力都有...走到哪都可以走出一条路。
作者: pwusyd    时间: 2025-2-12 11:16
shurman 发表于 2025-2-11 12:37
近来网上流行这样一段话:世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但最讨厌的据说是第三种,自己 ...

其实爬藤的澳洲孩子基本都是自己有内驱力,自己想去做这件事。爬藤这个事儿如果自己没这想法和决心,光靠家长推根本飞不起来,因为过程中要付出的努力太多了,尤其澳洲公校的孩子,申请季和HSC是完全重合的时间线,同时兼顾两边,且不说其他活动,SAT这些,光是课业考试上的压力,都得有强大的毅力和自律才能坚持下来。所以我同意楼主说的这点,从一个孩子的内驱力,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能力能看出来适不适合去尝试爬藤。
作者: shurman    时间: 2025-2-12 11:25
bemystar 发表于 2025-2-12 08:55
没那么简单

父母都是清北的家庭很多孩子上高中都困难.


这个从统计学上来说,你的论点是不成立的,上不了高中肯定有,但绝对不会是“很多”。 多数父母成绩好的,孩子成绩好的还是多些。那些那美国奖学金去读博的80-90年代从中国毕业的,孩子上藤校的多的是。现在美国IMO里的华人孩子基本是那批人的后代。
作者: wuxiaoq    时间: 2025-2-12 11:38
peachlpy 发表于 2025-2-11 21:05
哈哈!其实也不算歪楼。
我有个abc学生英国医学院毕业,我俩三四年没说过话了,去年突然找我帮忙,说他一 ...

真是这样。我导师当年拿到英国医学院offer也没有去,说性价比问题,学费太贵,在新南读医科悉尼行医性价比高,呵呵,莫纳什应该是性价比更高了。
作者: wuxiaoq    时间: 2025-2-12 11:41
bemystar 发表于 2025-2-12 08:55
没那么简单

父母都是清北的家庭很多孩子上高中都困难.

解决办法就是送出国镀金
作者: golfa    时间: 2025-2-12 11:44
jungle 发表于 2025-2-11 17:07
99.5就可以申请牛剑了哇,感觉不难的样子哎。那我觉得投入点时间去搞竞赛还是可以的,毕竟只是要求99.5而 ...

牛剑本来就不难进,大陆每年都4-500个录取
相比5个大藤容易很多倍
牛剑好像安排自己的专业考试+面试。他们比较看重这些。高考应该99就够。

作者: golfa    时间: 2025-2-12 11:46
小小白虎 发表于 2025-2-12 10:46
道理大家都知道...
我送孩子读个文科见长的学校,也是考虑到希望让孩子的文学素养,表达能力提高一点,知 ...

你家一共算是文理兼修了,很难得。
作者: 小小白虎    时间: 2025-2-12 12:37
golfa 发表于 2025-2-12 12:46
你家一共算是文理兼修了,很难得。


谢谢鼓励

文科方面,我们依靠学校优势比较大,占了便宜了。
理科方面,到这个程度学校本来助力就不大,我们也没有吃亏。

你们也一样吧,圈子里这样文(艺)理兼修的孩子不少,虽然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但吾道不孤。
作者: pwusyd    时间: 2025-2-12 13:00
本帖最后由 pwusyd 于 2025-2-12 14:01 编辑
golfa 发表于 2025-2-12 12:44
牛剑本来就不难进,大陆每年都4-500个录取
相比5个大藤容易很多倍
牛剑好像安排自己的专业考试+面试。他 ...


没听说过澳洲孩子去达特茅斯的,甚至康奈尔和布朗也不多,但哥大好像很受澳洲学霸的喜爱,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前几年在crimson的讲座上看到录过一个墨尔本的学生,特别拿出来当宣传讲过,应该也很少。
作者: golfa    时间: 2025-2-12 13:46
pwusyd 发表于 2025-2-12 14:00
没听说过澳洲孩子去达特茅斯的,甚至康奈尔和布朗也不多,但哥大好像很受澳洲学霸的喜爱,宾夕法尼亚大学 ...

我说的不准确,我指的5大是哈耶普麻斯,其他的学校对澳洲学生吸引力相对较小。




欢迎光临 新足迹 (https://oursteps.co/bbs/forum.php/bbs/forum.php/bb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