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学习作曲理论和打击乐器之外,Jarre 在求学时期还研习了两项对他日后的配乐生涯有极大帮助的音乐素材,那就是民族音乐和电子合成乐。民族音乐实际上是 Paris Conservatoire 的规定课程,每一名学生都必须选修五个不同区域的民族音乐课程,Jarre 当年的选择是俄罗斯,日本,南美,印度和阿拉伯,而电子合成乐则是Jarre 的课余兴趣,电子乐器在当代并不普及,同时有浓厚的实验色彩,但Jarre 对这样的音乐素材产生了独特的直觉与感受,进一步也加入 Musique Concrete Form 学
习电子合成器的运用。
毕业之后,Jarre于1951年加入舞台戏剧团体Theatre National Populaire,担任音乐指导的工作,开始为戏剧作品谱写音乐,第一部电影音乐作品则是1952年,法国导演Georges Franju的反战纪录片《Hotel Des Invalides》,之后Jarre与 Franju陆续合作了多部作品,也日渐成为法国电影音乐的新秀,同时Jarre 也致力于其它非电影音乐的创作,包括了芭蕾,交响曲与舞台剧等各种作品,而1962年,为英国名导大卫·里恩的《阿拉伯的劳伦斯》一片配乐,不仅将 Jarre的舞台由法国扩展到了好莱坞,同时也成为Jarre音乐生涯的转折点。
《阿拉伯的劳伦斯》(英文:Lawrence of Arabia)是一部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影片,发行于1962年,松散地依据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的生活改编,彼得·奥图饰演主角,大卫·利恩(David Lean)导演,制片人为山姆·史匹格。(之前里恩和史匹格刚完成受称赞的影片《桂河大桥》。)莫里斯·贾尔的作曲和在位电影术特别受称赞。除了对一战时劳伦斯在阿拉伯半岛的生活进行叙述外,电影的主题包括劳伦斯与战争中暴力(特别是阿拉伯部落之间和与土耳其军队作战时)的情感斗争,对个人身份的认同(“你是谁?”是影片中反复出现的台词),以及在他祖国的英军与他新结交的阿拉伯游牧部落的同志之间如何作出选择。
1964年,Leone拍摄了他的第一个三部曲—“赏金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一把金币》(A Fistful of Dollars),Morricone在其中的精湛配乐让他一炮而红。1966拍摄了第二部:《为了多几块金币》(For A Few Dollars More)。电影音乐史上首次出现的粗砺、潇洒的小号主题和空寂、辽远、漫不经心的口哨独奏,令人耳目一新,给各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一系列的第三部作品——《地狱三镖客》(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中,一向富于求新和实验精神的作曲家又为影片配乐注入了勃勃生机和丰富的内涵。电影音乐史上又首次出现了甩鞭声、由男声合唱出的戏谑音效,以及加弱音器小号怪诞、调侃的音色。
在与Sergio Leone继续合作的同时,Morricone也抽出时间制作其他电影配乐,比如超级经典的《阿尔及尔之战》(Battle of Algiers)、《烽火怪客》(Queimada!又名Burn!)。到了七十年代,Morricone的名字已经与导演Sergio Leone和意大利西部片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也与世界各地的众多导演有过合作。制作磅礴宏大的交响乐和动人心魄的主旋律对Morricone不算什么难事,他创作的旋律轻易让人印象深刻。在这个阶段,他的作品也开始受到当时电子乐和混音的影响,有了一些现代成分。
时间并没有减慢Morricone前进的步伐,从八十、九十年代一直到现在,他一直处于创作巅峰状态,他的作品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同时,评论对给他的评价也有所改观。1986年《教会》(The Mission)原声带;1987年《义胆雄心》(UNTOUCHABLES)电影原声带……他多次获得奥斯卡提名。虽然最后与小金人失之交臂,但无庸置疑他作品的分量。1994年,他荣获美国Society for Preservation of Film Music的终身成就奖,是唯一得到这个奖项的非美国电影音乐家; 1999年,他的作品《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原声带获得了金球奖。他作品的产量是惊人的,甚至有在一年曾经替二十七部电影完成主题音乐的纪录。
The Good, The Bad & The Ugly - Intro (Opening Theme)
地狱三镖客Clint Eastwood主演的著名西部片
The Mission 主演三位名演员Liam Nelson, Robert de Niro and Jeremy Irons
罗兰.约菲导演的史诗式宗教冒险片,两位男主角形象虽有点典型化,内容也有点庞杂,但映象十分壮观,某些场面的摄影美得让人窒息,杰瑞米.艾恩斯与罗伯特.德尼洛的对手戏也精彩可观。剧情描述十八世纪时,西班牙教士嘉比尔奉派到南美洲丛林为瓜拉尼族人建立教会。他碰到了奴隶贩子罗多萨,带着这个因为杀了弟弟而深感内疚的汉子一起前往目的地修行赎罪。当他们的传教任务稍具规模时,葡萄牙与西班牙政府却因为殖民地冲突而在当地发生战争屠杀,结局十分悲怆。
[ 本帖最后由 zmzhu 于 2008-10-9 14:09 编辑 ]作者: zmzhu 时间: 2008-10-8 13:27 标题: Rachel Portman 瑞秋·波特曼,1960年12月11日出生于英国。在1997年的奥斯卡上因一部《EMMA》获得最佳配乐奖,也成为了奥斯卡史上的第一位女性获奖配乐人。 Rachel毕业于牛津大学,她的音乐生涯开始之初是在BBC为一些学生电影,电视电影,系列片作配乐工作。 1989年因为电视系列短剧《Oranges Are Not The Only Fruit》配乐,而被英国电影学院评为年度最佳年轻配乐人奖,由此开始在配乐界展露头角。 在1992年完成了她第一部在好来乌的配乐作品《Used People》。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开始为很多优秀的电影开始作配乐工作,包括"The Joy Luck Club" (1993), "Benny & Joon" (1993), "Only You" (1994), "To Wong Foo, Thanks for Everything, Julie Newmar" (1995), "Emma" (1996), "Addicted to Love" (1997), "Beloved" (1998), "The Cider House Rules" (1999), "Chocolat" (2000) and "The Legend of Bagger Vance" (2000).Rachel Portman在其音乐制作过程中经常和David Snell and J.A.C. Redford合作。她也是Wayne Wang, Norman Jewison 和Beeban Kidron这些名导演首选配乐人。曾在奥斯卡上三度提名,并获得一个金象奖,在金球,英国影视艺术学会,格来美这些重量级评选盛会上也多次提名。最近正为她的首张歌剧配乐"The Little Prince"而积极的做着各项工作。Portman和电影制作人Uberto Pasolini结婚,已经有两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