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四十年前高考二三事 (2017-2-16) 东山蟊贼 · 迟到的记录:纪念来到澳洲的129天 (2005-11-1) booper
· 分享一份十分强大的翻书日志(随时添加) (2008-8-18) Tiger_Karen · 海外电话面试经历 (香港):已签合同 (2006-12-5) wwwdo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9327|回复: 67

[澳洲资讯] 战争英雄:忆澳新军团中的华裔狙击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2 17: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哇哇哇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哇哇哇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哇哇哇 于 2015-4-22 17:09 编辑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加利波利(Gallipoli)战役中,澳新军团中有一名叫做Billy Sing的华裔狙击手。他总共击毙了超过200名奥斯曼将士,令敌人闻风丧胆,并且赢得了“凶手”和“刺客”的美誉。

他有着部分的中国血统,却和其他数以千计来自非欧洲背景却隐藏自己真实身份的澳洲人一样,加入了澳大利亚皇家空军为国而战。

尽管,这么做从当时的法律来看是不被允许。

1886年,Sing出生在悉尼以北1600公里外(1000英里)的昆士兰小镇Clermont。

时至今日,他的侄孙62岁的Don Smith在Clermont接受法新社采访时依然表示:“他是一位真正的澳大利亚人。尽管他有着中国血统,但他的内心深处却是一个澳大利亚人。”

“就像所有奔赴战场的那些人一样,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根据澳大利亚1909年的《国防法案》,“那些缺乏欧洲出身或者没有主导欧洲血统的人”将不被允许成为现役军人。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来自少数族裔背景的人,包括一些澳大利亚土著,毅然在屡次遭拒后还是不断尝试参军。

澳大利亚共有416,809人在一战时期入伍,其中至少有1000人是土著,而拥有中国血统的大约有400人。

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The Australian War Memorial)所确认的数据中,参加过加利波利战役的就有大约50名土著。

来自弗林德斯大学的Robin Prior告诉法新社:“如果想要入伍,你必须丝毫不能透露你的土著背景。否则,就会像其他人一样被拒之门外。”

他补充说,那个时候的澳洲人大多数是英国后裔。

“这种事情在现在看起来难以想象,但在当初却是白纸黑字的法律。”

到了1917年,随着招募新兵变得日益困难,军事法令被放宽,允许那些父母双方有一人是欧洲血统的申请者入伍。

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的赴欧作战行动从1915年4月25日士兵空降在加利波利起正式拉开序幕。同时加入的还有来自英国,法国和新西兰的盟军部队。

加利波利是现属土耳其境内的一个半岛。

本次战役耗时八个月,最终被证明是一场灾难。澳新军团在加利波利投入的60000名将士中,有11500人战死沙场。

Billy Sing全名William Edward Sing,也曾经转战西线。他的父亲是中国人John Sing,母亲是英国人Mary Ann Pugh。

出生和成长在昆士兰农村的Sing是一名熟练的骑马手,袋鼠猎人和枪手。直到1914年10月正式入伍之前,28岁的Sing一直是当地赫赫有名的神枪手。

历史研究人员相信,他的这种技能加上入伍时间比较早,有可能帮助他避免了一些其他非欧裔士兵在寻求入伍时所遇到的阻力。

Sing在1915年5月随第五轻骑兵团抵达加利波利。为他[执行狙击任务而]配备的“侦查员”Ion Idriess[译者注:澳洲最富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在一战时期同样服役于第五轻骑兵团]在其回忆录《沙漠之列》中是这么描写Sing的:“他是一个瘦小的家伙,皮肤黝黑,有着一撮乌黑的山羊胡。但长相俊朗的他却是个致命杀手。他是澳新军团中最屌的狙击手。”

Sing曾经在1916年被授予仅次于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的杰出行为勋章(Distinguished Conduct Medal)。

一则当时的军事通报中曾经提到,士兵代号355的Sing共击毙了201名土耳其将士,里面还包括了奥斯曼帝国的狙击手“恐怖阿卜杜勒”。

不过,Sing的伤病使得他必须经常进出医院,远离前线。

1917年,他在英国治疗枪伤的恢复期中,与21岁的苏格兰女服务员Elizabeth Stewart结婚。婚后不久,Sing就回到了西线战场(Western Front)。

为了表彰他在1917年9月Polygon Wood战场上的表现,他被授予了比利时英勇十字勋章(Belgian Croix de Guerre)。

1918年11月,Sing在澳大利亚退伍。当时的医疗报告称他在比利时受到过毒气侵袭。据信,他的妻子并没有随他一同返回澳洲。

这名退伍军人之后在“士兵安置”计划下被政府赐予了一块土地。不过,他并没有从此过上农民的生活,反而转向黄金勘探。

最终,他搬到了布里斯班。1943年几乎身无分文的他在一所寄宿房子中去世,享年57岁。

虽然Sing被埋葬在布里斯班的Lutwyche战争公墓内,但他的侄孙Smith表示,直到上世纪80年代自己才和另外三人一起集资为Sing竖起了一块墓碑。

来自澳大利亚华族遗产协会(Chinese Heritage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的Kathie Blunt表示,人们喜爱Sing是因为他们被他的强烈爱国心所感染了。

与此同时,Sing也和其他战士一样接受着普通的待遇。列兵的军饷是每天6先令,其中的1先令将累积直到退伍那天才会一起拿到。

Blunt说:“因为大多数的澳籍华人都拥有较低的社会经济背景,这些钱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近年来,来自多元文化背景和土著族群士兵们在澳洲参战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也逐渐都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随着澳新军团日进入百年纪念之际,[弗林德斯大学的]Prior女士表示我们要牢记住上述这些人的贡献。

她说:“我认为,他们为一个事实上对他们存在歧视的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做法是尤为值得钦佩的。”



http://www.theage.com.au/world/c ... 0150422-1mqem8.html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24 收起 理由
icicle + 4 感谢分享
dootbear + 20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管理人员评分

dootbear  在2015-4-22 17:27  +40分  并说
Koninklijke Nederlandse Voetbalbond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4-22 17: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启航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启航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位老兵走得挺孤单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黄金的需求量急剧下降,采金业也进入了萧条期。许多金矿陆续关闭了,淘金者们有的参了军,有的去修公路,还有的进了工厂生产军需用品。沈比利当时已50多岁,他曾是DCM勋章的获得者,每年都有一小笔年金,加上淘金的收入,如果是个勤俭节约的人下半辈子应可衣食无忧。但象他这种曾经刀头舔血的人过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他从来就没攒下什么钱。

1942年,沈比利在告别妹妹比阿特丽斯之后去了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本,他在那儿找了一份体力活。可以想象其处境可能和今天遍布中国各大城市的民工差不多,而且他身上还留有在战场上落下的病根。据他曾一起淘过金的工友泰勒(Joe Taylor)回忆,沈比利的脾气非常倔强,生了病从来不去看医生。

1943年5月19日清晨7:20,年仅57岁的沈比利被人发现死在他租住的廉价旅馆里,身上还穿着睡衣。死因乃是动脉血管破裂。在他的房间里人们只找到了5个先令,他的财产还包括未发工钱6英镑10先令8便士,和在米克里尔矿区的一所屋子,价值20英镑,总计26镑15先令8便士。这位曾经一度名满天下的王牌狙击手就这样孤零零地告别了人间。”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哇哇哇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4-22 17: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哇哇哇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哇哇哇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5-4-22 17: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xyo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xyo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之前有篇关于他的文章说他回国后很寂寞,会对着月亮开枪。。。

记忆犹新

发表于 2015-4-22 17: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feparadis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feparadis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个老早就知道了

退役斑竹 2017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5-4-22 17: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reakingBa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reakingBa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直想知道,狙击手的杀敌数都是怎么统计的,除了狙击手自己汇报,再结合当时敌人的分布数量,还有别的确认方法不?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4-22 17: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自游自在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自游自在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老兵不死!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5-4-22 17: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licendic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licendic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袋鼠猎人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5-4-22 17: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潜水老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潜水老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挺帅

发表于 2015-4-22 17:2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angm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angm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他老婆怎么样了?

发表于 2015-4-22 17:3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rga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rga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电视上看到过。好象是sbs.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5-4-22 17: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三天不学习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三天不学习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二炮手

发表于 2015-4-22 18: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awn-o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awn-o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向老兵致敬

发表于 2015-4-22 18: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l1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l1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他是一位真正的澳大利亚人。尽管他有着中国血统,但他的内心深处却是一个澳大利亚人
也就是到現在都不認華裔是奧人

发表于 2015-4-22 18: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iaomaomimi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iaomaomimi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挺帅的!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5-4-22 18: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ami_return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ami_return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老哥混血。母亲名字带Mary Ann的,是天主教的可能性非常大
澳大利亚华族遗产协会(Chinese Heritage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这个翻译难听。华族已经就够不伦不类了,遗产更是怪异。
一般见面非常老套的英语会回用whats ur heritage来代替nationality, 所以这里的heritage更接近lineage, pedigree的英文词
华族? 我只知道汉族,汉语, and i m a chinese native speaker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Natio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签名被屏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4-22 19: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0T1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0T1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中国这样的事例太多了

发表于 2015-4-22 21: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S---兔宝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S---兔宝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永远值得尊敬的人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5-4-23 07: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omo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omo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没有儿女?

发表于 2015-4-23 07: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shi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shi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战是帝国主义的分赃战争,参加这战争算什么光荣的事
关澳洲啥事?

发表于 2015-4-23 07:3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杨士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杨士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半华人一半澳洲血统 认知真困难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喵喵包子 + 8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4-23 07: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北京吉普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北京吉普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们都是神枪手。。。

发表于 2015-4-23 08:3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dmznz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dmznz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l19 发表于 2015-4-22 18:32
他是一位真正的澳大利亚人。尽管他有着中国血统,但他的内心深处却是一个澳大利亚人
也就是到現在都不認華 ...

如果一个金发碧眼的人加入了中国国籍,你得承认他或她是中国人但大部分中国人不会认为他们是真正的中国人。有些事情是改不了的。
阅读之前,没有真相

发表于 2015-4-23 08: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aobeibe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aobeibe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内心还是澳洲情结。。。。。。
(monkey19)(monkey19)

发表于 2015-4-23 08:3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dmznz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dmznz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ushier 发表于 2015-4-23 07:22
一战是帝国主义的分赃战争,参加这战争算什么光荣的事
关澳洲啥事?

这和战争的性质没有关系,和战斗的胜负也没有关系,对澳新联军来说加利波里是一场惨败。这里纪念的是个人的英勇献身的精神。
阅读之前,没有真相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5-4-23 08: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态度最重要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态度最重要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战中澳大利亚为什么不去侵略中国呢?中国应该都不敢反抗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5-4-23 09: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loewn1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loewn1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态度最重要 发表于 2015-4-23 08:43
一战中澳大利亚为什么不去侵略中国呢?中国应该都不敢反抗的

中国在一战也是战胜国, 虽然没有派出军队, 但又10多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

发表于 2015-4-23 09:0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angm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angm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态度最重要 发表于 2015-4-23 08:43
一战中澳大利亚为什么不去侵略中国呢?中国应该都不敢反抗的

都是协约国

发表于 2015-4-23 09: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哇哇哇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哇哇哇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北京吉普 发表于 2015-4-23 07:47
我们都是神枪手。。。

我们都是神枪手,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暴露年龄了!
Koninklijke Nederlandse Voetbalbond

发表于 2015-4-23 09: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哇哇哇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哇哇哇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iami_returns 发表于 2015-4-22 18:48
老哥混血。母亲名字带Mary Ann的,是天主教的可能性非常大
澳大利亚华族遗产协会(Chinese Heritage Associ ...

cannot agree less
Koninklijke Nederlandse Voetbalbond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