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标题: 看了好多钢板厚薄的回帖,忍不住又要啰嗦一下 [打印本页]

作者: garysu    时间: 2014-12-21 12:47
标题: 看了好多钢板厚薄的回帖,忍不住又要啰嗦一下
[attach]1224614[/attach]
作者: garysu    时间: 2014-12-21 12:49
门板就没有作用
作者: 临尘居士    时间: 2014-12-21 13:50
garysu 发表于 2014-12-21 13:49
门板就没有作用

绝对有作用,心理作用。
说明厂家良心,舍得下料。侧面证明。
作者: maybeming    时间: 2014-12-21 13:58
有没有中大型车的比较呢?谢谢版主
作者: rblover    时间: 2014-12-21 14:54
临尘居士 发表于 2014-12-21 14:50
绝对有作用,心理作用。
说明厂家良心,舍得下料。侧面证明。

把蒙皮做薄(同时保证必要的强度)比做厚困难多了。成本并不与重量挂钩,你以为收购废报纸呢?
作者: garysu    时间: 2014-12-21 15:35
临尘居士 发表于 2014-12-21 13:50
绝对有作用,心理作用。
说明厂家良心,舍得下料。侧面证明。

不对,假如这样的话,一楼排名榜首先应该出现的是欧洲车,而不是好几个日本车
作者: garysu    时间: 2014-12-21 15:35
maybeming 发表于 2014-12-21 13:58
有没有中大型车的比较呢?谢谢版主

google iihs
作者: Simonjo    时间: 2014-12-21 15:42
我记得某年北京车展,某人以为F1那么高速度应该很结实,然后脚踏上前饰板照相,重心一个不稳,咔嚓一下就断了……好几万修理费……
作者: Simonjo    时间: 2014-12-21 15:44
另外很多德粉追求关门的质感,其实全部来自于门板上贴的隔音材料和门缝的橡胶圈质量。
我以前那辆TIIDA贴完隔音也是砰砰地关门啊!
作者: garysu    时间: 2014-12-21 15:47
Simonjo 发表于 2014-12-21 15:44
另外很多德粉追求关门的质感,其实全部来自于门板上贴的隔音材料和门缝的橡胶圈质量。
我以前那辆TIIDA贴完 ...

哈哈

隔音多少钱,做了哪些方面?
作者: TT    时间: 2014-12-21 15: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poorjacky    时间: 2014-12-21 15:50
临尘居士 发表于 2014-12-21 14:50
绝对有作用,心理作用。
说明厂家良心,舍得下料。侧面证明。

可是心理作用救不了我的小命。 更有可能心理作用太好以为自己是超人 结果超出力所能及的范围
作者: garysu    时间: 2014-12-21 17:11
本帖最后由 garysu 于 2014-12-21 17:13 编辑
TT 发表于 2014-12-21 15:48
说一下我的理解,碰撞测试都是用车撞水泥墙,真车祸多是车撞车,所以车重钢板厚,结构坚固肯定有用。 ...


这是部分人无法理解的一点,在普通碰撞试验里,水泥墙模拟的是一台同等速度的汽车

这一点很重要,是整个试验的基础

在small overlap里模拟的是柱子
作者: Simonjo    时间: 2014-12-21 17:16
garysu 发表于 2014-12-21 16:47
哈哈

隔音多少钱,做了哪些方面?

没多少钱,软妹币700-800淘宝买隔音胶,找熟识的小店300块人工。
主要贴了车门,剩余的边角料贴到前叶子板下面减少胎噪。
效果那是非常立竿见影,开在安静的路上,高速低速都能体现出来差别。
主要降低的是车体振动产生的噪声,比如发动机噪声和胎噪。
由于成本所限只贴了车门,所以走在城市道路,旁边的车尤其是大货的噪音过滤很有限。
增加预算到3000-5000,就能地毯掀开、车顶掀开都贴了,那样效果更好。
作者: garysu    时间: 2014-12-21 17:27
Simonjo 发表于 2014-12-21 17:16
没多少钱,软妹币700-800淘宝买隔音胶,找熟识的小店300块人工。
主要贴了车门,剩余的边角料贴到前叶子 ...

我开过这车,是有点吵
作者: 索尼克陈    时间: 2014-12-21 17:31
钢板厚薄和其制造过程的压力叠加的效果。钢板是经过多少压力压制出来的直接牵涉到其强度。
作者: 索尼克陈    时间: 2014-12-21 17:33
TT 发表于 2014-12-21 16:48
说一下我的理解,碰撞测试都是用车撞水泥墙,真车祸多是车撞车,所以车重钢板厚,结构坚固肯定有用。 ...

你仔细看看那些录像,撞墙的少,都是拿那种小面积的铁棍组成一个面来冲击车。模拟冲击已经做了很多年设计很完善了。假人能非常好的模拟人体情况,模拟个对面来车还难吗?
作者: nickzhang111    时间: 2014-12-21 17:38
这帖子有技术含量
作者: UFC    时间: 2014-12-21 17:55
就从结果看,斯巴鲁最安全
作者: TT    时间: 2014-12-21 18: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rvin08058    时间: 2014-12-21 18:01
又一次狠狠的打了德国车的脸。。。、
作者: rblover    时间: 2014-12-21 18:26
TT 发表于 2014-12-21 19:01
这个我能理解。我的问题是,如果两车相撞,车速并不快,不至于立即车毁人亡。一个车较轻,钢板较软,一个 ...

碰撞测试目的是要测试一定条件下人的受损伤程度,这个“条件”包括了速度
换言之,速度属于条件(condition),人的受伤程度是测量对象(measure)

>车速并不快,不至于立即车毁人亡
但是你的问题却将条件和测量对象放一起了

所以从逻辑上分析,你的问题无意义
作者: TT    时间: 2014-12-21 18: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garysu    时间: 2014-12-21 18:43
本帖最后由 garysu 于 2014-12-21 18:45 编辑
TT 发表于 2014-12-21 18:01
这个我能理解。我的问题是,如果两车相撞,车速并不快,不至于立即车毁人亡。一个车较轻,钢板较软,一个 ...


大车当然是占优的,但这不是测试的目的

因为无法去测量大车撞小车的那么多不同的组合,因此测试衡量标准是一致的定为一台车撞同等速度的类似车子,这样才可以在同级别之间对比

而iihs小偏置前向碰撞试验更加证明欧洲车比较坚固只是传言而已,因为测试是模拟车子撞柱子,出来的结果里日本车一点不差
作者: yzh1999    时间: 2014-12-21 18:45
TT 发表于 2014-12-21 19:36
没必要咬文爵字。 两车高速相撞不讨论了,这里要问的是,假如在20-30公里的速度两个大小相似的车撞了,钢 ...

GVM, 车身结构, 车身吸能
不过再怎么着碰撞角度还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至于车损,找你关心的几个车去quote个全险比较下
作者: rblover    时间: 2014-12-21 18:50
TT 发表于 2014-12-21 19:36
没必要咬文爵字。 两车高速相撞不讨论了,这里要问的是,假如在20-30公里的速度两个大小相似的车撞了,钢 ...

不是咬文嚼字,你的题设根本就有问题,让人无从回答
那再回答你现在这个问题,请看碰撞测试成绩

碰撞测试速度是每小时64公里。那么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每小时64公里速度下碰撞分数更高的车,在20-30公里的碰撞中对乘员保护比在每小时64公里速度下分数更低的车更好,而难以得出相反的结论

对了,“钢板厚度”从来既不是测试条件也不是测试对象。换言之,“钢板厚度”与安全测试无关
作者: TT    时间: 2014-12-21 18: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garysu    时间: 2014-12-21 20:19
TT 发表于 2014-12-21 18:55
谢谢。还有一个问题,这种碰撞实验有高速的,有六十公里的,有没有20公里左右低速的? ...

没看到有

20不太可能死人,不需要测了
作者: xgt1234    时间: 2014-12-21 21:09
TT 发表于 2014-12-21 19:55
谢谢。还有一个问题,这种碰撞实验有高速的,有六十公里的,有没有20公里左右低速的? ...

美国有个低速的碰撞试验 主要是比较修理费。。。。

结果证明是 看着没事的修起来也不便宜 主要是内伤
作者: macaw    时间: 2014-12-21 21:46
以后有钱了买坦克,还有主动反应装甲,
作者: coolbbb    时间: 2014-12-21 22:18
咖喱版还是不遗余力的科普有些人就是不明白门板重与隔音、密封的关系,钢板厚薄在碰撞中的不相干性,车架的结构与钢材选择对被动安全的贡献,多半人估计只知道有普通钢和不锈钢的区别吧他们自己不去理解,拼了命的不去改变自己以前的印象,没办法。
还有,现在很多德系车和法系车已经普遍比日系车轻了,数据很容易找到,搜一搜就有,GOLF和MAZDA3比一比,新PASSAT和MAZDA6比一比,等等等等车型,都可以比较,那你们可以说欧洲车开始偷工减料了?
作者: Clovelly12    时间: 2014-12-21 23:18
刚才查了一下,BZ选的Category应该是小车吧,我也奇怪为什么其它的车都没有,比如宝马一系和奔驰A系等。

宝马二系是中级车。
作者: sandro0713    时间: 2014-12-21 23:20
一边是专业研究汽车多年的NCAP和IIHS,一边是就靠听关门声音驾龄最多不超过20年的“老司机”。谁说的更可信?
安全现在比的是科技和设计,不是老太太买菜比分量。宝马每次出M3都宣传比上一代马力大了一点,重量轻了一点。holden也开始用全铝引擎盖了,连钢板都不是了可怎么比
作者: loveheart    时间: 2014-12-22 01:17
达到平衡点就好,太多太少你都不会喜欢。
作者: Simonjo    时间: 2014-12-22 06:50
garysu 发表于 2014-12-21 18:27
我开过这车,是有点吵

这车引擎特别安静,胎噪挺大,后来我换了四条米其林韧悦,还是挺管用的,世界顿时安静不少。
这车空间着实是大,所谓的皮薄馅大。
作者: worksmart    时间: 2014-12-22 08:41
garysu 发表于 2014-12-21 16:35
不对,假如这样的话,一楼排名榜首先应该出现的是欧洲车,而不是好几个日本车 ...

貌似着排名榜首的决定因素在于Front crash prevention的科技度。
可以看到的是,排除front crash prevention的因素,前六名的安全系数都是相当的
作者: toshio_yakawa    时间: 2014-12-22 08:47
all panel skins are thin and tin like. so they can shrink and wrap around to absorb and release collision energy.

the safety body frame and intrusion prevention beams are more critical than panel skins in a serious collisions.
作者: artwo    时间: 2014-12-22 09:29
garysu 发表于 2014-12-21 13:49
门板就没有作用

我有一辆Accord和Falcon, 在开Accord车门的时候,不小心轻轻碰了旁边的Falcon, 结果发现Accord的车门边缘凹了一小口,Falcon的漆也没有掉。 我们毕竟没有那么大的机会碰到生死攸关的碰撞,小磕碰倒是常见
作者: garysu    时间: 2014-12-22 09:32
worksmart 发表于 2014-12-22 08:41
貌似着排名榜首的决定因素在于Front crash prevention的科技度。
可以看到的是,排除front crash prevent ...


这贴的主旨是门沉、声音闷,并不会更安全,测试前六名的各个项目结果对比就证明了这一点
作者: xhmax    时间: 2014-12-22 09:35
开坦克么,装甲越厚越好
作者: garysu    时间: 2014-12-22 09:37
再看SUV

http://www.iihs.org/iihs/ratings/v/class-summary/small-suvs

一样是日本车占先。例外是丰田RAV4,这代在新的测试项目里很杯具,丰田自己也不得不承认。

[attach]1225077[/attach]
作者: registeronly    时间: 2014-12-22 09:38
Simonjo 发表于 2014-12-21 18:16
没多少钱,软妹币700-800淘宝买隔音胶,找熟识的小店300块人工。
主要贴了车门,剩余的边角料贴到前叶子 ...

3k-5k是刀还是软妹子
作者: Simonjo    时间: 2014-12-22 09:40
registeronly 发表于 2014-12-22 10:38
3k-5k是刀还是软妹子

在国内做的,是RMB,这边貌似没人做,因为这个活儿太耗人工,人工贵的话消费比实在不佳。
作者: bigapple2008    时间: 2014-12-22 09:41
其实去测量过,或者知道具体厚薄数值的没几个吧...
作者: Stark    时间: 2014-12-22 09: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amliang    时间: 2014-12-22 10: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g11    时间: 2014-12-22 10:36
samliang 发表于 2014-12-22 11:29
那天,我开falcon撞上足迹神车普拉多,普拉多凹陷漆挂花大片。falcon连车漆都没有掉,分开后连最轻微的凹陷 ...

上图?
作者: 衣能净    时间: 2014-12-22 10:55
还是结实点好啊,碰撞又不是只从前面碰。日本车是好,就是不结实。

作者: garysu    时间: 2014-12-22 11:00
衣能净 发表于 2014-12-22 10:55
还是结实点好啊,碰撞又不是只从前面碰。日本车是好,就是不结实。

你没有看贴看图
作者: 衣能净    时间: 2014-12-22 11:19
garysu 发表于 2014-12-22 12:00
你没有看贴看图

哦。G是最好的等级吗?

我之前的两台日本车,跟美国车和德国车碰过几次,每次都是我的车子凹下去一大块。别人的车子只是擦伤,从自己的经验来说我很难相信日本车安全系数比德国车高。我猜每个品牌总是可以customize一些数据并称之为XXX 安全系数REPORT, 那这些数据测试出来会让他们排在最靠前面. 德国车性价比务必比日本车好,但是安全角度我会站在德国车这边.

作者: Murphy    时间: 2014-12-22 11:26
衣能净 发表于 2014-12-22 12:19
哦。G是最好的等级吗?

我之前的两台日本车,跟美国车和德国车碰过几次,每次都是我的车子凹下去一大块 ...

你还回来削菠萝吗?

日本车板材薄,但是吸能设计,总体而言安全性能更好。动量冲量守恒啊。
作者: stoneyshow    时间: 2014-12-22 11:27
Subaru那么牛?
作者: Clovelly12    时间: 2014-12-22 11:34
garysu 发表于 2014-12-22 09:37
再看SUV

http://www.iihs.org/iihs/ratings/v/class-summary/small-suvs

BZ, 这网站有猫腻,small SUV 咋木有其它欧系的车?
作者: 衣能净    时间: 2014-12-22 11:38
Murphy 发表于 2014-12-22 12:26
你还回来削菠萝吗?

日本车板材薄,但是吸能设计,总体而言安全性能更好。动量冲量守恒啊。 ...

大腿哥!我现在偶尔用IPAD玩一下全民MU,自带挂机设计。方便啊!
话说我还有好几个60级的菠萝号呢,你玩不?
作者: 老麦客    时间: 2014-12-22 11:53
看看这个

http://www.oursteps.com.au/bbs/f ... amp;tid=994136&
作者: bestkk    时间: 2014-12-22 11:54
门板厚薄真的和安全性没有太大关系,车子的安全性主要靠车身结构。
作者: garysu    时间: 2014-12-22 11:55
Clovelly12 发表于 2014-12-22 11:34
BZ, 这网站有猫腻,small SUV 咋木有其它欧系的车?

点进去看
作者: garysu    时间: 2014-12-22 11:56
衣能净 发表于 2014-12-22 11:19
哦。G是最好的等级吗?

我之前的两台日本车,跟美国车和德国车碰过几次,每次都是我的车子凹下去一大块 ...

说明你不愿意相信测试,只相信传说
作者: xiaoyujun123    时间: 2014-12-22 12:05
钢板最厚也就毫米级的,真撞起来没差。 隔音倒是有点儿帮助。
作者: Murphy    时间: 2014-12-22 12:06
衣能净 发表于 2014-12-22 12:38
大腿哥!我现在偶尔用IPAD玩一下全民MU,自带挂机设计。方便啊!
话说我还有好几个60级的菠萝号呢,你玩不 ...

现在都70年代了!回来吧!
作者: rockbox    时间: 2014-12-22 12:06
单纯纠结于钢板厚薄的人都去买坦克吧!
作者: sinokai    时间: 2014-12-22 12:08
本帖最后由 sinokai 于 2014-12-22 13:14 编辑
rblover 发表于 2014-12-21 19:50
不是咬文嚼字,你的题设根本就有问题,让人无从回答
那再回答你现在这个问题,请看碰撞测试成绩


如果同样大小的车, 一个自重1.2吨 和一个自重1.5吨的在同样速度下,动能不一样啊.
所以就算钢板强度一样, 自重大的依旧吃亏.
但是汽车对撞的,动能大的却占有优势
举个栗子,
厚的钢盆和薄的钢盆, 5米高自由落体, 厚的变形的肯定厉害.
但是您拿两个钢盆互砸, 谁瘪的厉害
作者: Clovelly12    时间: 2014-12-22 12:10
garysu 发表于 2014-12-22 11:55
点进去看

当然点了。。。就是BMW X1..

还点了midsize suv, 木有其他的欧系车。

选择性的,还是故意的,不知道。。。
作者: mamahaha    时间: 2014-12-22 12:14
钢板薄并不代表不安全,大碰撞看的是中间部分的框架结构,可能小碰撞日本车是会凹的比欧洲车厉害,有保险公司保着没区别,能writeoff最好。日本车维护维修耐用度都比欧洲车高。至少买大众不如买日本车,大众档次差点
作者: cangaru    时间: 2014-12-22 12:16
以后做碰撞实验,哪两辆车互相需要比较的话,就互相PK撞一下看看

作者: sinokai    时间: 2014-12-22 12:19
Murphy 发表于 2014-12-22 12:26
你还回来削菠萝吗?

日本车板材薄,但是吸能设计,总体而言安全性能更好。动量冲量守恒啊。 ...

你在研究一下刚性溃败,你就明白吸能就是如果在你要把命堵在这辆汽车能把动能吸收到碰撞的动能全部吸收完时,我的车还没烂掉
作者: 李十三    时间: 2014-12-22 12:22
衣能净 发表于 2014-12-22 11:19
哦。G是最好的等级吗?

我之前的两台日本车,跟美国车和德国车碰过几次,每次都是我的车子凹下去一大块 ...

因為你只關心車外表的凹陷程度,並不關心你的安全。
作者: victorliu    时间: 2014-12-22 12:24
看来还是喜欢日本车的多
作者: rabbitpoint    时间: 2014-12-22 12:25
我的观察是日本车相比不太扛撞。但量化到安全性指标就不好说了。

相对于给日本军工企业增加利润,我才不管这个安全指标,而且都知道何况不安全。
作者: 李十三    时间: 2014-12-22 12:26
穿鐵鞋並不能更好地保護你的雙腳。
作者: sinokai    时间: 2014-12-22 12:27
chenyunsun 发表于 2014-12-22 13:26
穿鐵鞋並不能更好地保護你的雙腳。

当你两只脚对踢的时候绝对会保护你的脚
作者: 李十三    时间: 2014-12-22 12:27
sinokai 发表于 2014-12-22 12:27
当你两只脚对踢的时候绝对会保护你的脚

不會的。
作者: sinokai    时间: 2014-12-22 12:44
chenyunsun 发表于 2014-12-22 13:27
不會的。

为什不会?
作者: sydney_koala    时间: 2014-12-22 12:55
sinokai 发表于 2014-12-22 13:44
为什不会?

他的意思是铁鞋穿着也硌脚
作者: sinokai    时间: 2014-12-22 12:55
chenyunsun 发表于 2014-12-22 13:22
因為你只關心車外表的凹陷程度,並不關心你的安全。

错了, 这已经表明日本车刚性已经溃败, 说明日本车吸收了绝大部分的动能, 试想一下还有动能怎么办, 日本车刚性已经溃败, 那只就继续溃败, 继续接受动能. 直到驾驶舱, 如果还有动能呢? 由于驾驶舱更硬, 于是欧洲车开始刚性溃败, 还有动能怎么办, 两车驾驶舱对撞, 但是由于日本车承受了开始最大动能的冲击, 结构刚度已经开始下降了, 除非日本车的驾驶舱的刚度比欧洲车高很多, 如果不是, 不幸开始了, 日本车的驾驶舱开始刚性溃败了.

过程看,简单来说, 日本车再碰到驾驶舱前只有一次缓冲, 自己的车头, 欧洲车在碰到驾驶舱前有两次, 日本车一次,自己的车头一次.
你想坐哪各车更好一点
作者: garysu    时间: 2014-12-22 12:57
本帖最后由 garysu 于 2014-12-22 12:58 编辑
sinokai 发表于 2014-12-22 12:55
错了, 这已经表明日本车刚性已经溃败, 说明日本车吸收了绝大部分的动能, 试想一下还有动能怎么办, 日本车 ...


这又是看着试验结果都不肯承认了

测试测的是假人吸收的能量,就连说车体崩溃多少也是为了衡量是否侵入假人占据的空间,一切都围绕假人转
作者: Handan    时间: 2014-12-22 13:01
有啥钱买啥车!
作者: garysu    时间: 2014-12-22 13:07
Handan 发表于 2014-12-22 13:01
有啥钱买啥车!

x1的小偏置正面测试就不比别的好
作者: 李十三    时间: 2014-12-22 13:07
sinokai 发表于 2014-12-22 12:55
错了, 这已经表明日本车刚性已经溃败, 说明日本车吸收了绝大部分的动能, 试想一下还有动能怎么办, 日本车 ...

其實測試報告已經說明了。你更願意憑著小碰撞的凹陷程度來判斷安全性,我也沒有辦法。
作者: 衣能净    时间: 2014-12-22 13:08
如果是日本车 安全好 那更好,那以后就买日本车 毕竟还便宜不少。
不过我相信一分钱一分货。
作者: sinokai    时间: 2014-12-22 13:09
garysu 发表于 2014-12-22 13:57
这又是看着试验结果都不肯承认了

测试测的是假人吸收的能量,就连说车体崩溃多少也是为了衡量是否侵入假 ...

你没明白我说的意思, 在65km绝对速度下日本车表现更优异只觉有参考意义, 因为自重的问题动能也稍小, 在动能吸收前车并没有伤及到驾驶舱, 人员吸能日本车要表现更好, 但是在高速对撞是谁的的生存率更高, 没有相应的测试, 只能靠分析.
我认为如上的分析没有不妥,

作者: 衣能净    时间: 2014-12-22 13:10
本帖最后由 衣能净 于 2014-12-22 14:17 编辑
garysu 发表于 2014-12-22 12:56
说明你不愿意相信测试,只相信传说


不是,我没太关注过这些测试。只是记得时不时看到不同公司的测试报告,每次都是不同车的品牌,从来没有看到过几个测试报告都是同一品牌的车是第一的。
如果有同意标准较权威的我也相信啊!

作者: LEOZHU    时间: 2014-12-22 13:20
bestkk 发表于 2014-12-22 11:54
门板厚薄真的和安全性没有太大关系,车子的安全性主要靠车身结构。

您給講講車結構和安全的關係,一定加分。
作者: g11    时间: 2014-12-22 13:27
如果单纯车重更高就更安全的话,那么多豪车品牌就不会一次又一次地鼓吹自己新一代车系减重多少了。

Corolla Ascent自动版         车重1245kg
Golf 90TSI                             车重1233kg
照谁重谁安全的方法来评估,Golf估计安全性肯定比不过Corolla
作者: Kimojii    时间: 2014-12-22 13:33
sinokai 发表于 2014-12-22 14:09
你没明白我说的意思, 在65km绝对速度下日本车表现更优异只觉有参考意义, 因为自重的问题动能也稍小, 在动 ...

行业公认的碰撞测试您爱信不信。

觉得欧洲车安全买欧洲车去呀没人拦着您。

您非说日本车不安全,显得您自己的选择就是对比别人都聪明?
作者: 重机枪手    时间: 2014-12-22 13:38
本帖最后由 重机枪手 于 2014-12-22 13:48 编辑

两车对撞的实验更有说服力 动量守恒 中学知识 撞墙和撞车肯定不一样啊 重的撞轻的 轻的就相当于给重的缓冲了
再说不是有几个小撞大的视频吗 就是质量不行 撞的就很惨烈
作者: xgt1234    时间: 2014-12-22 13:49
OMG 都21世纪了 还在争论这么愚昧的问题。。。
车壳都开始用碳纤维 车窗都开始用塑料的了  开这些的人都可以去死了

铁皮党的执着真是太赞了
作者: ggmmusst    时间: 2014-12-22 13: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rblover    时间: 2014-12-22 14:08
sinokai 发表于 2014-12-22 13:08
如果同样大小的车, 一个自重1.2吨 和一个自重1.5吨的在同样速度下,动能不一样啊.
所以就算钢板强度一样,  ...

实际上根本不存在两辆一样大小的车自重能差300kg,所以你的假设完全不成立

再说了,嫌车轻还不简单,后备箱后座塞满砖头不就行了。。。
作者: rblover    时间: 2014-12-22 14:16
重机枪手 发表于 2014-12-22 14:38
两车对撞的实验更有说服力 动量守恒 中学知识 撞墙和撞车肯定不一样啊 重的撞轻的 轻的就相当于给重的缓冲 ...


统计表明两车对撞造成的死亡人数只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10%以下,请问“两车对撞更有说服力”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如果10%更有说服力,那么我可以告诉你翻车造成的死亡在40%以上。是不是翻车事故的说服力能达到两车对撞的4倍,所以结论就是更容易翻车的SUV车型简直是移动棺材?
作者: samliang    时间: 2014-12-22 14: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g11    时间: 2014-12-22 14:32
samliang 发表于 2014-12-22 15:27
我之前有发过帖子

麻烦能找下么?给加分
作者: garysu    时间: 2014-12-22 14:50
rblover 发表于 2014-12-22 14:16
统计表明两车对撞造成的死亡人数只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10%以下,请问“两车对撞更有说服力”的科学依据 ...

重机说的这句我一开始已经回答过了,大车撞小车不可能都测,而且也无法得出可以对比同级车的结果。
作者: coolbbb    时间: 2014-12-22 14:52
g11 发表于 2014-12-22 13:27
如果单纯车重更高就更安全的话,那么多豪车品牌就不会一次又一次地鼓吹自己新一代车系减重多少了。

Coroll ...


哈哈,我再补充几辆:

马三Neo hatch:         1305kg
Cruze Equip Hatch:   1402kg
Focus Sports Hatch: 1396kg
Corrolla:                    1245kg
Golf:                          1233kg
标志308:                 1123kg

如果按照这些人的逻辑,也就是说这里面欧洲车的安全性最差了 但是这些人又都认为欧洲车安全。。。有些人的头脑干净的简直是让人佩服
作者: 重机枪手    时间: 2014-12-22 16:00
garysu 发表于 2014-12-22 14:50
重机说的这句我一开始已经回答过了,大车撞小车不可能都测,而且也无法得出可以对比同级车的结果。 ...

是啊 车重量差不多的话 很难说谁更有优势 但小撞大不是明白的吗 怎么这么多人老是顾左右而言他
作者: 重机枪手    时间: 2014-12-22 16:05
rblover 发表于 2014-12-22 14:16
统计表明两车对撞造成的死亡人数只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10%以下,请问“两车对撞更有说服力”的科学依据 ...

视频早就有了 jazz撞柱子和accord撞柱子都差不多 而jazz撞accord惨烈的很 恩照你的逻辑 得不出accord比jazz更安全 你赢了
作者: garysu    时间: 2014-12-22 16:13
重机枪手 发表于 2014-12-22 16:00
是啊 车重量差不多的话 很难说谁更有优势 但小撞大不是明白的吗 怎么这么多人老是顾左右而言他 ...

我已经说了啊,你考虑这问题还怎么对比呢?是用commodore来把所有小车撞一遍,还是用camry呢?

只有可以进行同类车型对比的测试才有意义啊。

不是别人顾左右,是你说的和这个讨论以及碰撞测试根本无关。
作者: ManauDou    时间: 2014-12-22 16:25
A是什么?
作者: 重机枪手    时间: 2014-12-22 16:45
本帖最后由 重机枪手 于 2014-12-22 16:50 编辑
garysu 发表于 2014-12-22 16:13
我已经说了啊,你考虑这问题还怎么对比呢?是用commodore来把所有小车撞一遍,还是用camry呢?

只有可以 ...


问题是同类车重量差不多没法比啊 再加上没有对应的实验 就拿你说的门或者铁皮 占总车重的比例太少 根本就没有意义
以小撞大就是说明质量是决定性作用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铁皮派和非铁皮派各选一个代表车 对着撞一下不就行了 可惜网上找不到啊

作者: 李十三    时间: 2014-12-22 16:53
衣能净 发表于 2014-12-22 13:08
如果是日本车 安全好 那更好,那以后就买日本车 毕竟还便宜不少。
不过我相信一分钱一分货。 ...

買車除了安全還有其他考慮。況且也沒有報告指出日本車更安全




欢迎光临 新足迹 (https://oursteps.co/bbs/forum.php/bbs/bb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