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ppa 发表于 2024-1-14 01:10

枇杷返乡记 - 大疫后的广州 (五集全部更完)

本帖最后由 Pippa 于 2024-1-15 16:25 编辑

2023年末踏上归途。广州两周行,所见所闻,思绪良多。倒时差,容我慢慢写来……

一)大疫后的停滞

上一次回广是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之前。以前回乡,每一次都有耳目一新的感受。但这次,广州好像停顿了,她还是2020年的那个她。新基建不多,新地标没有,就连滨江边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好像也暗淡了很多。曾经被年轻人占领的餐饮和零售业又回到了中老年群体手中。我连连发问:年轻人都去哪里了呢?广州的亲友耸耸肩:年轻人都躺平了。这可能是句玩笑,也可以是个误解。

广州街头的外地人比以前少了很多,外国人更是稀客。大疫三年,呆不下去的外地人应该都回家了吧。于是,现在广州城里讲粤语的人比以前多了。乡音亲切,可是大街小巷空置的铺位让人唏嘘。实体店真的搞不过网店了,就连我爸妈这个高领群体都习惯了网购。街区什么最多?包裹收发处最多呀!大大小小的收发处随处可见,生意红火。晚上十一点多还看到拉包裹的大叔小哥骑着三轮车在路上奔波。中国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无论什么产业,都能给你搞出个体户来。这种个体户模式效率未必最高,但至少大家都能吃口饭,也挺好。

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手作小店四处开花。我觉得这代年轻人比我们想得明白:读书内卷、行业内卷,卷来卷去还不如跳出固定模式自己开个小店。卖奶茶、卖蛋糕、卖自己的手工艺,虽说赚不了大钱,对土著年轻人来说够吃就行,住爸妈家不花钱嘛。

大疫之后百业待兴,只有一个生意是经久不衰的:餐饮。就说我爸妈住的那条路吧,单说潮汕粉面店就七八个,其他的酒楼饭馆少说也有十来个。除此之外,蛋糕店四五个,甜品店两三个。说到吃,广州人最不含糊。15块一斤(500克)的猫耳朵酥脆香甜,手包云吞十几个口味的,均价二三十块一斤。菜心最嫩的尖尖,六块多一斤,随便挑老板不骂。一碗经典云吞银丝面十几块钱。这就是广州人的物价水平,想再便宜点的可以啊,去沙园市场还能给你降个30%。你说贵的也有。去外地精英聚居的天河区逛购物中心。一件儿童连衣裙折后七百多人民币,闪瞎了我的眼睛。点杯奶茶,少说也要二十几块钱。带爸妈去白天鹅宾馆的玉堂春暖吃顿饭,三千多块埋单,大家交口称赞:这顿不贵哈……

说起付钱,现金是收的,但商家不喜欢你给现金。有一说一,网付确实提高了商家的效率,减低了他们的风险,所以我也理解吧。微信和支付宝现在都能关联外国信用卡,高铁也能网上买票。但现在基本没有外国人,所以兼容外国显得越来越不重要了。

电动车应该是国内的新概念行业吧。到处都是电车广告,很多出租车也是电车。但最蓬勃发展的还是电动摩托。广州前不久实施了禁摩措施。传统的汽油摩托车已经不能上路了。这个政策的初衷是减少马路杀手,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家一股脑改开电摩,一两千块就可以买到全新的。路上到处都乱跑的电摩,连以前不开摩托车的中老年人现在也开电摩。马路杀手比禁摩令之前还多!

物质上的广州人是幸福的,精神文明方面比较单一。先说电视频道吧,以前频道挺多的,孩子们还能看英文版的动画片(佩奇小猪之类)。现在可选项少了很多,也可能因为影视作品都搬到平台了吧。另外可以看到正统媒体已经被人们抛弃,大家越来越多地通过自媒体做选择。在国内的这些日子,我不能上谷歌,唯一的信息来源就是百度。但百度的信息很单一化。朋友笑哈哈介绍:现在没人百度啦。找攻略去小红书,吃饭优惠看大众点评。这些个自媒体集散地竟然是国内人的信息来源,这点让我挺震撼的。

还有一个震撼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核心价值观的12个关键字随处可见,墙面还给你写上定义的,就连我家中文不行的孩子也把12个关键词给背熟了(没开玩笑)。但大家好像也不太介意,都说只要不打仗生活好就行,政治的东西不重要。这可能就是广州人的务实思维吧。

回乡两周,她还是我心里的广州。乡音、美食、旧地重游,改变不多。可是,三年疫情带给广州人的冲击和伤痕是看不见的,你得走进他们的内心去了解。这些,留待下一集分享。

Pippa 发表于 2024-1-14 01:11

本帖最后由 Pippa 于 2024-1-14 18:43 编辑

(二)冲击

大疫之后的重逢恍如隔世。疫情三年,鲜有发声。偶有联系,写得最多的就是“身体健康、好好保重”。这三年间,分隔两地,彼此生活发生的改变、经历过的艰辛已不可表。面对面见到对方,只有惊喜、珍惜,还有匆匆咽下的那声唏嘘。三年前尚在襁褓的小姨甥拉着我的手喊姨。独生子女这代人,表亲堂亲就是至亲。看着四个言语不通的小孩子一碰面就哗啦啦地玩到一起去,眼泪顿流。望穿秋水,就为了体会这份血浓于水的感动。

未见三年的好朋友第一时间约出来聚会。这几位都是我最亲密的好友。饭局设在朋友的私窦(粤语,私密的聚会场所),是江边一个豪华公寓。朋友一早去市场采办各类生鲜,搞了个火锅局。”现在约饭都不去外面”,朋友一边张罗一边解释:“公务员是绝对约不出来的,他们怕在外边被人录音录像,现在很严,大家都怕。”

朋友是勤奋的富二代,一直隐瞒身份,直到被父亲召回继承家业我们才知道她家富甲一方。拥有私窦的朋友不止一个,看起来是个有钱人的新潮流。谈生意、分享信息,这些场合都需要一个安全性足够的地方。朋友们不住在私窦,这只是他们用来应酬招待的私人场所罢了。

“枇杷你走对了“,没有问候和客套,这是朋友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我惊诧,清晰记得三年前她拉着我的手无比惋惜地说过“你若没走早当上合伙人了”。而如今,她念叨最多的居然是“幸好你走了”,“还是出去好”。亲,这三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朋友是爽直人:“经济太差了。就说广州吧,汽车是龙头行业尚且如此,其他行业只会更差。” 这话从一个年收入过千万的老板口中说出来还是很震撼的。2019年见面的时候,朋友生意红火,达到一货难求的巅峰。那时候她的眼睛亮晶晶的。今天的她在苦笑:“枇杷,我打算退了。” 我傻乎乎问她是不是要卖厂。朋友摇头:”没有人会买的,只能关了。”

坐下来冲壶好茶,朋友盘点起来:我认识的人做生意的做高管的,能走的都行动了。为子女的,为自己的,能润都润,走不了的都是家庭牵绊太多的。” 她数着手指头:“出国的热门第一是美国,然后就是你们澳洲。其余的什么群岛都用上了,八仙过海五花八门。” 移民的辛酸我跟她们讲过很多。朋友摇摇头:“枇杷你不懂。我们活在中国最好的时代,但现在的年轻人不是。走,是为了给他们一个希望。” 话题很深,一言难尽。但这份颓废和不安我感受到了。

饭局唯一的年轻人是另一个好朋友的女儿。22年来悉尼念研究生跟我混熟了,这次专程来见我。小姑娘在广州pwc工作。问起近况,姑娘一脸无奈:“姐,我们已经开始放无薪假了。” “忙起来的时候工作到凌晨两点,没活的时候让人放无薪假,加班费越给越少!” 当妈的气不过当场吐槽。” ”现在四大不行了,国企项目越来越少,政府管制增加,很明显就是要踢他们出局。” 讲话的这位是事务所合伙人兼企业独立董事。在座的都是会计事务所出身的,说起老本行没完没了。配合国际形势,彼此割席在所难免。外资的撤离应该算是双方奔赴。

酒过三巡,朋友摸着酒杯底说心里话:“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挣足够的钱以后能都用上进口药!” 这算什么心愿呢?这话戳中朋友的点,她敲桌给我科普:“现在医保跟医疗方案走。你不愿意用国产药,整个医疗方案就不能用医保,等于全自费。你想想谁是最大的药贩子?医院系统啊!”朋友压低声音语重心长:“国产药能不用尽可能不用,尤其是救命药。” 继续往下说的内容让我明白私窦存在的必要性。有些话,确实不能被别人听见。

临别的时候,恰逢月满在天。朋友拉着我望月。她说:“枇杷,我们是中国最幸运的一代人。那样的时机很难得,也不再有。这三年大家看清了很多事情,也为你做了正确的选择高兴。能回来就多回来。什么时候不能回来也不要遗憾,至少我们有过最好的生活。” 这句话在我心里想了很久。我希望她是错的。

Pippa 发表于 2024-1-14 01:12

本帖最后由 Pippa 于 2024-1-15 10:35 编辑

(三) 内卷

在白天鹅宾馆跟表妹叙旧是另一番场景。广州人最引以为傲的白天鹅宾馆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五星级酒店。当年由华侨霍英东先生牵头引进的示范项目,如今已经完成外资引进期,被广东旅游集团完全收归国有。玉堂春暖和宏图府是白天鹅宾馆最享盛名的两家餐厅,同时获得米其林一星,也是广州黑珍珠品牌之一,理所当然成为外地富贵客来广州打卡的第一站。为了能在这里搓一顿,外地游客争先恐后在白天鹅宾馆定房,跨年期间可谓一房难求。(酒店住客可以优先定位)

在古色古香的小厅座谈广州教育内卷别有一番风趣:一边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围着假山鱼池嬉戏,一边是他们焦虑的父母痛诉学校给予的强大压力。“不是减负了么?补习什么的都不让搞了呀。” 我那位不识时务的老公忽然来了一问。“信他个大头鬼!”表妹摩拳擦掌:“减负官宣那天学校就开家长会了。老师敲着讲台跟我们说,你信它就死了。一刻不能放松,一分钟减负的想法也不能有!”说完指着外面看鱼的女儿又加一句:“读书第一天开始她就没试过十一点前睡觉。科科都有作业,老师天天短信家长让你完成……” 可能是怕气氛不够爆,旁边的妹夫再添一把柴:“其实做不完没事的,但这个虎妈偏要做完才能睡觉……” “老师找的不是你,你当然这么说!这压力都在我头上,我能不紧张嘛……”

火药味太浓,我打个圆场:“不是说电脑派位了吗,卷来干什么?” 表妹冷笑:“你听过密考没有?” 这时候她终于降低了音量:“广州的电脑派位是这样的,就近入读不设会考。派位的分配是每一组派位学校都包括了上、中、下三所学校。理论上学生被分派到任何一家中学的几率是一样的,跟孩子成绩完全不挂钩。” 但是呢? 她神秘一笑:“但是,中学校长有一定的机动名额,数量非常少,由校长灵活分配。”

质量一般的中学当然没有卷的资格,但优秀的中学和学生又如何甘心被计算机概率限制发展呢?于是,广州内卷的帷幕就拉开了:以小学六年考试成绩为基础,配搭学生各项才艺竞赛成绩,或家长主动联系中学校长,或被学校主动接洽,各大重点中学均有自己的密考名录。名字在编的学生进行密考,最终由校长敲定机动名额的分配名单。

“政府大力减负,这些学校大张旗鼓搞密考不怕?” 我问。表妹眨眨眼:“都说了密考,当然不会大张旗鼓。密考是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的,一般来说就是跟学校关系好的补习社了。学校会把名单交给补习社,补习社去接洽名单上的学生,在补习社考试,再交给学校去改卷。” “补习社不是已经没有了吗?” 我觉得自己跟不上节奏。“当然有啊!”表妹笑:“政府打击的是学而思那种大型补习机构。像我们这类小型补习班还是允许存在的。没有我们,谁给重点中学搞密考啊。没有密考的生源,重点学校怎么出成绩?没有成绩,谁代表广州参赛?一环接一环,面子不能丢。”

“所以补习还是存在的,只是卷得更厉害了?” ”嗯哪。” 表妹确认我的总结:“也就是说,一个学生要获得密考的资格必须连续六年每次考试都不落下,并且有拿得出手的才艺。家长还得加点关系才能跟校长联系上呢。” 听完表妹的解释,我深深叹气:“那还不如我们以前明着卷,参加会考,公平竞争。”

提到公平竞争,表妹又来气了:“如果仅仅是这样,我还能给孩子搞到机动名额。但教育局为了打击密考,刚刚又出了一个新政策。电脑派位的学生考高中的时候可以加分,等于说拿机动名额入学的学生考高中的时候要高二三十分才能跟他们竞争,你说烦不烦?”

说到底还是资源的竞争,不然干嘛要内卷?我的话表妹深以为然:“所以现在流行卷孩子不如卷自己。北京上海那边很多人现在都在搞香港的高级人才签证,希望移民香港后孩子能以侨生身份读书,这样考清华北大就简单了。” 她摊开手:“或者去读国际班。培英中学国际班接轨外国大学的,一年16万。有钱就能读。” 旁边妹夫叹了口气:“人家学霸当然能卷自己。我们老百姓就只能在游戏规则里玩,能卷多卷,希望孩子以后学个一技之长有份安定的工作。”

“那你们补习社生意怎样?” 我问。表妹点头:“还好。没禁补前,一年五六十万纯利轻松赚。现在地下形式只有两三百学生就差了很多,也就图顿安乐茶饭。” 果然,有房子的广州土著生活是不愁的。

吃完饭表妹就匆匆道别:“下周期末考,要回去复习了。” 我跟小姨甥道别:“好好复习,争取考好。” 小女孩低下头小声说:“上次测验我也有90分……” 话未完,她妈就打断了:“测验90分有什么用,你得考试90分以上才行。”

我女儿跑过来,两个同龄的小女孩牵着手久久不愿放开。“我要复习考试,不能玩了。” “什么……复习……考试……” “复习,读书,你知道吗?” 我女儿摇摇头。表妹一脸惊诧。我只好解释一下:“呃,这个……她还没考过试,不知道复习是什么东西。” 大家笑得花枝颤抖。“下一次你们回来一定要计划一下时间,最好不要在期末考前。” 听着表妹的嘱咐,我叹了口气。我知道童年很短,但不知道这代小孩子的童年只有六年。

Pippa 发表于 2024-1-14 01:12

本帖最后由 Pippa 于 2024-1-15 18:45 编辑

(四)现状

这次回国特意见了契姐(普通话,干姐姐)。契姐18岁师范大专毕业分到我妈的学校工作,由此跟我妈成了忘年交,最后还上了契。我见证了契姐人生很多个里程碑:她交男朋友、她甩男朋友、她跟军哥哥结婚、她生儿子……

契姐不再是那个动不动就上我家哭鼻子骂男朋友的小姑娘了。现在,她是广州知名教师,副高职称,常年上公开课,在教育局的名头越来越响。契姐的军人老公老早转了业,通过自考当上律师,加上军队的关系混得挺好。契姐的儿子如今也21了,早婚就是好呀。

跟契姐喝茶聊天,顺便就表妹说的内卷进行了探讨。契姐听完家长的倾诉,表情无奈:”枇杷,你知道嘛,现在老师没有考试测评。我们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家长跟进检查是为了孩子好。结果家长不听,还跑来投诉我们!你说冤不冤?” 契姐一肚子苦水:“现在都说减负,我们当老师的连批评也不能讲。缺点要当优点夸,你说这靠谱么?” 说到这里我妈这位退休老师话就多了:“切,我们那个时候,学生不做功课,罚抄一整本!谁敢给我白眼,直接站门边去!” 契姐一腔义愤:“契妈,现在时代变了!学生变成了客户,骂不得训不得,家长比横着走的螃蟹还厉害!”

“你们不训学生怎么管他们啊?” 我问。”训!肯定得训!” 契姐瞪起眼睛:“年轻老师确实是不管了,他们哪有我们老一辈的责任心哪,就想领份工资躺平。但我们不行,我们看不惯哪!要训的时候还得训!” “不是说不能训么?” 契姐大笑:“用粤语训啊!教人用普通话,训人用粤语!现在的孩子都不太懂粤语,就知道你生气。训完气消了该怎么教还得怎么教。”

说起粤语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说粤语呢?契姐解释:“也不是都不说,看地段啦。本地人多的学校孩子们还是愿意说的。外地老师多的学校或者外地生源多的,学生自然也跟着讲普通话啰。我们广州本地老师都希望留在老城区的学校,同声同气,学校也能开展一些本地文化保育活动,比如粤剧、粤语童谣等等,不至于把自己的乡音给忘了。” 保育文化这点我觉得特别好。契姐感叹:“是呀,现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教书育人,不要整天搞那些虚头巴脑的政治活动。但要申请调校是很艰难的。”

说起调校的事情,契姐又是一肚子苦水:“我跟着你妈在这学校教了几十年书,结果调来个什么都不懂的草包校长,还特别猥琐。 “ 我不敢相信她说的话。契姐叹气点头。据说被他占便宜的老师很多,但没有人敢去投诉他。直到有一次单位出去吃饭,他摸服务员屁股被老师拍了视频。他才被迫主动申请调校。这事说起来太狗血,契姐都不好意思了:“契妈,你说现在什么世道?连学校都成这样了,我们还怎么教书?这个下流校长调走后不但没有出事还升官了,去了更好的学校。我们老师个个都很气愤。”

沉默之后,契姐讲起了退休金的事情:从今年起,退休的老师会有两笔退休金,一笔是国家系统出的,约五六千块/月;另一笔是区教育局自己的小金库,还会继续发。但这部分款子是按投资红利的方式发放的,也就是说世道好多发、世道不好少发。僧多粥少,这笔款项发完了这部分退休金就不会再有。契姐打听的消息是这笔款还能撑个十年八载。她长叹:“契妈呀,你们这代老师的福利是最好的。到我退休的时候就只有政府那五六千块了。”

说起儿子,契姐没了脾气。孩子读书不行,大专从厨师读到花园设计,现在又吵着想专升本读法律。契姐跟我说:“我也不求他成才。只希望他能多读点书,转个本科。如果能顺利毕业,跟他爸那样考个律师证,剩下的路他爸会给他安排。我们两打算退休后搬去三水住,在那边买了个小公寓。广州这套房就留给他娶媳妇。人生啊,就图个心安。”

告别的时候契姐送我一对花鸟画扇,是她自己画的。契姐中年才迷上书法画画,居然小有所成,在教育圈略有名气。年轻的时候我气她分了半个女儿的名分,故意不跟她亲。现在我学会了珍惜每一个相遇的人、每一份交付的善意。

(五) 老去

到了中年,我才明白为什么老人喜欢子孙满堂。因为同龄人大多仙去,身边冷清啊!这份感受在见到我表姑婆的时候特别强烈。表姑婆不是一个没有见识的女子。她当了大半辈子老师,却在五十岁这年去了美国。老公、儿子不同意,她离了婚,一个人去美国从新开始。表姑婆在美国辛勤工作了十年,开始做华人养老院的护工、然后当了几年的华文老师。最后经人介绍跟二婚老公结婚,在香港定居。还记得第一次见她的新老公,大家都很窘迫,不知道该怎样称呼这个男人。毕竟大家跟姑婆的前夫做了几十年亲戚,即使姑婆在美国,跟他的关系也没有断过。表姑婆扬起眉当着众人说:“这个男人才是跟我过下半辈子的人,谁更亲些你们自己定!” 两人如漆似胶幸福地生活了十年。后来,新丈公患了癌,折腾了几年,还是先于表姑婆自己去了。

孤身一人的表姑婆在香港住了很多年,也为自己筹谋好最后一段路。2019年她搬进了广州金沙养老院,我回国还特意去看她。养老院离广州市区很远,但院里环境还行,服务也不赖。疫情三年,我听说她搬了出来,宁愿放弃几十万元的押金也坚决不回去。原因只有一个:养老院不让她去医院开药。“没有药,这不是要我死么?”表姑婆在电话里跟我妈哭诉。她在广州市区租了个房子住,请了个远方亲戚照顾自己。

疫情解封后姑婆回过香港一段日子。“香港的好心人多呀。”她这么跟我们解释:“吃饭、看病、清洁打理,都有义工上门,我过得很安心的。” 那为什么又回来呢?姑婆长叹一声:“亲戚朋友还是广州多啊。我在香港已经没有亲人了。” 但回到广州的姑婆日子过得并不是很好。她经常打电话给我们发牢骚,跟儿子吵架啦、护工阿姨不周全啦、饭菜不合胃口啦……反正总有要抱怨的事情。最近还搞了两次绝食。“我想死,我真的想死!这样的日子有什么好过的?” 为此,我们没少劝她。表姑婆嘤嘤哭了:“我活了九十年,活够了。剩下的都是惩罚。钱也好物也好,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我只想去天上找我认识的人。” 知道我回国,表姑婆很高兴,拉着我妈的手说:“你要好好珍惜这段母女情。人一生哪,只有亲人才是真的,其他的都不是……”

同样90岁的温阿姨就乐观很多。她是我妈的老同事,退休老师,一只眼睛已经看不见了,步履蹒跚。但她还是每天早上跑七楼楼梯买菜做饭。“我才不要死咧。” 温阿姨笑嘻嘻:“看不清,听一下这个世界也是极好的。单说这一万六一个月的退休金我就舍不得死。别说我哦,我媳妇也舍不得,巴不得我活到一百二十岁,哈哈。” 温阿姨有两个儿子,老大经济富裕一些,媳妇泼辣,和温阿姨的关系不好。老二经济不行,但媳妇温顺,跟温阿姨住了大半辈子。温阿姨最喜欢来找我妈讲知心话:“我立了遗嘱,房子留给老二。管他老大高不高兴,我都死了他还能骂啊?谁照顾我,我的钱就是谁的。”

年轻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告别,急着奔往下一个目的地。人到中年我才明白,人生最后的目的地是故乡,那些只有自己记住的人和事、那份没有人能形容的气息和味道。回乡,就是要确认,家还在,我尚有归处。

(想写的东西还有很多,坑没了。明天开工,如有时间,另开新坑吧。谢谢大家捧场。)

billspace 发表于 2024-1-14 01:16

这个坑要不要?

Aquarius 发表于 2024-1-14 01:17

不管别的 吃吃喝喝也挺好

honestrockey 发表于 2024-1-14 03:05

点赞。期待更新

half-understand 发表于 2024-1-14 05:51

菜心最嫩的尖尖,六块多一斤

最忆是曾经见惯不惊如今求之不得的,陪伴年少时成长的当地时蔬,一个个嫩嫩的,鲜鲜的,仿佛都很友善的样子。外地客不明就里,将其一股脑送入口中,等到味蕾将感受到唇齿之间的绽放充分传递到脑,方才知道他们的底色。:lol

臭脚 发表于 2024-1-14 05:51

期待着5月回深圳。。。五年没有回过家

Dim.Sam 发表于 2024-1-14 06:14

谢谢分享。
电动摩托 确实是个老问题,以前是涉及法律的定义,就是发动机的大小,50CC 就受交规管制,于是就有了小于50CC的特制发动机改装到单车上,然后就是把电池装上。法规要怎么改,执法要怎么实行,就考验各级管理人员的智慧了。

不会说 发表于 2024-1-14 07:36

一转眼已经有5年没回广州了,2019年香港暴动造成不能回,心想着等香港稳定了再回吧,然后就是疫情起,到今天已经没有了回国的动力,直到如今回国好像没啥想买,没啥地方想玩,而且也没谁很想见,就这样看你描述觉得很满足了。

lilycts2000 发表于 2024-1-14 07:58

点赞,期待早日更新

weekends 发表于 2024-1-14 08:04

有一点点困惑的地方,想想好像也并不难理解。
周围朋友圈最近大比例回国,吃喝玩乐不亦乐乎的很多,不少貌似鱼儿回到了大海。
也许不同的感受是很个体的很主观的。
尤其是那些无须为几斗米打拼的,岁月依然静好。

rivaldo 发表于 2024-1-14 09:16

夸赞的话不说了,提个建议。
这半年大量人回国,自然就有大量的感受,但国内那个样子,差不多大家都有数,呈现出来的,也都是半斤八两。琵琶可以写写记忆中的广州,童年时的广州,写写从前的日子......那些记忆,那些经历,每个人是不同的,会很有意思。

happyheros 发表于 2024-1-14 09:21

枇杷出品,必属精品!

加菲猫1234 发表于 2024-1-14 09:27

期待更新

阿麟 发表于 2024-1-14 09:27

好耐无返去咯, 耐到都无么感觉要返,睇咗下楼主的文章,如果话勾起D乡愁, 仲不如话勾起铺“为食瘾”。坐等更新。

violots 发表于 2024-1-14 09:32

哇,发表于昨晚2点,这是熬夜熬出来的

写得很好,衣食住行全面覆盖,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ausox 发表于 2024-1-14 09:47

点赞, 现在很少能看到长文了

sohomel 发表于 2024-1-14 11:03

点赞,这才是真正的游记。

s4048987 发表于 2024-1-14 11:12

核心价值观,在部分地区已不常见

倒是这个口号,现在经常被标榜: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Pippa 发表于 2024-1-14 11:13

rivaldo 发表于 2024-1-14 10:16
夸赞的话不说了,提个建议。
这半年大量人回国,自然就有大量的感受,但国内那个样子,差不多大家都有数, ...

层主提议很好,就是费时间啊。其实都在脑子里了,感慨也很丰富,少小离家,多愁善感;人到中年,情深自抑。

Pippa 发表于 2024-1-14 11:16

s4048987 发表于 2024-1-14 12:12
核心价值观,在部分地区已不常见

倒是这个口号,现在经常被标榜:


顺便重温一下吧: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12个字在广州大街小巷、工地公园随处可见。孩子们见多了提问题。有些问题还挺难回答的。

Pippa 发表于 2024-1-14 11:17

阿麟 发表于 2024-1-14 10:27
好耐无返去咯, 耐到都无么感觉要返,睇咗下楼主的文章,如果话勾起D乡愁, 仲不如话勾起铺“为食瘾”。坐 ...

哈哈,食在广州,我可以写好多好多,就是嫌配图烦。老乡,广州美食依旧,就这点没有变过!

Pippa 发表于 2024-1-14 11:20

violots 发表于 2024-1-14 10:32
哇,发表于昨晚2点,这是熬夜熬出来的

写得很好,衣食住行全面覆盖,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昨天凌晨四点从新加坡飞往布里斯班,在两次航班取消后终赶在悉尼机场宵禁前落地…洗完头实在睡不着只能码字,让大脑疲劳,好好睡了一大觉

violots 发表于 2024-1-14 11:48

Pippa 发表于 2024-1-14 12:20
昨天凌晨四点从新加坡飞往布里斯班,在两次航班取消后终赶在悉尼机场宵禁前落地…洗完头实在睡不着只能码 ...

哈哈,又有精力码字了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你们这来回有万里了,孩子们也和亲人团聚了

cocokwok 发表于 2024-1-14 11:51

虽然好怀念广州,都一点都无返去的欲望。

Mini 发表于 2024-1-14 11:57

楼主出品必属精品,坐等更新!十几年没回国了,很喜欢看回国游记感悟

billspace 发表于 2024-1-14 13:25

Pippa 发表于 2024-1-14 12:20
昨天凌晨四点从新加坡飞往布里斯班,在两次航班取消后终赶在悉尼机场宵禁前落地…洗完头实在睡不着只能码 ...

你这个目的地是布村还是大悉尼呀

supra 发表于 2024-1-14 14:10

cocokwok 发表于 2024-1-14 12:51
虽然好怀念广州,都一点都无返去的欲望。

我都系甘话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枇杷返乡记 - 大疫后的广州 (五集全部更完)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